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爽爽午夜影视窝窝看片,午夜亚洲www湿好大,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使劲快高潮了国语对白在线

文案
讀《閱微草堂筆記》有感
內(nèi)容標簽:
 
主角 視角
紀昀
配角

其它:讀書筆記

一句話簡介:隨筆類

立意:

  總點擊數(shù): 1258   總書評數(shù):0 當前被收藏數(shù):4 文章積分:149,137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類型: 隨筆
  • 作品視角:
  • 所屬系列: 無從屬系列
  • 文章進度:完結(jié)
  • 全文字數(shù):8644字
  • 版權(quán)轉(zhuǎn)化: 尚未出版(聯(lián)系出版
  • 簽約狀態(tài): 未簽約
  • 作品榮譽: 尚無任何作品簡評
支持手機掃描二維碼閱讀
打開晉江App掃碼即可閱讀

壺中別有日有天-讀《閱微草堂筆記》

作者:枇杷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為收藏文章分類

    第 1 章


      壺中別有日月天
      ――讀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筆記大約不是紀易昀最好的作品,也不是他老人家傾心關(guān)注的學術(shù)論著,只是成于晚年的筆記小說,卻久負盛名。與其他筆記小說不同,整部筆記僅輯錄志怪故事,別無其他章部,個人覺得說其與《紅樓夢》、《鏡花緣》、《聊齋志異》等書一時齊名,是有過分夸贊之處的。草堂筆記論藝術(shù)色彩不及紅樓夢,論故事精彩紛呈不及聊齋,論展現(xiàn)豐富美好的風土人情不及鏡花緣,但它確實是非常獨特的一本筆記小說。初讀時,只覺得筆記中故事短小無奇,作者文思敏捷,文筆流暢而已。重讀時,也許因為年齡的增長,也許因為生活和際遇的變化,與初讀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能明顯的感覺到,聊齋志異乃蒲老先生心血之作,取材皆源于流俗中的各類傳說,充滿人間煙火氣息,書中故事宛如夜雨鄉(xiāng)村,于昏昏燈火中娓娓道來。故事中,能體現(xiàn)出一名有幸不致饑寒的士人,對不幸者深深的同情,對人間百態(tài)的感慨與無奈。也許作者自己一生坎坷,仕途不順,無論眼界見識和自身的能力都非常有限,也僅僅是衣食無憂,勉強不致淪落于斯。而紀昀青年中舉,位極人臣,又曾又遠謫新疆,幾經(jīng)沉浮,眼界見識自然與蒲松齡不同。從內(nèi)容上講,草堂筆記與其說其是志怪小說,倒不如說更像一部倫理說教之書。書中人物沒有驚心動魄的曲折境遇,一切皆以淡淡的筆觸平平帶出,而故事的記述者仿佛飲茶軒窗,憑樓閑望,文字間也沒有那樣真實的煙火氣息,只不過書中同樣透出了深深的無奈。
      草堂筆記以述錄異聞怪事做為主體,其間說理圓融,文辭通暢。全書中,可說無一事不巧,無一巧不必然,無一必然不有所解釋論證。對于情難釋,與理難通之事,或證之以因果,或歸之于禮法,于意外之中,自有必然,在儒釋道三家的思想中自由出入來去,又能自成一說。正如魯迅先生所評,“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雋思妙語,時足解頤”。
      書中故事較少奇趣,然說理時有珠璣,令人嘆服。
      一、不可為而為與達人知命
      書中承認命數(shù),認為福禍與窮達皆為前定,過分營求亦屬無用,由此希望世人可以樂天知命,不必強求。
