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藏青色天幕下,單薄的人影站在荒禿的高坡上,搖搖欲墜。
寒風(fēng)凜冽,吹起旌節(jié)上泛黃古舊的尾毛。我站在遠處,看見那個身影迎著風(fēng),向著東邊日出的方向,行下了最虔誠的跪拜。
我自然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在很久以前,我也曾滿心赤誠地做著同樣的事,一直跪到雙膝酸軟,再也支撐不起,僅剩的尊嚴。
不知在何時,祖父告訴我,君為臣綱。
這四個字,足以禁錮我的一生。
后來,祖父被他逼死了,而我卻無法為親守喪,只因我要接手祖父的軍隊奔赴戰(zhàn)場。
在城門口,他來送我。
我跪在風(fēng)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歡喜著。
也許,我更應(yīng)該恨他,畢竟那是弒親之痛。
然而,我無法。
那四字的魔咒不僅讓祖父死得心甘情愿,也讓那時的我愚昧得心安理得。
瘋了一樣的癡迷。
我跪伏在那人腳底,甚至不曾看清他隱于珠綴后的面容。
他的聲音在我頭頂響起:“陵此行必要大勝而歸,讓那蠻夷胡虜看看,我大漢的雄風(fēng),威振漢庭!啊哈哈。”雄厚的笑聲,帶著無法抑制的自信,仿佛這世上已沒有什么能攔得住他。
我想。
這,便是帝王了。
臨走時,他拍著我的肩,像是給了我莫大的信任。
后來再想起,我不止一次的冷笑。帝王無情,我早該看清。
然而那時的我還不懂,或者說,是根本不愿懂。
我只記得,那時的我在他離開后,匆忙的起身,幸好趕得及目送遠處一抹玄黑的肩輿。
黑鐵的盔甲沉重,而我卻像不自知,只自顧癡癡望著城門。
戰(zhàn)鼓擂響時,萬馬奔騰,踏碎了一地黃土沙石。
刀刃劈開了馬前匈奴士兵的頭顱,鮮血四濺,濡濕了我的臉。
我望著殘陽似血,鼻尖,淺淡的殺伐腥氣縈縈未散。
我伸出左手遞到眼前,指尖的東方有暮歸的烏鴉,自指縫穿過,劃破天際蕭索的蒼涼。
此役大捷。翌日,班師回朝。
城外,遠遠便瞧見了那人的身影。
忍不住勾起唇角,心中竟涌起倦鳥歸巢的暖意。
慶功宴,兕觥交酬,袖舞霓虹,暖香迷醉。
我的身邊圍了一群人,有敬酒的,有恭維的。抬頭望向上首的虛位,我抿唇一笑,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樂聲驟停,一干婢使簇擁下,那人經(jīng)過我身旁,走上臺階,面露得色。
“陵此役大敗匈奴,寡人甚為欣喜,今日慶功之宴,當(dāng)與眾卿同樂!”
一揚袖,笙樂又起,徹夜歌舞,更甚瑤池。
幾杯瓊釀下肚,頗有些飄飄然。我舉起琉璃杯抵在唇角,笑意漸深。
看那人眉眼之間,意氣風(fēng)發(fā),目光灼灼。
如醉。如癡。
呵,我的君王。
讓,臣一世都為您征伐,直至戰(zhàn)死沙場。
新年剛過,我抱著小征兒坐在院子里曬太陽。征兒五歲,久不見我,剛開始還有些生分。待我抱著他騎了幾次大馬后,倒是粘我粘的緊。
正是貪玩的年紀(jì),粉嫩嫩一個小團子,活潑好動,偏還愛撒嬌哭鼻,真是惹人疼愛的緊。
“爹爹,你還要去打仗么?”小團子一邊在我懷里亂蹭,一邊帶著哭腔問我。
我鼻下一酸,心疼地摸了摸他的頭發(fā)。
“爹爹是要去保家衛(wèi)國呢!征兒在家乖乖聽娘話,爹爹就能快快回來了!
小團子一扭身子,不樂意地嘟起嘴:“爹爹,騙人。明明就是黑臉伯伯派爹爹去送死啦!”
我板起臉來,放征兒下來站好。
我有些生氣,征兒不知道從哪些愛嚼舌根的奴仆那兒聽來的這些瘋話。
“以后休得再說!抗擊匈奴,乃我大漢臣子分內(nèi)之事,豈能稱為送死!便就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大概語氣重了些,小團子被我嚇得撲騰著眼睛,全沒了平日的調(diào)皮勁兒,一張小臉泫然欲泣。
我知道這不能怪一個孩子,但,一想到我的一片忠心竟被這般曲解,心中便不由上了火氣。
現(xiàn)下才放軟了語調(diào):“征兒,以后萬萬不可這么說了。爹爹是皇上的臣子,要為他赴湯蹈火,將來……征兒也是要做臣子的。到時候征兒只要記住,君為臣綱!”
