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一章
《莊子》系列讀后感
這個學期選修了《莊子理論與文化研究》這門課,多多少少讀了幾本相關的書。讀書的同時也摘抄了不少讀書筆記,現(xiàn)在整理了一下,一個學期下來,讀書筆記也有將近三十頁了。一路下來感慨頗多,也是時候寫點兒東西了。
其實寫東西這種事情,倒不是因為必須要交6000字讀后感所以才想著要寫,而是讀書讀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的想把隨想和體會記錄下來,生怕時間久了會忘記。有道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總的來說,莊子給我的感覺就是一位很爛漫的自由主義者。從某種方面來說,他的理論里面包含著很大程度上的“人本主義”哲學氣息。他提倡精神的絕對自由,反對被禁錮,被框縛。
其次,我要結合實際細說一下我對莊子相關理論的理解。
莊子在《知北游》篇目中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边@告訴我們一個很實際的道理,人生非常短暫,我們應該把握好每一寸光陰,千萬不要虛度時光。
但是,什么才叫做虛度時光呢?我們都知道,莊子追求人的天性解放,追求思想和靈魂的高度自由。在他看來,臨江垂釣、樹下飲茶的愜意生活好過于在朝堂之上建言獻策、你爭我奪、明爭暗斗。他毫不介意吃粗鄙的食物,他把粗茶淡飯看作是人的靈魂與自然之間最純美的接觸和回歸。這種愜意自足的生活態(tài)度無疑是讓人羨慕和難以企及的,因為與之相比,現(xiàn)代人難以放下和不肯放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是社會中的一員,在而今,人已經不可能脫離團體而獨立存在,除非他真的是靜看歲月榮枯的富二代深山野人。在這里我為什么要特別強調“富二代”呢?因為相對與古人來說,現(xiàn)在的人已經不能脫離金錢了。古人的動手能力很強,他們可以制造衣物,生活也沒現(xiàn)在這么物質化。當時,土地沒有分配到戶,即便在有些朝代土地分配政策相對實施了,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刻板。當時,他們有足夠的土地去播種,去收獲,去自給自足。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不是這樣的。不是每個人都有土地可以種的,對于種地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有心無力。有的人生來就在城市里,他們奮斗了一輩子,到頭來換來的只是空中樓閣,矗立在空氣中的一小部分空間。因此,現(xiàn)代人是不可能脫離金錢而存在的。要花錢,首先就必須要賺錢。在家里沒有一臺印鈔機的情況下,人們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賺取金錢進而換取相應的物質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所以,為了賺錢,現(xiàn)代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生活著,奮斗著。就我個人而言,我馬上就要畢業(yè)了,很快也要融入社會,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業(yè)而奮斗。我們不是富二代,不可能一畢業(yè)就進入家族企業(yè),過著掛閑職的日子,然后像某些偶像劇里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不可能,這種想法是現(xiàn)實生活不允許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也有超然物外的人,但他們大部分都已經奮斗了大半輩子,掙扎過,痛苦過,也收獲過。最后,他們選擇收斂起成功時別人贈予的掌聲和自身所散發(fā)出來的光芒隱居避世,過著不露臺面的平凡人的生活。在這些人當中,著名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老師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楊麗萍是云南人,我很有幸能夠成為她的老鄉(xiāng)。在我很小的時候,家里還沒有電視,那個時候大家大多都是看報紙。我家當時住的是用土壘起來的房子,爸爸不知從哪里收集了很多報紙,他看過之后舍不得扔,又賣不了什么錢,索性就用這些報紙糊墻。薄薄的報紙糊了一層又一層,而我也看了楊麗萍一遍又一遍。她婀娜多姿,氣質出塵,穿上那一身潔白的孔雀裙,就好像一只不小心墮入凡塵的孔雀仙子一樣。在她身體里住著孔雀的靈,在她翩翩起舞的時候,她的靈魂已經跳脫了身體,折服了觀眾。大家把她譽為最偉大的表演藝術家,與此同時,她也被稱為大山中飛來的孔雀。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藝術家,在她人生最巔峰的時候卻選擇了提前退休,去做幕后工作。相對來說,雖然她沒有完全脫離社會,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過起了隱居避世的生活。平常不工作不排練的時候,她就一個人待在家里,以種花養(yǎng)鳥以及看書為樂,這頗有一種物外之趣。我記得有一段時間,網(wǎng)上曾經流傳著幾張關于楊麗萍的生活照。她一襲綠色長裙,挽著一個精致的丸子頭,悠閑的坐在小院里看書。小院里開滿了紅色的花,朵兒大且色澤飽滿,帶給人強烈的直覺沖擊。在她專心閱讀的同時,有好幾只鳥兒親近的停留在她肩膀上,或落在她的腿上。只是這么隨意一拍,楊麗萍都宛如一只不喜爭艷的精靈。