      如對比侄子與奴子的命運,二人出生地點方位時日乃至分秒皆同,然而侄兒十六命終,奴子至今仍存,最終只能解釋為,“豈非此命所賦之祿,只有此數(shù)。侄生長富貴,消耗先盡;奴子生長貧賤,消耗無多,祿尚未盡耶?盈虛消息,理似如斯,俟知命者更詳之!弊髡哒J為,人一生福祿自有定數(shù),侄兒與奴子因為八字命相俱同,所以福祿總數(shù)本來一樣,不過侄兒長生于富貴之家,所以十六年便將福祿耗盡,所以早夭,奴子生于貧賤,所以能得長命。此等解釋于命數(shù)之說與情理之說皆可兩全,實在是聰明的觀點。
      又比如乾隆年前的科場考試,有兩名考生本來已被評定為中式,然而一卷在填榜時無法找到,一卷在填榜時燈燭被陰風吹滅數(shù)次,所以均未取中。然而過了幾年,這兩名考生仍然考中,且取中名次與這次亦是相同,所以給出結(jié)論,“乃知科名有命,先一年亦不可得,彼營營者何為耶?即求而得之,亦必命所應(yīng)有,雖不求亦得也!
      然而,書中承認命數(shù)的同時,亦強調(diào)進取,輾轉(zhuǎn)傾盡人事,于情勢往往有益。恰如儒家中的盡人事而聽天命,又如佛家中的不盡有為,不住無為,取舍之間,非常恰如其分。
      獻縣令明晟,因欲申雪一冤獄,而慮上官不允,疑惑未決。以此問狐,引出一段往昔小故事。制府李公沒發(fā)達時,曾于江上乘小舟,一名道士預(yù)知舟子命將不久,后來舟子果然墮江而死,道士并不施救,然而后來中途起風浪,整船將覆,道士卻作法息風,李公因此得救。李公在向道士表示感謝時,道時則表示,適墮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貴人也,遇厄得濟,亦命也,吾不能不救!痹诶罟硎緦⒔K身樂天知命時,道士又表示否認,認為“一身之窮達,當安命,不安命則奔競排軋,無所不至。至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設(shè)官,所以補救氣數(shù)也!惫适禄蛟S不僅僅是堂而皇之的說教,也隱含了作者身為文人,雖于宦海沉淪,卻始終難以完全消磨的激揚意氣。
      又有顧員外是東岳冥官,常常講述在陰間辦公時了解到的是非標準,對同為賢臣的行為,亦有所區(qū)分,認為“畏法度者為下;愛名節(jié)者為次,乃心王室,但知國計民生,不知禍福毀譽者為上。”最后表示,“人心愈巧,則鬼神之機亦愈巧。然不甚重隱逸,謂天地生才,原期于世有補。從從為巢、許,則至今洪水橫流,并掛瓢飲犢之地,亦不可得矣!彪m然反對工于心計,百端營求,然而對積極入世,量力而行亦充滿了極端的肯定。
      最生動的要數(shù)這一則小故事,辛彤甫先生官宜陽知縣時的故事,有老叟前往縣衙,稱昨天在東城外見到五六個吊死鬼鉆入城中,想來是在尋找替身,所以覺得城中近日會有自縊之事發(fā)生,懇請縣官示諭姓,不要欺凌仆妾,也不要逼索債務(wù),不要互相爭斗,這樣鬼就沒有機會從中離間,進而引人自盡以為替身。不過縣官不信,將老者打了一頓趕出。老者也不怨恨,只是感嘆五六條人命要失去了。結(jié)果幾天后,果然城里上報了四起自縊事件,縣官大驚,把老者叫來細問。老者表示,大約是自己泄露天機,所以招致這頓笞辱。這件事傳開后,百姓有所注意,果然救回兩條人命,一件是媳婦被婆婆凌虐,婆婆積極改過,一件是逼索債務(wù)過劇,債主最終燒掉券書,免除債務(wù),保住了兩條人命。最后得出結(jié)論,“乃知數(shù)雖前定,茍能盡人力,亦必有一二之挽回。又知人命至重,鬼神雖前知其當死,茍一線可救,亦必轉(zhuǎn)借人力以救之。蓋氣運所至,如嚴冬風雪,天地亦不知不然。至披裘御雪,墐戶避風,則聽諸人事,不禁其自為”。短短數(shù)語,極好的闡釋了天命與人事之間的關(guān)系,不否認天命的不可抗拒性,亦不否認人事的積極作用,盡力而為,則無論何種結(jié)果,均可無憾。
