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爽爽午夜影视窝窝看片,午夜亚洲www湿好大,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使劲快高潮了国语对白在线

文案
以此作答
內(nèi)容標簽:
 


一句話簡介:我和我們

立意:

  總點擊數(shù): 117   總書評數(shù):0 當前被收藏數(shù):0 文章積分:86,220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類型: 隨筆
  • 作品視角:
  • 所屬系列: 木芙蓉婉(雜文集)
    之 卷一
  • 文章進度:完結
  • 全文字數(shù):7366字
  • 版權轉化: 尚未出版(聯(lián)系出版
  • 簽約狀態(tài): 未簽約
  • 作品榮譽: 尚無任何作品簡評
支持手機掃描二維碼閱讀
打開晉江App掃碼即可閱讀

關于《我和我們》

作者:春天里的小草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為收藏文章分類

    第 1 章


      關于我和我們

      以此作答
      ——題記

      我要寫《關于我和我們》的文章或者說一個“話題”,我想了很久,用這樣一個題目是不是太過于,像別人一直說的那樣“你就是太自我”或者“太張揚”,這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很多人的臉和很多的小事,然后我開始思考我為什么非要寫這么一些文字。

      寫文章對于一個“書讀的太多”的人(我只是套用了一下給予我的評價)來說,舉證用典,有點順手拈來的意思,這會不會又讓一些人猜測為我“故意顯擺”呢?

      由此,我想到了中學時代語文教材中的一個練習題,它問:
      魯迅先生的《秋夜》中開首第一句,“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魯迅先生為什么不寫成,“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棗樹。”?
      為什么非要重復啰嗦?

      這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卻沒有難倒我,我認真地作了答。你想吧,所有出題的老師和教科書都自信地認為每一個題目都是高水準、高智商,尤其是探討魯迅先生這種級別的大師,問題不光越多越好,越多說明我們研究的深入與對他的尊重,還要細!里里外外,字字行行,靈魂□□全都用問題形容一遍,當這些問題全部按規(guī)矩解答正確,全人類對魯迅先生的了解就達到極致了,至少在中國的中國人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當然,這個設想和愿望不是我追求的目標,而僅僅代表了給出這些問題和答案的人們自己的認知、閱歷、判斷、自信,以及“評價”,得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那么,我又受著什么樣的困惑與困擾?在我很小的時候,只有幾歲,我時常被人誤解“這文章你從哪抄來的?”,大家實在無法相信,一個孩子能寫出如此精妙的文字;等我再大一點到了十幾歲,這個困擾又換了一種方式“你給我抄下書好嗎?你寫文章那么厲害,告訴我這篇文章、這本書表達了什么中心思想,用了什么寫作手法?”。等等諸如此類。

      我又是那么誠懇地年少無知地說出了真話,長大之后磕磕撞撞直到現(xiàn)在我才終于明白,在這個世界的某些世界的部分,你說的越真誠,越誠懇,越摸著良心,越真,人們往往自認為“那一定是假的”,但我當時,或者是我現(xiàn)在也改不了說真話的毛病,我果斷地說了真話:“我不知道!

      我為什么會知道呢?我并不是魯迅先生!我為什么會知道呢?我并不是林語堂先生!我為什么會知道呢?我并不是泰戈爾先生!

      雖然我作為語文類的奇葩人物從小集聚了很多人的期待和看法,但我是真不知道呀,我始終堅信:我們的魯迅先生,林語堂先生,泰戈爾先生也不知道,也不知道他們自己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表達了多少讓世人探討的問題,給了世人多少答案,又為什么用了這樣好的這樣自成流派的方式留存于后世。可能,他只是一時覺得這樣寫出來比較有意思,也可能只是一種語言的習慣,也可能僅僅來源于一次靈感,泰戈爾就這樣偉大地留給了孩子們偉大的詩集。如果我們采訪伯內(nèi)特,為什么她要寫《秘密花園》呢,可能她會說:“哦,天啦,我聽不懂你在說什么,那只是我講給自己聽的故事,它只是我無聊時為了避免瞌睡亂寫亂畫的一堆紙。”

