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一]有所思——讀《聊齋志異》
我是喜歡聊齋志異的,這并不是愛好鬼故事自然而然的產(chǎn)物。對于聊齋,我沒有把它當成鬼故事。聊齋,市面上有的書平可以說汗牛充棟,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道理。只不過寫書的早就做古,看書的卻大有人在。蘿卜青菜,各人感受不見得相同。喜歡是個人的事情,寫寫感受,一笑罷了。
最后看的,是文言文版。不僅僅是因為文言文更加生動簡練,實是能買到的白話版本沒有全的。小時候家里有過一本白話版,對上面的好多故事記憶深刻,只可惜當時太小不知珍惜,居然弄丟。后來再買,精美則精美,不過好些想看的故事全然不在其上。畢竟,那書里有些故事要是翻譯過來,還真的不好發(fā),于是一狠心買了本原汁原味的。從前懶,懶得看古文版,這下買了,真是不得不看。一路看下去,喜歡上了這書。
說起來確實有點意思,作為一部為神鬼狐妖畫像立傳的小說,聊齋的開篇,居然是《考城隍》。我無意去研究蒲老先生慘淡的仕途,只是當真很喜歡這篇中的一句話!耙恍亩,有心無心,有心為善,善亦不賞;無心作惡,惡亦不罰!薄度辶滞馐贰分兄苓M曾有一句話說的好,:“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么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這句話是褒是貶姑且不論,不能不說有些道理。蒲老先生是場中高手,深諳此道,這句話寫得確是不俗。雖然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但諷刺的事在理。整個第一卷,鮮有長篇,感覺比較雜,沒有固定的體系,但其中喜歡的篇章真的是很多!妒儭泛汀秶娝,可以說是鬼故事中的精典之作。在看到之前,我從沒意識到,原來用文言文寫鬼故事,也可以寫的這么嚇人。而且其中的語句,極其簡潔生動,很有如臨現(xiàn)場的感覺。
總的來講,喜歡的篇章大體可以分作幾類,一類是說理記事,言之有物;一類是寫鬼寫妖,入木三分;還有不少,可以說是至情至性的故事;最后一類,喜歡則是由于一些難于為外人所道的原因。
我特別喜歡《嶗山道士》和《鞏仙》兩篇,不僅僅是因為故事本身,文中對于神奇方術(shù)的描寫深深的打動了我。聊齋中此類文不少,描寫更精彩的也很多,但印象深刻的只是這兩篇。鞏仙一文,塑造了一個術(shù)法超凡,不拘于世的道人形象。習于道術(shù),得其精髓,游于俗世而不沉迷,當真得了真?zhèn)鳌W畲騽尤诵牡谋闶悄遣厝肫渲行淅锴,“尚窺之中大如屋,伏身入,則光明洞徹,寬若廳堂;幾案床榻,無物不有。居其內(nèi),殊無悶苦!辈挥刹皇谷讼肫甬斈曩M長房所遇的壺公,一躍而入其中,懸壺之內(nèi),別有洞天。鞏道人輕輕的廣袖一拂,便入得別樣的世界,何等神奇的道法。修仙而不避世,助人而不忌俗,最后道有所成,棄身而去,只留空棺一具。道法玄妙,望之不及。至于嶗山道士,本意大概是在于驚醒世人,“舉可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辈贿^其中的道術(shù)描述,真的是出神入化。清苦的勞山,乏味的修行不過打柴擔水。而那個神奇的夜晚,三位道長歡飲一堂。剪紙為明月,折筷作舞姬。一壺清酒,足以飲遍門生,流而不歇。而用詞的美好,讓人難以釋懷。“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蹦且煌砻髟碌那遢x,承載了我對神話傳說的終極想象。好多年不能忘懷。有此一夜,足以抵得上山中灑掃伐做之苦。只可昔那名“邑有王生”最終還是舍得下山回家。如同費長房有緣遇及壺公而終未能成仙,惜哉,惜哉。
