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長念瑯琊
說在一切之前。我未曾撓心撓肺四年去等待《瑯琊版》的劇版,并非沒有信心卻也想不到劇版播出之后紅的是這樣前無古人。不過滿屏的良心,大寫的演技,處女座的構(gòu)圖,相對于一眾改編得連親作者都認(rèn)不出來的IP劇來說,《瑯琊榜》不紅,那才叫沒,天,理。胡歌扮相自不必說,冰雪為神,青山為骨,低眉淺笑間皆是古韻蒼涼;wuli霓凰郡主除了當(dāng)?shù)闷鸷篱熀炅快V月風(fēng)光之外也帥出了新高度;至于智商一直感人的靖王,三千網(wǎng)版“靖王妃”也盡收囊中。
雖然無論書還是劇,圍繞的大約都是“赤血忠魂,天下大義”并以此鋪陳了一卷梅長蘇的個人史詩,正派主角也都自帶一顆赤子之心,拳拳之情,情義滔天。與其說梅長蘇是靠個人魅力通殺了身邊的男女老幼,不如說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固國不以山險,威天下也不以兵利,道義尚且在忠君之上。君王若無道,四方可恭行天罰;君子若有道,戰(zhàn)必勝矣。藺晨也好,蒙摯也罷,甚至那一屋子的導(dǎo)演,遵從的不過是內(nèi)心的道義罷了。君子之于天下,本就是義之與比,世間萬事,也本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人之一生,若不能執(zhí)拗于此,又有何意義?十三年了,梅嶺一片焦土已無四時變化,七萬忠魂等著冤情昭雪也已等得太久;好在蒼天在上,乾坤朗朗,所為的一切都應(yīng)有結(jié)果。
而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可惜如此風(fēng)華絕代的梅長蘇,不曾在歷史上有過原型。其實可以理解,能成無雙國士者,也求天時地利人和。林語堂先生說,中國每一個人的社會理想都是儒家,而每個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即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天下!笨锓鍪ブ,護(hù)佑社稷哪里是什么簡單的事情,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他日為帝又如何計數(shù)?謀士失了百姓為重磊落光明的格局,武將失了政治覺悟,文臣,要等知遇之恩,圣主賢明;能恪守道義,大業(yè)得成且全身而退者并無幾人。所以梅長蘇是一個完美理想里的矛盾體,赤膽忠魂卻不得不行陰詭手段,那句“我的這雙手也曾挽過大弓,降過烈馬,如今卻在這陰詭地獄里,攪弄風(fēng)云”的感嘆讓人唏噓萬千。背負(fù)太多,慧極則傷,雖然國士無雙,可世上已無梅長蘇。
景琰何其有幸,幼時有祁王教導(dǎo),摯友陪伴;長成有驚才艷艷的梅長蘇傾力輔助。這么多人,林殊最想瞞的是他一人,最想守護(hù)的也是他的一顆赤子之心!俺5虏浑x,復(fù)歸于嬰兒”,可惜回首歷史浩浩湯湯,如此堅守本心的皇子實在太少了,奪嫡之路本就兇險,哪來得半點不忍與毫無陰暗。即便真的入主東宮,登基之后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三皇五帝畢竟是傳說時代,商紂與隋煬在最初也都是聞見甚敏的帝子,御極之后也并非沒有過大作為,卻到底留了污名。帝王之術(shù),本就術(shù)在制衡,雍正那樣深諳此道的皇帝所刻私章仍是“君難為”?煽v然景琰承繼大統(tǒng)太過于理想化,但既然林殊相信,霓凰相信,百官也信,那我便也信殿下,能夠帶來一個海清晏明的大梁盛世。
此劇起點之高,立意之深,當(dāng)?shù)靡徊慷U坐論道之劇。可對于大多數(shù)女生來說,首先注意到的,無非都是一個情字。但就出場集數(shù),確實有男二拿錯女一劇本之嫌,靖殊之間也當(dāng)?shù)们檎x深厚,但孔導(dǎo)說了,我拍的就是兄弟之情。二人的互動,獨自YY談笑無傷大雅,但若強加于人,未免看輕了手足之誼。原著中我并不喜歡霓凰郡主,但架不住劉濤的演繹和海晏大大的加戲。長亭相認(rèn),雨中別離拍的是感人,可最難過還是聶冬相見時夏冬一句“十三年了你終于回來了”,那時霓凰靜立一旁,抬一眼的剎那,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化在了眼底。可惜同是十三年的未亡人,聶冬還有選擇,林殊卻沒有給霓凰這個機會了。很多時候,男人成全了心中的忠孝仁義,卻留下女人忍受生離的苦痛。林殊對得起所有人,卻負(fù)了霓凰;得而復(fù)失的痛必是當(dāng)初百倍,不知林殊是否想過,霓凰熬過了十三年的錐心之痛,是否熬得過將來許多個十三年的生死兩茫?人一輩子能遇一有緣人便是幸運,再遇便是強求。將心上人的幸福托付于茫然無知的未來,林殊不舍卻也舍了。故而書里的兄妹之情、佳人另嫁,是作者仁慈?蛇@一切公平與否,于霓凰來說,都已不在乎了。霓凰是真正的大勇之人,真正的大勇,或許不是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而是山有棱,天高地闊,此情悠悠,卻敢與君別生死。林殊有那么多的無奈,縱然心意如舊卻難以廝守了,這許多的話他不忍開口一字,可霓凰望著他蔚然深秀的眉眼,便都懂了。林殊生于赤焰軍,死也當(dāng)存其風(fēng)骨。若是他沒有選擇奔赴戰(zhàn)場,便也不是我們所識得的林殊了。至于來世之約,今生尚有長久時光,若得上天憐憫再生奇跡,那對所有人來說定是祈禱,生當(dāng)復(fù)歸來,死當(dāng)長相思。
書是十年前購得,當(dāng)時年少,心性未堅,格局太小,看的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如今順著電視劇再回頭,看的已有些“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的味道了。原本沒想叨叨地贅述這么多發(fā)散性思維,誰知下筆之時思緒萬千,不過是真的喜歡這版《瑯琊榜》罷了?v然結(jié)局百般遺憾,但人間最好的境界也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我相信來日故人復(fù)歸,定是蒼山洱海,自在逍遙。此情與天地不老,來日又何曾計?
如今路人轉(zhuǎn)粉粉到結(jié)局,撒了一路的眼淚,也當(dāng)圓滿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