      幾乎這些偉大的人都不是“為了世人的評論”而追求偉大不朽的目標,才真的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可能僅僅因為,他太無聊了,太孤單了,太頹廢了,他得找點事情做,于是蝴蝶不小心煽動了一下翅膀,地球就毀滅了。他只是想那樣說,那樣寫,那樣做而已; 他們和平凡的人不同的正是,他們說了自己想說的話,寫了自己想寫的東西,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被人罵過瘋子,笑過傻子,大部分人忍餓挨凍,還有些人被趕出自己的國家。
      他們死了之后,就變得不朽了。這個世界的邏輯就是如此荒唐。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讓我發(fā)瘋的是當我的文章發(fā)表了之后,身邊的人開始研究我了,每當別人問我:“你這用了什么寫作手法?這小說是什么結構?總分總?還是分分總?給我寫一篇范文吧,范文是…”
      我很崩潰,我的回答依然是:“我不知道,只是隨手一寫就那樣了!
      我又一次說了真話,我總是遵從了我內(nèi)心自然的選擇說了真話,而從此我就不只是被誤解了,當我不了解魯迅先生的作品時還說得過去,而我連自己寫的作品都不了解它為什么會寫成那樣的時候,我這個人明顯是有問題的:清高、自命不凡,自以為是。
      然后,我的生命形象就被定格了,從我十幾歲時開始。

      我保持沉默和微笑,絲毫不在意他人對我的評價與鄙視。我不只一次被告發(fā)到校長辦公室,某次在校長辦公室里,親愛的校長給我倒了一杯水說:“我欣賞你的才華,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碑敃r我只有十五歲,作出了至今為止唯一的一次辯解,他值得我這樣辯解:“親愛的校長,懂我的人為我癡狂,不懂我的人笑我輕狂,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而您是懂我的人!
      他睜大了眼睛,那是我最后一次在校長面前受訓,時光過去多少年了,他對我這個學生的所作所為依然記憶猶新。

      而大部分時候我卻沒那么幸運。
      “你看看,你看看,她在笑!我說的沒錯吧,她就是那種人!
      “哎呦,一副死樣子,我講對了吧,不然她怎么不說話?”
      我越不在意,我就表現(xiàn)得越沉默,對方就越得意,我越不在意,對方越憤怒,到最后,終于各自組成了自己的圈子,你在你的圈子里,我在我的圈子里,所不同的是:你總在評論我,而我卻不曾評論過你。
      這是為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僅僅是說了真話而已,只不過我擁有高出一般人的手藝而已,這手藝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的勤奮,但這手藝非但沒有傷害過誰,還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榮譽,我只是過我自己的生活而已。不過,當年那句對校長說的話還真講準了:“不懂你的人,無論見面多少次,無論認識多少年,無論看起來有多少個交集點,可就是不懂;而懂你的人,從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他永遠在那里,像是靜止的。”

      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就像我不是魯迅,你不是魯迅一樣,你的見識、判斷、經(jīng)驗、經(jīng)歷所得出來的對一個人的評價和“了解”,它的根據(jù)依然是你的見識、經(jīng)驗、經(jīng)歷,而不是我這個人,不是魯迅先生自己,你沒有替我、替魯迅先生經(jīng)歷過,人對自己的了解都不夠透徹,你又如何透徹地了解別人?錢鐘書先生說,“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假使豬真知道快活,那么豬與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豬是否能快樂的像人,我們是不知道; 但是人會容易滿足得像豬,卻是我們?匆姷!蔽沂侨,您卻總是拿出一副了解豬的表情來對待我。換言之,豬如果能知道蘇格拉底的痛苦,那么您和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

     。ǘ
      魯迅先生在《孔乙己》里又給大家出了一個怪題,他說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

      這個矛盾不已的句子成為了中考的必考句,既然“大約”,又為什么確信“的確”?各種討論,各種研究,各種答案,各種各種…最后,老師無奈地說,這叫“魯迅體”,只有魯迅先生才有資格用它,只有在魯迅先生的文章里出現(xiàn)才是正常的,“值得研究”的,而如果我這樣使用,犯下的就是一個現(xiàn)代語文學中不能犯的低級錯誤,是病句!
      可如果魯迅先生就是“不小心犯了一個錯誤,寫了一個病句呢?”我無從知曉。

      它教會了我一件事:永遠不要向那些不懂裝懂你的人解釋,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由單純的“物”,比如畫一張圖,比劃一下手勢,打一個繩結,變?yōu)橛谩拔锱c語言”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可如果人通過物與語言都無法了解彼此的心意,只能累人累己。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普通話說得好的人,跟一個總是把英文當母語忘記自己是中國人的中國人相處時也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既沒有用“物”,沒送過我書,沒遞過傘,手勢都沒比劃過,圖也沒畫過,打繩結的時間與機會沒給過我!就對我作出了“非常自信”的評價,并且把這種“評價”同時間散播到了同樣沒見過面,沒打過手勢,沒遞過傘,沒畫過圖,沒打過繩結的人群中。