聊齋以其妖狐女鬼聞名,不能不說到其中的女鬼。就個人而言,我特別喜歡《小翠》、《阿纖》、《阿寶》、《青梅》、《綠衣女》、《蓮花公主》、《青娥》、《喬女》、《細柳》、《瑞云》、《白秋練》、《黃英》、《霍女》、《竹青》、《香玉》、《恒娘》。嚴格來講,《喬女》、《青梅》、《霍女》、《細柳》以及《瑞云》并不能歸為鬼狐之類,只是寫人,但我覺的其中之人已有神仙風骨。平原喬女,壑一鼻,跛一足。嫁人不久即喪夫,寥寥幾筆,意向盡出,“幾穆生卒,家益索,大困,則乞憐其母。母頗不耐之。女亦憤不復返,惟以紡織自給。”即丑且窮,仍不失其志,下文的所作所為便不足為怪。雖貧,仍不易嫁,自言,殘丑不如人,所可信者,德耳。雖然這是古人男女不平等的產(chǎn)物,但不能以現(xiàn)代人的觀點來非議古人,要不書就不用看了。以彼時道德體系來講,當真是有志。村有孟生喪偶,聞其德而欲續(xù)之,喬女不應。故事如若到此,便也只尋常。只不過后來喬女的行為,當真石破天驚。孟生死而子無所依。喬女主動出頭,理由如此簡單,妾以奇丑為世不齒,獨孟生能知我。前雖固拒之,然固已心許之矣。今身死子幼,自當有以報知己!本褪沁@句,自當有以報知已,出自一介女流之口。而后,便是傾盡后半生之力撫育其孤,興望其門戶,至死不殆。所得家產(chǎn),卻又不染一指以明清白。死后,仍與前夫合葬。足見其行確是為酬知已,再無其它,胸懷之坦蕩,男子無及。最后異史氏的平價一語中地,“知己之感,許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zhèn)ト缡?若遇九方皋,直牡視之矣!敝皇怯幸稽c可惜,喬女感孟生知已,孟生慕喬女之德,可謂神交。喬女自已也說,然固心已許之。知已難求,又何必拘泥世俗,若相合,也是美事一樁。只是如果當真如此,想來便是跳入黃河也說不清了。僅僅是為了報答知已,卻仍有種種不得不避之嫌,世人的口舌,當真壓死人。不過這也許不重要了,喬女和孟生未必在意,即彼此傾心,其它的都已不在重要。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信矣哉。
至于《霍女》一篇,則更進一籌。霍女不是喬女,是一位俠女,行為沒有那么多顧慮,也更有俠者之風。如霍女自已所言,“妾生平于吝者則破之,于邪者則誑之也!币邅y其門,奢者敗其家,貧而有德者,卻無怨相從。誠如異史氏所嘆,“女其仙耶?三易其主不為貞。然為吝者破其慳,為淫者速其當,女非無心者也。”酣暢淋漓,痛快!只可惜霍女終歸是俠女,最終也不為什么人停留。替黃生安排好日后的生活,便悄然而去。十年之后,窈然一現(xiàn),若說有心黃生,為何不肯留下,若說無意,如何又再出現(xiàn),俠也,俠也。
《細柳》和《青梅》和鬼狐基本上沒有關(guān)系,只是文中的兩位主角便是放在今天來看,依然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讀《青梅》一章,隱隱的有些為那個女子心痛。青梅與阿喜,兩個命運不同的人?梢哉f,青梅有識人之明,阿喜有成人之美。青梅,人如其名,命運在狐母奪門而出時即已寫定,“此汝家賠錢貨,生之殺之俱由爾,我何故代人作乳媼乎!”文中有一句交待可以說是其一生的寫照,“青梅寄食于堂叔!奔氖,青梅一生何嘗不是都在寄食,即使是日后飛上枝頭也未能改變。文筆一尾,意味深長,“于是母命相呼以夫人。梅終執(zhí)婢妾禮罔敢懈”。欣賞青梅,是因為她的態(tài)度。選定張介受,便夜入其門。面對阿喜,沒有隱瞞,只是一句,“不濟,則以死繼之!睌S地有聲。心里竊為其不值,當初的慧眼識人,拼死相從,糟糠共生,換得的又是什么。尋找落魄的阿喜,是因其不忘舊恩。將阿喜同配張介受,是為了報答成人之德。奉阿喜為長,是仍記得當年主仆之分。只是,張介受與張母的表現(xiàn)未免讓人寒心?纯此麄円姷桨⑾埠蟮姆磻,“抵任,母子皆喜。女拜曰:“今無顏見母。”母笑慰之。因謀涓吉合巹!睕]有一絲一毫的拒絕之意,仿佛這一切心安理得。當年貧賤時,是誰識人與草廬,是誰吃糠咽菜與之同生共死,又是誰拒婚千里之外。阿喜新婚之夜,青梅笑語晏晏,一句“勿留我,此不能相代也”的背后,青梅你是否真的心甘?
