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愛是有關(guān)于,天時地利人和的迷信
愛是有關(guān)于,天時地利人和的迷信
——《寂寞空庭春欲晚》讀后
文/紫陌如殤
再次讀完這個故事,唏噓之余,恐怕也只能喟嘆命運(yùn)的無常作弄。拋開故事的歷史真實性,我時常想,如果,如果在最初不是福全移花接木,把原本是皇帝賜給納蘭容若的琳瑯派到御前,那么康熙或許對之前巧妙縫補(bǔ)自己衣物的宮女琳瑯,也僅僅是贊許。那么后來康熙和琳瑯也不會相愛,不會有后面的重重誤會,當(dāng)然最重要的是,如果真是那樣,那么就沒有這個跌宕起伏,悲憫人心的故事。
匪大筆下的福全,與其他書中或者電視劇中的福全不太一樣。而我認(rèn)為,這樣的福全,才是那個時代特有的,雖然表面看起來有點(diǎn)諂媚,但是起碼對康熙,在對待琳瑯的這件事情上,他是真心對康熙的,也是真的希望康熙能高興,能擁有自己想擁有的。首先福全的身份是康熙同父異母的哥哥,順治因天花逝世后,康熙憑借出過天花的優(yōu)勢坐上龍椅,福全和康熙的身份由兄弟變?yōu)榫。古人尤為看重三綱五常,雖然福全那時候已是王爺,但是康熙是皇帝,福全為臣,臣子理應(yīng)萬事為皇帝考慮。而除去這三綱五常,作為兄長的福全,自然要為弟弟玄燁的幸福著想。所以才有了福全移花接木,將琳瑯派到御前,另為納蘭容若擇妻。只是在最初,福全恐怕也沒有料到,后來所發(fā)生的一切,也沒有想到,皇帝對琳瑯,用情如此之深。(在這里八卦一下,曾經(jīng)在貼吧看到雍歪有種說法是,八阿哥是福全的私生子,現(xiàn)在想來只有笑哭的份兒,難道就為裕親王在康師傅面前說八阿哥“不務(wù)矜夸”?)
嗯,再來說說納蘭容若。很多人都迷納蘭,包括我也迷。這里的納蘭,自有一種清逸,也有一種愁苦,他的愁苦卻不是來自于亡妻盧氏,而是因為對琳瑯的愛而不得。書中的納蘭不像電視劇里的納蘭,敢和皇帝搶女人,哪怕他再喜歡琳瑯,哪怕他與琳瑯是青梅竹馬,而康熙一旦看上,他也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說到底這也是古代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與君臣思想作祟,只因他是臣,那人是君,所以書中的納蘭是有那么一點(diǎn)懦弱的,不敢和皇帝搶女人,也不敢違背父母之命,最終舍青梅竹馬另娶。退一步講,就算皇帝沒有看上琳瑯,納蘭與琳瑯最后還是不能終成眷屬。以明珠的精明(嗯,在書中明珠依然精明依然老謀深算),怎么可能讓堂堂納蘭家大公子娶一個獲罪家族的后人?再說,納蘭和琳瑯青梅竹馬,明珠如果許可,怎么可能讓納蘭娶盧氏?所以就算康師傅沒有看上琳瑯,琳瑯作為宮女出宮,也只能作為納蘭家的遠(yuǎn)房親戚,作為納蘭的表妹而存在。而且貌似匪大在文中埋了一條暗線,衛(wèi)家獲罪,是惠妃和明珠瞞著納蘭家老太太設(shè)計的陰謀。(小吐槽一下,匪大真不愧是悲情天后,滿足了“表妹入宮”黨一點(diǎn)點(diǎn),卻無論如何也不讓納蘭這對表哥表妹有結(jié)果。再吐槽一下,匪大為了突出皇帝男主,不惜犧牲掉納蘭公子,哭哭)
為了納蘭,皇帝幾次與琳瑯產(chǎn)生誤會,舊的誤會解除了,新的誤會又產(chǎn)生了。但是就算再怎樣誤會,皇帝的占有欲與自尊心也不會讓其他人傷害琳瑯,所以數(shù)次解救琳瑯于后宮。他愛她,所以要把她捧到最頂峰?墒沁@樣的愛,卻讓琳瑯遭遇到后宮中妃嬪們的各種陷害。于是他開始聲東擊西,將琳瑯呵護(hù)在心尖。他以為,這樣就能過一輩子。只是太皇太后的試探與逼迫,將他們逼得不得不放棄,將他們的感情逼仄到盡頭。那句“皇祖母,她不是玄燁的疽瘡,她是玄燁的命;首婺笖嗖荒芤藢O兒的命去!,每每想起,心頭便是一陣尖銳的刺痛,這個男人雖然貴為君王,殺伐決斷,但他的情深如海,卻讓人如此疼痛憐惜。而也是這句話,讓太皇太后想起了順治對董鄂妃,從而決定了用琳瑯的性命,逼他承諾下慢慢將琳瑯忘得一干二凈,如同不曾遇上她——“孫兒答應(yīng)皇祖母——竭盡全力”,他的痛楚與無奈,盡顯無疑。明明他是權(quán)力至高無上的帝王,卻保護(hù)不了,甚至不能愛自己想愛的人。到和妃番外,在船上他為和妃畫像,下筆后卻是她的模樣!m著所有人,瞞著自己,他不愛她,但唯一瞞不住騙不了的,是自己的心。其實一直覺得這本書有個地方與《碧甃沉》十分相似,和妃代替了琳瑯,獲得康熙的寵愛,而康熙卻并不愛和妃。我想,或許康熙只是想寄托他的那份心情,哪怕琳瑯不在他身邊,有個人作為她的影子代替她,那樣,也好。如《碧甃沉》中慕容沛林將長相與尹靜琬極為相似的蘇櫻帶在身旁,只是為了緬懷,寄托,抑或是,只是自欺欺人的想讓自己相信,她還在他的身邊。而他應(yīng)該也是知道的吧,為帝王者,需忍常人之不能忍,需忍受高處不勝寒的孤苦寂寞!呐滤撬腻,哪怕他寧愿兩個人從此痛苦的煎熬著!麗鬯,他舍不得她死,所以他從此冷落她。(其實這也是一種得失關(guān)系,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失去的是人生的自由與愛情,江山OR美人如同魚OR熊掌,從來都不可得兼,只是他身上的責(zé)任讓他必須選擇江山。默默插一句,想想歷史上的康師傅真是不容易啊,還做出了那么多的成績……)