      這些故事中,樂天安命的思想貫穿始終,作者反對為了爭名奪利過分計算,也認為福禍自有定數(shù),未可以人力強行改變,然而終究鼓勵有所作為,于不可挽回之事亦可常有轉(zhuǎn)機,正所謂得失隨意,盡心而已,成不過喜,敗不過憂,算是相當通達的人生態(tài)度。
      二、舉頭三尺,暗室驚雷
      筆記既然是志怪小說,書中對天地鬼神自然是認同其有的,然而鬼神之事常有驗或不驗,所以常常難于為人所信。事實上,如果非是堅信者,于此確實也難于解釋。就我個人而言,最欣賞草堂筆記的地方就在于,它即忠實秉承了儒家的正統(tǒng)思想,通篇勸勉世人修德向善,潔身自好,卻又比敬鬼神而遠之的態(tài)度更進一步,對因果善惡之報,或驗或不驗之玄給予了充分的認同和解釋。
      如東方未明之硯一事,或許只是巧合,但作者最后認為,“天地鬼神,恒于一事偶露其巧,使人知警,是或然歟!”簡潔而妙的做出了評價,于天理人情盡皆道盡,使人不再有疑。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儒釋之宗旨雖殊,至其教人為善,則意歸一轍。
      我覺得對于果報無常的情狀,最妙的理解就是以下兩句“余謂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則天無雷霆之誅矣。王法禁殺人,不敢殺者多,殺人抵罪者亦時有。是固未可知也” !坝拿鳟惵,人所能治者,鬼神不必更治之,示不瀆也。幽明一理,人所不及治者,鬼神或異治之,示不測也。” 世事無常,時有好人橫遭構(gòu)害,亦時有惡人僥幸得免羅網(wǎng),如此難解難平之事,大抵可以在這兩句評價中得到充分的解釋,而與此之外,還有更加算無遺策的補充,在對命皆前定與否的討論中,有這樣的問答。問“果報何有驗不驗”,曰:“人世善惡論一生,禍福亦論一生。冥司則善惡兼前生,禍福兼后生,故若或爽失”,大約是對世間因果不符的情況給出的很好回答。
      詳論因果福禍之余,作者亦指出,凡事當為之有法,人事上尚且不盡全力的,則不可怪之鬼神。如在吉兇之宅的論述中,作者認為,“居吉宅者未必吉,居兇宅者則無不兇。如和風溫煦,未必能使人祛。欢鴩篮F厲,一觸則疾生。良藥滋補,未能使人驟。欢⻊┕シ,一飲之則洞泄!庇纱苏J可孟子之 言,“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由此論述,只覺君子不立危墻乃是至者之言。
      縱觀全書,作者對因果福禍及人事修為有完整的解說,其論理之圓融,思維之機敏,令人絕倒。與之對比聊齋志異中故事就精彩程度而言,遠在筆記之上,然而對其中人物的際遇及因果,則往往不能解釋,只能在異史氏的評論中深深嘆息天意無常。大抵作者少年科甲順遂,卻中途騫滯,終究不能走上理想中的仕途,心中終有不平之意,卻無法可解,縱使假借鬼神之口,也始終于意難平。
      三、杯盤笑語,燈火平生
      作者身為官僚,身份和階級上的便利足以使其能避免世人在生活中往往難為的境遇,然而這些境遇也正是我們生活中時有的常情,經(jīng)歷時,我們常常難于取舍,事過境遷,也往往難以確定孰是孰非。摘錄書中一些民間生活中小小的故事,茶余飯后聊作消遣。
