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又讀完了一遍。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第一遍讀這部小說,好像是高三的冬天。還記得那天是個難得的晴天,我很奢侈的花了一個中午加下午在手機上偷偷摸摸的讀,讀到后半段開始不停地抽紙巾抹眼淚,最后心中無限凄荒,仿佛世事皆如盛世繁花,絢爛短逝,空留悲涼。那時候只是不停的惋惜,因為雖然只有三年多的時光,但那可能已是岳江遠一生中最最精華的的一部分,那代表著他所有的青春,火熱,天真,以及從男孩兒到男人的蛻變。他對于唐生的愛情,是如同飛蛾撲火,散發(fā)了所有的熱情,當然,可能也正是這些熱情,以及兩人性格的種種相似,促成了他們的相知,也恰恰造成了他們的分離。當時我瘋狂的迷戀兩人分手時的那場戲:他們在雨中瘋狂的接吻,仿佛兩個深愛的人即將活活生離。
天涯咫尺,不若咫尺天涯。情深不壽,或許如是而已。
不得不說,這部小說的言辭相當流暢,但與之對等的是,苦情性也相當?shù)膹姟R虼嗽谥蟮囊荒曛,雖然我屢屢念及這部小說,并且也把它推介給了不少同學,但終是不敢再看,介紹的時候自然也是匆匆?guī)н^。畢竟心如同被挖空一般的感覺,是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喜歡的感覺。直到因為論文的緣故,欣賞了導演Luchino Visconti的《Morte a Venezia》。
當時的課題大致是關于《魂斷威尼斯》的歌劇、小說和電影藝術性的三位一體,由于這是一個比較跨學科的項目,而且涉及了作者(作曲家,導演)的生活及當時的社會問題,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驚訝的發(fā)現(xiàn)Visconti的人物性格以及他的晚期的電影風格竟然和唐棣文頗為相似,接下來進一步發(fā)現(xiàn),原來Helmut Berger的形象也被分拆了帶入了小說,于是驟然大笑,欣然打開電腦重讀。
這時候才漸漸感覺到,唐棣文與岳江遠的分離,并不僅僅關于隱私和內心,不為人知的過去還有強勢的偽裝。
這是才開始明白,為何作者在簡介中會提到“鉆石與灰燼”。
Helmut Berger在晚年的自傳中提及,在他和Visconti的關系中,無論何時,Visconti都絕大多數(shù)的處于強勢的支配者的地位,這不僅僅包含了Visconti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君主”的形象,“支配者”這三個字更類似于情人,父親和導師的綜合體。我們都知道,一個導演在他的影片拍攝中,或多或少會留下生活的影子。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假設,從某些方面看,Berger之于Visconti就如同塔奇奧之于奧芬巴赫——前者代表了后者對于青春和美的追求。所以進一步假設,唐棣文之所以要求岳江遠離開,其內心表現(xiàn),也與Visconti令Berger不要陪伴他較為相似——從后者身上,他們深切的感受到年華已逝的悲哀和無奈。
那么唐棣文對于岳江遠呢?
這讓我想到Berger的自傳,有一段是描寫他與Visconti晚期關系的狀態(tài)以及他在導演去世時及逝后的表現(xiàn)。大意是Visconti的最后(拍攝完《Ludwig》之后)幾年,Berger就與導演聚少離多,主要因為Berger的工作安排,還有Berger的一些類似于青春期少年對于父親的逆反心理(還包括當時Berger生活上的放縱和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等等),導演去世的時候他在南美,導演去世后他精神崩潰并曾經(jīng)自殺。自傳里有一段描寫的極為動人,講的是Berger聽聞Visconti死訊,連夜趕回意大利,在葬禮上,他不是也無法成為離死者距離最近的人,當時所有的人都戴了墨鏡,除了他,因為他希望Visconti的靈魂可以毫不費勁、毫無保留的看見他。
講了這么個段子,是源于小說關于岳江遠多年后歸國到唐棣遠死亡的描寫。在這里我想說的,雖然小說和現(xiàn)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唐棣文到底不是Visconti,岳江遠也不會是Berger,但這時候兩人的內心肯定有共通之處。相信這么多年,從唐棣文教他如何正視自己的內心然后手把手的教他如何面對他們的社會開始,他們的關系就絕不僅僅只限于情人。那么鑒于角色和真人的相似度,請允許我認為,唐棣文之于岳江遠,類似于Visconti之于Berger——父親、師長和情人。這三者的綜合,可以說代表了同性之間最牢固和親密的關系之一。所以,岳江遠的感情時隔多年后依然剪不開,也所以最終是他成了唐棣文,這中間,或許也無法確切歸納出,到底是誰影響了誰。
脈脈的小說,數(shù)這篇最苦,給我的印象也最深。之后的《浮光》,某些方面也可以當做本小說的續(xù)集(如果把言采當成喬宛來看)。關于Helmut Berger的角色帶入,其實還有喬宛,他代表著Berger對Visconti多年的陪伴(包括導演死時,他們都不在身邊),是表面的,向陽的,公之于眾部分,而岳江遠則可以看做是內心的,陰暗的,隱私的另一部分。不過話說,Berger在Visconti的電影里也代表這導演心中的墮落美啊。
就寫這么多。不知道以后再翻看這部小說時還會產生什么感想,不過那是以后的事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