小團子停了抽泣,認真聽著,但還聽不大懂。仍然乖巧的點了頭。
我看著征兒的小臉,將脖頸間的玉佩解下,給他戴上。
這是此役勝利的犒賞,皇上親手為我佩上的,據(jù)說是有仙氣護體的靈玉。
“爹爹,那征兒以后也要上戰(zhàn)場?” 小團子一邊摸著新得的玉佩,一邊抬眼問我。
“嗯,征兒將來也要為皇上守住四方!
“上了戰(zhàn)場,就可以……騎大馬!”小團子兀自低頭盤算著,嘀咕出聲。
“騎大馬!我要騎大馬!……爹爹……征兒現(xiàn)在就要去戰(zhàn)場!我要守四方!君為臣綱……爹爹征兒要騎大馬!”
我頗為頭疼地看著小孩兒變得比天氣還快的臉。無奈地把小孩兒駕到脖頸上,朝雪地里奔去。
“哦……騎大馬咯,大馬爹爹……嘻嘻嘻嘻”
“臭小子……”
聽說前線駐邊的一位將領(lǐng)又叛變匈奴了。
陛下整日陰著一張臉,眉頭也緊蹙著。
那日,在御書房。
大約是我見他的最后一面。
我不得不說,他的帝王心術(shù)舞弄得真不錯,竟讓我明知不敵,還帶著一干人馬為他送死。
他背對著我,背脊直直地挺著。
一身玄黑。
壓抑且厚重。
“陵,朕只有你了。”嘶啞的嗓音刀子般劃刻在我的心間。
從沒有見過他這樣脆弱。
我猛然抬頭,卻看見他佩戴端正的龍冠下,有絲絲斑白。
“千萬……”
他轉(zhuǎn)過身,目光灼灼的盯著我,眼里有萬千思緒。
我以為他是想警告我不要叛變。
然而,不是。
“千萬小心!
那一刻,我眼角酸楚。
大約我是真的想要為他死的,若沒有那件事發(fā)生的話。
我再一次踏上了征程。
去的時候,我想著剛才城門上他不安的眼神。
還是得速戰(zhàn)速決才好。
這般,我不由夾了夾馬肚。
涼秋九月,塞外草衰。(來自李陵《答蘇武書》)
不知是誰吹奏胡笳,聲聲凄厲。
我翻身下榻,隨手披了件衣服,走出營帳。
月色如水。
清冷地照在我的肩頭。
我有些想哭。
人總有軟弱的時候,正如此刻。
我想了很多,想到我的征兒,我的妻子,我的祖父,……
我的王。
我不知道我已然戰(zhàn)斗了幾日,我只知道,即使矢盡糧絕,我也不能放棄。
要活著,見他。
一下又一下,我揮臂。
刀刃上沾滿了敵人的鮮血,泛著血紅的光澤。
日落西山。
我的呼吸漸漸不穩(wěn)。
手指關(guān)節(jié)抽搐著,涼濕的手心已無法握住刀柄。
兄弟們一批批死去。
然而匈奴的士兵卻源源不斷,怎么殺都殺不完。
最后一支箭矢身寸出,跨坐馬上的匈奴大將轟然墜地。
我單手撐著刀,跪倒在地上,身邊是兄弟們的尸體筑成的圍墻。
戰(zhàn)馬悲鳴,吟嘯成群。(來自李陵《答蘇武書》)
有箭身寸來,穿透了我的身體。
我抬眼,望盡遠方殘陽如血。
有暮鴉晚歸。
秋風(fēng)獵獵。
當(dāng)涼意滑過唇角,我笑了。
王,我終是為您……而死。
如果那時我死了,也許,如今也就不會再有怨恨。
那一箭射在我的心口,卻沒能奪了我的命。
我被關(guān)進了牢房,單于派人日夜游說。
他們喋喋不休地為我謀劃一個又一個光明的未來。
高官厚祿,佳妻美妾。只要我愿為單于效力,一切的一切便唾手可得。
我呆愣著,充耳不聞。
我的未來,他們何必操心。
為誰效命……
我的王。
我想著如何尋死殉忠,奈何他們看守太嚴。
一個曾與我同朝為官的大臣來看我,他握了握我的手,說:“李將軍就算不愿投誠,也不能糟踐身體啊……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你這……誒!”
我看他眼里似有淚。
約摸他也是被逼無奈才叛主投降的吧。
“多少吃點吧!彼康轿业亩呌州p聲飛快地說了句:“好歹等到皇上來救您啊!
我驚異地望著他。
他卻依舊神色如常。
“李將軍,好好保重。”他轉(zhuǎn)身走遠。
牢門又被鎖上。
我端起面前的飯食,狠狠地,大口塞進嘴里。
我沒想到,單于會親自來勸我。
他大約以為我已然絕望服軟。
看得出他其實是個不錯的帝王,身上的威壓很足。
單于望著我,眼里是胸有成竹的目光。
還有一絲絲的憐憫。
他說:“……李將軍,節(jié)哀順變!