這樣不染纖塵的人,大抵也喜歡閱讀莊子的書吧。
所以說,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都不一樣,追求也不一樣。在觀念多元化的今天,有的人認為要為理想而奮斗才不是虛度時光,而有的人卻認為,只有抓住每一天每一刻,真正的去享受生命帶來的樂趣才是對得起時間。因此,很難判斷他們誰對誰錯。
當然,不得不說的是,愜意度日的前提必須是以保證溫飽為前提。假如你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又怎么有能力像攝影師那樣游走與五湖四海享受人生呢?而且,從倫理道德上來說,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yǎng)這么大,我們有能力的時候,除了要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之外,還要為父母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而奮斗,這是我們做子女應盡的義務。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一說告訴我們,人生跌宕起伏,有得有失,難免會陷入榮辱之境,我們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不受外界的干擾,擺脫功利的束縛。當我們取得成功的時候,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兩句贊賞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我們應該想想,當我們停下來歡笑的時候,那些原本落在我們后面的人可能就已經趁機超過我們了。與之相反,當我們遇到逆境遭受打擊的時候,旁人可能會譏笑和嘲諷我們。我們不應該以別人對我們的評價為中心,不應該因此氣餒、放棄。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對我們追逐理想是有一定益處的。新東方的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曾經說過,“命運是跌宕起伏的,沒有人能夠永遠站在高處,當我們陷入谷底的時候,我們應該掙扎著奮力往上爬,而不是自暴自棄的停在最低處。試問,如果不在最低處,我們又怎么能夠攀上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呢?”聚美優(yōu)品的創(chuàng)始人陳歐也曾經說過,“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
說的寬一點,對于夢想,最重要的事保持初心,而不是別人怎么看怎么說。一次不成就兩次,兩次不成就三次或者更多。我們都知道,愛迪生在嘗試了一千七百多種材料之后才發(fā)明了鎢絲電燈。很多人都嘖嘖的說他失敗了一千多次才成功,而他卻笑著說,“我并不是失敗了一千多次,而是成功了一千多次。”在大家不解的目光中,他溫婉的解釋道,“我成功排除了一千七百多種不可能的材料,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了最適合的那一種!
由此可見,換個角度看問題,不僅可以化壓力為動力,還可以收獲心靈的慰藉,從而成就不一樣的美好。
在小學課本中我們就學過《螳臂當車》的故事,莊子在這則故事中告訴我們凡事要量力而行。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告誡我們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好好掂量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不要隨便去嘗試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那樣后果會很嚴重。螳臂當車跟以卵擊石是一個道理,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打腫臉充胖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最不應該忘記的就是人外有人。可能在某一個領域某一個行業(yè),我們小有成就,但換一個地方換一個行業(yè),結果就不是這樣了。所以,當我們在學習或工作生活中取得一點點成就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飄飄乎的忘乎所以。我們應該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比例,知道自己相對于那些更有成就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人海中的一粒小小的塵埃而已,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沒有人能夠真的拿到一百分。如果我們沾沾自喜的想用自己那點兒微乎其微的本事一口吞天,那最后的結果就跟螳臂當車一樣可笑。
但是,退一步說,人生是需要冒險的,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更多的是螳臂當車的勇氣。歷史上有的人就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最后獲得了成功,比如劉備,當然,他的人品就另當別論了。
