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公子閑說
某日,趁春日和暖于復旦校園邊閑逛。偶見一舊書書店。便推門而入。原只是信手翻翻以消磨時光,卻在不經意間瞥見一本不算舊的八九年前岳麓書社編纂的詩集。名曰《池塘春草》,實為謝靈運、孟浩然、王維三人諸詩評注。心中甚喜,未經猶豫便將其買下。置于床頭,每日擷取一段,心中頓生安寧,之后便得以沉沉入睡。
王維一直都是我極喜愛的詩人。這個如盛唐般華麗深遠的男人,以他年少時“相逢意氣為誰飲”的豪興,以他骨子里清和沖淡的底子,以他滿目清華使后人苦學不得的五言律詩,令多少人折服于他的詩情畫意。他是開元、天寶年間最有名望的詩人,甚至要高于李杜,贏得了“天寶間詩名絕代”的殊譽。更有甚者,殷璠于天寶末年編成《河岳英靈集》,其《序》列王維為盛唐詩人之首而不提李白。至今日,雖李杜之盛名在人們心中已根深蒂固,但王維仍以其清新明麗、簡潔洗練、精警自然地詩歌與其二人比肩。俞陛云老先生曾在他的《詩境淺說》甲編中如此寫道:“前錄李杜詩,有磊落英多之氣。以下錄王孟詩,皆清微淡遠之音!
印象中,世人似乎一直將王、孟相提并論。實則不然。唐詩,王維多與韋應物并稱。司寶圖《與王駕評詩書》云:“右丞、蘇州,趣味澄夐,若清風之出岫!蓖、孟并稱,大抵始于宋。許顗《彥周詩話》說:“孟浩然、王摩詰詩,自李杜而下,當為第一!睆埥湟舱f過:“意味不能如王摩詰,孟浩然之勝絕!钡矫鞔院螅、孟并稱已成共識。胡應麟《詩藪》內編編二說:“高氣骨不逮嘉州,孟材具遠輸摩詰。然并驅者,高、岑悲壯為宗,王、孟閑澹自得,其格調一也。”
王、孟二人山水田園之作風格相近,確實有并稱之理。然而在我看來,王維是要高于孟浩然的。就詩句而言,王維之詩素來以“詩中有畫”著稱。雖賀貽孫曾說:“詩中有畫,不獨摩詰也。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寫生!钡蹙S畢竟還是一個著名的山水畫家。他在作詩的過程中,常自覺不自覺地融入繪畫中構圖、選景、布局、色彩等表現(xiàn)形式,這里是其他詩人所不能比擬的。更何況作為一個山水畫家,王維對自然景物的感覺敏銳,觀察細致,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給以突出的表現(xiàn)。如《萍池》一首:“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背厮粍,輕舟未動,水面綠萍,平鋪密合,偶為風中楊柳,低拂而開,開而復合,深得臨水靜觀之趣。對于此詩,俞陛云老先生更是給了“此恒有之景,惟右丞能道出”這樣的高度評價。另有“乍向紅蓮沒,復出清浦飏。獨立何縭褷,銜魚古楂上!保ā尔R鶿堰》)這樣善于體物的詩句。更不用說“白水出明田,碧峰出山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這樣膾炙人口的名句了。
與孟浩然著重描寫真實的山野景色不同,王維所寫的“言景詩”實為達意。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三說:“右丞工于用意,尤工于達意。景亦意,事亦意,前無古人,后無嗣者!蓖蹙S詩中繪景,多出于自身感受和印象,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而如此氣魄是他人無法學得的。
而這樣的氣魄不僅表現(xiàn)在景的描繪上。就詩整體而言,王維也是要高于孟浩然的。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所表達的情意,多為隱者流連山水的閑情逸致,有的還流露出離世絕俗的禪意。這類作品所流露出的主要是安恬閑適,而非冷寂凄清。如《竹里館》一首,非但流露了離塵絕世的思想感情,還表現(xiàn)了詩人沉浸在寂靜境界中的樂趣。同時,通過其詩所反映出來的自然之美,也是王詩始終吸引人的原因之一。而孟浩然在他行游之中見到的寥落凄清之景,配以濃濃的孤寂和不得意之感,展現(xiàn)在了眾人面前。雖孟詩也以其白描樸實、一氣渾成、不假雕飾而聞名,卻始終不及王詩中潛藏的趨靜求閑的神韻。不過這也可能與二人境遇不同有關。對于王維,許多史評家、詩論者都傾向于說他是“多遇挫折,感到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但我卻不這么認為。我一直覺得,王維是個幸運的人。出生于山西望族,其父官至汾州司馬。雖后喪父,但一生信奉佛教、師事大照禪師的母親對王維的生活及思想產生了極大地影響。這從王維的名和字取自“維摩詰”(梵語音譯,印度人名,是精通大乘佛教的居士)就可以看出。自幼聰穎,博學多藝,史稱“九歲知屬辭”。翻起詩集,驚訝地發(fā)現(xiàn)《洛陽女兒行》、《桃園行》、《李陵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題友人云母幛子》等著名詩篇均作于二十歲之前。十五歲離鄉(xiāng)赴兩都謀求進取,不久即以自己的博學多藝博得了上流社會的青睞。至于他同太平公主間一段風雅故事,雖沒容下世人想象什么美好結局,但至少保證了當年科舉王維能順利地鰲頭獨占。
