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言情小說家杜撰的深宮生存錄,上至兩漢,下至滿清,不僅是國內(nèi)網(wǎng)絡小說最紅火的類別之一,也是影視劇熱衷改編的題材,這股熱火朝天的勁頭迄今不減?上妨仙舷嚓P記載太少,各類小說無非是正史野史東拼西湊,再加點小說家的戲劇化夸張。
真正的深宮生活是什么樣的,細節(jié)幾乎沒人知道——后妃們不會去寫,宮女太監(jiān)們識文認字的很少,所以清末民初的德齡自傳中對后宮生活的描述,顯得特別可貴。
德齡父親裕庚為漢軍正白旗出身,曾經(jīng)受湖廣總督張之洞委派主持沙市的厘稅榷關,兼辦洋務、教案,后來又先后出使日本、法國,孩子們自然也就隨著父親入鄉(xiāng)隨俗、就地讀書,像姐姐德齡精通多國外語,通曉西方禮儀,而妹妹容齡曾在法國專門學習芭蕾和現(xiàn)代舞,并在巴黎公開登臺表演。
可我覺得能夠促使裕庚在女兒教育的問題上做到思想開明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由于他的外交官職業(yè)。論道理李鴻章比他更有見識,洋務運動比他參與的更深入,眼界比他更廣,可李家培養(yǎng)女兒、嫁女上還是遵循舊制,李把二十二歲的女兒李菊耦許配給年過四十且三婚的張佩綸——舊時官僚攬人才就喜歡用女兒終身大事做砝碼!
有人會說,李鴻章這樣做是因為他年紀比裕庚大許多,是兩個時代的人!
哼哼,要知道,比德齡還要小二十歲的婉容,就是在父兄極度虛榮的攛掇下嫁給了宣統(tǒng)帝溥儀,哪怕皇帝之位已經(jīng)名存實亡,都抵擋不住父兄熱衷做上皇親國戚、撈好處的熱切心。
作為宗室女孩,婉容自己對皇后之位也是相當?shù)臒嵬,全然不知這鳳冠需要什么代價。
女孩子的命運,很大程度上要受家庭背景影響。
而裕庚這位在國外生活多年的老爹,根本就沒在宗人府為兩個女孩登記報戶口,這樣就能令她們們避免選秀入宮。這個行為,一個是因為當時的管理已經(jīng)松懈,我覺得更主要是這位裕老爹對女兒是有期望的——這種期望就是不要嫁給皇室,母家也不需要靠閨女引來富貴。所以當?shù)慢g入宮后,一旦發(fā)現(xiàn)慈禧要給自己指婚給某貴族,立即就計劃逃離北京。
真要為這位老爹擊節(jié)叫好!裕家兩個女兒的婚姻后來都和權貴沒甚瓜葛,德齡嫁給了美國駐滬副領事(后來改行做記者),容齡嫁給了同樣有海外求學背景的唐寶潮。
裕庚至于悉心安排女兒們國外接受教育,也并不是說家里沒有兒子,故此才移情栽培,裕家可是還有兩個男孩,小兒子勛齡后來成為慈禧的御用攝像師。
一、頭回入宮
時光倒流至119年前的那個北京的春天,1903年,十七歲的德齡和十四歲的容齡隨父親回到北京,被慈禧太后傳旨召見,就此開啟了她們姐妹深宮伴駕兩年的生活。
德齡剛回北京時住在城中,為清晨六點到達老太后住在西苑(今□□),她們母女三人的轎子夜里三點就要動身。三人分乘三頂轎子,每頂轎子配備四個轎夫,一個領班,三個軍官,兩個仆人,每頂轎子以外還有備用轎夫四名坐在馬車里,當然還有個馬夫。浩浩蕩蕩的隊伍好容易到了地兒,天都亮了,雖然德齡說她轎子坐得全身僵硬,進了園子后還是興致不減,免不了四下張望,她很不客氣的形容“里面到處是人,等級各異,看上去忙忙碌碌,卻似乎也是空忙,也算中國特色”。
沒想到到了西苑,老太后傳旨說“你們稍等片刻”,想必要梳妝打扮吃飯上廁所諸如此類。
從古到今,不管是等領導接見,還是聽領導發(fā)言,所謂的“片刻”、“一會”,其實都相當冗長,德齡母女這一等就是兩個半小時!好在這位領導很貼心,期間流水般派人送各類點心和飲料,還給女孩們金戒指、翡翠戒指當見面禮,真是人未見、禮先到。怪不得慈禧曾對德齡說:“我有本事叫人家恨我,也有本事叫人家愛我!
