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看完全文,我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種田文。作者對于人物的描寫很不錯……所以里面的人物大多有血有肉,有一些也引起了很多爭議。我也來摻和一下。
首先,爭議最大的人應(yīng)該就是廷碧。她的出身的確可憐,爹不行,娘早亡,只能寄人籬下。但是她做出的事情也是比較讓人難以接受。我理解廷碧的行為。我指的是開始和馮家的那個相親的事。后來她做的是過份了。她嫁人的確是最大的利益,也就是她的核心利益,實在是沒有辦法。如果她自己不爭取,是絕對不可能有好結(jié)果的,廷玥她們就是榜樣,一輩子就毀了。她在逼到墻角的情況下,是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情,但是如果大家在她這個位置,會怎么做呢?有人說,如果馮家相看過廷媛,覺得不好,再提出來相看廷碧,她才算過得去。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馮家看過廷媛的樣子,怎么可能提出再看她堂妹?第一,一個家族的女孩子,名聲是會相互影響的,廷媛這個樣子不僅傷害她自己的名聲,也傷害她所有沒有出嫁的妹妹的名聲。第二,馮家如果在拒絕大房以后提出相看二房的孩子,就是打大房的臉,在古代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的。第三,二房的廷碧出身還不如大房,馮家怎么想也想不到去相看她。也就是說,其實廷碧這樣做是萬不得已的選擇。如果可以選的話,她是不會得罪大房的。哪怕不從親情上,單從利益上也是一樣。至于廷碧的做法對廷媛的傷害……我覺得感情上的有,實質(zhì)上的不多。因為廷媛本來就是在毀自己。就算沒有廷碧,馮家也不會看上她。而且她的形象也會很差。馮家太太顧及三房的勢力應(yīng)該不會亂說,如果馮家太太要出去說,沒有廷碧的出現(xiàn)也可以出去說,而且更可以出去說。如果廷碧成了她兒媳,至少張家也算她親家,說廷媛的是非對廷碧的名聲也不好,對馮家也沒好處。后來廷碧做的那些事,說明她基本上完全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在張載和善慈祥的襯托下顯得尤其不堪。這點(diǎn)我也覺得她不好,但是我只能說從小就沒有人為她的利益謀劃,她只是養(yǎng)成了這種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習(xí)慣而已。很多人都說感情是需要互動的,沒有被愛過的人不會懂得愛。張載也許人很好,也疼愛廷碧他們,但是他畢竟是男人,不可能長期在內(nèi)宅的!都t樓夢》里面賈政出現(xiàn)在探春她們面前的機(jī)會屈指可數(shù)。大太太只是盡一下義務(wù)而已,要說多關(guān)愛,我覺得也未必。史湘云、黛玉她們再可憐,至少賈母是真心疼愛他們的,寶玉也是真的對她們好的?墒峭⒈桃粋也沒有,也許只有同母的妹妹有點(diǎn)感情,但是也是她妹妹依賴她多一點(diǎn)。只能說她從下就變成一個感情比較畸形的人?珊拗擞锌蓱z之處吧。最看不上張家老二,都是什么人?
第二個爭議之人就是廷媛了。這個姐姐也是挺無語的。我覺得她人還是挺好的,活潑善良,就是那種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嬌小姐。以古人的眼光,她忤逆不孝,不守婦道,可以去死了。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只是一個被愛情迷昏頭腦的女孩子而已,F(xiàn)在違背父母的意思,一定要和家長不同意的人結(jié)婚的太多了,而且最后父母總是斗不過孩子的。當(dāng)然,最后過得怎樣還是要看個人人品,而且沒有家族祝福的人過得好的不多。有些人就是為了愛情要死要活,我也不是很看得上。廷媛在古代,絕對是個性解放的急先鋒啊。以一人之力和社會習(xí)俗對抗的,多半沒啥好下場。不過廷媛說什么也不算大奸大惡之人,只等時間磨礪她,讓她明白那些道理吧。
第三個就是尚寬,他和廷媛這對被罵得狗血碰頭。如果說廷媛還有人同情,尚寬基本沒有人同情。我倒是覺得尚寬也不容易。他為了廷媛,做的已經(jīng)不少了。或明或暗多次告訴自己的母親心意,堅決不同意母親對自己其他的婚姻安排。這已經(jīng)是當(dāng)時的男子在社會規(guī)范底線以內(nèi)能做的事情了。他除了放棄廷媛,還能做啥?很多人說他沒擔(dān)當(dāng)就不要去挑撥人家女孩子。其實兩情相悅倒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等到拍響了以后他難以割舍也是可能的。畢竟廷媛應(yīng)該也是他的初戀,在喜歡廷媛以前他也沒有見過什么女人,男人對于初戀總是較為執(zhí)著的。他也想負(fù)責(zé),也努力了,但是他媽就是不同意。你可以說他努力地方法不對,但那個真不是他想的,只能說他和他媽相處的方法有問題。他總不能和廷媛私奔吧?奔者為妾,最后吃虧的還是廷媛啊。后來他以入贅為要挾,還間接害了自己的妹妹,這點(diǎn)是做得不地道。但是他最先應(yīng)該也沒想到會鬧成這樣吧?他不知道他母親會如此強(qiáng)硬。特別是他妹妹的事情,廷榛是一門好親,如果廷榛他們最后分出去單過,妍兒吃虧并不大。當(dāng)然前提是沒有鬧出自殺這出。尚寬和廷媛一樣,都是那種技術(shù)不行,然后還不達(dá)目的誓不罷休的人。最后傷害了身邊的人,甚至最親的人。他們本質(zhì)上都不是壞人,做事上為家庭,為他人考慮得太少。當(dāng)然,他們最后為自己的行為也付出了代價。他們以后也應(yīng)該會某種程度地后悔自己年輕時候的任性吧。我覺得尚寬不是有多好,他的確也不好,和廷媛不分伯仲吧。
第四個是何太太。她這個母親做得失敗無比。我知道她年輕守寡,很不容易,也想通過兒女的婚姻重新振作家業(yè)。但是要向最好的方向努力是對的,如果不行,也不能硬來啊。她兒女的幸福有一大半都交代在她手上。我理解她不要廷媛,擱誰家,長媳也不能要這樣毛躁的人。但是他兒子都到了非卿不娶的程度了,她干啥那么強(qiáng)硬?教導(dǎo)新婦,如同嬰孩。世家也都是自己教導(dǎo)媳婦的。十五六歲的小女孩,還沒定型呢,總能教好的啊。而且廷媛也不是一個不肯學(xué)習(xí)的人。廷媛本質(zhì)不壞,又肯上進(jìn),怎么就不行了呢?后來搞出這么大的事情出來,傷害的不僅是兩家人的臉面,還有那么多小輩的幸福,也有她自己的幸福。何必呢?她應(yīng)該和她兒子交流,得出最好的解決方法,如果他能說服他兒子放棄廷媛,另找一門親,那就算了,如果不行,反正是要退讓的,何必撕破臉?以上都是從現(xiàn)代人的視角上去看的。要是古人,哪那么多廢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就是結(jié)兩姓之好,承宗廟之嗣,這是家族的事情,和當(dāng)事人的情感沒啥關(guān)系。夫妻之間只要互相尊敬就可以了,要啥愛情,那玩意是溺惑,是私情,直接取締。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