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薛寶釵,小的時候讀紅樓看到黛玉因為她和寶玉成親而亡,十分恨她,感覺她是破壞寶玉和黛玉的罪魁禍首,但長大后我漸漸不討厭她了,再后來又想到薛姨媽為寶釵定親后問寶釵愿不愿意,寶釵回答的話"媽媽這話說錯了.女孩兒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親沒了,媽媽應該做主的, 再不然問哥哥.怎么問起我來?",可見從社會風氣到當時女子個人認識都沒有自由戀愛、自主則婚的,現(xiàn)代很多同人寫的寶釵工于心計為榮華富貴不擇手段,看了很膩味,這不僅貶低寶釵同時也貶低黛玉了。
寶釵是符合當時社會審美的標準的淑女,個人認為寶釵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說話言談舉止都合宜,人們只見到黛玉為寶玉淚盡而亡,誰又注意到寶釵一生到底意難平,有人說寶釵喜歡寶玉,寶釵的審美是符合當時社會主流的,寶釵對男人的要求是尋求仕途經(jīng)濟的人物,看看寶釵身邊的人吧,唯一的依靠自己的親哥哥是個猥褻下流的人物,剩下的空有容貌卻無德行,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寶玉了,這種情況下對寶玉沒有點朦朧的感覺真不現(xiàn)實,但我看來就像海島軍營里猛然出來個大美女一樣,要說士兵們都愛她不可能,但都愿意和她說說話解解悶。我看寶玉對于寶釵來說就是這個功能,再加上園子里就兩個外姓小姐,女孩子不自覺比美才是著朦朧感覺的起源。
世人病詬寶釵還有就是金釧之事。倒想問了金釧是不是和寶玉調(diào)情了?是金釧調(diào)情了,證明金釧本身不自愛;寶玉調(diào)戲是不是被發(fā)現(xiàn)后沒有承擔責任,自己溜走了?是他認為沒什么,只是自己的玩笑就抬腳走了。人常說腳下的路是自己走的,金釧想上位當姨奶奶所以和寶玉調(diào)情,被發(fā)現(xiàn)后無法承擔社會輿論,自殺了。到此責任分明,為此負責的的是當時的社會,金釧自己、寶玉,然后才是王夫人,F(xiàn)在寶釵去勸王夫人了,想問大家,你的姨表兄弟過失殺人你去安慰你姨父舅母怎么說,‘該、早該挨槍子了’,你會這么說么!再說了,當時金釧已經(jīng)出院子了,王夫人完全可以不管她,是薛寶釵為她爭取到了豐厚的安家費和安葬費,薛寶釵不管也不會有人說他什么,怎么管了反倒一身不是?難道讓王夫人償命?王夫人除了攆金釧什么也沒做;讓寶玉償命?人家鴛鴦怎么沒有和寶玉調(diào)情,三春身邊的大丫頭也沒有和寶玉黏黏呼呼的,就是她的親姐妹和她一起侍奉王夫人的玉釧也沒有呀。就是依照現(xiàn)代法律寶玉也不是主要責任負責人,不過受社會輿論抨擊罷了,這一點上對寶釵不公。
同時我承認寶釵撲蝶,聽見小紅的話陷害黛玉,這是她不對,無論怎么說這一點無法掩蓋。
總而言之我認為寶釵的一生,完全是被薛蟠連累,要么不會去選秀,不會被薛蟠連累除掉選秀名額,不會為薛家嫁給不愛的、瞧不上的寶玉。
再說薛寶釵的婚姻。當時社會嫁女嫁高、娶媳娶低,如果寶釵和黛玉一樣刀子嘴、凡是計較認真的話,那還是嫁給一個家世不如薛家的吧,那樣有事薛蟠可以照應,但寶釵不是,寶釵和探春一樣胸有大志,不過探春說出來‘但凡我是個男人,早走了’而寶釵是‘好風需借力送我上青云’,寶釵的心目中與男子仕途經(jīng)濟相對應的、女子出息的方式是選秀進入宮闈。這很正常,當時社會要求女子就是如此,就如現(xiàn)代女子考大學、考研一樣為社會主流思想,所以我們不要看不起寶釵,寶釵很具有傳統(tǒng)淑女代表性。
我贊同不讓寶釵選秀,薛家已經(jīng)不是需要一個女子擔當復興家族的重任的家族了,但還要看寶釵的意思,對寶釵的教育,我認為薛蟠完全不要插手,我覺得阿豆《清穿》一文寫的對女孩子的教育很好“……至于女兒,我不知道該怎么教她,也不能一味的寵溺疼愛。因為這個時代的女子不容易,大家族的各種關系太復雜,伺候公婆,管家,相夫教子,還要和其他女人爭斗。我沒法保證她將來的丈夫是什么樣的人,所以她不能像前世的那些女孩那樣單純,既不能驕縱,也不能柔弱,得多幾個心眼兒,還要能干。我想她母親能教給她這些本事。……”原來的薛寶釵就很好了,現(xiàn)在薛蟠只要加深兄妹感情就可以了。
寶釵將來的良人人選很廣,薛寶琴都可以和梅翰林家訂婚,寶釵在哥哥走上經(jīng)濟仕途后選擇更廣。做王府女主人,薛家門第還是不夠,薛家本身沒有爵位在身;做高官的兒媳,怕這官員曇花一現(xiàn),反受牽連;做新科進士的娘子,怕寒門出身的兩人沒有共同語言。因此我認為寶釵良人最好的選擇是林黛玉父親那樣的家世的人。
公侯之后、鐘鼎世家,有沒有爵位無所謂了,書香之族“詩禮名族之裔”,既有“鐘鼎之家”的尊貴,又不乏“書香之族”的高雅,因為書香名門出身的人大都家教良好、家規(guī)森嚴,幾代積累不會出現(xiàn)寒門子弟得意猖狂以致曇花一現(xiàn)的例子,也不會有暴發(fā)戶感覺,當上官不是大貪特貪就是一房房小妾往屋里娶,美其名曰風流名士。而且當時名門書香子弟特別愛惜羽毛,也不會有寵妾滅妻之類的事情出現(xiàn)。參加科考求取功名,也應了寶釵的仕途經(jīng)濟之說,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為當時社會羨慕的“清貴之家”。
讓薛蟠在上京后在他的同學圈子里嘩啦,總會有和林父一樣的人才。至于是不是大家族無所謂了,因為家族人越多,寶釵越如魚得水,寶釵是天生管理性的人才。
說真格的紅樓讀下來,我最喜歡的男主角不是寶二爺,反而是林黛玉的父親,可真……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