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三年前且蘭為情勢所迫求助于皇非,三年后同樣因形勢不由人而臣服于子昊。弱小的九夷族要在這亂世中求生存,必得牢牢記著:遇強不爭,不折于強;識時務者為俊杰。
------
三年前王族發(fā)兵征討九夷,九夷之戰(zhàn)爆發(fā)。這場戰(zhàn)爭,惹得各諸侯強國蠢蠢欲動,因為“九夷之戰(zhàn),乃是王族興無道之兵”,“王族有負于九夷族,舉世皆知”,因此那個幫助九夷族對抗王族的諸侯國便屬于“正義”的一方,這對那些本就有意兵叩王闕、稱雄天下的野心家來說,怎不是一個師出有名的大好機會?三年前皇非和姬滄的比劍賭的不就是這個“機會”么?最終以皇非勝出半招,而迫使姬滄不得插手九夷之戰(zhàn)。。。九夷族,確是一塊大好的肥肉啊~~~(就像當年子嚴逃亡宣國,對于宣王姬滄而言簡直是“天賜良機”一樣。那時的子嚴,也是塊兒大肥肉~)
“前有猛虎,后有群狼”,且蘭面對的就是這般艱難險惡的處境。
------
三年前且蘭迫于情勢求助于皇非,“精心配合著他的計劃一步步兵叩王族天闕”。試想下,若是沒有子昊的出現(xiàn),若子昊就像傳言中一樣是個無道的君王,那如今的且蘭和九夷族會是怎樣?文中說:“劍指帝都大門的一刻,她清楚明白將打開一條什么樣的道路,清楚明白九夷族以及自己的命運即將如何!本乓淖宓南聢鍪穷I土劃入楚國版圖,九夷亡國;而且蘭的命運則估計是要嫁給皇非,以保族人生存,即“以一人身,換千人生,以舊國亡,換血脈存”。
而子昊的出現(xiàn),帶來了轉機。
“終始山下精兵強將,洗馬谷中劍懾萬眾”,面對子昊的“示威”,且蘭(九夷族人)不得不歸服王族,但同時也得到了莫大的好處:東帝下詔罪己,王族息兵止戈,三年戰(zhàn)火得以平息,九夷族人不必再無可選擇地流血犧牲;領土得以保存,九夷得以復國,不必再面臨“以一人身,換千人生,以舊國亡,換血脈存”的下場。確如文中所言:“三年前不共戴天之宿仇,三年后卻【可能是九夷族掙脫命運的契機】!
------
九夷之戰(zhàn)平息,九夷族復國,如今且蘭身為九夷國女王,備受各方勢力關注。
簡單來說,目前她身邊有兩大勢力,一邊是子昊,一邊是皇非。
看看這兩人是怎么對且蘭的。
先說子昊。子昊行事向來不動聲色,卻對九夷族之事分外張揚:九哀之禮,浮翾之劍,裂土封王,盛寵君恩,種種安撫昭然于世。另外,浮翾劍是傳說中的定情信物;將王域之地分封候國,也是從無如此先例……這不由得讓世人浮想聯(lián)翩:東帝與九夷女王或有不一般的關系。
再看皇非是如何對且蘭的:“……顯示出這駕座舟雍容華麗的輪廓——這是半個月前皇非贈送且蘭封王之賀禮,尚包括坐落在楚國都城中心一座風景優(yōu)美的府邸以及近百名仆從,這當時曾在楚都很是引起一陣轟動,【非但表示出楚國對九夷國的態(tài)度,更毫不掩飾地說明少原君與九夷女王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
這兩個男人。。。半斤八兩,不相伯仲~
那么且蘭呢?面對這兩人似是而非的曖昧舉動,她是怎么看待的?她對子昊存有親近之心(前文幾次提到且蘭對子昊有莫名的熟悉感,覺得很親切),和皇非更是有三年兄妹情分?傊龑@兩個男人或多或少都是有感情的,那么她有沒有被“感情”沖昏了頭,看不清他們的意圖和局勢呢?
且蘭說:“師兄他自然會對今晚之事有所懷疑,但懷疑并非確定,【他(皇非)絕不會因此對九夷族有任何舉動】!腋疫@樣認為,【是因有人(子昊)已替我布下局勢,無形之中牽制了皇非】!保鎸ν踝逭讶挥谑赖陌矒,少原君只要不想令九夷族完全傾向王族一方,便必然要和且蘭保持良好的關系。)
且蘭是個明白人。
------
*小夜說:“那布局之人(子昊),亦是殿下今晚出手相助的原因吧?如此說來,他之于殿下應該更勝少原君幾分,但依我所見,偏偏又覺得未必如此!䴕懖恢钕戮烤剐脑诤稳恕⒁庥螢,思之十分費解。”
*且蘭答:“三公子好利的眼神,但你的問題,【卻像要人選擇是橫劍自刎還是飲鴆自盡】,換作公子你,又將如何?”
