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王聰猛追孫怡寧
王聰者,遼人也。生巨賈之家,少聰穎,稍長輒赴大不列顛國,刻苦攻讀。及長,學(xué)業(yè)有成,又遍游西人之國,視野大開。后歸華國,定居京師,廣交京城權(quán)貴,仗義樂助人,出手闊綽,時(shí)輩皆愛之。
父希其承己業(yè),不聽。無法,乃以少資給之,令其自展所長。然王聰每投輒輸,本金全無。父唏噓,勸其徐徐圖之。后王聰涉獵網(wǎng)游,所獲頗豐。時(shí)互聯(lián)網(wǎng)崛起,又涉網(wǎng)絡(luò)主播行業(yè),大為成功。少間,積蓄百萬,樓宇萬畝,一時(shí)間風(fēng)頭無兩,世人皆謂其“京城四少”榜首。
從業(yè)以來,所識(shí)皆形貌嬌美者,閱佳麗無數(shù),然未嘗遇動(dòng)心者;騿栔,自謂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時(shí)人笑之,王聰正色曰:“不然,親近我者,念我財(cái)耳,非真心愛我者也。”眾人聽之,拱手稱服。
一日,從友人游投資宴會(huì)。雕梁畫棟,高朋云集。凡所見者,海陸奇珍,香霧云鬟,摩肩接踵,紛至沓來。王聰久歷其間,厭之,乃隱畫屏后小酌。
巨幅湘屏,逶迤不盡,埋首之間,巧遇一女,長裙曳地,舉止淑雅,顧盼之間,宇室生輝。王聰見之,心不覺為之傾倒。試與之語,女掩口而笑,并不回應(yīng)。再語之,女走,不答一言。王惑之,前所經(jīng)女子,皆倒貼與己,唯恐取悅不及,今者行為怪異,唯躲避而已。平生未嘗遇女似此者,王聰見拒,心有不甘,乃即追之。
出大殿,四顧無人,渺不知其所蹤,捶胸頓足,悔恨莫及。
正追悔間,恰好友李峰出,見王聰懊喪萬狀,心知之,乃笑曰:“萬年老鐵樹開花也,不知誰家女郎如此魅力,有幸得王公子垂青!蓖趼斣唬骸扒夷娦Γm才得一天人,未及相識(shí),便已遠(yuǎn)走。如得君助,即死不忘。”
李峰乃詳問其情,凝神思之,半晌乃笑曰:“此女名為孫怡寧,湘南人也,少貧,早輟學(xué)。為謀口食,從業(yè)主播。人雖貌美,然坊間傳聞其人鄙俗不堪,嘗與他女共炒cp,謀取錢財(cái)。又聞其人品低劣,嘗譏諷老人殘障。網(wǎng)路中人無不罵之,今汝見者,必此女也。近歲以來,齒齡漸長,風(fēng)姿凸顯,窈窕身形,風(fēng)騷無兩,汝必為其姿所迷矣!
王聰聞之,心惑惑然。
李峰又曰:“君既愛之,或可以財(cái)誘之,彼貧賤,必貪財(cái)而來,君可呷呢之。床笫之歡畢,棄之可也。中饋之人,一家之主,必要尋溫良女子方可稱心耳!
王聰聞之,稱善。乃使人招女,女不至,再三招之,仍不至。王聰不解,李峰大笑曰:“此女必待價(jià)而沽也。君無吝資,漲其身價(jià),女必來。”王聰從之言,以高價(jià)邀,并修書一封,以表傾慕之情。
女接書,當(dāng)夜果至,李峰含笑隱去,留王聰與女獨(dú)處。
女霓裳錦衣,腮染啼血,月暈之下,更添嬌媚。
王聰喜不自勝,擁女,挑之曰:“前者見汝,屏風(fēng)后屢不言語,為之奈何?“
答曰:“未識(shí)君耳,不敢言。“
王聰不樂,曰:“吾乃京城四少之首,天下無人不識(shí),汝從業(yè)主播,涉獵之廣,不亞于新聞?dòng)浾,汝乃不識(shí)吾乎?”
