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先人
年輕時看資料,美國的中小學(xué)生留作業(yè),有要求孩子們追尋家族根源的內(nèi)容,印象很深刻。雖說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可是明白自己從何而來,那種厚重的歸屬感還是挺讓人向往的。時間是最犀利的雕刻刀,多么平凡的族系上溯3、5代之后,都會平添上一種滄桑的色彩,歷史感十足。
父親和母親的祖上都落籍遼陽,是過去所謂“黔首”、“庶民”,建國以來稱呼的“老農(nóng)民”,實在乏善可陳,太過平常。以至于現(xiàn)在想起來,我對歷代祖先,大多數(shù)連名字都不知道。然而即便是這樣的小人物,在歷史的塵煙中也會變得朦朧神秘起來,讓自己不免會偶爾出神,憑借著從長輩處聽來的一鱗半爪的描述,想象起某些先人的形象來。
老實的“大掌柜”
父親的家族是經(jīng)由云南、山東、關(guān)外輾轉(zhuǎn)遷移而來。原因以及各次遷移的時間,已經(jīng)堙沒無考。倒是一個朋友曾經(jīng)笑著打趣說,你家沒準(zhǔn)是清朝滅吳三桂時候,打從云南調(diào)出來的三藩舊兵馬呢。是與不是,可以留待自己空閑時編出無數(shù)可能的故事自娛。
至于有具體事跡可考的(父親和爺爺講過一點),大概從爺爺?shù)母赣H,我的太爺爺開始。這位老人家在村子里算一位有點影響的人物。因為他有出息、有見識,居然離開了在土里刨食的祖業(yè),到城里去學(xué)做買賣了。而且——最后升格成一位店里的“大掌柜”。
在那個時代貧窮的村子里,一位城里的“大掌柜”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大人物”。平時大家是看不到太爺爺?shù),只有逢年過節(jié),太爺爺才會趕著馬車,拉著年貨,也帶著一年賺到的錢,高高興興衣錦還鄉(xiāng),迎著村子里人們羨慕的目光,高高興興回家過年。路上誰看到了他,都會上趕著尊敬地打上一聲招呼。
太爺爺?shù)某霈F(xiàn)給家里帶來了不一樣的氣息,一是讓家里有了比較富裕的物質(zhì)積累,變成了村里的富裕戶,蓋了房子,打了糧食,攢下了幾個金戒指、幾塊銀元這樣的硬通貨,雖然很少,但總是有了底子,即便后來歲月艱難,歷經(jīng)饑荒動蕩,家里人也沒餓過肚子。二是太爺爺愛書,他陸陸續(xù)續(xù)從城里買回了一閣樓的書,給家里的孩子和書本結(jié)交提供了事實上的可能。從爺爺?shù)桨职郑麄儚膩矶疾蝗鄙傩r候悄悄爬上閣樓,小心地抽出兩本閑書背人偷看的記憶。客觀地說,太爺爺從物質(zhì)和精神兩方面提升了我家的整體檔次。
這樣一位“成功的商業(yè)人士”,真叫人一提起來就滿懷崇敬,初聽到了太爺爺?shù)墓适,我立馬腦補出各種《大宅門》、《大掌柜》、《喬家大院》等電視劇里面出現(xiàn)的各位掌柜形象——精明強干、八面玲瓏,句句話里含著深意,從來都占著便宜不會吃虧……
可是,真實版的“大掌柜”卻真真打破了我的想象。閑來與爸爸聊天,聽他講起了太爺爺當(dāng)年的光榮,我也極度興奮,就和爸爸說起了對太爺爺形象的猜測——結(jié)果爸爸當(dāng)即就笑了場啦!他說:“沒那碼子事,你太爺爺啊,就是個老實人,老實得都沒法說啦”。還舉了個例子:當(dāng)年的家鄉(xiāng),曾有幾方兵馬互有進(jìn)退,一會兒你占領(lǐng),一會兒我占領(lǐng)。一次占領(lǐng)者忽然來了興致,叫來老板姓詢問是自己好還是對手好。倒霉的太爺爺被選中答話,結(jié)果囁嚅半晌,神差鬼使地擠出了一句對手好。當(dāng)即領(lǐng)到了結(jié)結(jié)實實一記大耳光,并被勒令重說占領(lǐng)者好。就是這樣,老爺子站了半天,憋出一腦門子的大汗,吭吭呲呲,就是沒有憋出這句話來。當(dāng)時我就傻傻地問爸爸:“是不是太爺爺有傾向啊,堅決不說占領(lǐng)者好啊?”卻被爸爸笑話了一通:“老百姓那那么多想法?你太爺爺也不是不想說啊,只不過敷衍人的話他就死活說不出來!”
