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陜北植物
陜北植物-柳樹、霧柳、箸材材、核桃、大棗、山丹丹,則莓、野小蒜,桃杏李,杜梨樹、蘭花花)
陜北的植物和其他的地方也不同,即使同種,性狀也不一樣。
柳樹
最和外地不一樣的就是柳樹。若寺溝所有溝里、坡上的柳樹都是干(gàn)立枝直,叉出的每根樹干都是直指藍(lán)天,直的像旗桿、像筆桿,沒有一點(diǎn)彎曲。從沒見過城里那種龍卷盤云、倒垂柳絲、婀娜飄蕩的柳樹。和老漢們說起城里柳樹的不一樣,老漢們說,那種柳樹在俄們這干圪梁上活不成,缺水呢。就是活下(hà)了,也砍了當(dāng)柴燒了,沒用。你們看這柳樹,樹干多粗,不空、不酥;支干又直又長,做鋤把,做棚椽、箍窯頂都可以;枝條很筋實(shí),不比霧柳差,編筐、扎囤、箍簍一漫能行。
陜北的柳樹好像就是為陜北受苦人長的,不為好看,就為實(shí)用,全身都是寶。陜北柳樹可不像其他地方的柳樹要長在湖邊河畔,喜水怕旱。陜北柳樹可以長在干圪墚的任何地方,即能在溝里成林,也能孤零零的長在黃土高坡的山頂上,風(fēng)吹雨打幾十年屹立不倒。若寺溝村就有這么一棵大柳樹長在腦畔山上,周圍幾十里地的山村都能看見。
霧柳,
跟柳樹相反,霧柳沒有主干,也沒有枝干,從地里長出來就是一叢枝條。霧柳的枝條柔韌結(jié)實(shí),是編筐、扎囤的最好材料。霧柳要長在溝洼濕地上,因此并不多見,比較精貴。霧柳編的筐,比柳樹條子編的賣的要貴一些。
山丹丹,
陜北人都說山丹丹是陜北特有的植物。那花,干圪梁不長、生荒地不長、陽峁子陽坡不長,只有在那幾十年沒開過的老荒地,還得是背坡、背崖、背洼、土肥地濕才能找到。陜北廣種薄收,這樣的地界很少了。因此能見到的山丹丹花也很少。真正的山丹丹花像人參一樣難找。山丹丹花還有一個(gè)特性,離開了它生長的地界,它絕不會(huì)成活。德茂老漢說了一句諺語、唱了一首歌,很好的說明了山丹丹的特性。德茂老漢說:“逑毛搟不成氈,陜北人做不了官。”這句諺語陜北人流傳的很廣,是說陜北人戀家,不愿出外做官。自古以來陜北人在外面做官的人很少。德茂老漢都當(dāng)了八路軍警衛(wèi)團(tuán)的排長,過了黃河又跑回來了。拿此諺比喻山丹丹也和陜北人一樣念家。德茂還唱到:“山蛋蛋花嘞背洼洼里開,紅格艷艷嘞羞見人來。打死不上花轎去嘞。綁上炕吆撞死個(gè)懷!北в駶嵉纳降させň拖駛(gè)一輩子不愿出嫁的姑娘。知青移栽過它沒有成活。改革開放以后還有人想移栽到大城市中,只有糟蹋,沒有成活。那首山丹丹的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多少陜北以外的人想看看山丹丹,看見過嗎?難道花農(nóng)不想掙這個(gè)錢(茉莉花、杜鵑花的歌唱的多,賣的也火)?養(yǎng)不活。在延安,有栽種山丹丹賣的,但那已不是真正的山丹丹了,花型很像,但是花瓣太散太大,最不像的是那紅色,真正的野生山丹丹紅的呀紅的沁人,紅得耀眼,從沒看過這樣鮮紅的顏色,不是畫紙上的、花布上的那種,是那種鮮亮、活躍的顏色,沖擊視覺、沁人肺腑。不是到陜北來,就是這輩子也沒見過這種紅色,永遠(yuǎn)忘卻不掉。而賣的那種山丹丹紅的很淺,幾乎就是粉色,還有賣的那種枝干長得又細(xì)又長,像篙草。真正的野生山丹丹最多尺把高,羞答答的藏在背洼洼的草叢里。要想看山丹丹只有到陜北黃土高坡的深山背洼中。悄悄的遠(yuǎn)遠(yuǎn)的看,不要打擾了它。
杜梨樹
陜北的杜梨樹都是孤零零的長在山畔上,傲霜立雪。因此想吃它的果實(shí)很不容易。但是他的果實(shí)太好吃了,樣子像櫻桃,比櫻桃甜香,吃了還想吃,總也吃不夠。
陜北大棗
