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于深夜時分點開《天路》,一眼便見顏斐對素素笑言,說:“我是你的夫君!
誠言,有那么一瞬間,我被感動了。
我們總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被一些不經(jīng)意的話觸動,所以不論后來如何,首先要對作者說謝謝。
去除我所慣見的華麗故作的憂傷,還原最樸實無華的感情。
他笑點她的鼻尖,輕輕對她說著話。
*
《天路》之前另有前傳,作者有言可以不看,所以我是直接從此文下手,倒也沒多大關聯(lián)。
一遍讀下來截圖圈點做了不少注釋,以備寫評時候忘記。
評論取材多自我摘取的部分,因脫離了上下文可能有所偏頗,但都是我一番見解,如有不解或者誤會的地方,希望作者不吝賜教。
*
首先說人
眾所周知,小說有三要素——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
小說里的人物被稱為典型人物,“雜取種種,合成一個”是慣用的手法。他們不同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往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網(wǎng)絡小說因其存在的特殊方式,在很多方面放低了要求,導致現(xiàn)在很多文內(nèi)的人物形象混雜,不夠鮮明。
以下是就本文出現(xiàn)的部分所做分析。
*
◎素素◎
作為本文的女主,素素當之無愧地占有大量篇幅。然而我一遍看下來,見過無數(shù)青年才俊為她魂牽夢縈大打出手以后,卻不禁有個疑問,她到底憑的什么?
傾城容貌?
不錯。即使作者不曾如我所見過的許多人一樣,用惡俗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修飾,但就每個男人見過她以后的表現(xiàn)來看,不難見出素素之絕色。
自古都道男人重色而輕情意,所以那些所謂的王侯將相有如此表現(xiàn)卻也不難想象。然而試問,膽敢在沙場之上爭名逐利不懼生死的人,會單單只因三分顏色就失了魂魄?
不然吧!
*
既然容色站不住腳,那么心性何如?
可以看出,作者在失憶的素素這個設定上,傾向的是單純善良。然而于我看來,似乎僅僅游離于表面。
先說單純。
素素文中表現(xiàn)的確稱得上這二字,甚而有些過火。試想,作為一個失去記憶的人,對于過往的追尋應該是出自本能,然而第一章“后腦冰涼,可是她一想以前的前塵往事,便火辣辣地疼,沒有辦法想起一絲半厘,只好放棄”后,便再也沒見她主動動過心思去探索,似乎已經(jīng)滿足當下。
我沒有看過前傳,因而對素素失憶以前性格也只能自己揣測,但單一件為了十二找顏斐報仇便不難看出,她是一個頗有情誼且擔當?shù)呐印J浕蛟S會讓人不再仇視,但骨子里的天性卻是泯滅不了的。若是前文已是如此倒還好說。不然的話,在此或許還需揣摩。
*
再說善良,這幾乎成為了很多女主共有的特質(zhì),我無甚好說。
只列舉第三章中的某句,說的是易小姐殺了鬼四以后,“素素把頭靠在顏斐身上,不忍再看”。
對于此時可用白紙形容的素素來說,親見一人死在跟前僅僅是偏過頭不忍再看似乎過于單薄了些。
難道她的善良僅僅就是對一個惡人的死不忍去看?
作者甚而吝惜筆墨去描寫此時她內(nèi)心的糾結,讓她染了些“偽善”的味道。
*
此處建議作者多多揣摩,賦予人物特質(zhì)以特定的行為表現(xiàn)。第三人稱的文其實適合進行多方位心理描寫,在行為難以表達的時候,通過人物內(nèi)心和環(huán)境,其實是不錯的方式。
*
◎顏斐◎
首先提一個問題,文的前幾章作者多次用“煙飛”替代了顏斐,不知是筆誤還是刻意。
若是筆誤還是修改為好,因為我讀到此處的時候曾有誤解是否出現(xiàn)了第三人,相信作者也不愿出現(xiàn)這樣的烏龍。
*
顏斐此人,我最初對他的印象來源于容貌,說道是邪魅俊美,一雙丹鳳眼尤為勾人。
先聲奪人一點作者已經(jīng)做到,對于我等喜好妖孽男的人來說,這個男主的確很是吸引人。然而,越讀到最后越是覺得,這個男人擁有的,只是容貌么?