二、太后也是女人
慈禧在宮內(nèi)移駕時,隨行宮女太監(jiān)手里捧的就是她的衣服鞋子化妝盒梳子手帕別針,德齡形容他們就像“長了腿的梳妝間”。至于娛樂,自然就是“看戲”,和咱們刷劇一樣,慈禧看得時候還不忘各類零食,西瓜子、核桃、蓮子、水果切片吃個不停。
老太后雖是“宅女”,但還是關心外國新聞,這時候就是德齡充當翻譯的時候了。慈禧愛看“英國那些事兒”,因為對方也有個女王。但是在慈禧看來,自己才是世界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女人,沒有之一!她甚至告訴德齡,自己這一生引以為豪的,聰明更甚于美貌!
至于維多利亞女王,慈禧認為對方人生中發(fā)生的趣事和重大事件連自己的一半都比不上。她覺得英國雖很強大,但這一切不是在女王個人統(tǒng)治下出現(xiàn)的,她的國會里有一群能人志士出謀劃策,維多利亞女王只需簽名即可,并沒有發(fā)言權。而我有四億子民都依仗自己,盡管我也可以和軍機處商議事情,但這幫人誰也拿不了主意!最關鍵的是,維多利亞女王已經(jīng)于1901年過世了,慈禧覺得離自己人生帷幕落下還早呢,也許有一天她會做出一些驚人的事情,讓那些洋人大吃一驚。
真是好勝要強又自負的老太太,可哪位居上位的強者不如此?
慈禧也很喜歡八卦,尤其是接待外國使團的女眷后,都要和人閑聊評述她們的容貌服飾行為舉止,老太后頭次接見德齡,最感興趣的就是小姑娘身上的巴黎服裝和高跟鞋,至于她嘛,每天都會做新衣服,每天都要為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飾而苦惱。慈禧表示雖然有人贊譽她擁有的珠寶比任何一位在世君主都要多,但是她還想擁有更多!
三、適當?shù)恼\實
德齡精通多國外語,與各國使節(jié)夫人溝通自如,自然就擔當外交工作中的翻譯官角色,有次遇上俄國大使夫人拜會,慈禧問德齡你能說俄文嗎?德齡老實回答“不會,但是俄國人很多會法語,我可以講法語”。
慈禧對這個回答很滿意,還說你為什么不告訴我你會呢,反正我也不一定能知道真相。言下之意,這宮里除了你也沒人分辨得出法語俄語。話雖如此,德齡事后才得知以前有女官曾經(jīng)撒謊說自己會外語,結果事后露餡就被逐出宮門。
有些人為討慈禧太后喜歡,故意說國外風景丑陋,山水樹木都沒有國內(nèi)好看,當被問到此類問題時,德齡既不指出那些人的荒謬,也不故意迎合,而是回答的不偏不倚,說:“各具特色”。能夠做上大領導職位的人必定都有基本常識和推理能力,下屬把對方當傻子故意投其所好,這才愚蠢行徑,難道上司聽不出來你是在忽悠?
