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漫長歸家路——《1408幻影兇間》影評
想看《1408》的原因是在CCTV8的“世界電影報道”里看到了它的宣傳片,得承認塞謬爾杰克遜的吸引力很大,還有就是老想男主角難道不是美國美人里的凱文史派西嗎?又覺得史派西頭頂上沒這么茂盛,查了一查,果然不是。再想想,終于想起來了,這家伙在《空中監(jiān)獄》里出演重要的警官一角。外國佬沒事長那么象做什么。
《1408》沒在國內(nèi)公映過,先介紹一下:
【片名】1408
【譯名】1408幻影兇間/第1408號房間
【導演】米凱爾•哈佛斯特朗姆 Mikael H•fstr•m
【主演】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塞繆爾•杰克遜 Samuel L. Jackson
瑪麗•麥科馬克Mary McCormack
【類型】驚悚/恐怖
【片長】94分鐘
【級別】PG-13級
【上映日期】2007年6月22日(美國)
【發(fā)行】韋恩斯坦公司 Weinstein Co.
【官網(wǎng)】www.1408-themovie.com
【劇情簡介】Mike Enslin是一個恐怖小說家,將裝神弄鬼作為本職工作的Mike自己平日里卻是個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為了完成自己的新書,Mike決定找一家“鬧鬼”的房間住上十天,而膽大包天的他最終選擇了傳聞中最陰森恐怖的海豚旅店(Dolphin Hotel)1408房間。旅店經(jīng)理人拿出在那個房間中歷年來數(shù)十起離奇死亡事件來力勸Mike不要冒險,但Mike滿不在乎堅持著自己的選擇。而在搬進1408房間后一件件離奇的超自然現(xiàn)象讓Mike徹底改變了自己的鬼神觀。大量恐怖驚悚的真實體驗為Mike新書著實積累了素材,但問題的關(guān)鍵是,他必須得先活著走出那個房間……
一、關(guān)于劇本的探討
拿它當恐怖片欣賞的在大多數(shù),它也的確是恐怖小說之王斯蒂芬金編寫的一個詭異故事。斯帝芬金的小說或劇本很少涉及赤裸裸的血腥,感官刺激之外,心理驚竦和人類內(nèi)心陰暗面描寫占據(jù)著重要位置,是少數(shù)通俗時尚元素與社會性、哲理性結(jié)合較好的。說到這里不得不提《肖申克的救贖》,它應(yīng)該是斯帝芬金寫得最成功的電影劇本之一,商業(yè)電影能夠有如此深刻的人性刻畫,很是少見。
本片更多的時間是約翰•庫薩克在封閉的房間里一個人表演,很難不去想到《荒島求生》里的湯姆漢克斯,一樣的單人劇本,在表演者來說是具有相當難度的。總覺得恐怖片對演技的要求不那么高,盡管如此庫薩克的表演還是可圈可點。
現(xiàn)在咱們不妨來探討這部恐怖電影背后想表達的意境。
二、關(guān)于死亡的探討
有一個片段是男主角約翰•庫薩克在1408房間里經(jīng)歷了噩夢般的之后,與冰箱那一頭的酒店經(jīng)理塞謬爾杰克遜展開對話。塞謬爾杰克遜冷嘲熱諷質(zhì)問他這個無鬼神論者,為什么要以自己的人生觀去破壞別人對于死后某些事情的期望。他無力地申辯反問對方想從他那里得到什么。這一時刻,他已經(jīng)從感官上親身體驗了1408房間里的恐懼,他的理智與精神在斗爭,這時候的塞謬爾杰克遜可以看作是男主角的另一個精神自我。
顯而易見的是,這個主人公身上充滿了矛盾。從他無數(shù)次揭秘神異事件就可以看出,盡管以裝神弄鬼為職業(yè),他對于鬼神說卻是鄙視的。他信奉科學,唾棄人死后進入天堂的說法,卻又認定死亡就是冰冷的地獄。他的小女兒病危時,妻子曾以天堂的美好來安慰小女孩的心靈,他認為妻子美化死亡間接導致了女兒永遠離去。在1408房間里,男主角先是看見了過世的父親,父親被描繪成蒼白、孤獨、迷惘的老人;影片的后半段,他又看見了女兒,房間里變得象地獄般冰冷,小女孩皮膚青紫滿腳是血走過來,在他懷里化作了灰燼。父親出現(xiàn)時說了句非常重要的話,“你也會象我一樣”。這可以理解為男主角的基本死亡觀。他的父親死了,他的女兒死了,將來他也必定會死。每個人都知道死后就什么也沒有了,每個人都想知道死后是什么樣子。男主角對死亡充滿了恐懼,可他恰恰又不相信靈魂。人類信仰的產(chǎn)生,往往源于對于死亡的未知與恐懼。
很難說這個鬼房間究竟象征著什么,是恐懼,是死亡,還是人類固有的思想,反正最后男主角將它付之一炬。同歸于盡是人類最無奈的選擇,也是男主角作出的一種變相的妥協(xié)。他最后是不是找到了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jīng)改變了思維方式。死亡是否象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What dreams may come》(美夢成真)那樣,因人生觀不同而區(qū)別為天堂或者地獄,我們不得而知,可是至少可以那么希望著。
三、關(guān)于小說寫作的探討
關(guān)于這一點影片描寫得比較隱晦,應(yīng)該不會有多少人思考過這種問題吧。
男主角在某書店開簽名會,到場的只有三五個人。讀者提著百無聊賴的問題,作者給予敷衍庸俗的回答。沒有靈魂的低俗小說,在劇本作者斯帝芬金看來,是不會受到讀者熱愛的。有趣的是,就在這僅有暖場的三五人當中,有一個年輕姑娘讓他簽名的并不是鬼怪小說,而是多年前他描寫父子真情的小說《漫長歸家路》。姑娘問他小說情節(jié)是否取材于真實,他否認了。因為這個時候他寫作的東西已經(jīng)完全功利化,失去了最初的真摯。
影片中間有一段他與妻子的對話,妻子鼓勵他重拾信心,寫書紀念女兒。人類總要經(jīng)歷生老病死,只有注滿真情的小說才能真正深入讀者的心。他被妻子的話震動,終于在經(jīng)歷1408的災(zāi)難之后完成了寫作。那段對話這么說來著,妻子說“還記得你寫這個總是很快嗎”,他回答說“寫這個很容易”。這時候他筆記本里的應(yīng)該就是紀念女兒的那部書了,這與影片開頭書店簽名會遙相呼應(yīng)。在充滿了陷阱和岔道的漫長人生路上,他終于找到了回家的那一條。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