故事聽得我一愣一愣的,心情頗有點復(fù)雜:一會兒想說那個年代的人還真厚道,老頭這樣,大兵們最后還能放他一馬,過后也沒說來點報復(fù)什么的。一會兒想說,原來還有這么老實得都不會說假話的“大掌柜”嗎?這個和心目中的“掌柜”形象差距也太遠(yuǎn)啦……
有時候,我真心懷疑,這樣的大掌柜專業(yè)技能好像有點差啊,怎么可能上位。坎贿^回頭一想,或許這就是那個年代淳樸的魅力吧,連這么個老實人都能當(dāng)上“領(lǐng)導(dǎo)”。估計有一個不會說假話的“大掌柜”,這個店里的“假奶粉”、“假品牌”肯定不能太多……
傳奇太姥姥
說過了父系,再來談?wù)勀赶怠H绻f太爺爺?shù)奶攸c是忠厚老實,我所敬佩的太姥姥則是用自己的一生闡釋了“公平硬氣”這四個字。
太姥姥其實命挺苦,也挺傳奇。本來是大戶人家的閨女,當(dāng)初家門口半條街的買賣店鋪都是她家的?墒蔷驮诩依锏拈L子成人要說親的檔兒,那個詭異的名叫“命運”的家伙出現(xiàn)了!先是受媒婆欺騙定下了個跛子姑娘,娶親的時候家里半條街的商鋪都在突如其來的大火中化為灰燼。
自此,太姥姥家驟然衰落,太姥姥也許不到好人家了,只能嫁到太姥爺家來當(dāng)繼室。太姥爺去世那年,他們的長子只有12歲。就這樣,太姥姥一個年輕的農(nóng)村寡婦,拉扯著丈夫前妻留下的女兒和自己的兩個兒子,耕種為生,艱難度日。偏偏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一個院子里住著的親戚想要擠走太姥姥(逼她改嫁),獨占祖?zhèn)鞯姆慨a(chǎn),針對孤兒寡母處處刁難——太姥姥上街賣菜,他要人前人后說這菜不好、秤不足,種種搗蛋;太姥姥的小兒子到城里紡織廠去做童工早出晚歸,他就把院門早早鎖起,逼得小小的孩子每天跳自家的院墻出入……
面對這樣艱難的日子,要強的太姥姥一聲沒吭,二話不說就肩負(fù)起生活的重?fù)?dān),頂起了男人的營生。每天起早種菜、上街賣菜、養(yǎng)豬養(yǎng)雞,收拾家務(wù),精心侍弄起菜地(當(dāng)時太姥姥家里是菜農(nóng)),里里外外一把抓,養(yǎng)活了一家四口,還供給大兒子到縣里讀上了師范學(xué)校。就算每天賣菜時在旁邊擺攤子的壞親戚時時搗蛋,太姥姥質(zhì)優(yōu)價廉的蔬菜總要比他的賣的更快、更多……。農(nóng)村的寡婦難做,可太姥姥一家孤兒寡母,卻難得一個村子里的鄉(xiāng)親提起“村前的趙寡婦”,沒有不挑大姆哥的。
太姥姥處事公道,愛保護(hù)弱小,帶領(lǐng)著幾個孩子抱成一團過日子,生活雖然艱難,卻格外和睦溫馨。雖說是“后媽”,可是她對前妻留下的女兒格外照顧,視如己出。據(jù)說,當(dāng)時家里要是偶爾得到一塊糖,太姥姥都會一咬兩半,先給大閨女一半,剩下的再平均分給兩個兒子。
