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一章
周瑜死的那年陸遜開始得到孫權(quán)的重用。并不是說這種重用與周瑜的死有很大的關(guān)系,而是說,陸遜終于從此走上了和孫權(quán)并不算得上相愛到老的人生旅程。
在廬江祭完周瑜回京口的那個夜晚,孫權(quán)在江邊停下馬車,于是他身前身后的隊伍也因此停下來靜候主公的安排。陸遜撩開車簾子看到孫權(quán)白色麻衣坐在寬大的馬車里頭,他兩只手擺在膝頭,之后是長久的沉默。
整個江東都還被卷夾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喪事當中,孫權(quán)也曾不例外。死去的周瑜是這片土地關(guān)于北望神州逐鹿中原的最后的一點夢想,他到來得具有戲劇意味,離去得也如此迅雷不及。先主公在世時候的周郎風流俊賞,軍中帳下談笑自若,帶一點書生的溫文和疏離。先主公去后不再有兩攻相遇兩將相爭必有一那什么,周瑜身上那種迫人的英氣和睥睨天下的王霸就變成了脫韁的野馬,砍黃祖,拒曹操,燒赤壁,就好比是一根蠟燭,在半途忽然爆開絢爛的火花。
忽然就滅掉。
對孫權(quán)來說周瑜不僅是臣子,還是兄長。帶一點依賴的意味,對年幼七歲的仲謀來說如果孫策是竹鞭周瑜就是蜜糖。對于少年時代帶著自己讀書寫字騎馬玩耍的周家義兄孫權(quán)總是帶有一點莫名的情感,是周瑜最先與他互執(zhí)君臣之禮,看著他從忐忑迷茫的少年一步步登上高臺,殺伐決斷,少年英主。哪怕是后來他受封吳侯,大殿上君臣疏途他恩威并施的時候,他對周瑜的感情也總是微妙的。
陸遜大概是二十一歲的時候被周瑜帶到孫權(quán)的府上,那時候他看起來還是個眉眼清秀的年輕書生。孫權(quán)坐在車里面努力的回想還能記起來那天他站在周瑜的身后,穿著一身青衣的樣子。但其他再多的就記不清楚了,后來大概是被自己任命為這里或者那里的小官,每年述職的時候遠遠近近的見上幾面,他比周瑜樣貌清秀,也不張狂,是一派隱忍恬然的模樣。
那個時候陶淵明還沒有出生,自然也沒有詩文流傳。后世或許可以用靖節(jié)先生的詩形容陸遜的氣質(zhì),只是孫權(quán)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孫權(quán)招了招手召陸遜前去同車。他把簾子再放下來,車廂里面一下子填充滿兩個人的氣息,微微的溫暖。車行偶爾顛簸,孫權(quán)一只手扶在陸遜的肩膀上,也是同樣的消瘦。好比是暮年的周瑜,孫權(quán)想著,然后又想,不對,周家的仲兄此生從來都沒有經(jīng)歷過暮年。
孫權(quán)忽然問,伯言。
陸遜畢恭畢敬的抬起頭來又低下頭去,然后孫權(quán)問,我把兄長的小女兒許配給你可好。
據(jù)說是叫孫如。陸遜從來都沒有見過孫家的這位小姐,養(yǎng)在深閨之中,自從孫策死后這一脈的血緣幾乎都在時間的長河中隱去了。不管是在當代還是后世的評價中,孫權(quán)都算得上一個獨斷專行的君主,因而陸遜并不曾說話,他不接受也不拒絕,好比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不卑不亢的周瑜后面站著同樣不卑不亢的陸伯言。
讓孫權(quán)有點抓狂。
過了片刻,孫權(quán)又說,時逢國喪,婚禮不便操辦,但我也決不會虧待你。
陸遜點點頭,他此時轉(zhuǎn)頭望向窗戶,雙層蜀錦的簾子厚實繁復,他并不能從此處看到窗戶外面掠過去的風景。而其實陸遜本人也說不清楚自己此時的心意,他略微出神,忽然一震。孫權(quán)寬大的繡著暗金云紋的白色衣袖拂過眼前,他一下子撩開窗簾。
外面濃重的樹木的黑影卷著寥落的星辰,還有風里面漫天白色的紙錢。周瑜的陰影并不如同他的肉身一般遠去,陸遜想,他無處不在。
伯言。
孫權(quán)說。
此后便也是親戚了。
他的手從陸遜的肩頭一直滑落到手掌,陸遜手指微涼,而孫權(quán)掌心溫熱。此時互相交替?zhèn)鬟_的是各自意味不明的體溫。陸遜不動聲色的看著孫權(quán)的眼睛,像天邊的星星,鬢角的寶石,江上的燈火。
包括在攻打赤壁之前的那日朝會,或者是此后火燒夷陵的那個夜晚。
陸遜不曾,也不再見到此般的堅定。
插入書簽
略有修改。
好像在這個地方一章完結(jié)也沒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