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我覺得薛蟠娶林黛玉最好
薛蟠處的時代是新老皇帝交接的時代,也是奪嫡最為嚴重的時代,由賈家收留秦可卿可見世家大族幾乎都卷進這場豪賭中,但是元春進位也表明皇帝登基后位置不穩(wěn),政敵強大,多數(shù)朝臣都卷入政治斗爭中。不得不放過這些墻頭草,到后來一一清算。
薛蟠先祖為紫薇舍人,是皇商,古代商人地位低下,薛家一直想要擺脫這個身份,所以要薛蟠科考抬高門楣,父親早喪沒有卷入奪嫡爭斗中、被先皇恩澤繼承皇商位置、先人無人為官的薛蟠在新皇登基后科考正好是政治清白可以放心使用的新秀。
但是薛蟠政治上也有先天缺陷,祖上無人為官,無人照應,起始點低;先人為商被士林瞧不起。這就決定了皇上的心腹看不起他,他無法與之接親,皇上的政敵為了他的家財愿意與之結親,可薛蟠不愿意,要不就走了抄家老路了。
薛蟠的政治缺陷也是他的政治優(yōu)點,祖上無人為官,意味著沒有卷進奪嫡斗爭,政治清白,皇帝可以放心使用。先人為皇商意味著財源被皇帝收回,不會給政敵經(jīng)紀商幫助,可以盡快回收皇權。
這個時侯薛蟠娶妻的選擇就至關重要,娶皇帝心腹,意味著站在皇權斗爭的最前沿,新皇開始的時候并不占地行風,否則靠出賣秦可卿上位的元春不會死的不明不白。娶皇上政敵之人,早晚還要抄家,賈政一個工部侍郎的冷衙門無權的小官都卷進來了,可見中立人家當時并不存在。
林黛玉,家里世代簪纓書香世家,正好彌補薛蟠政治上的先天不足,給薛蟠度了一層金,讓士林接受他;
其父早亡,無論卷沒卷入奪嫡斗爭中,皇帝都不會娶追究一個早亡、無后的人的功過——有功頂多有人提起時感嘆一下;有過為了名聲也只得放過孤女,古來皇帝都善忘(善忘功臣)、記仇(記得政敵)的;
親戚上除了共同的親戚賈家,沒有親族,意味著奪嫡誅九族的大罪不會降落。也沒有紈绔子弟需要薛蟠背負——事實上薛家的紈绔子弟就夠薛蟠頭疼的了。
林父是探花,同窗同年很多,經(jīng)過皇上清洗下來剩下的人,絕對會在朝中占據(jù)重要位置,那人脈絕對不是蒙恩做官沒有經(jīng)過科考的賈政可以比擬,這個時侯打著林父名義去認世叔世伯可以很快的建立自己關系網(wǎng),比像賈家這種不掌實權的貴族關系網(wǎng)強多了。
綜上所述,林黛玉的父親就算沒有給林黛玉留下一分財產(chǎn),但無形的財產(chǎn)說不出來,正好好是薛蟠這種想要為官的人的最佳娶妻選擇。
再說薛姨媽,由王熙鳳出身都太尉統(tǒng)制縣伯王公之后、九省統(tǒng)制王子騰之女可以看出,薛姨媽出身于武將世家,無法在文官官場上幫助薛蟠;又因為嫁入皇商家庭,也沒有和官員妻子應酬的經(jīng)驗;原著薛蟠教養(yǎng)的無法無天,可見無教子之能;夏金桂進門后把家里鬧得天翻地覆,可見無掌家之才;賈寶玉都說過薛姨媽嘴碎,可見薛姨媽不是適合將來官場官眷往來的人物。
但是由送寶釵選侍可以看出對家族將來有一定的預見能力,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對寶釵的教養(yǎng)與王熙鳳對比可以看出,是一個隨時隨分的人物,可以完成將家族由武將、皇商向士林轉變;由寶釵幫助理家到夏金桂進門后的退讓,可見不會攬權,出現(xiàn)賈府爭奪內宅大權情況,況且無論真假林黛玉和薛姨媽關系不錯,這一切就決定了林黛玉嫁給薛蟠會過的很好。
再說林黛玉,出身于姑蘇鐘鼎世家,書香之族,祖籍姑蘇,住于揚州。先祖曾世襲列侯,父親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蘭臺寺大夫,又被欽點為揚州巡鹽御史;“詩禮名族之裔”其實是賈政為兒女擇親時所強調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謂既有“鐘鼎之家”的尊貴,又不乏“書香之族”的高雅。為那一時代不少人羨慕不已的所謂“清貴之家”。從五六歲進賈府到死時十五六歲,一直天真清高,在賈府格格不入的環(huán)境中飽受非議,渴望親情,但卻被層層算計。如果在那場寶玉婚禮中挺過來的話會很適合薛蟠。
林黛玉身份上可以為薛蟠增光,無形的嫁妝可以讓薛蟠仕途順暢,經(jīng)歷了愛情的震蕩可以回到現(xiàn)實中來,和薛姨媽相處不錯,不會出現(xiàn)婆媳關系,姨媽的嘴碎正好彌補他缺少關愛的心靈。和寶釵后來關系不錯,不會出現(xiàn)姑嫂不合的局面。
個人認為林黛玉之所以在聽到寶玉婚禮后死掉就是因為沒有親情支持感到絕望才憂憤致死,可以讓寶釵薛姨媽代替她心里最重要的位置,減輕她的傷害,不讓她有死意。還有林黛玉進賈府太小了,沒有完成她的階級的系統(tǒng)教育,也可以在她出嫁后給她身邊安排一個和她同一階級出身的嬤嬤教導她,可以到抄家的官眷中去買么,那樣可以讓她盡快回到她的階級中去,知道她的階級怎樣教育子女,怎樣對待婚姻。
薛蟠走科舉之路為林黛玉看不起,但是也可以證明薛蟠不是附中草莽人物。且一個家族想要在士林站住腳跟沒有幾代努力是不可能的,做實權官員容易站錯隊,可能薛家就會曇花一現(xiàn)了,且千里做官只為錢財,薛家經(jīng)過薛蟠的努力應該不缺錢財,這個時侯就要求穩(wěn)以便給家族打下根基了,所以薛蟠最后進翰林院當翰林最好,清貴體面又有時間,既可以管理家族,又可以和林妹妹培養(yǎng)感情,還沒有政治風險,最后還可以為家族往“書香之族”轉變打下基礎。
我認為林黛玉就適合一個時時把她捧在手上、時時注意她的所需、時時呵護她的人。重生的薛蟠顯然適合。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