有了太姥姥的榜樣,兄弟倆對姐姐同樣盡心盡力。聽老人講,姥爺?shù)拇蠼慵藿o了一個憨厚的農(nóng)民,后來被鬼子抓壯丁抓走了。在當(dāng)時那就是有去無回!雖然想救人,可是本身是無根無蒂的農(nóng)民,即沒門路,周圍更沒人敢去和鬼子兵打交道。急得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的大姐回到娘家嚎啕痛哭不止。正在縣里讀初中的姥爺只有十三歲,聽到這事兒,鼓起勇氣瞞著家人偷偷跑到鬼子營地,千方百計地和站崗的鬼子結(jié)識、搭話。最后,居然真的救回了姐夫,被周圍的親戚鄰里嘆為奇跡!
在太姥姥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兒女們格外親密,猶如同胞。大女兒對太姥姥非常孝順,在太姥姥去世前,里里外外都是大女兒伺候照應(yīng),寸步不離,一直伴隨了太姥姥到了最后……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想,對于太姥姥和她的一家來說,艱難而平凡的生活反而成了一種磨練和砥礪。經(jīng)過它的考驗,軟弱卑劣的人或許會慢慢沉淪,可是那些善良堅強的人們,他們?nèi)诵灾凶蠲篮玫臇|西則會被打磨成型,更加熠熠生光。
蒲葦韌如絲
姥姥是我相處時間最長的長輩。
姥姥家的平房里干凈整潔,和樂融融;姥姥家的院子里有果菜瓜架、雞鳴啾啾。整個學(xué)前階段,姥姥家就是我的“百草園”。
“百草園”里的仙女就是姥姥,盡管她是個最平凡不過的家庭婦女,在我的記憶里,姥姥瘦弱、清秀、干凈,性格溫和,與世無爭、心靈手巧。姥姥自己種菜園子,青蔥的蕓豆、紅艷的柿子,金燦燦的玉米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姥姥自己養(yǎng)雞,用白菜剁得碎碎的再混上玉米面和雞蛋殼碎末做成雞食喂雞,至今我還記得每天撿到雪白雞蛋時的喜悅。姥姥做菜做湯從不加什么亂七八糟的作料,可不知道為什么味道極好。姥姥自己絮棉被、裁棉襖,每當(dāng)臨近冬天,姥姥把布料放在炕頭上,比劃幾下就下剪子裁出棉衣大樣,接著絮棉花、縫針線,兩三天時間,一件棉衣就變魔術(shù)般的出現(xiàn)了。閑來沒事,姥姥就納鞋底、做鞋面,做布鞋,我4、5歲前的小鞋子,都是姥姥一針一線做出來的。小時候,看姥姥做活是我最喜歡的消遣。姥姥做棉襖的盤扣,隨手撿起棉布碎料滾成細(xì)長條,固定好一頭,隨后邊繞邊縫,手勢漂亮得像飛舞的蝴蝶,一會兒功夫,一粒疙瘩頭布扣子就變來了。還記得自己曾經(jīng)眼饞別人家孩子的布娃娃,也吵著要,家里沒錢買那個,姥姥就找出一只布襪子,把棉花填進(jìn)去,再縫出眉眼,變成了一只漂亮的布娃娃,讓小小的我破涕為笑,高興不已……。
有時候姥姥會給我講過去的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可是講到別人的時候格外生動,講到自己,卻從來都真心地說,自己身體不好,做不了什么,家里都是父親、丈夫、婆婆和孩子做主來著的,自己一輩子過得都是輕松省心。