答曰:“君雖名滿天下,然妾所欲識(shí)者,乃世之俊杰也!
問:“何為世之俊杰?”
答曰:“為人專情,待妾慎始有終。為人雄豪,治業(yè)謹(jǐn)嚴(yán)不輟。”
王聰擲百金于案臺(tái)上,謔曰:“情者始于財(cái),業(yè)者維以金。汝值千金,吾愿費(fèi)萬金以愛汝。”
女花顏不悅,“君所恃者,唯金耳。妾閱君書,原以君為妾身之所托,今見之,真不解妾之所期也,請從今辭。”言畢即走。
然身不得脫,王聰求與之交歡,女厲聲曰不可。
王聰指天誓曰:“若從,數(shù)倍金償汝。“
女怒,斥曰:“汝謂吾為娼妓,人盡可夫者乎!薄情郎,負(fù)妾甚矣!
急起,摔門而去。
王聰追出,夜色茫茫,不見人影。一夜輾轉(zhuǎn),百思不得眠。
翌日,李峰來,備述前情,李峰訝然曰:“怪哉,當(dāng)今之世,物欲橫流,凡為女者,能不為財(cái)之所動(dòng)者,少也,彼為何也?何所求也?“
王聰茫然無對,意在尋女。李峰知其意,乃遍問友人,不日,有信來,曰孫怡寧已離京赴杭也。
王聰追之,然恐逼女過甚,惹其厭煩,遂留魔都以待變。
孫怡寧知王聰至,微信言曰:“請回,妾有自知之明,君乃九天龍鳳,妾乃卑微草芥,恐不相配也!
王聰曰:“毋多言也,卿乃瑤池仙葩,見之使人忘俗。前之過錯(cuò),皆為我誤聽人言,唐突佳人,悔恨莫及;菡堎n見,必當(dāng)卿面以剖我心!
女曰:“君之所圖,唯在妾身。一旦得之,便不珍愛。妾雖不明,然亦知世人之心耳。”
王聰百般解說,然女曰:“君素油腔滑調(diào),甚契女子心思,妾已深知矣,汝不必故技重施耳!
王聰油滑曰:“我命由我不由天,追汝追到海角邊。”
女曰:“你我之緣,斷于今日。此事非由汝也,不必再提。”
言畢,女隱身遁形,再無回音。王聰思念不已,遂召好友共尋之。
女不堪其擾,為斷其念,不得已,乃上網(wǎng)發(fā)帖,聲稱與王聰決裂,并貼聊天數(shù)圖以佐證。
消息一出,全網(wǎng)嘩然,有觀熱鬧者,有驚王聰為舔狗者,有為孫怡寧鳴不平者,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因聊天中言語赤裸,有關(guān)國風(fēng)教化,有司人等以紛紛下場點(diǎn)評。更有甚者,官家文宣喉舌亦多家評論,盛況空前。
王聰懊喪至極,杜門不出,三日瘦十斤,嘗自言語:“吾追至愛,有錯(cuò)乎?風(fēng)評惡語,有底線乎?”
李峰來,寬慰之,曰:“彼女必不安好心,賺汝言語,以嘩國人耳目,自抬身價(jià)耳,愿君詳察,切勿沉淪自陷。”
王聰憤怒,痛罵之:“向者吾從汝言,適有今日。汝非為好友,請從此絕!
