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小時候的記憶里有棵大榕樹。
榕樹下就是一個小小的幼兒園,三層樓高。
幼兒園旁是一片古香古色的老房子和石板路。
九曲十八彎的羊腸小道,一頭扎進去誰都找不到。
我牽著爺爺奶奶的手,日暮西沉,晃悠悠地走回家。
二市有一家老店,以前很喜歡去吃清湯面。
還有中山路的新南軒。夏天喜歡吃那里的刨冰。
那時吃飯不收現(xiàn)錢,要買各種顏色菜票湯牌來兌換。
吃完飯以后跳上老舊的三節(jié)公車,看窗外來來往往的燈火。
初中時發(fā)現(xiàn)一家很喜歡的書店。味道像向日葵一樣溫暖。
昏黃的山吹色燈光。暖洋洋地熨燙眼睫與心底。
點一杯飲料就可以懶洋洋地呆上一個下午不會有人打擾。
深陷在軟沙發(fā)里看著厚厚的小說,時間一點一滴從指縫流過。
留言本里寫滿了可愛的娃娃體和柔軟的愛意,娟秀的字跡每每叫人羨慕又嫉妒。
有時候會意外地發(fā)現(xiàn)很多年前,某個熟悉的人曾經(jīng)留下來的痕跡與心情。
X大店最常放的依舊是那反反復復的幾首小野麗莎。
中山店拆掉之前店員姐姐做的田園松餅超級無敵好吃。
禾祥店離一中最近。高三那一年曾經(jīng)花過很多時間去那里自習。
松柏店好小,但是印象卻很深。不會忘記借口以補習為借口的那個下午。
一期店的精品比別家要多。那只圍著格子方巾的布兔子,F(xiàn)在還掛在我的雙肩背包上。
梧村店好像還是買游戲和柯南占多了些,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對一家書店來說過于吵鬧。
一中后面靜謐又幽深的棧道公園,原來只是一段廢棄的鐵路。
高中時不懂事翻墻逃學。架在墻上望著地面不敢跳下時,有個阿姨提著菜籃經(jīng)過。
她抬起頭說,怎么了小妹妹,踩在阿姨的肩膀上下來吧。
我現(xiàn)在都還記得那笑笑的,彎彎的眉眼。
還有淺海彼岸那座夏樹繁茂,錦繡盛開的島嶼。
喜歡沿著小巷子安靜地走。夏天有長過墻頭的高大榕樹遮出一路的清涼綠蔭。
沒有機動車的喧囂吵鬧。偶爾會聽見鋼琴聲;蚴前甙⒐呱蠋锥蔚穆曇。
菜市場那段像臺灣舊街道。市儈卻真實。熱鬧卻溫馨。
福音堂的圍欄上纏繞著花。三一堂的唱詩班少年有著純凈的眉眼和質(zhì)樸的聲線。
參加禮拜的島上居民用方言念著圣經(jīng)福音唱著禮贊。
很早以前無意間發(fā)現(xiàn)的花時間。坐落在一座爬滿藤蔓類似威廉古堡的建筑旁邊。
老板娘挽著一支木簪在吧臺溫和地調(diào)著酒。檀木香在隔壁房間的每一吋角落溫柔滋長。
有一段從院落中穿過的羊腸小道每次都會走。柳暗花明的感覺每次都讓人想瞇著眼睛笑。
每次都會去吃那家有名的魚丸。叫什么名字不記得了。有些難找但是最后總會找到。
在民居院落里。有口淺淺的水井。然后一邊吃著一邊抬起頭幾番打量那家人住的紅磚瓦樓房。
不知道怎么地會聯(lián)想到舒婷。
那些瑣碎而平常的記憶。像呼吸一樣持久又細膩地融進生活里。
后來離家遠行,到了別的城市。
好像從那一年起。一切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物價以難以置信的速度翻倍增長。裸婚和蝸居這些網(wǎng)絡新詞開始流行。
光鮮亮麗的外表遮掩不住越來越多的弊病。
一切開始與初時背道而馳。
小時候熟悉的老店鋪拆的拆,倒閉的倒閉。
新開的店家層出不窮,被寫在攻略上,成為游客親睞的傳統(tǒng)美食。
多么諷刺。
還曾經(jīng)從禾祥西路經(jīng)過幾次。最喜歡的光合只剩下「旺鋪招租」的廣告。
