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金女郎之小龍女
小龍女和香香公主一樣,基本上是一個匪夷所思的角色。公平的說,這不能怪人家龍女,應該是金庸他老人家寫得太失敗,本來一心要樹立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圣女形象的,結(jié)果弄成人不像人,……嗯,咱們厚道點,不說了。
小龍女從出場,一直到離開活死人墓,她的世外仙姝的形象基本還算是成功的:讀者看到的她,外表冰冷,漠視世俗,而心中自有一套行事為人的準則;即使身處險境,始終保持淡定自如。李莫愁打上門來,小龍女武功不及,又兼身受重傷,完全是一派不利局面,卻能從容與之周旋,不令其占半點上風,反而是李處處顯出氣急敗壞,一發(fā)襯出龍之氣度。
問題是小龍女在下山之后的轉(zhuǎn)變。金庸似乎想描寫一個仙女落凡塵的過程,因此先讓她被尹志平玷污,再讓她和楊過分離,獨個兒流落江湖。這種情節(jié)安排本來無可非議,但是小龍女再度出現(xiàn)后,仙女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無知小女孩:“下得山來,但見事事新鮮,她又怎識得道路,見了路人,就問:‘你見到楊過沒有?’肚子餓了,拿起人家的東西便吃,也不知該當給錢,一路之上鬧了不少笑話!焙喼绷钊私^倒。按書里的描寫,小龍女雖說是在終南山隱居,畢竟不算是完全人煙隔絕(張無忌在冰火島上長大,也未見得如此懵懂)。更何況之前幾次與全真教眾人會面,與李莫愁師徒斡旋,小龍女無不表現(xiàn)得可圈可點,并無半分幼稚之處,突然之間變得完全不通世務,比之四五歲女童猶有不及,委實令人百思不解——難道金庸意思是說,女人一旦不是處女了,連腦子都一齊沒了?
接下來小龍女主動向郭靖坦白自己和楊過之間的情愫——注意,她和郭靖之前素不相識,此是第一次會面;并且這番坦白,是在有數(shù)百(。┠吧藝^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小的時候看這一章,自然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恨不能自己將來的愛情也能如此驚世駭俗,好隨時拿出來宣言一番,兼表明誓死抗爭的態(tài)度;稍稍長大一點,便覺得這一段簡直莫名其妙:在自然狀態(tài)下,小孩子都會有意識地選擇吐露心事的對象,小龍女既非弱智,古墓里又沒有瓊瑤阿姨的書讀,怎會當眾來這么一出,當真讓人想破頭也不明白。金庸寫道:“本來一個少女縱有滿腔熱愛,怎能如此當眾宣昭?又怎能向郭靖這不相干之人傾訴?但她于甚么禮法人情壓根兒一竅不通,覺得這番言語須得跟人說了,當即說了出來。”——真是自打耳光。
以后發(fā)生的事,不提也罷。反正是越往下看,小龍女的表現(xiàn)就越天真爛漫到不可思議,不但口氣都變得如同小孩兒一般,思維也越來越朝一根筋的方向走。比如黃蓉說楊過在古墓住的久了會氣悶,小龍女便生氣道:“我問過兒去,我不跟你說了!被胤勘闳タ絾枟钸^:“過兒,你這一輩子跟我在一起,會煩惱么?會生厭么?”雖然楊過馬上情辭懇切地表忠心(“你知道我只有喜歡不盡。咱兩個直到老了、頭發(fā)都白了、牙齒跌落了,也仍是歡歡喜喜的廝守不離!保┮矝]有用,小龍女決意走苦情戲路,怎么憋屈怎么來:于是一夜思來想去啊,百轉(zhuǎn)回腸(“我和他好,不知何以旁人要輕賤于他?想來我是個不祥之人了。我喜歡他、疼愛他,要了我的性命也行?墒沁@般反而害得他不快活,那他還是不娶我的好!保K于淚流滿面啊,留書出走——讓人再度懷疑活死人墓中地下室里藏滿了全套瓊瑤小說及舊編新編的電視劇,仙子漫漫時光,全靠這個打發(fā),以至于腦子進水,走火入魔。
寫到后來,金庸好像完全忘記了自己一開始對小龍女的定位,開始讓她走徹底自我貶抑的道路:喪失自我意識,沒有行為準則,一切的一切就是圍著楊過轉(zhuǎn),為此甚至一度打算嫁給公孫止,因為不和楊過在一起,她就沒必要為了自己好好過活。楊過就是她的天,她以服從楊過為樂,楊過一時以囑咐命令的語氣對她說話,她便“心中甜甜的甚是舒服,心想:‘好啊,他終于不再當我是師父,真的當我是妻子了!薄喼笔强扇淌氩豢扇,讓人想揪住金大俠的脖領子大吼:你寫小龍女是古墓里長大,林朝英只教她“天下男子就沒一個好人”的,這一套三從四德她是哪里學來的?
