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一]
后來我變得文藝一些,學會了“偷竊時光”、“騙取幸!敝惖恼f法,提及這些字眼時才不那么感到羞恥。
[二]
小學六年級,我所在的城市稱之為初中預備班。好歹也算是半個初中生了。后來,我考進一所離家很近的中學。
我一直羨慕和我最要好的女生有輛粉紅色的女式自行車,每天騎著回家。
放學后,她推著車子陪我從學校沿區(qū)間小路一直走到馬路上。我們在夕陽的余暉中揮手道別,我望著她迎風騎車離開,長發(fā)被有節(jié)律地一下一下撩起來,在光線渲染中像是柔軟的栗色綢緞。
那鏡頭定格在我的大腦皮層里。每個細節(jié)我都記得。
我獨自走在回家路上,馱著很沉的書包、勾著頭、踢著路上的散石子,盡我所能往前走。我揣測自己蠢死了的姿勢側面看起來大概像只烏龜在做伸頸運動。過兩個紅綠燈,我就到家。
家住得離學校近,在大人看來有“多方便啊”、“很安全”、“能按點回家不讓父母擔心”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有利方面。
可是我一邊往家去,我的好朋友騎在自行車上瀟灑地回頭向我揮手的畫面一邊浮到眼前來。
[三]
家和學校短短的連線上,對我而言只有一個意義非凡的點。
那家自行車行里有一輛自行車,是成人型的,又是我能夠得到的高度。它被擺在最靠近店門口的位置。
每天我不敢駐足停留,緊張地保持著勻速從它面前經(jīng)過,余光不止一遍偷瞄過它從未改變過的價格,心里緊緊地痛。每天看見它之前我感到期待,看見它之后我感到空虛。
那段時間我所有的心思,完全不在學業(yè)里,不在漫畫里,也不在美少年身上,而全在這輛普通的自行車上找到歸屬。
[四]
漸漸地,一點一滴的細微情緒匯聚向一個“終于”。
終于有一天,我回到家甩下書包和媽媽哭鬧起來,我也要一輛自行車,也要騎車上學。
由于是無理取鬧,媽媽自然沒有理我。
那頓晚飯我吃得異常哽咽。但有個壞念頭反復在腦袋里亂竄。
[五]
晚飯后我下定了決心。走進房里,搬出我的儲蓄罐,里面是爸媽平時給我的零錢,最大的面值是10元。我把所有的錢倒出來數(shù)了好幾遍,失望地發(fā)現(xiàn)離那輛自行車的標價還差50元。
第二天我還是把所有錢都揣進書包側袋里出了門。
中午在外婆家吃飯,我停下筷子,咽著口水:“外婆你借50塊錢給我吧,老師要收一套輔導書的錢!
[六]
為了錢,我騙了外婆。
高一時,同班有個女生偷了許多同學的東西,卻不是為了錢。
她和他們相處不好,又不敢當面爭執(zhí)。東偷一點西偷一點,據(jù)說把偷來的東西全丟進垃圾箱了,只為欣賞他們那么點著急和困擾。
事發(fā)之后,引起軒然大波,這個女生被撤了班委的職務,被處分,差點就被開除。
過了段時間,風波看似已經(jīng)平靜下去,有次晚自修,我看見她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低著頭,班主任站在她面前。
教室里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側目。
不知為什么變成了暗藏心虛的窺視。
那一瞬,我突然感到一股鈍痛從胸口急速擴散。
[七]
我用偷來騙來的錢買了自行車的那天,放學時媽媽正好有事路過學校,和我一同回家。
我懷著忐忑和興奮把她領到自行車邊,沒想過她會在我學校門口的停車棚當場就暴跳如雷。
同校的學生紛紛往這邊看,我不知道里面有沒有認識我的人。
周遭安靜下來。
只剩下一種聲音,像嗡嗡的耳鳴灌進腦袋里。
人惶恐又無處可逃。
的確是偷了錢,但那些錢本來也是我自己的。被斥責時反復聽見的“竟敢背著我”和“無法無天了”其實對認識錯誤并沒有幫助。
只是,那天,那樣的場景下,太多的目光讓我不堪重負。
低下頭,我知道自己在哭,可是卻聽不見自己的哭聲。
夕陽也不像平時那樣柔和溫暖,無形的風抽得我的臉生痛,砂石擦過我校服裙下的小腿,刺刺的。我低著頭,眼淚垂直落體。可是整個世界沒有其他聲音。
只剩下一種。
這聲音在后來漫長的時光里一直跟著我,不時跳出來刮我的耳膜。
在路人眼里,其實這只是一個小插曲,過目就忘。
在媽媽眼里,這也是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件軼事。
念初二時在媽媽的朋友家做客,閑聊間媽媽提起這自行車事件時,完全是以一種“別看我家女兒看起來很乖,居然還干過這樣的事呢”的口吻來敘述。而我的臉卻突然變得灰白,在沙發(fā)上坐如針氈,大人們善意的笑在我看來也顯得異常猙獰。
吃過飯,又聊過天,直到天色全暗了,我跟著媽媽回家,關于買車的話題已經(jīng)過去了好幾個小時。
可是我走出單元門的一瞬間,“哇——”帶出了哭腔。
——為什么要再提起那件事啊!