      有游士之妾于夫死之后再嫁,且時時不忘故夫,臨命終時,夢故夫前來,因而請求后夫準許其死后與故夫合葬。有士人認為“再嫁,負故夫也;嫁而有貳心,負后夫也。此婦進退無據(jù)焉!备腥丝燎,“憶而死,何如殉而死乎?”這樣的評價不獨在古時,在今天想來也可以時常聽見,豈不知世事紛繁難解,人情亦復(fù)雜難言,誠如游士臨死對妾所語,“吾無家,汝無歸;吾無親屬,汝無依。吾以筆墨為活,吾死,汝琵琶別抱,勢也,亦理也”。人都貪生惡死,女子在夫死無依的情況下,再嫁本屬常情。而又誠如妾所言,“故人情重,實不能忘,君所深知,妾亦不諱”,因生計而再嫁是實情,于舊人不能相忘亦是實情,人性本復(fù)雜,往往難以兩全。所以最后作者認同了何勵庵先生的評價,“《春秋》責備賢者,未可以士大夫之義律兒女子。哀其遇可也,憫其志可也!边@樣的評價可謂情理具全,體現(xiàn)了作者對儒家經(jīng)義的充分理解掌握,并能貫通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語之間,明確指出了苛刻的道德要求不適用于生活中的兒女情狀,對于這名女子的行為,于故夫而言,不應(yīng)責其不能守志,于新夫而言,不能責其不忠。之所以不能為其故夫守節(jié),是因為女子的境遇艱難;之所以不能對新夫盡忠,是因為其對故夫還存有思念之情,兩難之處可哀可嘆,不必強責。
      與此相對應(yīng)的兩個故事,情節(jié)上頗有相仿。沈觀察夫婦俱早亡故,幼子在親戚家寄養(yǎng),生活非常困苦,沈觀察的別嫁之妾覺得很是同情,經(jīng)常讓婢女給這個小兒子衣物,其另嫁之夫知道后也不禁止,認為“此尚在人情天理中!迸c之相類的另一個故事中,有一名寡婦貧病交加,一名女子假借鄰居同情之名,時常周濟,后來寡婦病好了,想要登門拜謝,女子才實話實話,自己實為狐,因為與寡婦的丈夫生前相好,感念舊情,所以托名來照顧。最后得出感慨,“然則琵琶別抱,掉首無情,非惟不及此妾,乃并不及此狐。”故事并沒有譴責別嫁后仍周濟前夫遺子的小妾,甚至對身為畜類的狐的行為亦有所肯定,并一針見血的指出,因琵琶別抱就掉首無情的,連狐貍都不如。
      又如獻縣周氏仆周虎的故事,狐與周臨別與周虎別時泣曰:業(yè)緣一日不可減,亦一日不可增,惟遲早則隨所遇耳。吾留三日緣,為再一相會地也!焙髞砉挥跀(shù)年后又與周虎歡會三日。故事尋常,評價不一,有人認為“此狐善留其有馀,惜福者當如是!庇钟腥嗽u價,“三日后終須一別,何必暫留?此狐煉形四百年,尚未到懸崖撒手地位,臨事者不當如是!鄙x死別原屬最難釋懷之事,何必強求臨事果決,善留有余是婉轉(zhuǎn),懸崖撒手是灑脫,取舍皆在天理人情當中,旁觀者何必苛求。
      很喜歡這則小故事,有里中粗人,平生喜歡賭博,后來也因為賭博破家,死前倒非;磉_,對其子交待,“必以博具置棺中。如無鬼,與白骨同為土耳,于事何害?如有鬼,荒榛蔓草之間,非此何以消遣耶!”等到入殮時,有人勸道,禮法上講究亂命不可從,不能如此,然其子則反駁,“獨不云事死如事生乎?生不能幾諫,歿乃違之乎?我不講學,諸公勿干預(yù)人家事。”讀到此句非常震動,無論這個故事真實存在于否,故事中人子處事的果決堅定令人佩服,很多事情該如何處斷往往眾說紛紜,其實怎樣合適也只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非是當事人,很難給出合適的意見。能力排眾議,以理自證自娛,也是一種人生的慨然與豁達。
      四、窮極事理,通達人情
      作者一生宦海沉浮,甚至兩度以禮部尚書之職主持科考,于古代文人的一生之中,實在是極為成功際遇。而作者本身精于科場文字,于截搭、冷僻的試題之下,尤善發(fā)揮,深得科場取式文章清、真、雅、正之要。這樣的才華在草堂筆記中尤有體現(xiàn),于短小怪異的故事之中,虛無玄妙之語的議論之外,常有短小精悍之句出現(xiàn)。這樣的語句于世情常見的爭論中頗能做出決斷,想來作者能于事理如此通暢,于生活中定當無惑。
