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正文
所謂愛國主義指熱愛自己所屬的國家,其極端表現(xiàn)即民族主義,日本的右翼軍國主義即是一例。愛國本身不能說不好,即便是民族主義有時也是值得稱道的,尤其是當外敵入侵本國本民族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往往能發(fā)揮“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作用,可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所謂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都是建立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基礎上的,甚至是建立在能讓自己獲利的基礎上的。而真正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應該是建立在自我犧牲的基礎上的。為國為民,沖鋒在前,甘灑熱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才叫愛國。比如韓國國民面對日本人教科書事件、竹島之爭、爭常問題、慰安婦問題等時所為的斷指,甚至自焚行為;又比如上個世紀上半葉,面對日寇的入侵,多少中華好男兒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狼牙山五壯士千古傳頌。
回頭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的所謂的愛國主義、反美運動、反日運動,在野蠻的同時,又是何等的怯懦。對在中國領土上的所謂日企進行打砸,這就是愛國?韓國人表達自己的憤怒是斷指、自焚,因為作為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一員,對他國國民之財產(chǎn)或人身進行傷害是違背國際法的。他們既要表達自己的憤怒,又不愿違反國際法給自己的國家抹黑,于是便自殘。我不能傷害你,我傷害自己總行吧?中國人不會,中國人覺得自殘那是愚蠢的行為,所以,我們中國人的愛國是有限度的,是建立在不損害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之下的。至于那些沖鋒在前的所謂“愛國學生領袖”則更多是沖著出名出風頭而去的,其他的盲從者,則大多是覺得好玩、湊熱鬧,為微瀾不起的大學生活尋找一點色彩。真正懷著滿腔的愛國熱血行進在大街上的游行隊伍中的人不能說沒有,但,鳳毛麟角。就像九八那年的反美大游行,從游行學生們那一張張充滿笑容、興奮的臉上就可以看出來。而在游行結束之后大部分同學手里拎著的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則更諷刺地表明了所謂的愛國主義的實質(zhì)。
日本人松下幸之助說得真實而傷人:“就算我們參拜靖國神社,中國人照樣買我們的東西,就算我們不參拜靖國神社,韓國人照樣不買我們的東西。”這或許就是中國國民的劣根性。為了愛國,日本人要反,但是日本人的電器質(zhì)量確實好,也沒必要拒絕。所以,持家反日兩不誤。一旦要做出抉擇,則往往舍大家而取小家了。這就是中國多漢奸而少死士的原因。中日真正爆發(fā)戰(zhàn)爭,那幫在游行中沖鋒在前的“愛國領袖”并不見得也能在戰(zhàn)場上沖鋒在最前線。也許他們會義憤填膺信誓旦旦作悲憤狀大聲喊:“當然會!”那是因為戰(zhàn)爭尚未爆發(fā),或者是因為他們沒有親歷戰(zhàn)爭的殘酷,他們沒有意識到戰(zhàn)爭是會死人的!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戰(zhàn)爭與在本國的大街上搖旗吶喊游行示威不是同一回事。我不是說游行的隊伍中沒有能夠慷慨赴死的勇士,我只是說,有,但,很少。
漢民族是聰明的民族,但由于聰明,便也附生出狡黠,所以有利一哄而上,有難則盡量往后躲,希望別人出頭作犧牲。“一個中國人是條龍,十個中國人是條蟲”即是此義。只有到即將國破家亡躲無可躲退無可退的時候,中國人才會團結一致,作最后的背水一戰(zhàn)。而中國人團結一致凝聚起來的力量是任何國家或民族所不可匹敵的。所以,漢民族是最自私的民族,只為家,而不為國,愛國的前提是不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即便是愛國,那也是為了小家。因為國破則家亡。所謂的衛(wèi)國,目的只是為了保家。韓國學者分析中韓國民性之不同時指出為什么韓國人有更多的憂患意識,為什么韓國人的性子特別急,是因為韓國人居于狹窄的朝鮮半島所致,是半島性格的體現(xiàn)。吾以為善。因為我們大中華人多地廣,有很大的迂回的余地,而且如果自己不出頭,也有其他人會做出犧牲。而韓國人面對危機時憂患意識特別強,是因為他們退一步即是太平洋,第一戰(zhàn)已是背水一戰(zhàn)。退無可退避無可避之下,韓國人的果決與個人犧牲精神就體現(xiàn)出來了。
其實,反日游行、反日簽名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實質(zhì)效果。最好的反日就是抵制日貨,對大多數(shù)國人而言,不媚日那已是反日了。當然,有反日游行比沒有好,如果連這點形式的表示都沒有了,中國就徹底沒有希望了。所以,我支持反日游行,但我不參加,同時,我堅決不吃“日清”方便面!
附:隨便講講,勿扔石頭,勿罵娘:)
2005-4-17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