有的問題即使撒謊,穿幫可能性不大,而且上司對真實的答案比較敏感,這時候就需要撒謊。比如當慈禧問德齡是不是基督教徒時,她就說“不是”。德齡形容自己一旦下定決心,就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絕不給對方看出來猶豫徘徊!有時候慈禧看到下屬被她問得很尷尬不知如何回答,老太太也會主動轉(zhuǎn)移話題,聊些其它的事情,可你別以為她會善罷甘休,將來的某一天,她必當再重新提起這個話題,屆時她希望得到的就是一個迅速的回答。
四、禮多人不怪
吃飯的禮儀倒是沒那么繁復,反正老太后吃畢離開,皇后和女官們才開始用餐,比較慘的是:你得站著吃餐,外賓來時才有椅子坐。以前看電視劇《少年天子》,順治皇帝和親媽、小媽以及皇后、妃子共五人吃飯,就團團坐了張大餐桌,期間皇帝還不停和妃子打情罵俏,這簡直是匪夷所思!大玉兒得知后要從地下跳出來阻止劇組胡扯了。
平常吃飯通常沒有牛肉,也是外賓來了才有牛排,可豬肉卻有十來種做法:豬肉丸子、涼切瘦豬肉、豬肉丁炒冬筍、豬肉炒蔥絲、蘿卜燉肉、甘藍炒肉、豬肉雞蛋餅,大米飯也沒得吃,以面食為主,烤、蒸、煎都有,除此以外還有各類泡菜和小點心,餐后還有甜玉米粥或者小米粥。
宮內(nèi)最大的禮儀是磕頭,簡直稱得上動輒磕頭!反正太后一句話,一個賞,你都的跪下來表示謝恩,德齡說剛入宮那陣磕頭太多,簡直磕的人頭暈眼花,好在慢慢也就習慣了。
別以為光在慈禧跟前磕就夠了,如果你回房間,發(fā)現(xiàn)太監(jiān)來賞賜什么零食玩具,也要磕頭謝恩,若是出宮回家遇上太監(jiān)賞賜錦緞之類,除磕頭外還得給他們小費,一般是十兩銀子每位,這是行情,太多太少都不行。
慈禧非常關心這類細節(jié),她會盤問出宮發(fā)賞的太監(jiān):臣子們?nèi)绾沃x恩,態(tài)度恭敬嗎,給你多少小費,另外他們家房子什么樣。反過來,太監(jiān)這種愛嚼舌頭的生物,也會告訴他們認為有利可圖的臣子,太后是如何評價你們進宮情形的。
德齡在慈禧面前從不失禮,磕頭很勤快,直到有次慈禧說賞賜小東西不必磕了,這才算打住。對于光緒皇帝,德齡處理的也很得當。盡管他們母子有矛盾,慈禧不喜歡這個養(yǎng)子且處處提防,但她認為作為臣子不可失禮。比如有次她遇見光緒來慈禧寢宮給太后請安,德齡就琢磨該怎么表示。她知道慈禧立過規(guī)矩,當著她的面不能向別人行禮,也沒人提過是否應該事后補個禮數(shù)?伤X得多禮總比失禮好,所以等皇帝離開到了院子,德齡過去給他又行禮問安。
敲黑板:禮多人不怪,哪怕是領導不待見的二把手,你也不能順勢跟著踩人家。尤其是和上司來往,哪怕郵件的回復都不能輕慢,什么精簡禮節(jié)和程序步驟的話,也要大BOSS主張才行,你不能覺得咱們兩個很熟了,擅自決定忽略,遇上慈禧這種肯定當時就翻臉責令打板子,不然也要心底暗暗劃個叉。
五、察言觀色
德齡首次進宮必然是看得眼花繚亂,但沒有忙于吃喝,她一直忙著觀察太后,仔細聽她講話,因為她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來做客,是將來要在這里打工的。所以她一上任當女官,為慈禧擺茶點時,德齡就很知道哪些是她喜歡的,這種東西要放的近一些。而且,她發(fā)覺老太后每當有什么需要,就會先看一眼那玩意,然后再看一眼身邊的人。所以女官需要時刻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只要看太后的眼睛,就知道她想要什么,當然你也不能使勁盯著瞅。
德齡說每當有外賓來訪,就有一名女官負責觀察太后表情,一旦察覺到她對某個話題不悅或者不耐煩,立刻使眼色給太監(jiān),太監(jiān)得了暗示就會進來稟報一些事情,使話題免于陷入尷尬境地。
德齡還發(fā)覺這位女領導記憶力驚人,比如節(jié)日的時候王公貴族上貢送禮,慈禧能記住所有的禮物和進獻者名字,尤其是送來劣質(zhì)禮品的?梢赃@樣說吧,她首先就會注意到最差的東西,能看出來哪些人是為了討她高興,哪些人是敷衍了事。
遇上心情不好的時候,慈禧很擅長雞蛋里挑骨頭。比如有次梳頭的小太監(jiān)是新手,人又很老實,幫老太太梳頭時難免頭發(fā)掉落,慈禧一責問,小太監(jiān)就如實回答。結果慈禧立刻雷霆萬丈,直接把小太監(jiān)嚇哭,在加上李蓮英的攛掇,小太監(jiān)立刻結結實實挨了一頓打。清晨的梳頭事件影響了慈禧全天的情緒,吃飯時覺得飯菜不可口,廚師也得挨罰,看見女官們梳的頭型覺得不順眼,責令她們重新來過,威脅“梳不好就減掉你們的辮子”!