由此可見金庸的混亂:他一面要寫小龍女是純真自然、遠離世俗,一面又忍不住要使她的行為思想合乎禮教(或者說符合他大男子主義的YY),于是就陷入了一個不能自圓其說的境地。小龍女不知道師徒不能成親,不知道公共場合男女有別要避嫌,卻知道女子一旦失身便是萬劫不復:她甚至以為楊過要和郭芙成親,是因為知道自己已被人玷污;又認為自己不是清白之身了,便不配和楊過廝守。——最離奇的一段是,楊龍二人由武林大會出走后,夜來兩人同室,居然涇渭分明:“小龍女橫臥在一根繩上,楊過卻睡在炕上。二人雖然同室,卻是相守以禮。”這又是守的哪門子禮?按說小龍女其時以為已和楊過發(fā)生過關系,楊過也一早明白過來自己對姑姑的心意,兩人正自情深愛重之際,且又多時不見,彼此俱飽受相思之苦,則再見時最合理的該是干柴烈火,這時竟然連對方的手都不要碰一下——若不是這二人剛剛發(fā)表過挑戰(zhàn)世俗禮法的激烈言論,我簡直要以為這是一對最最道學的假正經(jīng)。
金庸在后記里寫,這部小說要反映“世俗禮法對人心靈的束縛”,這話仿佛是說,當時的禮法是造成楊龍愛情波折的元兇。但我把這部小說看了幾遍,也沒看出社會怎么迫害他們了。比如武林大會發(fā)表反封建宣言后,郭靖雖然發(fā)了一通火,也沒有把他們怎么樣;眾人嘩然歸嘩然,這兩人還是毫無阻礙地手拉著手兒出了陸家莊。依我看,他們愛情的最大阻礙并不是來自外界輿論,而是來自于當事者小龍女本人:以其聽風就是雨的個性,和一根筋的思維,就算沒有師徒這回事,也肯定能找出別的事兒來撲騰:書里現(xiàn)成的例證就是小龍女誤會楊過要娶郭芙,骨牌效應導致后來一系列的重大事故——這可跟什么禮法,一點兒關系也沒有。奇怪的是,雖然小龍女處處為楊過考慮,并隨時隨地準備犧牲自我成全他人(并且也不止一次地付諸實施了),但是從客觀效果來看,卻是小龍女在一次又一次地考驗折磨楊過,其慘烈過程,不亞于任何一部八點檔狗血言情劇,直折騰得兩人(以及讀者)都吐血升斗,死去活來。
所以要說這小說反映了什么“世俗禮法對人心靈的束縛”,那就是反映了世俗禮法對金大俠本人的心靈束縛。金庸對小龍女這個角色的塑造,在天理人欲兩極間徘徊,處處顯出力不從心和生硬造作,末了無不事與愿違:本說是出塵飄飄的仙子,結(jié)果是站不起來的菟絲子;本該是渾金璞玉自然天成,結(jié)果說的話做的事沒一處不別扭不自相矛盾;本來是要挑戰(zhàn)世俗禮法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人家骨子里原是世俗禮法的代言人……弄的好好的一個玉女派掌門人,看來倒像是言情小說深度中毒者!獮槲覀冃蜗蟮卣f明了那句話:為人莫裝B,裝B被雷劈。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