李峰欲辯,王聰乃囑家丁喝罵而出。
王聰思女甚切,久之成疾,身形日漸羸弱。不日,臥床不起,奄奄一息,光景不霽。未幾,家人齊聚,擬商后事,親友聞之無不垂淚。李峰聞之,亦灑淚而往,躬親謝罪。
病榻之前,人人唏噓,相思之病,一籌莫展。
忽一僧人從外來,叩門,高言曰能治心病。
家人怪之,延之入。僧人自述從杭州靈隱寺來,有方能治百病。言畢,乃繞床三匝,高唱法華經(jīng)三篇。及畢,從衲衣中抽檸檬花一枝,放置床頭,不言乃去。眾人訝之,追之出,杳然不知所蹤。
及歸,見檸檬花枝細(xì)干帶刺,花色粉白熒澈,瓣白蕊黃,嗅之,異香撲鼻,醺醺然使人陶醉。
眾人出,王聰忽醒,打噴嚏不絕。家人見其蘇,喜不自勝,忙進(jìn)湯水。王聰服畢,見檸檬花,嗅之,異香入脾,心神乃定,把玩之,良久不能釋。遂捧花至枕邊,自顧沉睡。
渾渾噩噩中,隱然覺有竊竊私語之聲。初以為病重幻聽,然細(xì)聽之,乃知為嚶嚶女聲。喃喃妙音,似怡寧之音,綿綿絮絮,不絕于耳,盡是勸己自洽之言。
王聰大喜,開目視之,見花朵震顫,似喇叭被聲震動(dòng)之狀。心知孫怡寧必愛戀與己,托花神以寄情,一念及此,神情為之一震。
然聞女聲,不見女形,心頗悵然。轉(zhuǎn)念之間,已得主意,遂瞑目呻吟,哀楚出聲。
家人見王聰忽而病重,手足無措,乃疑其回光返照之景,皆奔走預(yù)備棺槨之物,獨(dú)留王母守之。王聰見母垂淚,不忍,乃以實(shí)情告,母喜,收淚自往他室。
至夜,正佯病呻吟間,忽聞花瓣中人語漸近漸隆,不覺驚異,乃微微開目。見花蕊柱頭有小美人,揩拭眉山。隨即跳躍榻上,頃刻之間,身形暴長。眨眼功夫,身形已與成人無異。王聰凝視之,乃孫怡寧也,喜不自勝,驟起擁之,女亦不避,王聰遂聲淚以訴別后之情,并剖相思之苦。
王聰泣涕沾襟,不能自已,孫怡寧久久不言,見王聰言辭懇切,乃吃吃笑之:“郎君多金,凡事遂心,亦有今日耶?”
王聰乃懺悔,遜謝不已。
女溫言勸慰良久,乃罷。
王聰求百年之好,孫怡寧脈脈含情,執(zhí)王聰手,入衾而臥,羞曰:“今日冒死遂君愿,望君記今日之情,無負(fù)妾身。”
王聰喜,指天矢志,備言累世不負(fù)之意。女喜,遂與之寢。
滅燈之后,濃艷相就,緩?fù)萍彼,冰肌香透?br>
檸花帶雨,兩相好合,魚水交融,光景無限。
晨光熹微,王聰醒,不見女,遍尋之,未果。詢之母,母曰:“昨夜聞汝屋內(nèi)有聲,遂推門入,未嘗見他人,僅見汝于睡夢中自言自語耳!
王聰不解,又尋檸檬花,不能得。告之母,母亦奇之。
至床榻前,淚眼婆娑,戀戀曰:“人去香猶在,孤衾與誰眠!
自此之后,王聰遂無輕生之念,身體日以壯健。
三歲光陰,倏忽而過。王聰心性漸定,又得父之經(jīng)營之法,凡所營謀,死業(yè)亦能復(fù)生,偉績蒸蒸日上。不日之間,千家分店,紛紛而立,世人拍手稱贊。
一日,為稽核故,巡行至滬。勞碌一日,不覺已至深夜。起身時(shí),環(huán)顧四周,方覺窗外花燈璀璨,已為子時(shí),高樓棟宇,寂然無聲,除己之外,別無他人,不覺啞然。
及出,忽聽檔案室窸窣有聲,警覺。乃躡手潛行,從門縫中窺之,見一人影立于柜前,摩挲文件袋,似有所尋。王聰欲擒之,然觀其身影,發(fā)髻蓬然,胸脯高隆,芙蓉?fù)u風(fēng),翦翦朦朧,恍惚之間,疑為故人孫怡寧。
忽見舊人,心神曳蕩,不覺鼻酸。遂驟進(jìn),堵其退路,開燈以觀之。
炫光之下,一女子黑裙白紗,怔忡相望。
王聰審視之,但覺一眼萬年,身形搖搖欲墜,果孫怡寧也。
神魂未定,女忽開口曰:“王郎,三年未見,別來無恙否?”