特點(diǎn):大,肉多,過去鬧饑荒的時(shí)候,當(dāng)主食吃,幾顆就能吃飽。甜:齁甜,甜的能倒牙、甜的能背氣。無蟲:這么甜的棗,知青分了小半窯,沒有一個(gè)有蟲眼的,只要晾干,放多久也不爛。
核桃
特點(diǎn):多,若寺溝一棵大核桃樹,打下的核桃全村人分,都是用口袋裝,要好幾遍才能裝完。殼薄,輕輕一磕就開,在去青皮的時(shí)候,一不小心就把殼弄碎了。因此,若寺溝的核桃常常就爛了,來不及收拾,帶青皮的核桃不能放,很容易發(fā)霉。受苦人盡責(zé)怪知青不知珍惜。
桃杏李
過去山溝里的陜北人不太喜歡桃杏李。嫌這種果子不能放,存不了、賣不了,也不能熬饑荒。隨其自生自滅了。但是有那荒溝里長的桃杏李,確實(shí)好吃,甜軟馨香,余香長久,知青吃過永遠(yuǎn)忘不了它的滋味,后來再吃桃杏李,覺得這世上怎么就再?zèng)]有那么好吃的果子?上щx村太遠(yuǎn),都爛在地里了。
箸材材
中午在地里吃飯,耿四頭一次拿糞,伸開兩支糞手,無論如何,吃不下去。酒壇溝是個(gè)干土溝,無石頭,也就沒有泉眼,想用飲水洗手,老鄉(xiāng)都說千萬別!一會(huì)兒渴了沒處打水去(上山受苦,水是最精貴的)。冉飯可以抱起罐子往嘴里倒,咸菜怎么吃呀。點(diǎn)玉米的碎女子椒花說:“去掰兩根箸材材。”一蹦一跳跑到溝掌,撅了一把樹枝過來。樹枝比筷子細(xì)一些,筆直的無彎無節(jié),兩根并做一起撅齊了就是一雙筷子。椒花說:“你要還嫌臟,就把那皮皮蹭掉。”兩手各拿一根樹枝,相互一磨蹭,樹枝上的嫩皮就掉下來了,白個(gè)涔涔兩根光桿桿。耿四用土搓了搓手,拿起箸材材夾咸菜,還真順手,不由得贊了一句:“好使!椒花你真靈性!苯坊湴恋卣f:“俄們先人都是使這當(dāng)筷子呢!痹谝慌缘母鹫鹞倪^來,拿起箸材材左看看右看看。嘴里念念有詞:“箸撥冷灰書悶字,…………停杯投箸不能食,……。古人贊嘆的東西原來就在這陜北山溝里呀。書上說現(xiàn)在的筷子就是古代的箸演變過來的,原來的箸就是比筷子細(xì)很多。”葛振文是班里的大秀才,文史哲樣樣精通。
則莓
則莓是最好的調(diào)味佐料。村里兩個(gè)做飯最好的婆姨都夸過它。
順茂婆姨說:“最拿味的是則莓,雜面拌上它才香!
官生娘說“順茂家的那玩意哪有俄釀的糜醬香,拌上則莓、青小蒜,我這抿節(jié)兒是不是香得很!
聽兩個(gè)婆姨說:則莓耐旱,愛長在墻頭、石縫中。它的花開在莖葉的頂端,像一頂頂?shù)戏凵男』▊,有一股幽幽的馨香味兒從花中散發(fā)出來。將采摘的則莓花晾干,壓碎成餅,存起,以后隨時(shí)揪取一點(diǎn)當(dāng)佐料。
野小蒜
陜北人家很少特意去種大蒜,都是收工回來,在路邊、崖畔草叢中尋那種小野蒜,只要眼尖,總不會(huì)空手。連根拔出,根上連著雪白的小疙瘩,小小的豆粒大,那就是蒜頭,不分瓣。去掉須根,洗凈,連根帶葉一起切碎,咋吃都香。
蘭花花
蘭花花可不像山丹丹那樣精貴,陜北野地里有很多種草長的花都是藍(lán)色的,包括苦菜、甜苣、野韭菜,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的小草,碎碎的花也是藍(lán)色,無論旱澇,無論耕掏,一年到頭不斷的長,不斷的開,滿山滿坡一片藍(lán)。東山南邊有一片薄薄的山梁叫藍(lán)翠屏,無法耕種,一年四季長滿了蘭花花,像一道藍(lán)色的鏡面,藍(lán)得叫人心醉。陜北人喜歡蘭花花,唱它,女子名字里也多有“蘭”字。一方面它純樸好看,一方面它可以熬過饑荒,對(duì)它有親切感。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