——為什么總是揪住不放!
媽媽被我嚇了一大跳,有點茫然和委屈地說:“只是說笑啊,都已經(jīng)過去那么久了。”
——都已經(jīng)過去那么久了。
變成了談資,可我自己卻還在耿耿于懷。
[八]
高中的“偷竊事件”發(fā)生在秋天。
而女生被叫到門外哭泣的那個晚自修,教室里的溫度因眾人呵出的二氧化碳而升高,窗戶上蒙著白色霧氣,被這層霧氣打上柔光的少女穿著深青色的冬季校服,在大家殘忍的視線中不斷抬手去揉眼睛。
以為一切都平息了的時候,被偷掉東西的幾個女生對如此“輕判”憤憤不平,于是出現(xiàn)了后來的民意調(diào)查。
我翹了周日的晚自修去逛街買圍巾和手套,回校時幾乎所有女生都已經(jīng)在那張紙上投了票。
勸她轉(zhuǎn)學。
讓她退學。
原諒她。
三個選項中,“勸她轉(zhuǎn)學”下面碼著整齊的“正”字。而“原諒她”下面空無一劃。
即使從眾心理使人做出異于常人的選擇時需要勇氣加倍,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做了“原諒她”的唯一。
雖然這個女生在剛進校擔任班委時的官腔讓我非常討厭她。相對的,組織“民意調(diào)查”的女生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被偷了東西。
可是……
[九]
——別再提起了好么?
——為什么不可以原諒她呢?
——即使你們不去反復指責,她自己也很難過的啊。
[十]
即使是年少時犯的錯,羞恥心也會一直糾纏著自己。
也許有一天你也可以籠統(tǒng)地承認“我小時候偷了自己的錢騙了外婆的錢去買我的第一輛自行車,被我媽狠狠地罵了一通”。
可是當時圍觀者怎樣向你投來好奇和鄙夷的目光(哪怕成分并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復雜),你怎樣把頭低到不能再低,怎樣眼睜睜看著自由落體的淚水在水泥地面形成一丁點大的卑微的濕跡——這所有的細節(jié),哪怕依然歷歷在目,你也決不會想再去體味回憶。
哪怕媽媽在你上大學后提起這事說“其實最讓我生氣的是兩百四十塊錢買了輛那么難看的車,灰不溜秋的,他們明顯就是在騙小孩”。
哪怕那輛雜牌的、普通的、灰不溜秋的自行車早在你初一時就被偷走了。
心室壁還是變不回一片光滑,結成的傷疤依然躺在那里,不能揭。
[十一]
一個人的羞恥心,與生俱來,并不是因為周圍人反復責問“你有沒有羞恥心”而突然萌發(fā)的。
如果她知錯了,悔改了,為什么不能寬容點待她?
[十二]
校方終于還是沒有理會那份民意調(diào)查統(tǒng)計。那女生就領著“留校查看”的處分繼續(xù)和我們一起生活學習。但直到上了高二,她仍沒有朋友。
盛夏的某一天,我在食堂臨著落地窗和朋友面對面一起吃飯,無意地側頭看見她從教學樓方向走過來拐去服務窗口前充飯卡。灰色樹影密密地落向她白色的校服。
一路上,一個人,始終沒有抬起頭。
就像看見了自己。我沒來由地鼻子發(fā)酸。
某個封印已久的容器被打翻,里面流出我包含了向往、緊張、忐忑、興奮、羞愧以及恥辱的五味雜陳的記憶。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