而太皇太后將宮女碧落叫到慈寧宮問話(說的好聽點(diǎn)是問話,說的直白點(diǎn)就是讓監(jiān)視琳瑯的碧落提供逼迫皇帝的依據(jù),不愧是孝莊啊……),琳瑯便知道了事情的結(jié)果。而想來她也只是想到太皇太后會殺她,所以才會有之后將珠寶首飾名貴書畫散給宮女,才會有后來她對康熙說的那句“琳瑯想求皇上,倘若有一日琳瑯?biāo)懒,皇上不可以傷心”。而聰慧如她,卻算錯了一件事——算錯了皇帝對她的情深——寧愿在漫長的歲月中寂寞煎熬,也不愿意失去她。到她讓宮女將皇帝用的明黃褥子收起來,“皇上不會來了”,到最后她將皇帝曾經(jīng)寫給她的芙蓉箋燒毀,他和她的故事到這里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拍胀ゴ河,梨花滿地不開門。——她是庭中那樹梨花,卻擺脫不了命運(yùn)的無常作弄,開到荼蘼,簌簌而落,終究花事了。而他注定從此,一生孤寂。
一直認(rèn)為,是琳瑯的善良與隱忍害了自己。聰慧如她,何嘗不知道她與納蘭永無可能,何嘗不知道后宮的各種陰謀與險惡,何嘗不知道該用什么法子避免或者說是用以牙還牙的方式來明哲保身。包括恩將仇報,陷害她的畫珠,她只怕也早都有所發(fā)現(xiàn),只是多年來的姐妹關(guān)系讓她不敢正視,她的善良讓她自心底里否認(rèn)。而她也一直將自己的感情壓抑隱忍在心里,不管是對納蘭,還是對皇帝。她的隱忍和納蘭的軟弱造成了他們終究錯過的結(jié)局,而她與皇帝,有一部分也錯在她的隱忍,有時候甚至在想,如果她像別的嬪妃那樣,恐怕她和皇帝便不會走到那一步。只是反過來想,以琳瑯低微的出身,如果和別人一樣,康師傅肯定是不會看上她,并且用情那么深的!t塵翻覆,誰又說得清這其中的慈與悲?
太后在書中扮演了一個非常“愚蠢”的人——對后宮嬪妃偏聽偏信,從而加害琳瑯。只是我想,就算太后是個軟弱的人,也不至于那樣吧……首先她是順治的第二任皇后(第一任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被廢,降為靜妃),經(jīng)歷過姑姑(即順治第一任皇后)被廢、董鄂妃一系列的事情,也一定經(jīng)歷過后宮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宮斗”,再者,太皇太后是她母家人,在皇宮里是她最親的人,就算她的性子十分軟弱,也不可能不征求太皇太后的意見,對后宮的外姓嬪妃偏聽偏信,陷害琳瑯(要知道太皇太后在皇帝說那話之前還很喜歡琳瑯)。(匪大是不是不喜歡博爾濟(jì)吉特太后啊?所以才把她寫得那么壞嚶嚶嚶)然后想說太皇太厚博爾濟(jì)吉特布木布泰依然霸氣不減HOHO~
最后還想說,匪大的這本書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了,大到年限、景物描寫,小到神態(tài)、動作、衣飾、人物名字,甚至語氣,各種描寫都非常的細(xì)致,不愧是紅樓迷,不愧是有康熙起居注的匪大呀~~~話說某如垂涎匪大的線裝康熙起居注已經(jīng)很久了,什么時候才能有一本屬于自己的線裝康師傅的起居注呢呢呢~~o(>_<)o ~~
PS:嗯,這是看這本書的第二遍,看第一遍的時候是愛八阿哥愛得最偏執(zhí)的年紀(jì),那時候很憎恨康師傅,覺得他對良妃和八阿哥都太過殘忍,F(xiàn)在卻也慢慢懂得,立場與出發(fā)點(diǎn)不同,看待事物的側(cè)重點(diǎn)也會不同,是,康熙不是個好父親,或許也算不上是個好丈夫,而他的殺伐果敢的政治手段與政績上的勤勉,不得不說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數(shù)一數(shù)二了,所以才有了我們的千古一帝康師傅。怎么說呢,得失一半換一半吧。
PPS:碼字的時候一直在聽賈鵬芳的《睡蓮》,二胡與鋼琴的合奏,很早的時候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一個《寂寞空庭》的小說mv視頻,便是用的這首曲子,現(xiàn)在貼一下地址http://v.ku6.com/show/U4gGX8Qg25WhK0hM.html
---END---
完稿于2014年7月5日0:20
插入書簽
>>>沒想到臨時抽風(fēng)抽下這么多字,捂臉……
第1章 愛是有關(guān)于,天時地利人和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