      如一僧人修行多年,戒行圓滿,為一山精所妒,所以變成美女前去相誘,僧人嚴守律行,不肯放入。山精乃用激將之法,稱堅信僧人戒行,但何不借機驗證。僧人自恃功高,將山精放入,果然事敗。由此得出,“天下自恃可為,遂為人所不敢為,卒至潰敗決裂者,皆此僧也哉”的結(jié)論,深可為世人警醒。
      又如于一家先后所娶之兩妻在死后亦爭位不體之事,得出“無名分以攝之,則兩不相下,因其所矣。又何怪于囂爭哉!”的感嘆,中肯而又貼切。
      對于事事是古非今,作者這樣認為,“如核其實,善筆札者必稱晉,其時亦必有極拙之字。善詠者必稱唐,其時亦必有極惡之詩。非晉之廝役皆羲、獻,唐之屠沽皆李、杜也。西子、東家實為一姓,盜跖、柳下乃是同胞,豈能美則俱美,賢則俱賢耶”,有力的駁斥了凡事皆今不如昔的觀點。
      于祥瑞之兆的觀點上,有這樣一個故事,霸州的一名老儒生,為人品行高潔,堪稱君子,家里突然有狐貍作祟,老先生在家則安然無事,一旦出門,家中則不堪其擾,所以老先生只能呆在家中。正巧當?shù)氐臅蚬事?lián)名上告某官,想讓老先生做首領(lǐng),老先生因家里狐貍鬧的厲害,所以沒有成行,不久后這伙書生因為聚眾抗官被法辦,老先生幸免于難,之后老先生家狐貍也不再鬧了。故事平平,頗有僥幸之意,不過作者卻借此說教,認為“是故小人無瑞,小人而有瑞,天所以厚其毒;君子無妖,君子而有妖,天所以示其警”,此語極得儒家正統(tǒng),于鬼神報應(yīng)和倫理道德間雙雙承認而又涇渭分明,勸人注重道德修養(yǎng),乃是忠厚之言。
      于何厲何恕的問題上,這個故事是很好的例證。有一名都統(tǒng),在滇黔山間行走時,看見一名道士在石頭上對一名美女剖腹挖心,急忙解救,然后女子號叫一聲,消失不見。道士告知,這是一只魅精,已經(jīng)害了好多條命,好不容易捉到,如今功虧一簣,后患無窮,而后恨恨慨嘆道,“惜一猛虎之命,放置深山,不知澤麋林鹿,靡其牙者幾許命也!”由此故事而引申出,“即所謂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也。姑容墨吏,自以為陰功,人亦多稱為忠厚;而窮民之賣兒貼婦,畢未一思,亦安用此長者乎!边@個故事與聊齋中的畫皮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不及聊齋中描寫的曲折精彩,不過聊齋中異史氏最后認為,世人只看外表,不重實質(zhì),常常顛倒是非。而本篇中則借此譴責了當權(quán)者的不當之慈,實在是春秋誅心之語,深表認同。
      對于世間物理,作者認為,“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幽明之理,莫得而窮。不必曲為之司,亦不必力攻其說! 對于“理所必無者,事或竟有;然究亦理之所有也,執(zhí)理者自太固耳。”然而盡管如此,還是從多方面的角度進行了對比,認為“帝王以刑賞勸人善,圣人以褒貶勸人善。刑賞有所不及,褒貶有弗恤者,則佛以因果勸人善。其事殊,其意同也。”盡管如此,又不以道德的高點作過分強求,而是婉轉(zhuǎn)的認為,“佛戒惡意,是鏟除根本工夫,非上流人不能也。常人膠膠擾擾,何念不生?但有所畏而不敢為,抑亦賢矣!
      五、啼笑俱不得,方驗作人難
      筆記中的故事大多論理說教,偶有與為人處事相關(guān)的幾則,初讀未免使人悚然心驚,過后回想時卻又感慨無限。