遇見這種情況,德齡從來不自作聰明當她的“知心人”,她會盡力保持距離,能躲多遠就多遠。
六、適可而止的聰明人
德齡新官上任,非常討慈禧喜歡,自然會有老人看不慣,體現(xiàn)在工作中就是不主動告知宮內(nèi)的規(guī)矩以及慈禧的脾氣,等著德齡踩地雷、看笑話。有次有人告訴德齡,明天早上你過去,負責喊老太后起床,安排這活兒時這位女官臉上帶著神秘的笑容,一看就不懷好意。
但是德齡也不敢不接受啊。
次日她五點就到了慈禧寢宮接替值班女官,五點半開始喊老太后起床,叫了幾次無果,最終老太太被喊醒了,滿腔怒氣,怒吼道:是誰安排你來叫醒我的?
原來喊慈禧起床是件倒霉差事,很容易被遷怒。老員工知道這不是好活,看德齡是新來的就推到她身上。慈禧當然知道啊,她嘟囔說“真是怪事,這么大的膽子,沒有經(jīng)過允許竟然假傳懿旨”。
你以為慈禧會詳查,幫德齡撐腰嘛?
不會的,因為領導太忙了,這事兒太小了。要是萬一德齡運氣差或者喊醒慈禧的辦法不對遭到痛貶甚至責罰,那也是咎由自取,沒轍。不過慈禧交代說:你在這里還要和一群人作戰(zhàn),如果有人欺負你,可以告訴我。
她自己就是這樣戰(zhàn)斗上來的,對女人那套小把戲心知肚明。對于已經(jīng)上位的大BOSS來說,有時確實會同情下弱者,但這并不是說他們愿意幫助笨蛋。
德齡文中記載,有次女官們搶過年小禮物時,有人告狀說被其她女官踩傷了腳,老太后說:搶東西本來就是這樣的,你玩不起就不要玩了。
德齡很快就發(fā)現(xiàn),太后喜歡聰明人,但不喜歡在她面前表現(xiàn)的太聰明。比如有時候慈禧情緒低落,但她會用意志悄無聲息化解這種情緒,也希望周圍的人和她有情感上的共鳴,但下屬只能做、不要說,老太后不希望任何人能猜透自己的心思。
既希望你懂,又不能表現(xiàn)的太懂,其中微妙難以言傳。
七、學會動腦子
人家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永遠就是牽線木偶。尤其是女官作為中層領導,必須有自己的主意,而不是事事等人囑咐,這個時候考驗的是理解力,而不僅僅是執(zhí)行力。
德齡剛入宮時,在慈禧身邊當差很累,不知道她想要什么,周圍也沒有人愿意告訴她。有次陪她上完早朝,慈禧說要換珠花頭飾。那么換下來的珠寶,是先送回珠寶庫,還是等吩咐呢?德齡看到太后又在和人說話,一時半會不會結束,自己不好打擾,她就自作主張先把珠寶送回去。
等從珠寶庫回來,慈禧贊許她道:正合我意,早上我忘記囑咐你送回珠寶庫了,是有人告訴你過嗎?德齡說:沒有,我只擔心帶著這些珍貴東西不夠穩(wěn)妥,而且明顯今天不會再用了。太后說:處理的很好,我料到那些丫頭不會告訴你任何事情,不過我很高興你的處理方式,以后有不懂的可以問我,不要跟小人計較。
對于身邊那些人都是啥貨色,有什么歪心思,大BOSS清楚得很。
美國大使夫人曾推薦一位女畫家卡爾進宮為太后畫像,慈禧擔心畫家和光緒皇帝有交流,或者知道了太多宮內(nèi)情況外傳,難免引起嚴重后果。于是德齡被委派了監(jiān)視的責任,關鍵還不能教對方察覺,以免得罪美國大使。光緒皇帝得知后問德齡:難道畫師沒有發(fā)現(xiàn)你是在監(jiān)視她嗎。德齡笑道:我只會令她覺得是在受助。
接下來,慈禧在寢宮接見外國使團的女眷,其中一位冒失做到了慈禧的床上,德齡剛發(fā)現(xiàn),還沒來得及阻止,慈禧就朝她使個眼色。德齡便過去轉(zhuǎn)告使團女眷,說有新奇東西請她看,于是就她從“鳳床”上引開,如果冒然過去請她不要擅自落座,必定會引發(fā)尷尬,外交事故也說不定。
