[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聽說最近網路上流行一部言情小說(我不點名,因為我沒看過,其情節(jié)我只是在網友的爭論中道聽途說來的),講到一個女子被正在她的城市進行大屠殺的侵略者軍官所□□,后來卻愛上了這個人,并且支持這個人(包括為其粉飾屠殺行為),演繹出一斷大動蕩時代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有不少人為這部小說叫好。我聽了之后卻十分的驚訝,暗忖:一個人被侮辱,并不代表就失掉了人格,而這位女主角不僅是人格,連國格也丟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去,好像只要有片刻的蕩氣回腸就足夠——這位作者的心肝不知道是怎么長的!
對事不對人,是我的原則。這次也不例外,故爾攻擊此作者人身的言論到此為止——況且,聽聞當今流行的臺灣少女言情小說中因□□而生愛慕更至拋家棄國的故事多得去了,我單罵此作者一人(似乎其人籍貫還非臺灣)未免顯得太不公平。又,每每論及“愛情”與“信仰”孰輕孰重,我的觀點總被笑作“太過正統(tǒng)”,償有人勸我說“為文藝小說者大可不必如此”,那么我今就撇開“國格”“人格”不談,只講講這“因□□而生愛慕”的現象。
未有確切的統(tǒng)計,且自己讀此類小說甚少,不知時下少女言情中究竟有多少是“因□□而生愛慕”的。然就我所看(權當隨機抽樣),即便沒有“□□”,“性侵犯”總還普遍存在——當帥到沒有天理的男主角嘴角掛上一抹“邪魅”的笑容,女主角多數乖乖就范,少則被偷竊香吻一個,多則&)&^%&%$$#,以后即便有迂回曲折,最終總會Happily ever after.美國詩人、社會工作者Susan Griffin曾經說,□□是“全美犯罪”(All-American crime)。因為根據FBI的報告,美國平均每六分鐘就有一個女人被□□;另據美國高校的調查顯示,有9%的女學生曾經被人暴力□□,12%被用酒精/藥品□□,15%經歷過“□□未遂”,25%抵不住男方的一再堅持,在不愿意的情況下發(fā)生了性行為——夠普遍的吧?但好像還不及臺灣言情小說里的,更還有個本質的不同:人家那是“全美犯罪”(Crime),咱這邊卻是“全國浪漫”(All-Nation romance)。
有人要說了:全國浪漫難道不好嗎?假如始于終□□而終于幸福美滿的婚姻,這不是一樁“化腐朽為神奇”的好事?
那的確不假,倘若世界上真有此事的話,的確很“神奇”——可事實呢?我估計這些臺灣言情寫手(以及作類似小說的大陸寫手,以及為此類小說鼓掌叫好的海峽兩岸讀者)并不知道她們本島的情況——臺灣政府的調查顯示,□□是臺灣婦女最懼怕的暴力犯罪(Criminal Investigation Bureau 1993;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1991)。1980至1990年間,臺灣平均每年報告700宗□□案(到1990年后,上升至1000宗),而許多婦女因為羞恥、害怕等原因不愿報警的,所以報案率只有實際□□事件的10%.故,臺灣每年實際發(fā)生7000至10000企□□案,平均每天20到27企。這數字最不及美國的恐怖,但也十分可觀。
那么,每天這二十來個被□□的婦女是否真如言情小說里寫的一樣,對那男人心生愛慕?
2000年8月,《性別與社會》(Gender and Society)雜志刊登了一篇來自臺灣的調查,其中訪問了35名□□受害者,的確提到了“始于□□終于婚姻”的現象。多數是男方向受害人提出了求婚,一些是為了取得庭外和解,另一些則表示他的確“深愛”那個女人,之所以□□她,是因為害怕失去她。自然有些受害人為自己聲名和前途的考慮,接受了這樣“雙贏”的提議。但也有抵死不從的,堅決把罪犯送上法庭——注意,這名受害人是一位十七歲的少女,正符合大多數言情小說女主角的年齡——可法官卻不理解她的決定,認為既然男方愿意娶她,這事就可以了結了,還吵什么呢?更有旁觀的評說“□□不過就是買東西前先試用一下”——當真語不驚人死不休,無怪《傾城之戀》里要說“婚姻是長期的□□”了(注:這其實是馬克思的言論,張愛玲盜用)。
無論如何,我橫看豎看上看下看,沒看出這些□□導致的婚姻有一點“愛慕”的因素來,不說“被迫”已經夠好的了,即使說“雙贏”也只是出于利益的考慮,哪里有山盟海誓、生死相許?