雖有至知,萬人謀知,這句話跟我們平常說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一個道理。莊子早有見解,縱使一個人再聰明,擁有難以匹敵的智慧,也要跟別人一起謀劃,在別人的配合下才能成事。結合生活實際,就近來說,我們現(xiàn)今的人民代表大會很好的遵循了這個道理。首先,我們要承認的是,在人民推選出來的人大代表中,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淵博的知識和讓人艷羨的學歷。他們來自很多個領域,不同的工作崗位,有的是醫(yī)生,有的是農民。醫(yī)生醫(yī)術再好,他也不可能懂得哪類種子應該怎樣灌溉才能長出最大的果實。農民雖然懂得培育農作物,但不一定拿得了手術刀,這就是人無完人的道理。但話說回來,人大代表雖然并不都擁有非常高的學識,但他們能夠從本質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他們那個行業(yè)的精英。我們國家每年三月都要召開人民代表大會,為的就是把各地精英聚集在一起,集思廣益聆聽民意,最大限度的制定出最適合本年度發(fā)展的計劃。
從小的方面來說,“雖有至知,萬人謀之”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人要謙虛,不要驕傲,真正全能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這跟上面提到的“螳臂當車”有一定的相同之處。
有道是“真者,精誠之至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真不誠,不能動人。我們在電視劇以及民間傳說中曾經看到過很多人通過真誠的祈禱絕境逢生。最近我看的一部電影《太平洋上的幽靈》講的就是這么一個故事:三個意外墜機的飛行員依靠求生能力以及堅定的信念在茫茫大海上生活了34天,最后成功來到了一座小島上,得以獲救。這是根據(j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的真實故事改編的。
當然,這個話題扯得有點兒遠。
既然講到電影,由此我也想到了演員。我最喜歡的演員是胡歌,他是一位不想當明星的表演藝術家。他用十年的時間,最終拿到了“最佳男演員”的獎杯。他一直認真踏實的表演,即便是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了他原本帥氣的外表,他也不曾放棄過,最終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和追逐。就演員這個職業(yè)來講,是有很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以及突破空間的。如果一個演員只懂得墨守陳規(guī)的進行刻板的表演,而不會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人物,把劇本中的人物糅合自己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的話,怎么可能吸引觀眾的眼球,進而獲得觀眾的認可呢?當然,現(xiàn)在的演藝圈里,有很多人都通過形形色色的方式來引人注目,即便如此,但凡不腳踏實地的人,是不可能走得長久的。光靠那個皮相,沒有真正的實力,能光鮮幾年呢?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真誠的對待別人,讓別人感受到我們的誠意,這樣才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做人交友是這樣,以后想要做生意走上人生巔峰也是這樣。
現(xiàn)在想來,看書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適千里者,三月聚糧!鳖櫭剂x,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要走一千里的路程,就要提前三個月做好準備,準備好充足的糧食,這樣才能夠順利到達三千里外的目的地。我從中明白了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不僅要有目的,還要有計劃。計劃對于實現(xiàn)目的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們只知道要走三千里的路程,要到達目的地,而沒有為艱辛的路程做好充足的準備,那么毫無疑問,我們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做事的態(tài)度是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汪國真曾經說過,“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痹谧分鹄硐氲倪^程中,我們一旦有了一個既定的方針和目標,就一定要堅定不移的朝著這個方向走。做好準備,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前進,這樣一來,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很多。
在某些故事情節(jié)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兩條魚兒與其用對方的唾沫艱難的求生,倒不如彼此自在的來去,讓對方在茫茫江海中自由自在的遨游?v使魚的記憶只有七秒,縱使對方可能一轉身就把你忘了,但只要對方能夠好好的,能不能在一起又能怎么樣呢?