這群來訪的女眷就有美國大使夫人,她給留駐內(nèi)宮的女畫師卡爾一只小包裹,令慈禧感到非常好奇,就讓德齡告訴她里面裝了什么。這種稀奇古怪的命令德齡早就習慣,她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辦法找到答案。當然不能直接去問,太冒失,況且太后也不想她直接詢問,顯得最高領袖過于雞賊。慈禧鼓勵她說:你很聰明,我相信你有辦法。
幾天后,德齡配合女畫師工作,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本《美國月刊》。盡管她事后立刻回復,慈禧卻說剛知道了,太監(jiān)已經(jīng)回復了。這位大BOSS希望掌握身邊一切人物的一舉一動,比如皇上和皇后的住處本來相通,但是慈禧把路堵死了,這樣他們想見面,必須通過慈禧宮殿,就可以起到監(jiān)督作用。所以德齡負責監(jiān)督畫家,自然也有太監(jiān)會時刻把她的言行舉止匯報給慈禧。
八、跨部門的同盟
德齡剛入宮,很多女官見她穿法式禮服,能說洋話,都把她們當成外國人看稀罕,況且還有人眼紅嫉妒她,處處刁難。盡管她曾被父親提醒:如果沒人問起,不要在人前顯示自己的才能。結果有次和老太后閑聊時還是說漏嘴,講自己曾經(jīng)學詩也會寫詩。結果發(fā)現(xiàn)周圍女官得知她會作詩后,有些人就非常討厭她。
有時候一些女官們還會結伴去看她,這時候德齡會相當警惕,根據(jù)她對慈禧的了解,這些人要么是派來幫領導套話的,要么就是試探她心思的。比如,問她能否習慣這里生活、喜歡太后嗎。德齡說當然喜歡慈禧,她真是慈愛可親的老人家,將來工作也會盡到責任。她明白一句牢騷話都不能講,否則立時就會傳到慈禧耳朵。但這種漂亮話女官們自然不愛聽,她們半開玩笑半認真道:如果你像剛才說的那樣做,這里的每個人都會討厭你。
然后女官們就開始搬弄是非和發(fā)牢騷:你還沒遭殃,那是因為你初來乍到,太后對你還很好奇,我們都受夠了,每天都要忍受太后和太監(jiān)的蠻橫無理。等她對你感到厭煩,就會又變得喜怒無常、薄情寡義。屆時你工作中小心與不小心沒什么區(qū)別,太后總能挑出來毛病。
本著“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原則,德齡一開始還想轉(zhuǎn)移話題,但是沒成功。于是她采取的策略就是:你盡管說,我不吭聲,一句回應都沒有。
平級的女官們勾心斗角太多,德齡采取遠交進攻:朝下,和一些得寵的宮女交好,朝上,和隆;屎蠼缓。這位皇后雖然不得皇帝寵愛,但地位高、性格柔和,還是慈禧的侄女,和她結盟最合適。關鍵時候很能幫德齡說話,提醒她工作失誤。
比如德齡獲準第二天回家探望父母,皇后會特意叮囑她:我理解你想回去,但不要顯露出來,明天還穿日常衣服,該干什么活都照舊,就好像你們根本不把回家當回事兒,萬一太后忘記叫你們出宮,也不要提醒。切記不可提醒,這是為了顯示心里舍不得她老人家。
德齡問,我想從家里回來帶些禮物給她,可以嗎?皇后贊許說,這就對了。話說德齡深諳送禮之道,給慈禧的東西不一定要貴,因為論富貴誰也比不過女王殿下,那送什么呢?德齡會把從法國帶來的小梳子小鏡子小香水等小禮品送給老太后,還送過全套法國定制的家具。
德齡明顯不喜歡太監(jiān),除了貼身的幾個,她很少和太監(jiān)交往過密,認為他們心靈扭曲、貪財妄為。比如慈禧過生日買萬只鳥放生,漂亮的鳥兒被解開鏈子后,總有一部分鳥兒不走,太監(jiān)們會趁機說老佛爺慈祥,鳥兒舍不得。其實都是早被訓練好的,而且太監(jiān)們在山后等著捉鳥賣錢。
雖然厭惡,她也不會得罪這幫人,女官和太監(jiān)的工作需要配合。比如太監(jiān)負責傳話的,有時候故意不傳給你,只傳給其她女官,太后就會覺得你很懶每件事都需要叮囑。有時候太后囑咐太監(jiān),他們總會說喳,出門后就彼此詢問:剛才太后說什么,我都忘記了!