其實,姥姥的人生并不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平靜。姥姥17歲出嫁,不到40歲守寡——姥爺在一次公出時,被一輛開上了人行道的汽車撞倒,永遠(yuǎn)地離開了心愛的妻子和4個孩子。當(dāng)時,他們最大的孩子上初中,最小的孩子還在襁褓,一家5口只能依靠姥爺微薄的撫恤金生活。
姥爺去世后,姥姥一個人勉力支撐這個家庭。聽媽媽講,為了照顧兒女,原本氣管哮喘嚴(yán)重,有時咳得連床都下不去,最怕冷氣的姥姥在嚴(yán)冬臘月的日子里總要起個一大早,到外間屋里冒著嚴(yán)寒生起爐火,讓孩子們能夠在溫暖中穿衣起床;為了保證火炕的暖和,姥姥自己學(xué)會了盤炕,扒炕砌炕再不求人;困難時,姥姥就爬樹擼捋榆錢混在面里做團子給全家人吃;姥姥還和鄰居一起去蓋房子的工地當(dāng)小工,從呵吃帶喘全靠鄰居照顧,練到能從平地把磚頭扔上二層樓,不拖別人的后腿;姥姥還到布鞋廠、玩具廠做過工,給別人家?guī)н^孩子……直到后來姥爺?shù)膯挝豢紤]姥姥是家庭婦女,沒有收入,每月給她們增加了一些補貼,才保證了姥姥家的基本生活。
可是就在最困苦的時候,姥姥也從沒向鄰里借過一分錢,在她看來,這是一個原則問題?墒钱(dāng)鄰居有用錢的地方時,她準(zhǔn)會從自己緊張的預(yù)算里再擠出一部分,幫助別人!酢醯臅r候,爸爸因為養(yǎng)病住在姥姥家里,同事來看望他,姥姥盡力招待,臨走時還把自己省下來,當(dāng)時難得一見的罐頭送給了他,讓爸爸的同事十分感動,一直念叨了好多年。
后來姥姥的兒女們上山下鄉(xiāng)、婚喪嫁娶,又經(jīng)歷了許多故事,然而生活中再多的波動,姥姥卻永遠(yuǎn)是那個樣子,溫和、平靜、毫無怨言地順應(yīng)著命運的安排,柔韌無比地承受住生活的考驗。
所有經(jīng)歷的苦難在姥姥的心頭似乎從來留不下痕跡,她講過的故事中,更多地都是各種溫暖愉快的事情:婆婆對她十分疼愛,手把手地教她怎樣種菜;鄰里們熱心關(guān)切,勝似親人,大家出去做工、甚至撿垃圾賣垃圾都會不忘叫上她一份;還有孩子們孝順能干,大女兒還上初中就變成了家里的頂梁柱,代表家庭出面辦事,二女兒還在小學(xué)就把家務(wù)活全包了,從不用她心……,而那些艱難的時刻,不過是那些故事中一段平淡的過渡,順理成章的背景。因為——日子本來就是該那樣過的。
平民草根也有自己的傳奇,我隔著久遠(yuǎn)的年代與先人們對視,好奇于他們的行動,感嘆著他們的經(jīng)歷。同樣篳路藍(lán)縷,他們沒有創(chuàng)立顯赫的事業(yè),甚至連名諱都沒有留給子孫,只有片段的故事,讓我們在有心的時候,可以慢慢品味。
忠厚、堅強、柔韌、勇敢、順天知命、隨遇而安……所謂“克紹箕裘子承父業(yè)”,我想,我和自己的孩子,必將傳承這些性格和品質(zhì),作為我們的行事之本、立身之源。只因為,我們的先人已經(jīng)于許久許久以前,把這些東西寫進(jìn)了家族的血脈深處。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