      您知道您對我做了什么嗎?別說您觸摸不到我的靈魂,錢鐘書先生說您甚至沒有觸摸到我的手指尖!我除了沉默和微笑之外,似乎還得有所表示,我此時此刻想表示一下,如果您不小心看到這些文字就當清風亂翻過的書頁吧,因為我很快就會忘記,可能還會有不少語病,但我希望你不要像研究魯迅先生一樣的研究我。

      除了以上因為“書讀得太多”“文章寫得太好”成為受人鄙視的原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被長久定格的原因。
      經(jīng)常聽一些人談論,說:女人分為三種:一般女人,經(jīng)典女人,極品女人;而我不屬于這三者中的任何一種。
      這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呢?其實他們只是想表達一種男人怯場的本能。一個姑娘,人品不錯,長得不錯,學識不錯,性格不錯,待人不錯,她總有一方面見不得人的錯吧?

      比如,某次一朋友介紹一朋友與我認識,涉及到個人問題時,對方冒出我聽過了無數(shù)次的老話:“這姑娘長得這么有氣質,估計眼光太高,太清高,所以單著。”完了又補了一句:“物以類聚,你身邊應該都是這樣的朋友吧?”

      最先笑的人不是我,是我那個朋友,既是我的朋友,也是說這句話的人的朋友。作為“共同朋友”,他能不笑嗎?

      既然人家說話沒有惡意,笑笑就算了;既然人家不糾結,沉默就過了。然后,無數(shù)次的事實證明,這只是我一廂情愿。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某些人流行用“制造詞語”來顯擺自己的智商,全社會跟風,全網(wǎng)絡鋪蓋,全新聞解說,誰不效仿誰孫子,聽說還有人提議應該把這些“新鮮”詞匯收錄《新華字典》一代代傳承下去,“字典詞匯太舊,跟不上時代步伐,必須注入新鮮血液”,仿佛這樣一來,我們的文化就變得更高深,走出國門,比唐人還受人崇拜。這些詞匯是“2B,草泥馬,必剩客,剩斗士,黃金女斗士…”等等諸如此類,這些詞大部分用來形容像我和我們這樣的人。

      它好像成為了中國社會一個普遍準則,瀟灑地傳來傳去,從這張嘴說出去,又被另外一張嘴接過去教訓其他人。

      但你好像忘記了一件事:你知道全球多少國家使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和第二語言?多少人口使用英語嗎?你知道我們地球人交流用的最多的語言還是英文嗎?你知道如果我用中文寫一封郵件與外國人談生意,這單生意黃了嗎?你知道我們做貿(mào)易打印出來的賬單是全英文嗎?

      那你有沒有想過,你到處炫耀的優(yōu)美詞匯在《牛津詞典》里不存在嗎?!為了國際交流的需要,為了推廣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創(chuàng)新,我們中國人還要出錢重新編印“中國版《牛津詞典》”,否則那些2B外國人怎么能了解2B不是鉛筆啊!
      難道不知道你們這樣的智商為難了全地球的居民嗎?

      還有了不起的一幕,當某一天你的孩子拿著這些看不懂的詞匯問你的時候,而恰巧咱們的《新華字典》“無法作出解釋“,你是否要這樣講解:“2B,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它帶給許多人夢想與希望,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就是從一只小小的2B開始了他們?nèi)松淖非。而在中國,它只配形容像哲學家金岳霖那樣的人,林微因去世多年了,他還惦記著她的生日,終身未娶!

      “在中國,總有一天你沒有資格參加考試,因為你的年紀已經(jīng)三十歲;在中國,你總有一天沒資格戀愛、憧憬婚姻,因為你戀愛失敗了,尋找失敗了,你三十歲了。在中國,你總有一天沒資格堅持你的人生信念,因為你沒錢。在中國,你總有一天沒資格走向成功,因為你書讀的太多了…但是孩子,那都跟你沒關系,那都是在中國才發(fā)生的事,因為你將來有一天是要出國的、移民的,你住在地球的另一端,你有權利拿著2B鉛筆畫你的美夢。”