中山路的光合作用重新翻修過。裝B指數(shù)上升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一家有著繁多咖啡與茶飲品種的書店。擺滿了當紅青春傷痕文學與昂貴的手工精品。
卻找不到幾本并不生僻的文集或書刊。
后來聽聞,還是沒挺過時代的潮流,最終倒閉。
在星巴克第一次進駐時。店門口排隊等候的人據(jù)說可以堵塞交通。
沒有親眼見證過。只是覺得神奇。
如果只是想要一個安逸的環(huán)境和氛圍。那么大可扭頭就走。
隨便找家路邊冷清的咖啡館估計也比吹著冷風死等和一大群人死磕好得多。
市民的逼格真是難以理解。
有一次暑假偶然又去了那個島嶼;〞r間的老板不知道在不在。
之前店鋪似乎交給別人打理。變得更加地商業(yè)化。
周邊小路在檢修。掘地三尺還有挖掘機突突突的聲音。每一下都鞭撻在高溫烘烤的脆弱神經(jīng)。
走幾段路就聽到店鋪的各種喇叭錄音。叫賣著各種特產(chǎn)啦旅游紀念品啦云云。
還有沿街彈唱的聲音。高分貝的麥克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各種旅行團的導游手握擴音器一邊走一邊為游客作介紹。
人多一點的主干道上電瓶車一輛又一輛地開過。不停聽到的是要求讓路的提醒。
也許是這個社會也變得動蕩不安全了。
每日上下午的道路上更是堵得怨聲載道。
爆炸這種時間開始頻頻走入公眾的視線。
只感覺這座城市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小資。
溫馨又寧靜的感覺正在慢慢散去。
我看見了它的迎合與偽飾,在不停變換的潮流里愈發(fā)搖擺不定。
說好的靜謐在哪里。寧遙在哪里。格調(diào)在哪里。
標榜著個性與的咖啡店私人旅館越來越多。然而真正讓人留戀的地方卻越來越少。
也許旅游產(chǎn)業(yè)正是靠著這樣的一種風格與定位慢慢發(fā)展起來。卻注定難以長久挽留住游客。
北京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海有都會的時尚氣息。西南有渾然天成的壯美迤邐。
這里呢。將文藝與小資做成特色標簽。貼滿鼓浪嶼。貼滿文化藝術(shù)中心。貼滿中山路。遍地都是。
然而你最大的特色。本來不應該是那足夠令人想要久居的溫暖與安寧么。
干凈的街道。海洋的氣息。平靜又包容。還有慢條斯理又面容溫和的市民。
每次看到小島上上摩肩接踵的人群都覺得很煩躁。
作為一個本地人。實在不應該對于當?shù)氐闹еa(chǎn)業(yè)旅游業(yè)如此小氣。
外出求學。很多人知道我的故鄉(xiāng)以后。第一句話就是「我去過噢。那里很好玩耶!
是雖然聽到那些話時心里真的難以言狀地高興。那是骨子里的自豪感。
但是真的想說一句。你們所看見的也許并不是這座城市真正的模樣。
至少不是我所認識的模樣。
沒錯。每個城市的發(fā)展有它的苦衷。但我不再像過去那么愛你。
從前的回憶。好像恍如隔世。
現(xiàn)在快節(jié)奏的走馬觀花。貴得莫名其妙還門庭若市的張三瘋。景點里照的除了人以外還是人的留影紀念。
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備受歡迎的推銷方式。
如果有時間的話放慢腳步靜下心來。
半晚在輪渡廣場散步的閑散老人。中山路未曾翻修過的騎樓。小島嶼還沒有多少人涉足過的小巷。X大舊校區(qū)的老教學樓。二市的花鳥市場…
也許才是這個城市最真實的呼吸。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