寫到這里,熟悉少女言情小說的人要罵我了:人家小說里的男主角們可都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哪里是現實中賊眉鼠眼猥瑣不堪的罪犯?
此言非虛。雖然罪犯不見得都賊眉鼠眼,而小說里男主角的確個個貌似潘安,才比子健?闪钊速M解的是,根據部分人類學家的觀點,動物社會里□□是弱勢雄性(就是長得難看,打不過別人,爭不到地盤的)為了獲得生育機會而采取的消極手段——小說里有身份、有地位、有財產的鉆石王老五們?yōu)槭裁炊家桶偷嘏軄戆雅鹘恰酢跄兀渴欠纲v,還是尋求刺激?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有些心理不正常,至少道德操守值得懷疑。
而被□□的女主角們,不傷心,不抑郁,不憤怒,反而死心塌地愛得死去活來,簡直明知是一個“綠油油的臭水塘”還要撲進去!是犯賤,還是尋求刺激?無論前者還是后者,也都有些心理不正!鋵崳睦韺W上正有種現象:受害人因覺得□□者有超出自己太多的力量,而在心理上將其神化,從而選擇逆來順受,久而久之,竟分不出那人究竟有沒有神力,而甘心被其侵犯——也許這符合言情女主角的心理,但這是一種精神疾病。
犯罪學則有另外有趣的解釋,說,施暴者通常同時以“罪犯”和“拯救者”的姿態(tài)出現,一方面□□你,打你,虐待你,另一方面卻照顧你,幫助你,成為你生活里一切問題的解決者,使你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只能選擇依靠他,甚至逐漸樂于依靠他——此種情況多見于家庭暴力犯罪,和兒童性虐待案件。雖然用在此地不怎么貼切,但總也算是我找出來的,最能解釋言情小說□□故事的理論。
言情小說的FANS們估計已經跳起來要打我了——小說是小說,乃是消遣,能當真嗎?何必鉆這個牛角尖?
不錯,但是小說除了消遣之外,還是潛移默化的力量——且不說從前魯迅、巴金、矛盾等人的小說給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就說武俠小說,使多少人神魂顛倒,又衍生出多少武俠電影、武俠電視劇,武俠游戲,以及一大票青少年武俠寫手,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武俠文化。利弊暫且不論,只用其預測一下少女言情小說的前景:泛濫的口袋書,大票大票言情小說閱讀網站,一群一群的網路少女言情寫手,雖然還不見少女言情電影、電視劇和游戲,不過照這速度發(fā)展下去,估計也不遠了。到那時候,多少“因□□(或者是性侵犯)而生愛慕”的可歌可泣故事要被搬上大熒幕;多少少男少女將在RPG里扮演□□者或者被人□□,然后一同“生生世世”“萬劫不復”;甚至還有網絡游戲的,大家一邊虛擬的翻云覆雨,一邊還能“phone-sex”,“Internet-sex”,到關系好起來,就約著見個面,&%&^)(*)#$%#$%——呵,可真要成“全國浪漫”了!
這,成何世界?
言情小說的FANS們肯定還不服,罵我危言聳聽——這又不是毒品,也不是愛滋,且少女們又不是沒腦子,還能辨得出好還,怎至于就成那副不堪的情狀?
我倒但愿我是危言聳聽,可——人家美國人也不是沒腦子,人家也知道□□要坐牢,也辨得出好壞,美國社會為何會成為這樣一個□□爆發(fā)的恐怖之地?