      城東的一名獵戶,遇到鬼因事托請,稱自己所居的墓穴被狐占據(jù),但自己力弱,無力與之相斗,如果向土地神申訴,雖然能勝訴,但怕日后遭到狐群報復(fù)。所以請求獵戶經(jīng)常在墓附近打獵,這樣狐群感到害怕,就會自行離去。后獵戶依此計行,果然成功。作者最后寫道,“夫鵲巢鳩據(jù),事理本有。然力不足以勝之,則避而不爭;力足以勝之,又長慮深思而不盡其一。不求幸勝,不求過勝,此其所以終勝歟!孱弱者遇□□,如此鬼可矣!庇钟辛硗庖粍t故事,則正相反,灤州一戶人家,有狐貍在倉中居住,然而不甚擾民,偶然扔一下磚塊,偷些東西吃,后來主人請術(shù)示降伏,殺死了多只狐貍。后來就往往有狐貍變化成家中的女人,與鄰居行茍且之事,又變做家中女兒,與僧侶相好,家中名聲大惡,然而再請人降伏,卻發(fā)現(xiàn)狐貍已經(jīng)逃走,抓不到了。最后感慨道,“然則君子于小人,力不足勝,固遭反噬;即力足勝之,而機械潛伏,變端百出,其亦深可怖也! 覺得這兩則故事的總結(jié)深得其理,曲盡了世事之難。像那只鬼一樣,于極難處之境,輾轉(zhuǎn)周旋,最終竟得解決,而遇狐的人家行事過于激烈,最然本無過錯,最后卻落得不幸。與世無爭未必能幸免于難,于理有據(jù)也未必能直得公道,有理之時,亦需曲意周旋,方得保無事。這樣的故事于今時今日亦有相當?shù)默F(xiàn)實意義,凡矛盾發(fā)生,很多時候不必過分糾結(jié)于存理與否,深思熟慮,留有余地才是上佳之策。個人能力有限,過分計較理直理曲,未必能得到最好的解決,這固然是世事的無奈,然而也只能心平氣和的接受。如果能明白這樣的道理,想來遇到難解之事時,就不會過于沖突,過于激烈,也不至過于憤憤不平。
      另兩則小故事,很發(fā)人深省。乾隆年間,村中男女多生怪病,民間傳言有妖人在井中下藥所致,但有人能醫(yī)治,一副藥下去立刻就能治好。有人懷疑正是醫(yī)者下藥,想請官府緝拿拷問,永公以“凡事宜熟慮其后,勿過急也”為由不許,后來這場怪病也最終消除了,百姓對此褒貶不一。作者到烏魯木齊后,遇到另外一件事,當?shù)啬衬昱I賰r貴,農(nóng)民深感憂慮,所以官府禁止殺牛,牛的價格就掉下來了,但牛販聽說這里牛價低,索性不再來,轉(zhuǎn)年牛價更高。這時才深深嘆服永公的深思熟慮,得出“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憂者。始服永公‘熟慮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的評論。功近利正是每個人都很難避免的歧途,故事里關(guān)于“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憂”的評價一語中的,深深切中了生活中最常發(fā)生的情狀,而深思熟慮是那么的難選難為,又是那樣的難為他人理解,為人做事當真不易。
      作者從弟家中有幾個房間,雖然有院墻圍攔,但夜半常有人敲門聲響,雖然也沒別的什么事,但居住的人經(jīng)常生病,無法安住,后來因為門邊的墻倒了,發(fā)現(xiàn)墻里有一個木頭人,作伸手敲門狀,上面貼著符,家中這才知道是蓋房時工作與主人有仇,所以做下鎮(zhèn)魘。故事非常簡短,不作其他外延性的描寫,最后僅落一句“故小人不可與輕作緣,亦不可與輕作難”。其語言簡意深,道出了為人處事中可為與不可為之要,小人恒常存在,不可予恩,亦不可予害,遠而避之實乃必須。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亦不可無,心中坦蕩之外,還需種種策略技巧,做人一難如斯。
      六、市集草間,意趣盎然
      有一則很精彩的故事,一位老太太家中只得一子,兒子年紀輕輕便身染重病,老太太非常痛心,認為兒子重病不治固然是命,只是可惜沒有娶妻生子,斷了家中香火。兒子告訴老婦人,自己平日有鄰家女兒相好,其已懷孕,但是自己勢必將死,一旦鄰女生下孩兒,肯定是要悄悄殺死,雖有如無。老太太心有所思,在兒子死后數(shù)日,忽然不見。過了數(shù)天,鄰家女子夜間被群人虜走,而這些人對房中財物一毫不動,一出城就向各個方向分散而去,完全無法破案。數(shù)月后,老太太帶著女子抱著一名嬰兒回來向官府自首,原來一切皆是老太太策劃。后來女子因為發(fā)生了這樣的事,也不再嫁人,去老太太家扶老攜幼,度過一生。讀過這則故事,只感覺老太太心思敏捷,行動果絕,而籌謀計畫算無遺策,實有大將之才。事出突然,看似無理,而真相呈現(xiàn)后,又是如此地順其自然,所以作者感嘆,“至危至急之地,或忽出奇焉;無理無情之理,或別有故焉!
