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先從英雄這部電影說起。
秦王說:豈止六國,寡人要帶大秦的鐵騎,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殘劍說:為了天下。
秦王說:想不到最了解寡人的,居然是寡人的刺客。
于是無名動容動心,刺下一劍,卻是用劍柄。
無名說:這一劍刺下,許多人會死,而大王會活著。死去的人,希望大王不要忘記。
然后對著箭垛中的人形缺口,導演告訴我們,殘劍、飛雪是英雄,無名是英雄,但秦王更是英雄,因為他心懷天下。
不得不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是個很酷很帥的造型,讓我一介小女子每每熱血上涌,平添幾分豪情壯志。英雄,應該是的。
但是秦王橫掃六合,固然是快意之極,六合的蒼生卻向何處去尋快意。難道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等待秦王的征服或者所謂拯救?
攻城之戰(zhàn)中,殘劍劍術卓絕,自然不會懼于區(qū)區(qū)幾支箭,筆斷,大不了拿箭做筆。老仆人在長眼睛的箭雨中有驚無險,連皮肉傷都沒有。但是書館弟子作為配角中的配角,沒有任何東西可供護衛(wèi),他們在箭雨下掙扎、哭泣、流血、死亡。更多沒有拍入鏡頭的百姓呢?城中百姓已經(jīng)逃亡一空,無名這樣說。
我從來不知道一座城可以逃個干干凈凈,即使這次有人逃脫,下次呢?總有逃無可逃,退無可退的時候。天下何處無烽火,蒼生何處不流血。
沉郁的殘劍大俠不會看到這些,霸氣的秦王陛下不會關注這些,在天下、和平的大義下,區(qū)區(qū)幾滴血無足輕重。
可是在箭雨下掙扎的百姓,在鐵騎下呻吟的百姓,他們也可以高呼天下,漠視自己的生死嗎?他們可以安心等待所謂救世主的降臨嗎?
殘劍說:趙國與天下孰重?一個人的痛苦和天下人相比,就不再是痛苦,趙國的仇恨和天下比,就不再是仇恨。
殘劍、飛雪、長空、無名都是趙國人,但無名也可以說:我背負的不只是趙國的仇恨,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痛苦,而是天下人的仇,天下人的痛。
天下,很崇高的詞,英雄,很好聽的稱號,英雄有稱雄天下的野心壯志,天下人卻沒有義務為這壯志,放棄掙扎求生的權利。
秦統(tǒng)一六國是大勢所趨,但不必為秦王加上崇高華麗的光環(huán),須知名義上越崇高,背后往往越見不得人。
天下,在殘劍眼中,秦王眼中,和流血喪命的百姓眼中,天下的含義絕對不同。
又看了一篇文,新編《塞外奇?zhèn)b傳》。哈瑪雅在部落幾近覆滅的情況下,醒悟道:為什么要反抗,為什么要戰(zhàn)爭?草原小小一個部落是不可能抵擋一個帝國的,而人民需要的僅僅是安穩(wěn)的生活。楊云驄也意識到,他所做并非一定是對的,正義與邪惡本在一線間。
人民需要的是安穩(wěn)的生活,統(tǒng)治者是誰并不重要,這種思想應該沒有錯,誰不想安穩(wěn)過日子?也如同《英雄》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六國,安定天下,是英雄大業(yè),不應該為某些人的某些利益、仇恨或信念去阻攔。
問題是,順服了,如何保證新來的統(tǒng)治者會帶給天下以安定,給人民以安穩(wěn)。即使暫時可以,以后呢?繼任者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案板上的魚,沒有資格要求任何東西。
即使征服者處處表現(xiàn)完美,天下就該俯首稱臣嗎?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美國的解放伊拉克人民,單看口號,多么冠冕堂皇,中國和伊拉克就要齊聲說:歡迎蒞臨指導嗎?
我們?nèi)绾螌δ暇┤f冤魂說:為什么要反抗呢?一開始就投降合作,怎么會慘死。
不要說前兩者是內(nèi)部矛盾,后兩者是外部斗爭。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下,誰和誰是一家子?部矛盾,是后人加的。
我不喜歡戰(zhàn)爭,想好好活下去,但是遇到英雄來征服,我該奮起反抗還是俯首稱臣?敵強我弱不是借口,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是不可抵擋的強者,現(xiàn)在也多有人質(zhì)疑郭靖困守襄陽是對是錯,我們何不想想,成吉思汗不是生來就是成吉思汗,年幼的鐵木真是人人可以欺凌的弱者。如果他在強者的陰影里茍延殘喘,為每一天的存活歡呼,郭靖該向誰投誠?
你有你的英雄志,我有我的反抗心。寧為自由死,不為奴隸生。
生存是天賦的權利,反抗同樣是天賦的權利。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