有項針對美國男性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假如□□不被判刑,71%的人表示會向女性施暴(其中28%表示會使用暴力,6%說不使用暴力,但仍然會□□,37%表示若確信不會被抓,愿意嘗試)——你說他們是瘋了還是傻了呀?
另外還有一個因為□□而被逮捕的男人,當問及為何會做出此種獸行時,他回答:“假如女人不愿意給,男人就應該主動去索取。女人沒權利說‘不’,她們生來就是為滿足男人性需求的。她們只擅長這事!保↖f a woman doesn\\\'t want to give it, a man should take it. Women have no right to say no. Women are made to have sex. It\\\'s all they are good for.)說得如此理直氣壯,簡直就像我們的革命烈士在斷頭臺上高呼“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一樣——你別笑,也別惱,這人的話聽來雖荒唐可惡,卻是他的“主義”,他覺得他的“主義”“真”著呢!
怎么會這樣?美國學者Diana Scully沉痛萬分地說:“是我們的文化教導他們,讓他們認為性暴力能使他們獲益。他們從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應當受到懲罰!保ā璽hey have learned that in this culture sexual violence is rewarding. They never thought they would be punished for what they did.)
性暴力,兒童性虐待,家庭暴力。岌岌可危的美國社會正在進行文化的反思——也許問題就出在他們的成人小電影和《花花公子》上?誰知道。
可咱這邊廂卻做著完全相反的事——不僅不譴責犯罪,不譴責變態(tài),不譴責道德淪喪,還為□□者高唱贊歌,搞得好像每一宗□□都會帶來一段曠世奇戀——就回到本文開頭所提的那部小說,看看為其鼓掌叫好的讀者們,此風若長,我看咱離“每六分鐘就有一個女人被□□”也不遠了!(更不要說那種拋開“人格”“國格”的行為,此風若長,國將不國!)
還要這樣繼續(xù)下去嗎?
繼續(xù)閱讀□□,創(chuàng)作□□,施行□□——□□婦女,□□文學,□□道德,□□文化?□□社會?(以及開頭提到的那部小說,純粹□□歷史?)
到最后,還有什么不被□□?連同良心——的確是咱摸摸自己良心的時候了。最低限度,要摸摸自己的臉皮,是不是有城墻厚!
竊書女子2005年2月17日于Boston
注:1.“□□”的定義并非特指“暴力□□”,而是“非出于本愿的性行為”(the sexual intercourse against one\\\'s will)。無論是否使用暴力,也無論雙方的關系(即使是夫妻關系/情侶關系),只要是“非出于本愿”就可以劃歸此類。廣義上,我傾向于使用“性侵犯”(sexual assault)。
2.本文中所提到的□□與其他性侵犯使用的人身代詞多表男性對女性。實際,女性對男性的性侵犯,以及同性性侵犯也存在。但是統(tǒng)計數據表明,大部分同性/異性性侵犯的罪犯都是男性。
3.Sexuality和心理學理論我比較熟悉,犯罪學并非我本行。文中提到“罪犯”與“拯救者”說法,是我今日下午才從麻洲的一位檢控官處學來的。他專門處理兒童虐待案。
4.所謂“全國浪漫”的提法,非指臺灣,而是指是整個中國的少女流行文化圈。臺灣不是國家,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是一部分。所謂臺灣少女言情小說,嚴格的說應該指臺灣式少女言情小說。而臺灣少女言情寫手,應該是臺灣派少女言情寫手。包括臺灣、香港、澳門、中國大陸以及海外華僑中在傳統(tǒng)媒體或者網絡上發(fā)表此種言情小說的所有寫手。
5.所舉□□統(tǒng)計數據,本來想找中國大陸的,但是沒有找到,故只引用了臺灣的研究。
插入書簽
百思不得其解……積分這玩意兒是怎么算的……
這篇怎么這么高……
難道是大家喜歡這話題么……
---------------
居然說我有不良字眼,這篇問就被鎖了。管理員建議我將原詞替換,實在可笑,我今將其全部換成英文。要事還鎖定,我就全部換成西班牙文。
大笑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