王聰哽聲曰:“煩君掛念,一切安好!
及心緒稍寧,又曰:“汝今夜前來,意欲為何?”
“無可奉告。君只管保重身體,其余無多言。”
王聰欲再言,燈忽寂滅,香風(fēng)過處,唯留明月映浦江,夜風(fēng)習(xí)習(xí),吹動(dòng)簾窗。
燈再起時(shí),已不見麗人倩影。
王聰驚怪不已,然細(xì)思之,料女此來事必有因,乃細(xì)心搜尋柜中文件,一一留心覽讀。平明時(shí)分,忽見底層書袋中有一新文檔,題曰:“入職資料-孫一檸”。
王聰醒悟,摩挲良久,潸然曰:“汝已改名,無怪乎尋汝不得!”
拆讀內(nèi)中文檔,知女已簽自家網(wǎng)紅公司,心稍喜。再讀之,得一住址,急往見之。
奔至一弄堂,道路交錯(cuò),迷其所往。幸得鄰人指點(diǎn),按圖索驥,得一住所。叩門半日,無人應(yīng)答。無法,呼開鎖人來,詐稱男主人,久出未歸,遺鑰匙于外,浼其開鎖。匠人信之,為之開。
王聰進(jìn)門,見室內(nèi)空空如也,案上灰塵盈尺,似久不人居。心下郁郁,呆坐半日方回。然無心工作,整日以思女為念。至晚,夜不能寐,乃起身趨夜市,聊以排憂。
街市之中,座落一古齋,上書“拄頰山房”四字,下坐一老僧,販賣盆栽。
及近,但見蔥綠浮動(dòng),繁花似錦,夜風(fēng)吹來,暗香一片。王聰深吸之,愁情為之一舒。忽鼻翼翻動(dòng),香氣中似雜有舊人異香,再聞之,心怦然而動(dòng)。又見綠植一株,上覆紅色袈裟一領(lǐng),不見全貌,但聞其香。怪之,問老僧所覆者為何種。
僧閉目笑曰:“無他,君之所念耳。”
王聰怪其癲,又問:“為何獨(dú)以袈裟覆其上耶?”
答曰:“懼其逃遁耳!
王聰大笑曰:“花草亦可逃耳?其有腳乎?其能行乎?”
答曰:“非但有腳,亦有情也!
王聰搖首,慨僧癡頑,欲離去,又憐綠植慘,乃曰:“吾欲購之,使其重見天日,可乎?”
答曰:“可!
付款畢,交割訖,急撤袈裟,見一檸檬樹,亭亭玉立,旁枝搖曳生姿,大小葉錯(cuò)落相間,碧綠光潔,珊珊盈盈,似玉女臨風(fēng),似嫦娥起舞。枝頭掛一果,青綠可愛,皮上生十字紋。嗅之,馨香填胸。
王聰甚愛之,搬至寓所,置于客廳。臨樹而眠,夜間夢見一女?dāng)y子嬉戲游冶,言笑之貌,類若孫怡寧。乃上前,與之同歡。
青青綠草,白云翩躚,三人游戲,樂不可言。
黎明即起,不見盆栽,問諸下人,無人知者。
急赴拄頰山房,問僧,僧笑曰:“昨夜已鬻汝,吾不知也!
