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癌癥--做了長生不老夢的細胞
當年上大學時第一次從課堂上聽說了“原癌基因(oncogene)”這個名詞。當時就感覺不妙。本以為癌癥就跟什么天花瘧疾之類的由外在邪物所致,結果鬧了半天居然是體內自己蹦出來的,還帶著遺傳?那這從自身內部攻克堡壘的還怎么治?
繼續(xù)深造下去,得到的信息是細胞內不但有原癌基因,還有“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正常細胞從生到死,遵循著嚴格的細胞分裂周期,分裂個幾十代后就會自動進入死亡程序。一眾基因控制著這些關鍵步驟,一旦發(fā)現情況不對,便會啟動細胞凋亡程序,阻止異常分裂增生。普通細胞要成為癌細胞,只有一個基因突變是不夠的,往往是有多個突變,徹底摧毀細胞周期調控程序,進入不受約束不受限制的惡性增生狀態(tài)—癌癥就此誕生。換句話說,癌細胞就是一些做了“長生不老夢”的細胞。
實驗里要用大鼠。這種嚙齒類動物八周便成年,半歲時即可重達500克以上。要抓住這樣的大鼠是需要克服心理障礙加多次實踐磨練的。經?匆娢宕笕值哪型聦χ笫缶o張得束手無策,抓住了便緊緊捏住結果大鼠被掐的口鼻冒血。一般來說大鼠壽命只有兩年。有時實驗剩下幾只,養(yǎng)著拖到一歲半以后,便會收到動物房通知,說有癌癥增生,必須安樂死。將大鼠放進二氧化碳箱前,看見腹腔或身體側部足有半個身體大的腫瘤時,心里不是不難過的。這些大鼠都不是什么誘癌實驗的產物,只是長著老了老了,便有癌癥了。有種逃不脫,躲不過的宿命感。
我的博士生導師好嘮叨。他的話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但他一句“Starving people don’t get cancer (饑餓的人不會得癌癥)”對我卻有醍醐灌頂振聾發(fā)聵之功效。是了是了,飽暖才會思□□。餓得半死的身體和細胞,只會掙扎著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及時間下將基因種子傳下去,自己好早死早超生,哪里還會惦記著要千秋萬代地在這樣痛苦的環(huán)境中活下去。君不見,古代及當今非洲,營養(yǎng)不良餓殍遍地有之,醫(yī)療手段落后瘧疾天花肆虐有之,婦女難產母嬰夭折有之,什么時候會像當今文明世界這樣每個人都有熟悉的親人朋友同事得癌癥了?吃飽了,穿暖了,活長了,便有些細胞蠢蠢欲動,動了心思要將這好日子一直過下去,再加上外因一誘惑,便成了癌癥。這時候再餓卻是一點作用也沒有了,癌細胞便如那吸血鬼一般,將身體其他部分的養(yǎng)料吸個干凈。很多晚期癌癥病人瘦得皮包骨,偏那腫瘤如肥頭大耳的地主,突兀地顯在那里,但最終仍是隨著宿主的死亡而徹底結束。導師有個得癌癥去世的妹妹。我至今記得他提起這事時的沉重表情。
迄今為止,癌細胞只能在科學家們的培養(yǎng)皿中延續(xù)它們的長生不老夢。最早也是最富盛名的,莫過于Hela細胞—一位美國黑人婦女Henrietta Lacks在1951年因罹患宮頸癌去世后留下來的宮頸癌細胞。在此之前的數十年里,科學家們?yōu)榱俗岓w外培養(yǎng)的細胞盡可能長久的活下去費盡了心思也未能如愿。Hela細胞的培養(yǎng),完全改變了這一狀況,成為劃時代的事件。它們每24小時就能分裂傳承一代,無休無止,看不到死亡的邊緣。無數體外科學實驗因此得以進行。目前在全世界的實驗室里,光是凍存Hela細胞的試管就有上百萬個。從某種意義上說,Hela細胞已經初步實現了長生不老—即使Henrietta Lacks當年沒有因宮頸癌而去世,也不會有這樣的壽命了?墒,任誰也不會認為Hela細胞的長存代表了Henrietta Lacks的永生!酢蹼m沒有完全塵歸塵,土歸土,但靈魂早已遠去。Henrietta Lacks去世三十七年后,一個十六歲的美國女孩Rebecca Skloot在生物課上第一次聽說了Hela細胞的故事,便開始了對Henrietta Lacks短暫一生的探尋。2010年2月,她出版了Henrietta Lacks的人物傳記《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Henrietta Lacks的永恒人生》),成為亞馬遜2010年度最佳圖書之一。書籍能流傳下去的日子,也算是Henrietta Lacks活在世上的一種形式吧?只是這樣的代價與名聲,不見得是她在世時想要的。
凡夫俗子,想的一般不過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長生不老太遙遠,也不會去奢求。即便有這個心,也只是鬧鬧個人修仙,影響不了多少人。只有社稷霸主,秦皇漢武之流,萬人之上,權利比誰都大,享受比誰都豐,若是動了長生不老的心思,造成的災難也就如癌癥一般了,不把民眾整得流離失所了,不把這江山整沒了是停不下來了,而最終也就隨著王朝覆滅而灰飛煙滅了。
日出日落,花開花謝,生死循環(huán)不歇。不光是人的生命,其他的社會存在形式,哪一個星球,哪一個國家,哪一個王朝能長盛不衰?始皇帝的千秋萬代言猶在耳,轉眼大秦帝國就像被孟姜女哭倒的長城一樣崩毀殆盡。即便不談帝王江山民族繁衍,跨國企業(yè),大型連鎖公司,能常盛一百年的你又能數出幾個?
可是,絕大多數的人,在十幾歲時,估計都認為衰老是別人的事,自己是不會老的吧?不然伊能靜的《十九歲的最后一天》當年也不會被傳唱一時。而在步入中年,發(fā)現歲月的痕跡后,都會想辦法去阻止衰老的進程,盡力延長自己的青春,盡管死亡不可避免的就佇立在前方。人既如此,又怎能苛求細胞們恪守本分,不為長生的誘惑向癌癥發(fā)展呢?
(后注:渾渾噩噩浸在生物醫(yī)學行業(yè)十余年,除了自己的課題,絕大部分領域都只是一知半解,掌握程度基本屬民科級別。以這樣的資歷來閑扯癌癥似乎是個不自量力的舉動。不過,考慮到形形色——色的癌癥有二百余種,成因又極其復雜,至今尚無百分之百成功的治療手段,估計也沒誰敢說自己對癌癥了如指掌,也就厚著臉皮小小抒發(fā)一下感受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