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前兩天去東郊辦事,路過一個十字路口,看見不算陌生的一幕。
紅燈間隙里,一個女人手里牽著孩子挨個敲車窗乞討。女人看起來有三十多歲,小女孩不超過七歲,兩個人都穿著臟得辨不清顏色的衣服。一個紅燈,她們敲了三輛車,但好像一無所獲。不過這是夏天,車?yán)锒奸_著空調(diào),車窗緊閉,也許車主懶得開窗。春秋天氣時,我也見過類似場景,他們一般都會有些收獲。
這幾年,城里的乞丐好像多了起來,但也許是我以前沒有留意。基本都是老弱病殘。尤其這兩年,帶著孩子的特別多。孩子一般都不大,甚至還有嬰兒。去年冬天,來了很多甘肅人,也可能是青海人,粗糙的紅臉膛,老頭老太太再加年輕婦女帶著孩子。每當(dāng)在路上遇到這樣的人,總是讓我特別矛盾?吹胶⒆,總是情不自禁地覺得可憐,因為我自己的孩子也差不多這么大,而這些孩子跟著母親縮在街角,臉蛋和小手滿是污垢。有時會看見孩子在母親懷里,母子正在調(diào)笑,會情不自禁地心酸?墒峭砩洗蜷_電視,本地新聞里也提到這些人,遇到跑街的記者主動要送她們?nèi)ゾ戎,就馬上跑掉。其實私下里很多傳聞?wù)f,乞討者的收入比普通的打工者要多很多,而且又不用花力氣,拉下臉來就行?戳诉@樣的新聞,白天再遇到她們,內(nèi)心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不給錢,總覺得像是我的錯,給錢吧,很多人也說了,這是鼓勵她們的行為。(后來市政府開始嚴(yán)管,很多人被勸回鄉(xiāng)了。)
去年夏天,我家附近的超市對面,馬路邊有個老頭帶著嬰兒乞討。老頭年紀(jì)很大,至少七八十了,孩子很小,只有幾個月。不同于一般乞討者的是,兩個人都很干凈,嬰兒躺在干凈的小被子上,旁邊擺著水瓶、奶瓶和一兩件玩具。因為是交通要道,人流量很大,給錢的好像不少。那段時間他基本上天天都在,我和老公每次去超市都會看到。開始的時候我給過幾次,后來就不給了,但又覺得心虛,好像自己很殘忍。也跟老公猜測他乞討的原因。新聞上也看過這樣的,天災(zāi)人禍,家里的青壯年都死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無奈之下出門乞討。覺得他很可憐,跟老公說了。沒想到男人的反應(yīng)跟我太不一樣了。他張嘴就說:“該把他判刑!這老頭太壞了。”我當(dāng)時大吃一驚。兩個人就此爭論了幾句。后來我想,他是從孩子的立場出發(fā),認(rèn)為這老頭存心利用嬰兒牟利,毫不顧及嬰兒的社會環(huán)境和心理發(fā)育。可是話說回來,從嬰兒干干凈凈的樣子來看,老頭是很仔細(xì)地在照顧孩子。所以我還是傾向他是不得已而為之。后來天冷了,他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
這個老頭在帶著孩子的乞討者中算是特例,因為我再也沒有看到過這么干凈的孩子。其他的孩子都一律的骯臟,毛蓬蓬結(jié)成綹的頭發(fā),辨不清顏色的衣服,露出來的皮膚上一塊一塊的黑垢,大一點的孩子還有麻木的眼神。我同情孩子,卻很難同情他們的父母,因為這種乞討的方式是以孩子的童年、孩子的成長為代價,你能想像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有什么樣的心理?成年人愿意犧牲自己的自尊也就罷了,那是他自己的選擇,可是為什么還要拖上孩子?當(dāng)后來越來越多地看到帶著孩子的乞討者,我的同情也越來越稀薄,僅剩的同情也只是為了孩子,對那些帶著孩子乞討的成年人,只有厭憎。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當(dāng)中,我也不再愿意給錢了,可是不給好像又懷著對孩子的歉疚。結(jié)果,基本上是每次看到老遠(yuǎn)就繞道而行。
還有在公交車站,好幾次正在專心等車時,忽然面前伸出一只黑乎乎的手,當(dāng)場嚇一大跳,然后本能地就轉(zhuǎn)身避開。
想起小時候,住在本省南部小城的太婆家。有時也會有乞丐來沿街乞討。如果是老年人,家家都會給一碗糧食,如果是青壯年,家家都會上緊門板,堅壁清野。大家的邏輯很簡單:年輕力壯什么不能干?給他東西就是養(yǎng)懶漢!而今天,同一件事可以有好幾套不同的邏輯,矛盾不可避免但都藏在內(nèi)心,而表現(xiàn)出來的行動,只是日漸冷漠。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