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Canon in D
這就是最后最溫柔的片斷了嗎?當正文最后一章的留空被深藍淺藍的墨跡或輕或重地繪上最后的紛繁花枝,我忽然又想起了初遇時腳下的這片土地還是一片貧瘠,剛剛種下的故事還沒萌發(fā)出有關(guān)于未來的的新芽,那時,一切都還未談及。
然而時光之所以是時光,不在于它的速度如光,而是在于,要等到我們回首時,才發(fā)現(xiàn)時間的河流已在不知不覺中從源頭,翻越千山萬水的距離,匯入了大海,措手不及。
最美麗的文字與最美麗的夢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出現(xiàn),我也是偶然點錯了鏈接,才發(fā)現(xiàn)了錯誤后的別有天地。如果有緣,那么便一定不會錯過你。
《永恒契約》是一次旅行,一路看著《永恒契約》,除了高考那段時間,我已為它流浪數(shù)月,跋涉千里。旅途的意義不在于結(jié)局如何,而在于沿途的風景美麗。
一路行來,有迷醉在繁復美麗的落英繽紛里,華美精致的文字畫面被貫徹到底;
有倘佯在浩渺廣博的如洗蒼穹下,獨具匠心恢宏大氣的后期背景設(shè)定如雷坼地,雖然到了最后一兩卷的時候,太過復雜而讓人心生倦意;
有沐浴在芬芳馥郁的惠風和暢中,細膩流暢的情節(jié)發(fā)展雅致而瑰麗,但我總覺得寫到關(guān)于龍的那一段,太過朱自清的名篇——《匆匆》,感覺就像是遇上了礁石的水流一般,雖激起了寫寫關(guān)于高潮的浪花,但整體的感覺卻是一滯,破壞了原本的平衡,形成了漩渦,或者說是BUG,失去了原本的流利。
。▽懙竭@里,我忽然覺得自己采用的好像是“糖果和鞭子”的政策,心頭小小的邪惡一下~)
已經(jīng)說到了華美的文字,宏大的背景,流暢的情節(jié),但一路追文,最愛的還是里面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你筆下美到無法用言語形容害我寫評都不敢寫正臉的V殿自不用說,寫了評(雖不是長評)的Smile也很愛,小龍女、金發(fā)魔王、紅發(fā)校長、鉑金貴族、鉑金少女、紫色史學家、黑色魔藥大師、藍發(fā)人魚王子、別扭精靈葉斯特包括最后的最后被迫結(jié)婚的某兩人都很愛,但最愛的紅色蘿卜頭,斯萊特林的韋斯萊。】戳四衬橙藢懙牡课恼娴氖呛苡锌ㄗ≡牟弊咏袊讨屗麖突畹臎_動!
文字、背景、情節(jié)、世界觀是旅途的風景美麗,而這些鮮活的人物卻是我們一路前行的旅伴,沒有人跡的旅途,會是怎樣的孤獨?或許還可以這樣說,旅行的意義不在于沿途風景美麗,而在于我遇見了你。
最后在來說我為這篇評所寫的題《Canon in D》
我在這里是專指Pachelbel的Canon,原版四重奏的《Canon in D》一般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jié)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diào)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jié),重復達二十八次之多。這兩個聲部遵守著嚴格的對位法則,各自規(guī)律地不斷往前發(fā)展,最后光輝地結(jié)束,縱觀全曲,曲式雖嚴謹,但作曲家卻能在嚴格的形式中作自由的變化,作曲技巧令人嘆為觀止。
但是看扎扎的文也是結(jié)構(gòu)嚴謹,但其間的構(gòu)思精巧的自由變化,寫作技巧也是令人嘆為觀止,在對位嚴謹?shù)那楣?jié)下光輝結(jié)束。最后一評,用《Canon in D》,簡直是再適合不過的事了,不是嗎?
最后,選擇這個為題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這里就要涉及到簡單介紹一下Canon了。
準確地說,作為一種曲式名稱,Canon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為“規(guī)則”,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后出現(xiàn),造成此起彼落連續(xù)不斷的模仿;一個聲部的曲調(diào)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后……
最后的一個小結(jié),最后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對于作為主角的某兩人來說,這就是他們。
間隔數(shù)音節(jié)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
像是生活,一如既往、連綿不絕、不斷反復。
灰色的樂軌,兩個聲部,獨立而交融。
像是愛情,不同版圖,各自行走,然后相遇。
一個聲部的曲調(diào)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后的一個小結(jié),最后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像是親情,相依為命、攜手扶持、不離不棄。
永恒契約,Canon in D,回歸生命,纏綿至極。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