虔心以求,哀告良久,僧嘆曰:“果是癡男子,既如此,成全汝也。”乃付紙條一張。
王聰展讀之,心少定,驅(qū)車前往。
松江廟前街,市肆繁華,來往人等,熙攘不絕。
至所,叩門。
一男子出,問王聰何事。王聰俱道來由,男子聞之大怒,憤然曰:“孫怡寧乃吾妻,汝欺吾太甚!”乃執(zhí)棒以捶。
王聰抱頭鼠竄而出。
及出,抬頭見孫怡寧來,身后立一童稚。
女亦見王聰,款款迎拜,邀王聰至住所,坐定乃言:“避君三年,終歸相見,天命難違,與君面談!
王聰視男子及孩童良久,乃漫應(yīng)曰:“久未謀面,未知汝已嫁人。如有見教,敢請速言!
女指童稚曰:“曩日與君一夕之歡,得此蠢物。三年以來,躬身撫育。近年來魔都物價(jià)貴,漸漸不能支,遂復(fù)出求職。怎料所簽公司乃君家產(chǎn)業(yè),正在懊悔,前日又知君前來視察,懼泄吾蹤,乃深夜盜文件,不期與君相遇,此乃天意耳。今君追妾至此,想必前緣未斷。本欲遷往他處,然念君年過而立,只此血脈,特以歸還耳。”
王聰聞之,訝然失色,見孩童天真可愛,望己而笑。端其相貌,頗類己容,不覺心喜,問其名,曰:“族名未定,小名為益母果”。
名字甚奇,王聰笑,抱兒逗弄,兒亦不認(rèn)生,直呼阿爸,王聰喜不自勝。見兒額頭上有十字紋,若隱若現(xiàn),怪之,問女,曰:“僧人刻之,以避雷霆耳。”
王聰不解,問女,不答,乃入庖廚,親理中饋。食畢,與王聰逗弄孩童,歡若一家。
至夜,女留王聰宿,親整床衾,寬衣侍寢。
王聰見之,急止而謝曰:“汝之盛情,不敢申領(lǐng)。今時(shí)不同往日,汝既有主,何能侍我寢?請回避!
孫怡寧笑曰:“前之浪蕩子,亦能知禮乎?”
王聰曰:“少年不羈,風(fēng)流成性,不知情為何物,今者,已過而立,遍歷人事,已能知禮矣!
言未已,一人拍手大笑而入。視之,乃日間所見男子也。
男子笑曰:“王郎勿怪,日間多有得罪。吾乃孫怡寧長兄孫桂也,聞怡寧前事,頗有怨憤之情,今聽君言,知君改過,既往不咎矣。”
王聰拜謝。
孫桂出,孫怡寧乃與王聰寢。
久別三年,王聰與女再赴巫山,不勝欣喜,恍然若夢。
久別重逢,勝比新婚,王聰操弄良久,女不堪其擾,求饒方罷。
翌日,女與王聰偕歸,一家盡歡。
女得王聰力,事業(yè)頗順。不幾日,位列頭部主播,居無何,又列中華區(qū)榜首。
逾二年,生兩子,女為其取名檸果、黎檬,王聰不解其意,問之,女但笑不言。
忽一日,颶風(fēng)自海東來,雷霆縈戶,盤旋不去,家人大恐。孫一檸出,喚益母果來,曰:“益母益母,今日保全汝母。替父母消災(zāi),亦銷汝之紋路!
益母果領(lǐng)命而去,傲立中庭,雷霆萬鈞,直擊面門,家人大驚,王聰嚎啕,欲奔出救兒,女急止之。王聰不聽,孫一檸乃曰:“實(shí)告君,吾乃檸檬花神也,與君結(jié)合,有違天條,此妾所以避君三年也。后遇高僧,承其點(diǎn)化,乃刻十字紋與兒額頭,以擋天譴。今災(zāi)禍至,凡人不可抵抗,宜兒往,可消災(zāi)也!
王聰聽其言,乃止。
未幾,焦雷停,眾人出,見益母果挺立不倒,身有火星黑煙,猶自冉冉。捫其心,游絲如蟬翼,急扶歸,灌以米湯,旬日乃痊。視其額,十字紋消,已變美少年也。
。ㄈ耐辏
作者:道泩。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