這種理念不僅體現(xiàn)在愛情上,我們對待生活也應該秉持這樣的態(tài)度。雖然在這個物欲橫飛的社會我們放不下的東西實在很多,但那又怎么樣呢?人生匆匆?guī)资,光溜溜的來,又光溜溜的去,如果真的有輪回,真的有奈何橋的話,我們連記憶都不能帶走,更不要說其他的什么東西了。莊子在這則故事里告訴我們,人的一切煩惱都歸結于不舍,試問,既然不舍,又怎么可能會有得?當我們舍不得放下很多東西的時候,煩惱也會越來越多。我們應該多多學習禪道,學會慢慢放下,忘掉很多俗世的牽絆,還原內心真實的愿望和坦然,這才是本真。
莊子一直主張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些,要注重陶冶情操,不要受到功利以及物質的束縛。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很難說莊子這種思想能夠跟社會完全契合,但多多學習這種超然物外的思想理念,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定高處的。當我們壓力很大的時候我們就要學會用這種理念來放松,告訴自己,人生短暫易逝,沒什么放不下忘不掉的,我們應該學會放松自己,不要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應該生活得舒服一點,愜意一點。即便是粗茶淡飯,也應該自得其樂,不要受到外界的壓力和困擾。
毫無疑問,莊子是非常聰明的。當皇帝派人請他去做官的時候,他只是廖廖幾句話就很好的婉拒了將士的邀請,這樣既不招惹麻煩,也不違背自己的初衷。他說他不想像海龜那樣死后被供奉起來,假如他是一只海龜,他倒愿意默默的生活在海底,自在的來去,而不是死后還要因為自己以前的光彩而受到別人的議論和瞻仰,永無寧日。
除此之外,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莊子那樣
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無用之用?偠灾褪且獙W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變廢為寶。從傳統(tǒng)理念上看上去沒有用的東西,可能我們只要稍加變通,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妙用。比如當初有一個人種出了很大的葫蘆,他覺得用這么大的葫蘆來裝水或者裝酒都不方便攜帶,正想丟掉的時候,莊子點出了這堆“廢品”的妙用。他建議把這些大葫蘆都綁在一起,做成一個葫蘆筏子,葫蘆是空心的,浮力遠遠比竹筏要強很多。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愜意的坐在葫蘆筏子上,順著江水肆意飄蕩,好不自在。還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扭曲的樹木在建筑師的眼里根本入不了眼,一無是處,但這樣的樹木若是讓雕刻家或者美學家看見了,怕是要如獲至寶般歡天喜地的讓更多人知道這種長勢奇特的樹木的價值。無論是對待事物還是對待自己,我們都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無用之用。我們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當我們在一個領域取不得成功的時候,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從事另一種工作。這樣一來,多多嘗試,我們很可能就會獲得成功。
現(xiàn)今社會中,很多人都注重養(yǎng)生,主張返璞歸真,吃粗糧,做瑜伽,這跟莊子提倡的生活是一樣的。莊子認為,人的本性在于原始性、自然性和先天性,而養(yǎng)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不管社會怎樣發(fā)展,人類怎樣進步,人都沒辦法脫離自然而生活。與此同時,在注重養(yǎng)生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從飲食和生活作息上盡量回歸自然本性,不熬夜不暴飲暴食,不吃垃圾食品,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養(yǎng)生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性的回歸。我們都知道,養(yǎng)生之所以越來越重要,是因為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人們朝五晚九的上班,沒日沒夜的奮斗,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受到了極大的壓力。當我們的溫飽問題基本上解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注重生活的質量。所謂生活的質量并不是說我們要頓頓山珍海味,而是,我們要注重調養(yǎng)生息,一切從出發(fā)而來,順應自然生長,放下焦躁,放下利欲,學會學習,學會歸納,學會沉淀,學會靜思。當我們盡量做到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回歸的時候,我們也就漸漸實現(xiàn)了養(yǎng)而生的目的。
談到這里,似乎也應該告一段落了。莊子文化讓人嫻靜,讓人靜思,他給我的啟迪遠遠不止以上這些。
最后,要感謝唐老師的獨特教學方法。正如您在空間里所寫的那樣,學校里確實沒有哪個老師能夠做到像您這樣把所有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行體會,。而您只是在一旁加以解釋和指導,并不從正面上進行直接干預。這樣的學習方法讓我們的思想不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在寬闊的空間里進行了自由的翱翔,最終收獲了帶有自己“味道”的莊子文化。
文的末端,不得不提的是唐老師您對我們的關心。我覺得現(xiàn)在應該已經沒有哪個大學老師能夠每節(jié)課都帶著那么多書爬五樓來給學生們閱讀了。謝謝老師的關心,謝謝老師的奉獻!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