*
當然不,他擁有絕世武功。
雖然處處掣肘,但身負武功卻是事實,雖然我常見的是他用他無上的輕功偷偷回來見一眼他喝醉的小娘子,或者在手下隱瞞素素之事不報時用了三分氣力將別人重傷,依然無法掩蓋事實。
誠言,絕世武功加上絕美容貌的設定雷是雷了點,但作者若是用的恰當依然是引人注目的資本。但是單純的設定之外沒有其他特質(zhì),倒叫人難以喜歡了。
*
顏斐深情?不錯,字里行間都看得出他對素素的眷戀不舍,然而大丈夫立世,是否情愛二字便可一語囊括?
縱使他情深如許,身為一個帝王卻在一切尚未交接之際,心心念念只是一個女人,是否恰當?
我愛男子深情,但顏斐表現(xiàn)太過,反而顯得小家子氣,沒有作者所說“弒君奪位”的狠辣。
更讓我哭笑不得的是第二十三章中,顏斐竟至因為信中一句“挽發(fā)”便以為素素想起了過往而神情癲狂。本來我已對他素素挽發(fā)等同于想起往事的言論頗為無奈,又出了這么一出,真叫人不知作何表情。
*
此處提醒作者,感情不當是一個男人的全部。當它是的時候,這個男人基本上已經(jīng)再難讓人為之迷戀瘋狂。
*
◎配角◎
一說易大小姐。
女主好姐妹的身份讓她在文中露臉不少,可以看出是個堅強獨立且善良的女子。但文中某些細節(jié)方面,大概是作者取詞不當,因而讓她顯得不那么純粹。
最初印象來源于她親殺鬼四一幕,誠言,此處假了些。
我最初以為她是普通人家的普通女兒,面對盜匪的時候倉皇失措也屬正常。然而一旦仇人被制住,便毫不猶豫地一刀了解一條人命,利落得連劊子手都自嘆不如。真實么?
或許可用父親被殺一事來解釋她當時激憤而為,那么事后,她必然有的驚恐害怕在哪里?
沒有,她在繼續(xù)傷懷父親的死親人的背叛,為自己是否所嫁非人恐慌。
作者若設身處地將己身帶入,想必就不會犯這類錯誤。
所以寫文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便是代入,如果自己尚不能感受到真實,又如何讓讀者感知?
這點希望作者能有幾分思量。
*
再說福佑,這個人出場不多我也不是要就形象塑造說什么,而是提醒作者所犯的另一個毛病。
那就是你在寫每個人物的時候,并沒有想過要給他某種固定了的性格,反而會有一種人隨事遷的感覺。
第十五章中,福佑不知說了什么讓顏斐大發(fā)雷霆不住磕頭,等對方一聲原諒之后立馬“笑嘻嘻”。
福佑年紀挺大,不該再是“笑嘻嘻”的吧。就算他人老心不老,但文中所述的他分明沒有這方面的特質(zhì),他所表現(xiàn)的只是忠誠的方面。
因而,在每次提筆寫人的時候,請首先回想,我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她/他。弄清了再下筆,方不會犯這類本可避免的錯誤。
*
再說事
小說里的事情一般圍繞人物展開,是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要讓一篇小說中的事吸引人,在想象的基礎上更需要合乎情理,不脫離生活。
*
◎事與人相符◎
這里主要提一下第四章中的下跪情節(jié)。
第一個下跪的是易芷江,父親新喪,因為有顏斐的幫助她得以手刃仇人,因感激而下跪,沒什么不妥。
第二個下跪的卻是顏斐,感激易大小姐給了他容身之所,因而“放下茶杯就要跪下來”。
嘆!我真的很想直接問,這么點事兒,值得下跪么?救命恩人的身份擺那里,就算你不以此自居,別人解決一下住房問題也不算什么大事兒吧,需要鄭重其事地下跪?!
好吧,可能故人恩怨分明禮節(jié)不失,但請問,顏斐是誰?
天龍的皇帝。
天地君親師,他排行第三,不讓人給他下跪已是極限,竟然這么容易就彎了膝蓋?
答案當然否定。所以此處,作者你真的需要仔細斟酌。
*
◎詳略要得當◎
詳略問題從我們開始學寫文章開始,便是老師一直揪著不放的問題。
所謂詳寫,是指對能直接表現(xiàn)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體的敘述和描寫,放開筆墨,寫得比較充分;所謂略寫是指對雖與表現(xiàn)中心意思有關但不是直接表現(xiàn)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筆墨,進行概括式的敘述。
小說的題材中,詳略要求并沒有其它問題來得細致但依然不可費,然在文中,作者很多時候都會花費過多筆墨去寫并不十分重要的東西。
第十章寫顏斐為了不透露自己會武功事情去學習山寨窩(私以為這處情節(jié)實在過于牽強),然后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在寫李宏田因上次搶人不成之事憤而泄欲。
撫額。
李宏田是誰?炮灰。炮灰的作用是什么?襯托主角的高大威猛推動劇情發(fā)展。
有必要專門詳寫他憤恨的心理英勇的身姿以及挫折后造成不舉而越發(fā)憎惡主角的事實么?