《青梅》一文畢竟不代表整書的風格,書中的深情之篇,大有所在!栋殹、《阿纖》、《小翠》、《青娥》、《瑞云》、《香玉》皆是此類。 《小翠》一篇,大為心愛,常有人說《青鳳》是聊齋中寫狐的代表,可我總是更喜歡小翠。很浪漫的一個故事,也很無奈。人性的光輝與陰暗,愛情的美好與世情的險惡盡含其中,讓人讀后索思不已。一場宿緣,源于王太常的無心之德。不過是偶爾的庇護一狐,狐仙銘記多年,譴女配其傻兒。自小翠來后,王家不可不說是蒸蒸日上,更兼最后治好了元豐的固疾。如此大恩,可以說是數(shù)倍與王太常的無心之德,而人性的陰暗也正由此體現(xiàn)。若說便是一直富貴下去也好,只是偏偏有了變故。“年余,公為給諫之黨奏劾免官,小有掛誤!敝皇切∮袙煺`,王太常被免官了。沒有了家世,之前壓下的矛盾便得以浮出水面。不過失手碎失一瓶,“看看他們的反應,公夫婦方以免官不快,聞之,怒,交口呵罵!痹蚍浅:唵危撬槠渴瞧溆糜谫V賂上司,重返仕途的門磚。小翠所有的感情、付出及不得王太常頭上一頂烏紗。小翠憤然離去,卻不是絕情絕義。之前的行,雖然有義,卻也不奇。只是文章的最后,卻讓人有了新的認識。別后兩年,小翠重現(xiàn),與王元豐住于別園。漸漸改變自已的容貌聲音,再勸其另娶別室。待到新婚之夜,王元豐才發(fā)現(xiàn),小翠之前所變之人,正是新娘。原來她早知元豐有此一婚,故意為此,以防王元豐日后想念。故事里見過的偉大的愛情很多,有的是有成人之美,有的是諒人之過。從沒有見過如小翠者,明知已身無望,居然會變作新人的模樣,只是為了讓那人忘掉自已忘的更徹底。難免想起花姑子》中結(jié)尾的一句話,“乃知憨者慧之極,恝者情之至也!碧斓紫碌暮,原來都是一樣的傻。文尾異史氏的一段話耐人尋味,“一狐也,以無心之德,而猶思所報;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顧失聲于破甑,何其鄙哉!”而小翠,待月缺重圓,便從容而去,留下王元豐一生的想念。狐仙的感情,當真是凡人不及。也許,最美好的時光,就只是王元豐癡癡傻傻的那段歲月吧。
如果說《小翠》為狐作傳的典范,《阿纖》、《瑞云》和《青娥》則是寫出了人的鐘情。幾篇故事情節(jié)都并不曲折,篇幅也很短小,只是其中表現(xiàn)出來深意,已不是文字所能言明。感動《瑞云》中賀生的那一句話,“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時猶能知我,我豈以衰故忘卿哉!”然后便是,遂不復娶,是遂不復娶。傾家之產(chǎn),只為了贖取一個色衰的名妓。而理由竟是人生所重者知已,多么堂堂正正的理由,世人的反應卻是“聞?wù)哂謯櫺χ!辈荒懿蛔屓烁袊@。最后得遇和生,美玉歸田,是個大喜慶的結(jié)局。和生一言,點明主旨,“天下惟真才人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蔽覍幵赶嘈胚@不是一個巧合,當真是老天對深情之人的報答。
《阿纖》一文,作者想說明的估計是兄弟要和睦,家庭要親愛之類。不過這并不妨礙在文中發(fā)現(xiàn)其它的東西。奚家人的好勢力淺薄可謂是代表了幾千年來小農(nóng)的一個側(cè)面(我沒別的意思)三郎未娶時,其兄一日在山中見到阿纖“窈窕秀弱,風致嫣然!耙蛴械芪椿,便竊屬意焉。娶回阿纖后,家日見富,合家無話。后來因緣巧合,得知阿纖可能是鼠精。態(tài)度便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變。“歸家私語,竊疑新婦非人,陰為三郎慮!边@本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做到“日求善撲之貓以覘其異”的份上,也未免太絕。再看到后來阿纖離去,奚家的反應就很值得一說,“又數(shù)年,奚家日漸貧,由是咸憶阿纖!蔽慈r貪其美色,受其恩惠則欣欣然,知其異類則厭之。最后家貧,又懷念所在時的好處。原來做人是這么個做法。不過奚三郎的做法倒是可圈可點,終究沒有舍棄阿纖。數(shù)年后,山中再次相逢,不能不令人唏噓感嘆。結(jié)尾大有諷刺意味,兄家貧而弟家益富,女請翁姑自養(yǎng)之;輒以金粟周兄,習以為常?醇按颂帲偹闶浅隽诵刂幸豢谠箽。
至于《香玉》一文,人花之戀感人至深,已超出了情愛的界限,只最后異史氏說一句足夠,不須再多言。 “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從,而人以魂寄,非其結(jié)于情者深耶?一去而兩殉之,即非堅貞,亦為情死矣。人不能貞,亦其情之不篤耳。仲尼讀唐棣而曰‘未思”,信矣哉!”
