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那兩個孩子很有可能不是顧二的,這話我已經說過好多遍了,理由一二三四……這里不重復。
我沒有洗白顧二的必要,他又不是我兄弟。但是從作者的寫法上看,此前關于顧二這個人的所有描述,要么就是市井八卦,要么就是女主的猜想,真正能落到實處的其實很少。作者采用這樣的寫法,一定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無疑就是在必要的時候才露出顧二的真面目,取得一種逆轉的效果。這不是洗白,只是作者故意在他和讀者之間擋了一層不大干凈的玻璃。
顧二確實說過曼娘已經被他關起來,孩子是否入籍不一定,這是唯一的一次他自己承認曼娘和孩子跟他的關系。但當時的情況也是非常特殊的。因為他知道他求親,老太太至少會旁聽(雖然是父母之命,但盛家的婚姻大事不會繞開老太太),而老太太早就知道曼娘和孩子的事。顧二不可能對袁文紹說“上次去余家鬧的那倆孩子其實不是我的”,因為這樣說,第一是把余家賣了——余家對曼娘上門一事一直是對外隱瞞的;第二是把明蘭賣了——曼娘上余家鬧,明蘭怎么知道的?而你顧廷燁理應根本沒見過明蘭,你又怎么知道明蘭知道這件事?但明蘭和老太太又確實知道這件事,如果他不對此給出交代,老太太就會如此這般告訴盛紘和王氏,這樣盛家很有可能就因為他隱瞞了這么嚴重的事而不答應這門婚姻。而且顧二也知道老太太對他有成見,他說孩子不是他的,又不能當場滴血驗親,老太太根本就不會相信,反而會更加認定他是陳世美。所以他主動這樣承認了,一方面堵住了老太太的嘴——您看,我沒撒謊,我有誠意;另一方面華蘭、王氏和盛紘覺得可接受——反正外室和孩子都不進門,對閨女影響有限。所以,在求親時承認有兩個孩子同時又表示可以不入籍,對于他達到讓盛家允婚的目的而言是最好的選擇。而只要婚事定下來,婚后要解釋就從容得多了。
即使做最壞的打算,孩子真的是他和曼娘所生,又當如何?
曼娘雖然有心計,而且夠狠——至少林姨娘還沒到敢動殺了王氏的念頭——但她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她當年豁出破頭撞金鐘的那一出鬧余府,雖然達到了讓顧二娶不成余嫣然的目的,但她也扎扎實實地被明蘭擺布了一頓。明蘭逼著她當眾承認了自己戲子(至少跟戲樓有關)的身份,讓她尷尬地面對“你要站著回話還是跪著回話”“你要自己回去還是被人扔回去”的選擇,這說明她雖然“素有智謀”,但在明蘭面前施展不開。明蘭擅長立足在“禮”上,高屋建瓴,泰山壓頂般讓對方的伎倆無法遁形,連還手之力都無。其實這是律師常用的手段,而明蘭是學法律的,她不但有清楚的邏輯思維和足夠的氣勢,還有從小與墨蘭斗爭的實戰(zhàn)經驗,現在又加上絕對有利的身份——正室,曼娘要鬧,那就是在明蘭的地盤上鬧,明蘭怕什么?而且曼娘沒有再三出現、一直搗亂的機會,不像曹表妹,曹表妹是有名有份的妾,而且是個不能打又不能賣必須留在身邊好好照顧的妾;而曼娘在顧家沒有任何身份,明蘭只要不糊涂,就一定要在她一出頭的時候就用雷霆手段徹底解決問題,絕不讓她有再來尋釁的機會,更不能讓她有再次出手殺人的機會。
有人說只要孩子在,曼娘和顧二的感情就是割不斷的——即使是今天,也未必每個男人都會對自己的前妻有著深切的同情,即使有孩子。除非孩子歸母親,且不時上門來要這要那,這種情況確實麻煩。但在古代不存在這個問題,古代幾乎沒有女人離婚還能帶走孩子這一說,除非孩子是隔壁老王的。以顧廷燁的性格,既然他在漕幫能夠一直拒絕曼娘的感情,在結婚后也不大可能再和她勾勾搭搭。
那兩個孩子,即使是顧二的,也沒有太大問題。庶子居長雖然是件麻煩的事,但并非不能解決——大家別忘了,華蘭身邊也養(yǎng)著一個庶長子!這是很多大家庭沒法避免的問題——主母連續(xù)弄瓦,侍妾倒一舉得男。但并不是每個庶長子都能像梁家的庶長子一樣具有威脅,梁家的那個庶長子只是因為與嫡子的能力差異太大(梁家的庶長子在官場上能力頗強),所以才成為嫡子的對手。除了這種情況外,另一種情況是庶長子的母親非常得寵,這樣即使庶子能力一般,但因為他先成年,在父親的偏愛之下,也會占用掉父親的一部分社會資源,比如出仕,比如聯姻,而年紀較小的嫡子成年時,父親的人脈可能有很大部分已經被庶兄占用了,自己得到的支持就不夠有力。但是,這種情況只能在父親一心要扶持庶長子、壓制嫡子時才會出現,否則,一般的士大夫都有很強的嫡庶觀念,他們即使要為庶長子鋪路,其最終目的也是讓庶長子成為嫡子的臂助——因為只有嫡子才能繼承爵位和宗祧,過年過節(jié)是嫡子來祭祀祖先,嫡子才是家族的大宗!所以,即使兩個孩子真是顧二的,對明蘭也不構成什么威脅——顧二愛明蘭,自然也會愛明蘭的孩子。而且我絕不相信明蘭的娃不夠聰明和出色,比不上他的異母哥哥!
明蘭只需要把那兩個孩子養(yǎng)大,孩子逆反并不是大問題,用平常心對待就好。后媽雖然難當,但也不是絕對不能當好——老太太也是嫡母養(yǎng)庶子啊,老太太不也過來了么?
不需要讓庶子視你如生母,但是一定要教會他們是與非。曼娘是你們的生母不假,但余二小姐雖然跋扈,卻罪不至死。善與惡之間就這么窄窄一條界線,你們可以愛你們的母親,但無論如何,不要學她。
有人說這樣活著好累啊。但怎樣活著不累呢?世界上有一直輕松的生活嗎?家家都有難念的經,沒有這樣的難處,就可能有那樣的難處。余老夫人一生沒有受妾室的氣,但她攤上了一個貪財仗勢的兒子和一個不賢的媳婦。
也不必一口咬定“顧二今天怎樣對曼娘明天就會怎樣對明蘭”,還是那句話,感情是需要經營的。不是每個離婚的男人一生都在不斷離婚。對于這段感情(假設他們真的有過感情)的終結,曼娘自己有很大的責任。即使她跑去余家大鬧確實是為了抓住顧二,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但她是否想過,顧二需要什么?顧二是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去的,而她并不愿意為他做這樣的犧牲,相反,她在犧牲他的愿望。男人(現代社會的許多女人也一樣)最終的心理追求是自我實現,這個愿望高于愛與歸屬。曼娘想要的小日子并不是顧二想要的,雙方誰也沒有愛到愿意讓步的程度,這才是他們不能走到一起的原因。
而明蘭,她也想要睡懶覺,但她與曼娘的區(qū)別在于,她是一個現代社會的女性,她的思想是獨立的,獨立女性懂得去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選擇,并會去尋找合適的平衡點,讓雙方都感到舒適。而不是像菟絲子一樣勒緊樹干,試圖阻礙他成長。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