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在網(wǎng)上沒日沒夜的看文。有關(guān)夢想。有關(guān)現(xiàn)實。有關(guān)故鄉(xiāng)。
看了一篇關(guān)于汶川地震的文字,忽然就想,去年的5月12日。我在做什么。
桌子上凌亂堆放的模擬卷,寫到一半扔下的小說,殘余一點咖啡的杯子,大落打落或者填滿或者空蕩蕩的輔導(dǎo)書。沒有別人想象中的閑適自得或是屬于空浮才女之名的詩情畫意。有的只是現(xiàn)實的千瘡百孔。
那是中考前的一個月。汶川紀念日。我已經(jīng)想不起來那個悲傷灰暗的日子了,在那個時候。
以為初三是遍地金戈鐵馬的幢影,上了高以后才明白原來之前的日子還是像夢幻一樣美好。讓我每每聽見有人抱怨與初中相關(guān)的話題時都覺得可笑。
當(dāng)然,那是后話了。
我想說的是,在那一段日子里,我的興趣越發(fā)的顯得單薄了起來。音樂剩下的是讓我清醒的搖滾樂,文字剩下的是沒有寫完的小說,和名目繁多的作文選。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第一次知道紅塵有幸識丹青的。
單調(diào)的語文課。年輕的女老師。桌子里放的是偷偷在寫的數(shù)學(xué)作業(yè)。桌子上攤的是無聊的作文評點。
B類卷上。在千篇一律的在學(xué)海中游泳的鉛字后,是一首詩。
琉璃入手綠醅新,滿座江南不老身。
月色流霜衣勝雪,花香入硯墨含春。
魂銷如幻如真處,意在若即若離中。
素尺無緣知錦繡,紅塵有幸識丹青。
我記得那時候我還在挑剔,還在說這首詩如何如何的不好。文人相輕,歷來如此。
我那時候只知道眼淚化詩。只是安安靜靜的在無聲的花年里為自己所喜歡的少年寫一些零散的詩句。南鄉(xiāng)子、浣溪沙、減字木蘭花。都是聲聲思念,卻也可以博得無知的滿堂彩。
那好像是最殘酷的美好時光。失去了愛情卻可以得到虛名,F(xiàn)在想來,覺得幼稚卻也會付之一笑。
扯遠了呢。
那個時候確實是不在意的。只是從旁批中看見了這是一片網(wǎng)絡(luò)小說中的詩句。我以為會是某個古裝武俠。一開始并不在意。
可是之后的很多時光里,我卻反反復(fù)復(fù)的會在失眠的夜里,聽見海潮一樣的聲音響起。
“素尺無緣知錦繡,紅塵有幸識丹青!
不知道為什么,就會想要落淚。想要去探尋。想要知道這樣的句子背后,是怎樣的故事。
這是一首悲傷的詩。這種認知,莫名的,在看過小說很多遍后,仍然盤橫在心中。
后來的故事不需要多贅言,上網(wǎng)查找到小說,正看的是興頭,卻意外發(fā)現(xiàn)是篇耽美文。無奈卻又不肯放手。笑。這是我到現(xiàn)在為止看的唯二耽美文之一。
但是,它給我的感受,卻又不只是這么一個虛浮的稱謂罷了。
很長很長的篇幅,有關(guān)成長,又有關(guān)舍棄。
臨仿。在當(dāng)今聽來便是與造假掛鉤。無端就會生出許多抵觸情緒。但是江家上下,卻絕不是這樣看待。事實上,任何一件事情的出現(xiàn),都是有緣可居。到最后,臨仿已經(jīng)不單單是為了賺錢,為了立足,為了留名或是富足,更多的,是為了展現(xiàn)出那些已經(jīng)消失或?qū)⒔У漠嬜鳌⒃~作的往昔風(fēng)采。就像是那四個大字,再造風(fēng)流。
記得作者好像說過,這篇文章寫到十幾章兩個主人公還未曾碰面。實在失敗。我卻不這么覺得。
丹青是一早便超脫凡俗,但是那樣的性子,像是從源頭奔涌而出的一股清泉,不可彎、不可折,且不說這樣天然無雕飾的性子是否能在王府安然度日,從而博得趙承安的愛慕,光是無從接受臨仿真相而棄筆不綴,就斷斷然無后面的故事可看。
我想這是真的。作者不單單在寫一個愛情故事,還是在寫一部成長的故事。
而后面的感情。不多言了。我想它是在是有些許超出我心中的道德底線。單從對象來看。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愛恨中不知進退,在取舍間不曉收放,在大權(quán)與愛情中不知如何抉擇,在自身的認知與對繪畫的執(zhí)著中茫然不知所尋。一個是不懂愛,一個是不能愛。一個是小心翼翼步步為謀,從一開始便動機不純,一個是赤子之心毫無遮攔,以為可以全身而退卻不小心深陷其中。著實令人拍案叫絕又不得不贊嘆作者如何準確的表達出兩人不同的感情與糾纏的矛盾。
可以說。在感情方面,作者的筆力絲毫不遜于甚至比成長部分更令人折服。
我想,這樣一個人,一個丹青,被趙承安得之,是他的幸。
這樣一篇好文,被我得之,是我的幸。
得之,大幸。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