      你至少得把這種諷刺的、冷血的、偏見的、嘲弄的、自以為是的文化詞匯形容得如此優(yōu)雅才行,因為這是你的孩子,你不忍心扼殺她或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堅守,給他或她原本美麗的夢想抹上那么多黑色斑點,如履薄冰。
      這是一個多么諷刺的結局!而你如今樂在其中,肆意散播,沾沾自喜。

      這只是作為我心里的一個想法時,閨蜜又向我爆料了一件事,說是有人向她求婚了,“我是一個好人,我會照顧你一輩子的,嫁給我吧,你都三十歲了,除了嫁給我,你還能嫁給誰。”態(tài)度誠懇,言辭懇切。
      這個套路怎么那么耳熟呢,愛情是一件多么動人的事,怎么經(jīng)他說出來的,就那么無奈?婚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怎么經(jīng)他說出來,就那么沒得選擇?

      我還沒來及提醒呢,聰明的閨蜜已經(jīng)拒絕了“求婚”。果然與我預料的一樣,“你不就是仗著長得有點好看嗎!你不就是工資每個月比我高個萬兒八千的嗎!你不就是買了個破房子嗎!你不就是沒人要嗎!你個剩斗士,你個必?!你個…”連臺詞都跟我預計的一模一樣。這不是我的智商高,而只能說明,這種“鳥語”滿街都是,我們用不著有反應。能說出這番“道理”的同胞都有共同點:工資不怎么樣,長得不怎么樣,生活品質不怎么樣,這還沒關系,最不能理喻的是從骨子里頭的自卑勁,誰比他好,就往人身上吐口水。

      隨后,我就特意寫了這么一段話:“愛情、婚姻,工作、生活,當一頭豬遇上另一頭豬,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 當一個人遇上另外一個人,這也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但是,當一個人跟一頭豬,這個問題就復雜了。其實所有的問題都很簡單,復雜的是,你不懂我閨密要什么,你要找母豬,可我閨密是個人。朋友,我替我的閨密回答過了,不過,豬也可能是有思想的,如果碰巧你運氣差點,遇到有思想的豬,你確信自己能成為第二個蘇格拉底那樣偉大的人嗎?”

      有時候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有時候喜歡你的人,你不喜歡他。活著就免不了讓人誤解你,或者你也誤解他人,保持沉默和微笑的那個人,不是因為你想對了,說對了,做對了,才對你沉默和微笑,僅僅是因為她不喜歡你,又不愿不計較你的言行傷害,而選擇了拒絕和遠離而已,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她真的真的不喜歡你。就算她是豬,既然你不是豬,你怎么知道豬快不快樂?痛不痛苦?

      你閱人無數(shù),你的判斷、你的經(jīng)驗永遠是正確的,你有著充分的理由相信世界的普遍準則,作為準則的傳播者與堅決的捍衛(wèi)者,你忘記了歷史,忘記了正是你的經(jīng)驗、你的判斷差點讓一個國家亡國。中國的革命志士對抗?jié)M清,夢想建立國民政府時,日本成了他們思想的集結地,留日學生學成歸國,大談改革,自以為日本人謙虛尚禮,左一鞠躬右一鞠躬,自以為從古到今,小不敢欺大,絕不敢犯我中華。要了東三省,還能吞了整個泱泱華夏不成?!可你看準了嗎?

      釣魚島周邊打得火熱,我們打贏過,還是日本人怕過?沒有美國人撐腰的日本人在過去肆虐了中國國土,難道今天的日本只是我們專家辯論賽上的一堆廢紙?你在這一頭激烈爭論,揚我國威,日本人在沉默與微笑中挖我們的石油,捕我們的魚,抓我們的人。你憤怒著,你指責著,你發(fā)誓要在經(jīng)濟上讓它嘗到你的厲害,你樂死了你的GDP 排在世界前面。日本人在干什么呢?他們沒有專家辯論會,他們的人們沉默和微笑地在做自己的事,它不搭理你,它不在意你,它連一個眼神都不瞟向你,一個口水的泡沫都懶得對您浪費,京都就那樣安靜地接納全世界人們對它的贊美和贊嘆,曾經(jīng)你還炫耀過它源于我們唐朝宮廷的智慧,它剽竊和效仿了我們的手藝。你在西安城墻上隨地大小便,你建起了一棟棟高樓,空氣中飄散著像霧又像云一樣捉摸不定的霧霾,你的汽車像螞蟻一樣橫行霸道,你的城市建設像一團亂麻吵吵嚷嚷,你毫不余力地推到了你看不上眼的一切舊的東西,你憤怒的罵它強盜的同時居然不知道,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國家。你在意你的經(jīng)濟總產(chǎn)值,你勉力維持企業(yè)的數(shù)量和存活率,而它悄悄更新了一份企業(yè)名單,在很多年前它的百年企業(yè)已經(jīng)超過幾萬家,而你還只知道它有豐田、本田、三菱、松下!
      你跳著腳鄙視它的神社是多么骯臟,可在它的每一個房梁上,都能找到中國祖先的文明,每一個柱子,每一個木頭與木頭相接的地方,沒有一顆螺絲釘,沒有金屬,它充滿寧靜、平和、干凈、圣潔,這個流傳了上千年的工藝,被你的大踏步前進、被你的急功近利讓給了日本,被你自以為是地推倒的拋棄的,在日本卻完好了保持了上千年。無論你的語言多么犀利,武力看起來不可小覷,神社和寺廟卻依然是日本世界非物質文化的一部分,也只在此時,我們這些“書讀了太多的人”才嘆息:看,這是以前我們中國人的東西,日本人學了去。我們理直氣壯地能這樣說,不正因為這些藝術品得到了保持?只有它存在著,才能告訴世界它起源于中國。