      又有一女子,成親三年夫死,不滿一年就改嫁,之后不到兩年,新夫又死,卻終生未嫁。有一次前夫借鄰家婦從之口責問為如此厚此薄彼,女子怒斥“爾不以結(jié)發(fā)視我,一年曾無一肝鬲語,我安得為爾守!彼不以再醮輕我,兩載之中,恩深義重,我安得不為彼守!爾不自反,乃敢咎人耶!”斥責鏗鏘有力,前夫之鬼亦默然無語。
      有一富戶夜半被強盜搶略,脅迫家人,稱敢號呼者一律殺死,所以沒有人敢出聲。富戶家有燒火的婢女,在廚下睡覺,見此情況便拿著火種,在黑暗中貼地爬行,爬到后院后迎風縱火,火勢非常巨大,全村人都被驚醒,趕來救火,強盜們因此被抓獲。故事很短,情節(jié)有趣卻尋常,然而結(jié)尾耐人尋味,家主非常欣賞婢女,決定將其娶為兒媳,兒子也同意,不過家主卻于當夜即舉行婚禮,理由是,“遲則講尊卑,論良賤,是非不一,恐有變局矣!迸邮瞧媾,家主也非尋常之輩,世事如此,時機難得,很多事夜長夢多,行事過于果決容易出現(xiàn)差錯,思慮過多又易錯過良機,取舍之間,是非很難公論。
      總觀全書,作者用方寸文字,在充滿苦難的人世中,事實上構(gòu)筑了一個獨立的世界,恰如壺公奇妙的懸壺,其中別有洞天。在這個世界里,舉頭三尺有神明,凡善者必有余慶,惡者亦必有余殃,所有的意外與磨難皆有緣由,三世因果,終究不爽。在這樣的世界里,一切皆存有善良的期望,正如道家的所主張的,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為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虧,而日有所減,又如儒家經(jīng)典中的知其不可而為,雖應(yīng)樂天知命,于其中亦不舍人事,于為而不能時,則論以三世因果,這也正同于佛家倡導(dǎo)的,“生死無數(shù)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的不住有為,不盡無為的精神。這樣的世界,大概為所有真誠和善良的人所期望,若世界如此,人們在面對生活的磨難時大概就可以從容應(yīng)對,于心底留下一絲安慰,于未來生出一線渴望。然而這樣的世界,并不存在,對這樣世界的構(gòu)建,終究也是作者對世事的逃避與幻想,如壺里天地,日月雖長,而終不可及。
    插入書簽 
    note 作者有話說
    第1章 第 1 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該作者現(xiàn)在暫無推文
    關(guān)閉廣告
    關(guān)閉廣告
    支持手機掃描二維碼閱讀
    wap閱讀點擊:https://m.jjwxc.net/book2/2944215/0
    打開晉江App掃碼即可閱讀
    關(guān)閉廣告
    ↑返回頂部
    作 者 推 文
     
    昵稱: 評論主題:


    打分: 發(fā)布負分評論消耗的月石并不會給作者。

    以上顯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條評論,要看本章所有評論,請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