帶了些奇怪的口音,讓人聽著別扭。
“本王,已然盡力。奈何……”他邊說邊從袖中掏出一個物什。
我有種不好的預(yù)感。
是那枚陛下送了我,后來我又給了征兒的玉佩,串著的紅繩裂成兩段,缺口上染滿了血跡。
……
攥緊了玉佩,鏤雕的棱角刺進掌心,有血流下。
單于仍自顧殘忍地說著,將我心內(nèi)的擔(dān)憂一點點印證。
“李將軍,本王真是替你不值,你的王大概從來就不曾信任過你,他竟然聽信讒言,就將你的全家滿門抄斬。本王的人也只趕得上替令公子收尸……”
有什么在心里碎了,我想哭。
“李將軍的一片忠心,看來他并不懂!但本王卻很是敬佩,你是真英雄,就算你不愿效忠本王,本王依然敬重你!”
單于熱血激昂地為我抱不平,他許下了一個又一個榮華富貴的美夢。
然而我只是坐著,好像一切的一切都不再與我有關(guān)。
他并不信任……
從來不曾。
后來,我留在塞上。
偶爾會在風(fēng)雪之夜想起家鄉(xiāng),想起征兒,想起……他。
然而,也只是想想。
如今,我叫另一個人陛下。
他派過人來,說是要救我離開,他的圣旨中寫,抓獲的俘虜說李將軍正在教習(xí)匈奴士兵攻打漢軍的陣法。他一怒之下,就斬了我的家人。
一怒之下……
他甚至不曾查證,那俘虜口中的李將軍是不是我李陵!
我知道確實有個投降的李將軍在操練匈奴士兵,那人名叫李緒。
又或者是不是都無所謂,因為他并不曾信任。
初次見到蘇武,他滿身狼狽。
然而卻不愿放開手中那管旌節(jié)。
我勸他為人該識時務(wù),讓他看看我的下場,另投名主。
他卻將我大罵了一通。
他說這是關(guān)乎民族氣節(jié)的問題,而不是誰負了誰的忠心。
……
我知道。
我當(dāng)然知道。
蘇武問我,若是皇上那日沒殺我的家人,我還會不會投靠單于。
我沒有回答他。
因為我不知道這次以后會不會還有下次。
終歸,他是不相信我的。
我也想明白了,就算我回了大漢。
大約一個在匈奴皇宮待過的人,他也不會再任用了。
我常去找蘇武喝酒,在他那個荒破的窯洞前,望著黃土飛揚的東方。
我在匈奴娶妻生子了。
我……
我不知想了些什么,臉被寒風(fēng)吹得刺痛。
我轉(zhuǎn)身進了窯洞,蘇武拿出我?guī)淼难蛉鉄崃藷帷?br> 我們喝著酒,吃著肉。
我說:“你大約很快就能走了。”
蘇武不解。我卻未管他,只自顧說著。
“單于說,……他駕崩了!
“就在昨夜。”
我盡量將自己的語氣歸于冷淡。
然而蘇武還是哭了,他甚至咳出了血。
蘇武瘋了一樣地拿起旌節(jié),跑到最高的山坡上。
他摔倒了很多次。
我聽得見他的哭聲,他的悲慟。
我看著他,跪下。
朝東方磕了三個響頭。
很久很久沒有起身。
我轉(zhuǎn)身走回窯洞。
這段路,我走得很慢。
大約是想將淚水流盡。
蘇武,記得回去以后替我告訴他……
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亦長相思。(來自李陵《別詩》)
—THE END—
插入書簽
這文的構(gòu)想來自語文課的閱讀材料《報任少卿書》,司馬遷寫的。司馬遷……苦情悲催受。
我很喜歡李陵,歷史上的話也確實是很悲催的一個忠臣。他的祖父飛將軍李廣死的也很慘,是因為不忍被酷吏侮辱在獄中自殺的。
寫這文的初衷,大約是對三綱五常的不滿,用歷史老師的話就是,它禁錮了人的思想。后來又看到這一對,覺得十分符合,就拿來寫了。
李陵是悲哀的,然而歷史就是如此,若我是漢武帝我也是會這樣做的,縱然我會后悔。
大概因為是學(xué)歷史的,所以對很多歷史人物還有事件會Y的比較多。
歷史,就是因為有太多的“如果可以重來”的評價,才會有讓人唏噓的厚重吧。
再說這文好了,文里的話,其實漢武帝是喜歡李陵的,這個從一些小細節(jié)看得出,但是他作為君王也只能身不由己。
而李陵,他一直認為自己對漢武帝的癡迷是源自忠心,直到他被漢武帝傷害,才算真正明白,然而明白的那一刻也表示他們根本無法在一起。
至于蘇武,也許他愛過吧,但我這里更多寫的是他的忠心啦。
寫著寫著就哭了……真是,我淚點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