      日本喜歡中國嗎?它不喜歡,所以它任憑你暴跳如雷,痛哭歷史,指桑罵槐,它理過你嗎?直到此刻,你依然覺得你看得很準,你所有的經(jīng)驗告訴你,哪怕再發(fā)生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你的閱歷,你的判斷,你的分析所了解到的日本:真的不如你?那你要慶幸,我這個習慣對你的“判斷”與“評論”保持沉默和微笑的人,是一個地地道道善良的中國人。

      后記

      以此,作為我對某些人某些問題的回答。
      相識三十余年,二十年的,十年的……,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愿意告訴別人的事,也會有很多不愿他人知道的事,當你在過去如此長的歲月里,從未曾陪伴她或者他一起走過,從未一起笑過哭過悲傷過快樂過,只要這個人所言所行并未違背人類的普遍價值觀,未違背良知道義或禮法,你其實沒有什么資格去評說他人的生活。批判違背良心道義之現(xiàn)象,又或為喚起良知道義而論說,這是人之公道。至于人應如何活得漂亮,又或甚是狼狽,那是各人的自由與際遇。

      也許你日日從此經(jīng)過,未曾留意此處風景,也是枉然; 也許你駐足而立,終日只能徘徊在它門外,迷茫輾轉; 在她或他的秘密花園里,是長滿荒草,還是爭奇斗艷,你我未必得知。唯有對方打開園門,邀請你我停留觀賞,方可釋懷一二。然,有太多人卻不懂這個道理。

      便有那持續(xù)數(shù)年來對人妄自議論的,又或初次見面竟似全然了解的模樣,總要評頭論足一番以示其閱人無數(shù)。若我人生順利,閑暇有余,我或挑選一個午后悠閑時刻,做一次優(yōu)雅的解說。然則我,歷經(jīng)坎坷,受盡煎熬,為克服之已需用盡全力尚不可得,實難有心情在意竊竊私語,亦不想傷人傷己,只好對諸君敬而遠之,多年來漸行漸遠

      因而,作此文,不乏調(diào)侃。
      若,一女子,快樂痛苦未曾與你分享,可知你并未獲得過她的信任,其根本原因在你。人與人相識之初,大體互有善意,如你并未到達她的世界,或許是你的能力問題,若不允許你進入她的世界,便是你的資格問題。若,你真心關心,我便有感知; 若,你真心懂我,不必言語,我自會知曉,在我的世界留下一處讓你停留。此乃人之常情耳,相識日久,卻忘常情而擇偏頗之詞,我自當疏遠,與歲月何干?
      亦或初次謀面,便存偏見妄言者,豈能相談甚歡?我則淺笑嫣然,雖不曾客套,實乃禮節(jié)之故耳; 欲成故交好友,恕難從之。

      ——此為后記
    插入書簽 
    note 作者有話說
    第1章 第 1 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該作者現(xiàn)在暫無推文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支持手機掃描二維碼閱讀
    wap閱讀點擊:https://m.jjwxc.net/book2/2771952/0
    打開晉江App掃碼即可閱讀
    關閉廣告
    ↑返回頂部
    作 者 推 文
     
    昵稱: 評論主題:


    打分: 發(fā)布負分評論消耗的月石并不會給作者。

    以上顯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條評論,要看本章所有評論,請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