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小娘子
話說某朝某代,一戶張姓人家,原也是書香門第,只因種種原因,后家道敗落,只得經(jīng)營一米鋪為生,但張家老爺原也是讀書人出身,不擅經(jīng)營,只得靠著門店勉強(qiáng)為生。張老爺中年得一女,名喚明珠,他與夫人晚來得子,雖是女兒,自也是視她如掌上明珠。
卻說明珠,自幼便生得珠玉可愛,更難得的是極為聰慧,三歲便能跟著張老爺讀書識字,學(xué)得亦極快。張家家境雖是一般,張老爺張夫人也將大筆錢財(cái)花銷在這女兒身上,到了及笄之年,張小姐已是飽讀詩書、能書善畫的妙人兒一個(gè),又生得美,媒人自是排到了二里開外。
張老爺和張夫人卻如何也舍不得女兒過早出嫁,只盼她找一個(gè)合乎心意、才貌相當(dāng)又頗有家財(cái)?shù)娜缫饫删?善磺,那有家資的公子,張小姐偏生又嫌棄人家才情不夠,常說若是如意郎君自當(dāng)品貌佳,且能共賞花撫琴對酒當(dāng)歌。這一拖就過了兩年,張夫人這才隱隱有些頭痛,只覺女孩讀書太多也有些不好。
這一年,大雪紛飛。隔壁搬來了一戶人家。一寡母,一青年書生。寡母名喚王婆,看書生的年紀(jì)她年歲倒也未必有多大,只是她貌若無鹽,極丑陋且又兇神惡煞,故而顯得老邁,鄰家小孩時(shí)常見到王婆出來就嚇得一哄而散。又有傳言說,她這般相貌,只怕不是寡婦,是個(gè)遭官人遺棄的。說也奇怪,那青年書生喚她母親,卻長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他與張家小姐住對門,又時(shí)常握著一卷詩來張家米鋪買米,一來二去,兩人倒生了情意,換換詩帖,便也算定了情。
張夫人自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不許二人往來。張小姐心里思念情郎,便常常暗自流淚。張夫人日日只說她也不求那富貴之家,只是那王家,一看便不是什么好人家,王婆又那般兇惡,她嫁過去只怕要受苦受累。張小姐原先辯道說王郎那般彬彬有禮,又怎會有兇惡之母。但她想到王婆的容貌,心里也微微有些懼意。但張夫人越說,張小姐心里越是抗拒,只想哪日定要會一會這個(gè)王婆。
這天,張小姐趁母親去廟里上香,便偷偷溜了出去,穿過家門口那條小巷子,便一下溜進(jìn)了王家的后花園。只是她未見到王郎,卻一下撞見了王婆。她原想找王公子,而后請他帶自己拜見一下王婆,沒想?yún)s這般撞見。張小姐面皮薄,一下臉就紅到了耳根。
王婆卻毫不在意,只說:“你與我兒之事我已知曉多時(shí),只是你相貌既好,才品自也不差,何必要找我兒。我家既無雕欄畫棟,又有我這樣的一個(gè)婦人,你何苦要來尋我兒?”
張小姐原也是個(gè)有些膽識的人,見她開門見山地說,倒放下了一口氣,只說:“王公子這樣的樣貌才情,自是有人歡喜的。我若求那雕欄畫棟,又何必待至今日,早已嫁做人婦,我也不過是求個(gè)體貼之人,尋一今世知己!
王婆有些傲然地抬了抬頭,只道:“那你可愿同我兒今日成婚?”
張小姐只覺這婆婆果真有些不好處,但她也是倨傲之人,只想世間又何處可尋王郎這般人才,只道“又有何不可?”
那王婆笑道:“那你便進(jìn)廳堂吧!敝灰姀d堂里早已布置妥當(dāng),有喜燭有果品,只是沒有賓客!澳闱业壬弦坏龋@幾日我不讓我那傻孩兒去尋你,他早已相思得癡了!
好一會兒,王婆才帶來了王公子,身形消瘦,張小姐見他果是同王婆所說的形容落魄,心底難過,撲簌便落下了淚。王公子見她,亦是熱淚盈眶。
王婆臉上卻仍是嚴(yán)厲,說道:“你莫怪我心狠,我也是為了你們好!
二人便倉促之間,在王婆的主持下拜了天地,王婆方才眉開眼笑,說去見見張家人。
張老爺和張夫人聽到此事,自是氣得不輕,大罵一通,只說這女兒太過不守婦道。但幸而看這女婿端也是一表人才,便勉強(qiáng)答允了。
只說,這王婆倒也寬松。張小姐嫁去之后,時(shí)不時(shí)還回娘家小聚,一回來便帶上丫鬟。原是她嫁去之后,王婆所添置的。張家的米鋪,王婆家的管家常常去光臨,張老爺自是不好意思收親家的錢,但每每那管家便悄悄留下一張大銀票。
如此反復(fù)一段時(shí)日,張家人倒是頗為欣慰,女兒女婿珠聯(lián)璧合,婆婆又待女兒好,夫復(fù)何求。心中自是感嘆人不可貌相,但也頗有些驚異王家財(cái)力之雄厚。連張小姐也覺得王家有些奇怪,偏生王公子何事都對她談,自是身份一事,卻從不愿提及,只說此事涉及母親,怕說了惹她傷心,說她這一輩子只愿尋一個(gè)同心人,最終卻仍是被負(fù)心,她心中傷痛,方才性情大變。他這般說,張小姐自也不敢多問,只她也發(fā)現(xiàn),這王婆,并不簡單,琴棋書畫,竟也是樣樣精通。
忽有一日,數(shù)十人涌了進(jìn)來,噼里啪啦跪了一地,直喊公主千歲千歲千千歲。眾人方才如夢初醒,之后,才知那王婆原是皇家千金,嫁人之后,求得一子,駙馬也升至了相爺。只是駙馬升官之后,嫌她貌丑,又漸掌了實(shí)權(quán),便一味嬌寵小妾。公主負(fù)氣,攜子出京,定是要他尋一個(gè)不求財(cái)不圖權(quán)的好姻緣。王公子自幼孝順,不忍忤逆母親心意,因此也便依了母親。他原也不做何打算,直到遇見了張小姐,在母親啼笑皆非“逼婚”之下,倒也成就了一段姻緣。他每每想提起之時(shí),又怕那張小姐生氣,便不敢再提。直至這日被人尋到。
這邊廂,那張小姐果真真是生了氣,撕了王公子送的扇子。
王婆卻在一旁撫掌大笑,道:“好兒媳,好兒媳!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