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為什么一定要讀政法學校呢?
爸爸媽媽都問過我。好朋友們也問過我。
只是因為恰巧也沒有別的特別想讀的學校,法學恰好好像也不是很討厭的專業(yè)。僅此而已。我總是這么說。
其實以前也沒有什么想法的。做個江湖騙子,混吃混喝,坑蒙拐騙,得過且過,也沒什么。
不過后來,好像也算有了一點緣故。
因為一個姓何的男人。
有次準備辯論賽,看到一句話:向來情深,奈何緣淺。
覺得這句話充滿了無可奈何和順天認命的沉重。
可是前幾天逛貼吧,又見到另一個版本。
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雖說幾年前已經(jīng)讀過,還是受到震撼。
向來緣淺,即使緣淺,縱然緣淺。
奈何情深。如是情深。
不是不認命,只是那徹骨的思念無法屈服在強大冰冷的命運之下。
不是不想忘記,只是對你的愛戀,早已是深深沒入心臟的刺,無藥可醫(yī),只能身不由己的痛。
不是不想瀟灑數(shù)到一千之后華麗轉身,只是日日月月年年,數(shù)了那么多九百九十九,始終沒有辦法,數(shù)到一千。
我好像總是特別喜歡與溫字有關的詞匯。溫和。溫柔。溫暖。溫情。
看到這些詞語,心里就像是有著細細褶皺的羊絨布被輕輕地拂熨平整。再堅硬的部分都變得柔軟起來。
所以,我也總是喜歡與這些詞匯有關聯(lián)的人。溫柔的,溫暖的,溫情的。人們。
可以明媚我原本蒼白暗淡的生命。
但是以琛并不是一個溫暖的男人。平心而論。
卻讓人無法抗拒。
有次大家一起出去,我跟旁邊的人開玩笑時候不小心叫錯名字。把爭爭叫成何爭爭。意外的發(fā)現(xiàn)不難聽。
我就非常得意地說,我發(fā)現(xiàn)“何”真是一個很不錯的姓氏,跟很多名字都好聽。
比如何希,比如何爭爭,比如何東閩師兄。
還比如何以琛,我在心里暗暗加上這句。
大學時代風云人物何以琛,都市青年才俊何以琛,叱吒律師界新銳精英何以琛。
一直一直都很優(yōu)秀的,鋒芒難掩英挺自信的,內(nèi)斂深沉的。何以琛。
喜歡趙默笙八年,等待趙默笙七年,一個人寂寞了十幾年的何以琛。
七年。對于別離,對于等待,對于思念,對于悲傷。
似乎是都太重太久的殘酷刑罰。
呵,學法律的人,難道不知道怎么量刑么。
還是,遇見默笙的那天起,已經(jīng)注定判自己無期徒刑。所以,無怨無悔呢。
我始終心疼以琛的是,他背負的那么多仇恨,痛苦,灰暗而殘酷的回憶。
終究沒有讓默笙知道。
他用自己的獨自痛苦,守護了默笙,守護著默笙。
甚至不惜,讓默笙誤解自己。
被最重視最喜歡的人誤會或者怨恨。應該是一件旁人難以想象痛苦程度的事吧。
天上天下,最堅守原則,最冷靜自制,最行事有分寸的,何以琛。
碰到和趙默笙有關的事。任何原則,都可以打折扣。
因為和她上課賭氣而完全不知教授在說些什么。
因為要幫她補習備考,堂堂文科大才子的微積分和化學居然比理科的孩子還強。
因為她英語四級沒過,即使自己六級過了也完全高興不起來。
因為想和她一起生活,前途無可限量的何以琛曾經(jīng)很認真的考慮過一畢業(yè)就結婚。
因為默笙去了美國。從來自制自律的何以琛也開始抽煙,宿醉,過了很久大家都難以置信的頹廢生活。
因為想要在“顯眼的地方”被默笙看到,一向低調(diào)淡漠的何以琛參加電視臺的熱門訪談節(jié)目。
因為要等待她回來,所以七年不近女色,獨身一人。任朋友長輩念叨不止。
因為太想念她,所以費盡辛苦找回的默笙一張某證件的大頭照被珍藏在皮夾里七年,片刻不離。
因為相思成災,所以書架上漫不經(jīng)心翻開的書籍,都有這樣隨手寫下的詩句: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凌亂而潦草的字跡,煩悶的心情。那句詩,是默笙名字的由來。
默笙,我很清醒,一直.很清醒的看著自己,沉淪。
你轉身的一瞬,我蕭條的一生。
不是沒有埋怨過曾經(jīng)年輕氣盛時不知好歹的何以琛。不溫柔不體貼不細心不浪漫。
總是不會哄女朋友開心就算了。
還老是讓女朋友受委屈。
看看大學里的雙雙對對,那個男生不是把女孩捧在手心里關懷呵護?無微不至,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而在他們的戀愛里,卻完全是反的。
以琛是那么優(yōu)秀能干,所以必然忙碌少閑。
默笙從不會過分人性撒嬌,總是在一旁默默等待他想起她。想不起,她也不會煩他,而是打起精神幫他做這做那。打飯,收集資料,謄寫工作材料,跑腿打雜。
別說是男朋友,就是旁人,也會心疼吧?墒撬尤唬B送她都做不到。
真的會忍不住想,默笙的不安,默笙的不確定,默笙的放手,是不是,以琛也難辭其咎呢?
倘若你多給她一點信心,倘若你當時多呵護她一點,而不是好像只是無奈的施舍,倘若你再坦白一點,誠實地表達你心里的感情。那么一切,是不是又會不同呢?
可是再氣,看著不可一世的何以琛在七年里受的煎熬與折磨。也不禁心軟起來。
默笙是他寂寥生命里唯一的一縷陽光,那樣蠻不講理,連個招呼都不打的穿過重重陰霾照進他心底,他甚至來不及拒絕。
對于這樣奢侈而讓人依賴的溫暖,就好象是驀然綻放在生命里的罌粟。
猝不及防。欲罷不能。然后,銘心噬骨。
當頹廢的何以琛終于又變回冷靜自制的何以琛。
那種平靜,已經(jīng)有了不同的含義。
平靜,是因為有所決定,決定了要等下去。
我始終印象深刻的,是以琛對以玫說。你以后會明白,如果世界上曾經(jīng)有那個人出現(xiàn)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
他說,我不愿意將就。
直到幾年后他們重逢。有人問以琛。喜歡默笙什么。不是容貌,不是身材,不是氣質(zhì),不是才學。那是什么呢。
以琛說:“那時候眼光不好,喜歡就喜歡了,沒有辦法!
說何以琛是個不懂浪漫的人,其實我是很懷疑的。因為他的話,已經(jīng)是極致溫柔。
真的很佩服何以琛。他居然那么毅然決然的選擇等待。
就連我也同意,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什么時候是個盡頭。
然而,以琛根本就沒有去想這些問題。對他而言,等待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也許真的就是這樣,其實等待與時間無關,它是一種習慣,它自由生長,而他無法抑制。
所以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地方,所以無論是七年還是更久,所以無論是多少次的錯過。
終究會相遇。終究會重逢。
因為無論緣淺如何,奈何情深不變。
大概是太喜歡何以琛,所以一度很仰慕律師這個行業(yè),F(xiàn)在回頭想想,果真是小女兒的心性,天真可笑的可以。
這個鋼筋混凝土的叢林里,也許真的會有所謂的都市童話,但是,傾其一生,我至多也就是個閱讀者,或者記錄者吧。然而,決然不會是一個演繹者。呵。
不過還是祈愿,相信幸福的人,可以書寫自己的童話。呵。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