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趙普,字則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龍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薊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繼遷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縣)、洛陽(今河南省洛陽)! ∑罩侵\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善吏道,后周顯德年間,先后為永興軍(治今陜西西安)節(jié)度使從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肅平?jīng)觯┸娛屡泄,同州(治今陜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縣南)節(jié)度使趙匡胤推官、掌書記。顯德七年(960)正月,普與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于趙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為右諫議大夫,充職樞密直學(xué)士。是年四月,后周昭義節(jié)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議宋太祖親征。宋得勝還師后,升普為戶部侍郎、樞密副使! ∷翁嬉榔沼嫞诮《辏961)“杯酒釋兵權(quán)”,削奪朝中諸將兵權(quán);建隆四年(963),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財權(quán);乾德五年(967),加強(qiáng)中央禁軍建設(shè);開寶二年(969),削奪節(jié)度使兵權(quán);統(tǒng)一全國,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負(fù)宰相責(zé)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職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普入相后,堅于職守,對宋太祖忠貞不二。有當(dāng)用者,普薦其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準(zhǔn)奏。有立功應(yīng)升遷者,太祖不予升遷,普為其力請,直至宋太祖從其請。開寶六年(973),普接受吳越王錢镠所送10瓶瓜子金,又違法從秦隴買來木材營建官邸,庇護(hù)部下貪贓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罷相,出為河陽三城(治今河南商孟縣)節(jié)度、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脚d國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繼遷太子少保。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普升為司徒、梁國公,二次入相。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計,不再傳位于皇弟趙廷美。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職,出任武勝軍(治今河南鄧縣)節(jié)度、檢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遼久未班師,普上疏力諫收兵息戰(zhàn)。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東道(治今湖北襄樊)節(jié)度,改封許國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冊封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頓吏治,懲治不法官員,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議,對黨項人采取糜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辭相職,宋太宗不準(zhǔn),任普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書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請求辭歸故里,宋太宗不準(zhǔn),拜普為太師,封魏國公,給宰相俸祿。是年七月,普卒。太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贈普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賜謚“忠獻(xiàn)”,親撰并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為韓王。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yīng)處理)的事務(wù),他學(xué)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讀書這件事勸他.他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關(guān)上門,打開書箱,拿出書,讀一整天.到了第二天,處理政務(wù)時,處理決斷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開書箱一看,原來是一部《論語》. 趙普性情沉著、嚴(yán)肅剛正,雖然對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zé)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許多都拘謹(jǐn)顧小節(jié),按常規(guī)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與他相提并論.他曾經(jīng)上奏推薦某人擔(dān)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人.趙普第二天又上奏章舉薦這人,太祖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還是上報這人.太祖生氣了,把趙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沒有改變,跪在地上把碎紙片拾起來帶回家,過些日子把這些舊紙片補(bǔ)綴起來,重新像當(dāng)初一樣拿去上奏.太祖這才清醒過來,最終用了這人. 北宋初期,出了一個聲名并非顯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現(xiàn)在前臺,而只是輔助君主在幕后出謀劃策。然而,他所參與制訂的重要方針,政策,卻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統(tǒng)治狀況,關(guān)系到國運民命的大問題。這位宰相就是趙普。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