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含而不露——評《備戰(zhàn)荊襄》上
這一章各人的心理含而不露,很值得玩味!
***
一、小彥
小彥心中防備松散的時候,情緒還是挺容易受影響的,聽到“可憐”兩字就能心頭一顫,聽到玉娘當面稱贊自己治理蜀川有方更是臉都紅了。
說實話,如果當初真的那么死了,臨死前眼看自己一生中珍視的大半東西一起摧毀,真的實在是太冤也太慘痛。然而,小彥此時的復雜心情絕非為了自己,而是沒想到蜀川一戰(zhàn)中受害極其慘烈的樊玉娘也能說出這樣理解憐憫的話,讓他愈加慚愧。他急于岔開話題,顯然是不肯為自己的罪過找理由。
其實玉娘的話的確有些道理。小彥當年只有十九歲,蜀川之滅有他不少功勞,但原因畢竟復雜,可是樊無炎跳城墻前詛咒的是他,流砂會要刺殺的是他,玉娘想報仇的對象是他,趙煥猜忌防范趙謄嫉妒陷害的人依然是他。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他為了心中的信念可以不在意這些,但這個小時候連蟲子都舍不得踩死的人,還是不可能對所有的鮮血無動于衷吧?直到五年過去,他依然在夢里看到樊無炎那慘烈的一幕,嘴上笑著說不怕,內(nèi)心深處何嘗不背負著巨大的歉疚?在北魏聽說程休是廬陵人士,立刻意識到他是為了當年的程偏將報仇,可見即使殺人正軍法這些事,他也一直背負在心里。
他的事業(yè)本是以無數(shù)鮮血與枯骨為鋪墊,也許正因如此,一旦崩潰,他當初才格外難以承受。
***
二、玉娘
玉娘是否對趙彥投靠江原的傳言也有所耳聞,所以開始的交談里聽到“魏國太子”四字,就立刻懷疑起來,才“手指顫抖”匆匆結束交談呢?
無論是自己猜出小彥身份還是后來樊不離告訴給她的,玉娘的表現(xiàn)值得欣賞。
戰(zhàn)爭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恩怨,尤其在本文所處的這種亂世,各國紛紛為自己爭地盤,小彥做的也只是在歷史的亂流里尋找一個前進的方向,各國的將領們無非盡職而已,并無恩仇可言。但對樊玉娘來說,這場戰(zhàn)爭讓她原有的美好生活被完全摧毀,丈夫邊洪在與趙彥的對決中戰(zhàn)死沙場,父親樊無炎在趙彥帶兵進入成都那天自殺殉國,全家人隨之自盡,如此深仇,她如何能不恨?以她微薄之力絕對無法和整個南越對抗,她也只能去恨小彥了。多年不肯放棄報仇計劃的她,在聽說小彥的“死訊”和目睹蜀川百姓對他的好評后,最終選擇同情理解,這樣的胸懷實在可敬。
她已經(jīng)知道小彥的身份,但只是言語暗示不肯明言;她忘不了一家人的仇恨,但也明白不能把戰(zhàn)亂之禍歸于一個人身上,所以只是傷他一下,有借此了結恩怨之意,言語之間更是表示自己已經(jīng)選擇諒解;偏偏這件事也不說破,只在兩人心照不宣的情況下假裝無心傷人,傷了人還拿絲帕按住。
我覺得贈刀那一幕特別值得玩味。對玉娘而言,她的仇恨、憐憫、關懷都是出于真心,她的眼淚里有對逝去的親人的悲傷,有對仇人在眼前卻不能殺之報仇的愧疚,又何嘗沒有對所有人身處亂世激流的感慨,無論是才能突出目光長遠的邊洪,忠于國家的開國名將樊無炎,一戰(zhàn)成名一心圖強的越凌王,還是她這樣失去了一切的孤弱女子,都有太多的無可奈何。
小彥對她的愧疚一直難以去除,相信這件事過后他可以釋然幾分。他把染了血跡的絲帕還給玉娘,也有用自己的血立誓照顧蜀川百姓的意味。
不過嘛……小彥和十一妃在一起這么久了,到了玉娘面前,依然像個青澀的小孩啊……
怪不得前幾天州兒說如果梁蘭溪嫁的是小彥就不會悲劇了。世間竟有這樣俊美的人物(囧),還單純有趣(囧),看來單純一點也有不少好處。
***
三、圓圓
夫人假裝處變不驚喝了毒藥依然淡定地和樊不離高談闊論的樣子一定很帥。
打開門,他就是寬厚仁德年輕有為光芒萬丈的北魏太子;關上門,他就是怒不可遏地一邊罵人一邊撒嬌一邊吃醋的越王妃。在樊不離面前,他知書達理見識不凡,又心胸坦蕩不懂就問;在小彥面前,他可以無恥可以蕩漾,可以幼稚地在床上打滾。夫人好可愛~~
也只有在小彥面前他才能表現(xiàn)出如此真實的一面了,如果是和別人一起他只會冷著臉裝酷。世上沒有第二個小彥,也找不到第二個性格能力如此合適,可以讓小圓圓在其面前表露本質(zhì)的人。也難怪那天小彥喝醉時說自己如果掛了小圓圓會很可憐,小圓圓的反應那么大了。
唉,不知以后做了皇帝的話,他是不是也會整天在所有大臣面前裝出英明神武威嚴強勢的模樣,回頭偷偷找小彥發(fā)泄自己天雷、BT、蕩漾、無恥、賢惠、溫柔、嬌縱、可愛的種種本質(zhì)?總之在嬌縱的表象下,能看出圓圓對小彥的依賴已經(jīng)很穩(wěn)固了。
***
四、樊不離
樊不離是個挺莫測的人物,看他對北魏的態(tài)度,對昔日仇人的態(tài)度,點出趙彥身份時的態(tài)度,都很高深。宗仙人就很博學,相信小趙也覺得博學的人物是真的比較博學了,而他和小江談論多日卻不及實事,又冒險下毒試探,不知是否想從側面考量小江執(zhí)政理念,以判斷樊家的選擇呢?玉娘對蜀地百姓的風評很重視,若如她所說,當年樊氏支持劉氏也是為了結束權貴混戰(zhàn)的局面,那么樊家的確有心懷天下生民的可敬傳統(tǒng)。
當然,換個角度長遠地看,只有魏國未來的君主真正胸懷天下,才能真正保證樊家平安,蜀川的長治久安也是樊家安全的保證之一,所以他究竟在想什么也很難看清。無論如何,他說再毒的盟誓也抵不過貪欲驅動,至少是個睿智人物了。
其實對那句“有賴高人佐助”、“兔死狗烹之難”,我產(chǎn)生了很多聯(lián)想。若非穩(wěn)定的情人關系,前六個字在贊賞了小趙能力的同時似乎有貶損小江努力的嫌疑,后一句在責怪南越過失的同時似乎也有增加小趙心結的打算,這個高深的老者究竟在想什么很值得揣測啊!也許只是埋個伏筆,暗示萬一小趙和北魏鬧翻了,他有可能考慮支持小趙什么的。
幸好,小江這個人雖然脾氣不小,胸懷還是比較寬廣的,即使這句話真的意在挑撥,也沒什么殺傷力,可以無視。
***
五、趙煥
他……死了?
就這么……死了?
……
猜猜,是宋然的承諾向李央一樣逢場作戲呢,還是趙謄的急切脫出了宋然可以影響的范圍呢,還是小彥當初根本就是假裝色誘故意激宋然在冬天結束前下手呢,還是…………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