還有幾篇,個人比較偏愛!妒逄摗肥俏易钕矚g的一篇,個人對他偏愛很深。刑云飛愛石成癖,得奇石則寧死不肯舍棄。而文中對那石頭的描寫,也極具有人的色彩。刑云飛對石清虛(奇石)的感情,已經(jīng)很難說是對石頭的癖好了。三得三失,三失三得。中間有太多的曲折。初次失去時,悲傷的錘胸頓足,復得后倍加珍惜,仙翁尋上門來,極力相爭,寧可減去三年陽壽也要與石相伴終生。第三次遭遇劫數(shù)失去石頭后,再尋得時,已是不能離分,即便被捕后,寧可以死殉石,也不想失去。出獄后知道石清虛已失去,幾度尋死。在患難中,石清虛已然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最后死亦不忘,永不離分。對邢云飛如此,對石清虛亦是如此。如仙公所言,“天下之寶,當與愛惜之人。此石能自擇主,”石清虛知邢云飛愛石,便離開仙山來尋,雖劫魔未盡,幾經(jīng)離分,然而感情誠摯,夢可通靈。托夢告知所在,最終于邢云飛相伴一生。邢死后,石仍追隨,最后官府意欲私留,石碎為數(shù)十片,以身相殉。
想想石清虛與邢云飛,當真是宿緣,石本身清奇無比,雨后生云,玲瓏迭翠。然而如此奇觀,只為邢云飛一人而現(xiàn)。石清虛上有九十二孔,就是邢云飛壽之所在。而若想相伴一生,卻要減壽三年。幾世結(jié)下的奇緣,不是一句話說得清。石本有靈,壽可萬年。石清虛最終舍下仙山永壽,玉碎相從,永留邢云飛的棺中。結(jié)尾真的很溫暖,“邢子拾碎石出,仍瘞墓中!弊詈螅贈]有什么可以失去,再沒有什么力量能把他們分開。
異史氏的平論很是中肯,“物之尤者禍之府。至欲以身殉石亦癡甚矣,而卒之石與人相終始,誰謂石無情哉?古語云:‘士為知己者死!沁^也!石猶如此,何況于人!”誠如所言,稀有之物往往是禍患的根源。只是情之所至,石亦動容,如果說草木無情,也許還是用情不深罷。只是異史氏可能也沒有真的理解,這是一種更高于士為知已者死的感情,生能所遇,幸甚,幸甚。
還有一些,故事寫的當真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大有唐傳奇小說的遺風。其中很多平論語句一語中地,大有深意,不能盡述,只引幾個看看。《賈奉雉》一文中異史氏的一嘆可以說是大實話一句,“賈生羞而遁去,蓋亦有仙骨焉。乃再返人世,遂以口腹自貶,貧賤之中人甚矣哉!”文以載道不假,要以果腹為先。賈生仙山一往,回來仍不免口腹之憂,只得重操舊業(yè)。原來世界上無奈的事當真很多,神仙也不能免俗。《阿寶》中孫子楚由人化為鸚鵡,又由鸚鵡復變?yōu)槿,用情不可以說不深,情節(jié)不可以說不浪漫。結(jié)尾一言,頗令人尋思,“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至于《鏡聽》中二媳憤而摔下面杖,一句“儂也涼涼去!”不知道出了多少不得意之人的心聲。事雖小,所指卻大,很是有意思。
總的來說,喜歡的很多,一時來了興致,寫下如此。。。。。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