那日他的風華畢顯,令世人驚嘆。應手揮弦,意態(tài)瀟灑,所彈得曲子哀婉凄切,動人心魄。一曲終了,公主極口稱贊。而后奉上的詩稿,再加上席間舉止得體,風度端凝,更皆風流儒雅,談吐清新,在一旁冷眼旁觀的公主暗自稱許。難怪安意如會說他是“人好似謙謙君子蘭花,花開一樹,滿院芳菲,就連走后門,也走得格外風雅”。之后的日子王維大抵沒受什么挫折,即使那些言其“飽嘗甘苦”的詩論者大抵也只能舉出兩次。一次是因手下伶人私自表演了只能給皇帝表演的黃獅子舞而被貶為濟州司參軍。然而這一次前后加起來不過三年時間,較于旁人而言算是極輕的了。而所謂的“大風大浪”即安史之亂時所受牽連。王維扈從不及,被叛軍所獲,并強迫其接受偽職。在西京收復后王維曾入獄,但旋即因一首曾在作成不久便傳入正在西逃的皇帝耳中的隱隱表達了自己忠貞的《菩提寺私成口號》,而被赦免并復官,后官至尚書右丞。如此仕途當真稱得上是平順。與其他終其一生只是個寒士的無名才子相比,王維要辭官皇帝還不肯。晚年他半隱半仕,買下了前輩宋之問的輞川別墅,寄情于山水田園之間。而這所謂的“挫折”,不過是平添了幾分迭起奇峰的畫意,也飽滿了心靈。相比之下,孟浩然仕途的不得意終是給了他不小的打擊。與王維的自愿退隱、半隱半仕不同,孟浩然早期隱居是為了求得名聲出仕而隱,雖身在田園卻心存魏闕;晚年多方求仕,可謂不甘隱居而不得不隱。也就是說,隱居并非出自本心。如此看來,孟詩中的感情不如并未真正歸隱卻以優(yōu)游田園山水為樂的王維其詩便可見一斑了。
現(xiàn)在想來,安意如所說“孟浩然與李白共通”不無道理。畢竟李白對這位長自己十五歲的前輩一直欽慕有加,更寫過諸如“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一類的詩句。而對于李、王這兩個同年出生(武后元年),共同享受了盛唐帶給他們的宏大氣韻的年輕人為何沒有傳于詩賦的友誼倒不覺得不妥,畢竟兩人從各處看皆不屬于同類。至于王維去世次年李白也離開了人世,不過使盛唐同時失去了兩個天人罷了。
在題中,我以“公子”代摩詰。確實,在我心里他就是如此一翩翩公子,語言素樸明凈,就像敘家常般將心曲款款道來。把一種淡淡的情緒色彩熨帖在讀者的心上,讓人在閑適的品嘗中慢慢領會其韻味。除去廣為傳誦的山水田園詩,其他主題的詩也寫過很多,這也是他勝過孟浩然的有一方面。王偉是個重友情的人,在其詩集中表現(xiàn)友情的詩句與山水田園之作大抵不相上下。而諸多歌詠從軍、邊塞、俠士的詩篇也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晚年詩作中越來越濃的禪意,精煉而不雕飾,明鏡而不淺露,自然而不拙直,韻律和諧,飄然流動,尤五言絕句清新自然,空靈含蓄,被稱為“神品”、“絕唱”。
寫到這里,原本打算結束了,卻又突然想起公子詩一首:“莫以今時寵,忘卻昔日恩?椿M眼淚,不共楚王言!保ā断⒎蛉恕罚⿲戇@首詩時王維不過二十歲,這也是為什么不喜歡那些一直說是“以此時表達詩人內心彷徨無奈苦楚之情”的評論家。此時的王維,這個正意氣奮發(fā)的少年,只是將心比心道出心內感觸。王維突破了一直來對息媯“紅顏薄命”的評價,舍去了“一個女人毀了兩個國家”的感慨,唯留兩顆真實的心,在世俗前琴瑟共鳴。
琴詩畫書樣樣精工的公子呵,你可知你三十歲喪妻后不再復娶的行為,引來古來多少女子的驚嘆?安意如曾夸王維:“詩畫雙絕,音樂奇才,翩翩公子,世俗丈夫。王維之所以是王維,在于他的不可替代,絕世難尋。男子、才子、公子、君子。世可集四子于一身者雖然不多,王維一定是一個。”而在我眼里,他便是那個公子,于隨性處鋪開宣紙,手握狼毫,未著墨,早已抖開一片凝重的飛白,輕輕一挪一點,世間之美皆躍然紙上。白衣云游,不忘擷取幾顆紅豆;身處塵世,卻從未沾染腥臭。于朋友兄弟,他永遠是那個“勸君更進一杯酒”、“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少年,無論世事沉浮,光影交錯,他永遠都是那般恬靜清雅,仿佛不曾離開。
參考書目:陳鐵民選注《王維孟浩然詩選》 中華書局
俞陛云著《詩境淺說》 北京出版社
《池塘春草——謝靈運、孟浩然、王維詩選》 岳麓詩社
安意如著《人生若只如初見》 天津教育出版社
【后記】前幾日課堂上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勾起了往日對公子王維的仰慕之情。此文動筆是下午三四點,現(xiàn)在已經十一點多了。結尾難免有草草之感,然感情早已鋪陳于先前敘事之中,倒也不覺得可惜。
只是感嘆,世間竟有這般美好。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