——呵呵,且蘭的比喻真妙!
的確,這倆男人皆非善類,若說皇非是頭猛虎,子昊就是雄獅。三年來,且蘭從“虎口”落入“獅爪”,皆為情勢所迫、身不由己。小夜問且蘭“究竟心在何人”,也就好像問一個人是愿意被老虎吃掉呢,還是被獅子吃掉。。。這讓人怎么回答(>_<)
從且蘭和小夜的對話中看出,且蘭對子昊和皇非都是有所保留和防備的。其實想想也是,這三年的艱險處境,若還沒能讓她學會對人要有警醒提防之心,那就太不合常理了。
我很喜歡文中一句描寫且蘭神態(tài)的話語:“艙中燈火投照下幽麗的光影,江霧緲緲,在女子皎然如玉的眉目間彌漫開一點優(yōu)雅的【蒼涼】,然而那目光卻有著【清徹如水的平靜】。”
“蒼涼”來自于歷經(jīng)磨難,“平靜”來自于接受現(xiàn)實。世事的殘酷猙獰,人心的險惡涼薄,會讓人有滄桑的心境,會在人的眉目間覆上“蒼涼”的影子;然而只有敢于直面現(xiàn)實,甚至對這種種陰暗丑惡習以為常的人,目光里才會有“清徹如水的平靜”。
且蘭的堅韌勇敢讓我想到了另外兩句話:
“哪怕真相猙獰可怖,東帝御前也容不得一句謊言。”(第31章)
“夜天凌決然道:‘我寧肯面對的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甚至卑鄙齷齪骯臟不堪,也只愿聽真相。’”(《醉玲瓏》上卷<吾將上下而求索>)
勇于面對現(xiàn)實的人都是很值得敬佩的。
------
*且蘭道:“三公子知道我的答案了?”
*夜玄殤笑道:“玄殤感同身受。”
*且蘭抿唇淺笑道:“如此說來,三公子與我倒是話語投機!
——且蘭與小夜“話語投機”,主要緣于他們處境的相似。
多年來,小夜身為一國質子夾在楚穆之間,兩國旦有紛爭,他就是眾矢之的;此外還要應付太子御從未間斷的追殺,以及赫連侯府的咄咄相逼……他和且蘭一樣,都是多方勢力壓迫的對象。
如今,小夜得了子昊和皇非的“幫助”,他和這兩人的關系簡單說就是:
子昊扶植小夜,為了牽制皇非;皇非支持小夜,為了清除政敵(赫連侯府);而小夜接受這兩方助力,同樣也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即“歸國奪權”。
因此,說白了,這三個男人就是互相利用而已,彼此暗自防備、暗自評估,誰也不信任誰。
在三人中,小夜明顯居于“弱勢”地位(就像且蘭在子昊和皇非之間處于“弱勢”一樣),正因為“弱”,所以更應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小心應對,把握任何機會壯大“自己”的勢力,努力把主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退一步說,就算不能為“刀俎”,也至少至少不要成“魚肉”。(想到第46章里,小夜幫白姝兒逃過皇非的追殺后,他對白姝兒奉行的就是“能用則用,該殺就殺”,而最后結果就是:小夜的手里多了白姝兒這張牌。)
由此想到且蘭。
她這次幫小夜脫困,自然是因為大局上的考量:楚、穆、帝都形勢已十分微妙,不宜多生事端,就保持目前相對的、暫時的表面平靜為好,正如小夜所說:“那布局之人(子昊),亦是殿下今晚出手相助的原因吧?”沒錯,但我認為還不全面。
結合全文來看,我覺得且蘭可能有別的意圖。
前面說了,且蘭對子昊和皇非都是有所保留和防備的;而且《歸離》行文至今,從且蘭的種種決斷里應該很能看出,影響她決定的根本因素是實際形勢的分析考量,而非私人情感。因此,不管且蘭對子昊和皇非的感情究竟如何,在現(xiàn)實紛爭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她不會完全地真正地信任這兩個男人,更不會坦然地毫無保留地依靠這兩方勢力(好吧,我謹慎點說,至少目前為止如此)。
她和小夜處境相似,那么既然小夜會有提防之心,會暗中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如白姝兒),難道且蘭就不會把握任何機會尋求任何可能的助力?且蘭幫小夜脫困,難道就沒有點兒讓小夜欠她一個人情的想法?
小夜目前正在漸漸得勢,對于這樣的人,且蘭幫他一次,讓他欠自己一個人情,怎么說都是有益無害,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有用得著的地方。
小夜最后對且蘭說:“我欠九夷族一個人情,他日若有需要,殿下不妨說一聲,玄殤定盡力而為!
恩,可能這就是且蘭想要的。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