不,不需要。
他只要很簡單的概括便可。他是炮灰,不是男配,也當不上男主,不值花費那么筆墨。
原諒我有些情緒過激了!
*
◎注意前后文◎
第四章中素素和易大小姐出去買首飾,碰到顧二公子,說道什么“割愛”之事。
誠言,當時我特地回翻去看這又是哪里出來的英雄。未果。
第十六章中,素素拒絕喬王爺?shù)难,說自家相公有派高手保護,不需煩勞云云。
我就在想素素的接受力怎么就這么好,畢竟顏斐一直表現(xiàn)的是很普通很大眾的,驟然出現(xiàn)這么多“相公的手下”,她不會驚疑不定,不會有所懷疑么?這才是人之常情吧。
所以說,某些情節(jié)是不能省掉的,否則上下文脫節(jié),輕則讓人一時摸不著頭腦,重則整個情節(jié)難以銜接,全部廢掉。
因而,詳略的基礎上,某些不能省略的部分當做普遍,銜接前后文,自然地過渡才是解決良策。
*
最后說細節(jié)
俗話有曰:“細微之處見端倪!
某些細微之處當時看來可能無足輕重,但事后再看,卻可能是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
因而此等方面,建議作者一定不要過于輕視。
*
一說自稱。
老實說,每次看到顏斐“為夫”“為夫”的自稱我深感別扭,好像他在刻意用這個詞兒以加深素素的應激反應一樣。
這或許可以當做顏斐的一個私心,但是每次與素素對話時都如此自稱,真的非常不協(xié)調(diào)。
比如第十四章,“要彈奏曲子給為夫聽么?為夫有事要去處理,你在這等著為夫回來!
不知道作者自己閱讀的時候是何感覺,我讀到此處的時候,除了刻意,還是刻意。
*
然后是素素的自稱。
請容我摘錄一點網(wǎng)上的資料:
老年婦女謙稱--“老身” 謙稱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稱--“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稱--“本宮” 寡居皇太后自稱--“哀家” 民間女子自稱--“小女子”、“民女” 女子謙稱自己容貌--“蒲柳之姿”
可想而知,已婚女子自然一般自稱“民婦”,當然稱“民女”也無不可。
這些名稱自然比不上素素好聽,但那才真實。自稱素素的話不免輕薄,用在和自己比較親近的人身上,才合適吧。
*
二說修飾。
第一章中一句“素素一略眼,看到煙飛眸里的瀲滟水光,灼灼其華”。
灼灼其華百度釋義“花開燦爛如紅霞”,可引申至人,但與前文的“瀲滟水光”又如何融洽。
此類看似華麗美好的修飾在文中不勝枚舉,但有部分難免修飾過重,反沒了鉛華洗盡的清純。希望作者不要陷入此類誤區(qū)。
*
三說行文。
本文大致行文風格貼近現(xiàn)代人說話方式,但某些語句卻染了幾分古言味道。
如“顏斐不語,擁著素素的手卻越收越緊。像是她已散成一縷煙,怎么留也會飄了去。”
若是全文文風如此,我便不加置評。但文章明明現(xiàn)言居多,突然用“飄了去”的句式,則是追求古意太過,反而弄巧成拙。
又如“堂堂七尺,能光吃素么?”
這里選用的“堂堂七尺”一詞,與“吃素”有何關聯(lián)么?
凡此種種,不一一列舉,只希望作者行文過程中首要弄清自己的風格到底是什么。并不是說古言就一定美好,現(xiàn)代語言學的活絡,一樣意境優(yōu)雅情態(tài)自然。
*
評論至此已算完結,雖然拍磚挺多但請相信我并非有意如此。
我知曉作者想要尋求進步之意,因而也傾盡所能幫助,或許某些地方難免一家之言,但字字肺腑。希望作者不因我直言快語而有不愉。
最后以“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八字贈與作者,希望能對你有所助益,再寫佳作。
*
口口長評員:清妖小酌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