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活出極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意為人生苦短。幾十年的歲月,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轉瞬即逝的一朵浪花。轟轟烈烈是一生,悄無聲息也是一生,克己為人是一生,醉死夢生也是一生,端看你怎么個活法。如何活著?我想大多數人會贊同我的觀點,人不僅僅是要活著,而且要活得有意義,要活出極致,這樣,才能實現(xiàn)人的生命的充盈與提升。
當然,對于怎樣才能活出極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所謂活出極致,不是指物質上的精品享受,更不是權高位重的顯赫名聲,它是對人生達到盡善盡美的一種追求。
活出極致,使生活“簡單而不簡約”。我平素喜歡搜集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把它們當作寶貝。一方菱形的畫框里,鑲嵌一幅立體逼真的山水畫,它不是古玩名珍,而是用廢棄的易拉罐剪成的,這是我在上海城隍廟只用幾十元錢就買到的;幾只用蘆葦編成的螞蚱、蟈蟈栩栩如生的站立枝頭,雖然時間給它油綠的身軀染上了黃色,憔悴了許多,但我依然愛不釋手;放在我書桌上的臺燈,燈座是用貝殼和玻璃粘結而成的,孫悟空站在花果山上撩手眺望,在燈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這些用了很少的鈔票淘來的東西,讓我怡情悅色。我還自己動手裝飾我的居所,把一些廢棄不用的舊物制作成我喜歡的飾物,自得其樂。在這些價值低廉的物品面前,我可以忘記不開心的事,宣泄心中的郁悶,平復工作給我?guī)淼钠鸱。我享受它們帶來的情趣,這是一種極致生活的快樂。
活出極致,是一種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來對待世間的紛紜,表現(xiàn)出一種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其實,生命中,我們有太多的莫可奈何,我們難以掌控生命軌跡中的不可預料。這時,我們該做的不是哀聲連連,而是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去搏擊。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可以說,一生不隨順,中年之后,過的是如他自嘲“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道出他凄慘的晚景。可是在他的筆下,我們聽不到他的嘆息聲,看不到他的悲苦愁容,我們聽到的是他為黎民百姓的吶喊,看到的是他那顆憂國憂民的心。對此,我們能說他活得不堪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道出了他身居陋屋心系天下的胸懷,我們能說他活得粗糙嗎?他的不朽之作《三吏》、《三別》正是他活出極致的精髓所在。
活出極致,就是融個人之“小我”進社會之“大我”。戰(zhàn)國時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是一段頌傳千古的美談。藺相如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他不畏秦國的強權,甘冒生命危險,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和氏璧”完璧歸趙,使趙王免于受辱。歸國后,他因功封為上卿,位居廉頗之上。廉頗是趙國大將,自認對趙國勞苦功高,不甘屈居藺相如之下,憤憤不平溢于言表,數次侮辱藺相如。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以容忍謙讓對待,終使廉頗愧疚悔悟,負荊請罪,二人遂成為至交。藺相如的這種處事態(tài)度,是基于國家的利益,他這種“大我”的胸懷,詮釋了活出極致的另一層面——舍私利求大義。
活出極致,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哲學家馮友蘭認為,人生有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們現(xiàn)階段人生追求的是“舍利求義”的道德境界,進而達到“不再為人、為社會、事天、知天”的天地境界。而愛因斯坦就是活出這樣一種境界的杰出典范。他說:“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悅的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于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里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么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边@番話,道出了活出極致的深刻內涵。
每個人的閱歷、生活背景的不同,對事物的認知、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對人生意義的理解也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是,追求“人在生存方面進入極為廣大自由的境界,隨心所欲,而行事無不合規(guī)矩合目的”,當是人類共同的目標。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