迫不得已,太監(jiān)只好找女官去問,女官要是逗他們說:剛才我恰好也沒聽見。太監(jiān)就等著挨板子嘍,因為他們是萬萬不敢回去再問慈禧:你剛才說啥?
如果是宮內(nèi)太監(jiān)到德齡娘家打賞,一般都要給太監(jiān)十兩銀錢,轎夫是四兩,這都是在慈禧許可范圍內(nèi)的。賞金也不能隨便給,少了顯得小氣,多了會被懷疑貪腐過甚,而且打賞對象也必須謹慎選擇。比如你要是冒然給了禁衛(wèi)軍一大筆賞錢,可能就闖禍了——他們吃的是天家俸祿,奉命保護皇城,你給他們錢什么意思?
九、不可越矩
綜合來說,德齡認為除了服從大領導慈禧的命令,再沒有比這更能取悅她的事情了!
至于糾正領導犯錯,要看是什么事情了。比如盡管德齡對西方習俗和禮儀更熟,如果慈禧有錯誤的安排,她從來不會當面糾正,因為老太太非常反感別人糾正錯誤,德齡能做的只是找個合適時機再說。
慈禧和德齡熟悉后,偶爾也會講很多知心話,比如原來她打小也是苦孩子,不得父母喜歡。妹妹能得到想要的一切,自己完全是被忽略的那一個。
你看,都做了女王還是要惦記著小時候不公平的待遇。慈禧認為比起漂亮來,更認為自己是一個聰明的人,只是丈夫去世的早,親生兒子過世的也早,她和慈安也難以和平共處,真是事事不順心。后來妹妹的兒子送進宮,也就是光緒皇帝,結果又出了戊戌變法。反正她對所有的事情都失望透頂,沒有一件事是希望的樣子。國家一出什么大事,自己就是罪魁禍首。老太后一說起不愿國家落后挨打,還是非常煽情,有時還會潸然淚下。看著這個權傾不可一世的老太太在自己面前流淚,德齡對她竟然有種憐惜之情,頓時升起和她傾訴的念頭,愿意告訴她民間的真實看法,那都是別人不敢說的話。
萬幸,德齡最后還是沉默了。
她明白,你以為大BOSS和你促膝談心,你也就能掏心窩了?NO,NO,NO,也不看看自己是誰。
老太太們都喜歡做媒,慈禧也不例外,為了避開她的拉郎配,德齡真是想盡辦法,最后還是用了“盡孝”的理由,暫時躲開“忠君”的陷阱。
1905年3月,姐妹兩個以父親生病的理由出宮到上海,同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齡以“百日孝”為由從此沒再回宮。1907年,德齡和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撒迪厄斯·懷特結婚,后隨夫去美。1911年德齡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兩年》出版,這時候距離慈禧過世已經(jīng)3年了。
德齡是個人精,她可以在慈禧面前甜言蜜語討老佛爺歡心,也會在自己的書里面討好洋讀者,說我嫁的就是美國人,我也是西洋人呢。
但她能在深宮安然無恙,我覺得依賴的不僅是天性狡黠,也不是開明教育賦予她的才華,你看她的言行舉止就能夠明白,國外自由平等的教育并沒有熏陶出來一個恣意任性的女孩,相反,德齡處事相當謹慎內(nèi)斂,深諳中庸守恒之道,究竟是誰教給她這些,個中平衡如何把握?
我覺得這是一種言傳身教家學淵源的熏陶,是在家里有人世代讀書做官的背景下的自我領悟,因此即使芳齡十七,德齡就能夠?qū)⒐賵鲋肋\用自如。
比如同樣是才子,那種苦學勤奮卻出身寒微貧家的書生,就缺乏政治上的遠見和應付自如的能力,建國后這類人很容易被打倒為牛鬼蛇神,一旦飛黃騰達又難免窮形盡相,而像錢鐘書這種家族背景深厚素有傳承的,對政治有極度清醒的認識,對人間世態(tài)的有深刻的洞察,這類人更善于獨善其身。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