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全
甲田學人的《詛咒》系列,尤其是最后三卷,我個人認為是他目前創(chuàng)作的巔峰。
這一系列依舊是他最愛的靈異故事,但是相比《斷章格林童話》,他更加側(cè)重于描寫人心的恐怖。
獵奇依然是那么的獵奇,黑深殘的程度卻比斷章更甚,斷章最大的問題在于為了獵奇強行扭曲了故事,導致許多故事都有點一言難盡,人物橫死和變態(tài)都只能用飛來橫禍來形容。
我雖然沒看過克蘇魯,但我猜這是一種克蘇魯式的恐怖。
無法讓人共鳴,缺乏現(xiàn)實基礎(chǔ),只是為恐怖而恐怖的作品。雖然血肉內(nèi)臟橫飛得很帶感,但總讓人覺得缺了什么,只能是“精神污染”而無法“震撼人心”。
但是從《時槻風乃與暗黑.童話之夜》開始,甲田學人走向了現(xiàn)實主義的方向。
依舊是帶有靈異色彩的作品,但故事的內(nèi)核逐漸轉(zhuǎn)向現(xiàn)實!稌r槻風乃與暗黑.童話之夜》中,沒有超自然力量,只是人類自己瘋掉了。被社會被家庭被學校逼瘋的女孩子們造就了一場場的血案,一幕幕的悲劇。
除了睡美人的故事之外,她們的行為合乎邏輯,尤其是灰姑娘與下金蛋的鵝那兩個故事,現(xiàn)實到了極點,以至于讓人有種胃袋被直接擊中的不適感。
而《詛咒》,我不得不說,這部作品太出色了。
一點也沒有日式作品中常見的黏膩矯情與自我開脫,以冷靜到冷酷的筆鋒揭露了霸凌的實質(zhì)。整整六部書,四個故事,其故事內(nèi)核、主要矛盾都是【霸凌】。
與《聲之形》那種為加害者開脫,通過壓迫受害者來達成與加害者和解的惡心情懷作不同,《詛咒》撕開了溫情脈脈的畫皮,揭露了霸凌中每一方的本質(zhì)。
加害者為什么要搞霸凌?
「欺凌和送蟲體系相同,都是講肉眼看不到的厭惡之物轉(zhuǎn)嫁給替代品并驅(qū)趕出去的體系」「送蟲是將蟲害轉(zhuǎn)嫁給稻草人,節(jié)分的驅(qū)邪儀式是將邪氣轉(zhuǎn)嫁給扮鬼的人,都是轉(zhuǎn)嫁攻擊,并驅(qū)趕出去的體系。欺凌也是一樣,是將郁悶和不滿轉(zhuǎn)嫁給弱者的攻擊方式。遭到欺凌的一方若是死去,就相當于吸收污穢的替代品從這個世上被驅(qū)逐出去,驅(qū)邪就成功了。想必心情也就舒暢了呢」
「欺凌即是詛咒。這就是一個將怨恨、憂郁、委屈、嫉妒……各種各樣的污穢無止盡地揩到敢怒不敢言的弱者身上,并在最后將弱者放逐的體系。遭受欺凌的弱者,身上全都懷著污穢。有的會悄悄地從加害者面前消失并活下去,有的會死去并消失在左岸,有的會化身詛咒,結(jié)局多種多樣!
幫兇的惡比較小,所以可以原諒嗎?
「這種情況,你應該好好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一邊是臉上掛著傲慢笑容,狠狠鞭笞囚犯的強大看守,一邊是掛著卑鄙笑容,不算太狠地鞭笞囚犯的弱小看守,你覺得,得到叛亂機會的犯人會放過比較弱的看守么?你從被欺負的一方叛變到了欺負人的一方,不知不覺地喪失了正常的感覺」
受害者自殺,可以讓欺凌者后悔嗎?
「遭受欺凌而自殺,怎么可能讓欺凌的一方感到愧疚。這就是『送蟲』,是『驅(qū)邪儀式』。搞這種讓人心情愉快的儀式,誰會后悔啊」
「自古以來,弱者就是被當做驅(qū)邪道具而被虐殺的純粹道具。即便舍棄性命成功化為詛咒,那股詛咒也會被再次驅(qū)散!红痨`』跟『返咒』也是『驅(qū)散』。詛咒遲早會被驅(qū)散。通過死來讓加害者后悔,基本是不能指望的。因為欺凌是驅(qū)散。即便選擇以死作祟,還是會被驅(qū)散掉。再說了,活著的時候都沒法去殺死對方,死了之后又怎么去殺掉對方?」
加害者對受害者道歉,是真的“為了受害者好”嗎?受害者必須接受嗎?
「不光是鄉(xiāng)下。以菅原道真為首,古往今來,把別人欺凌至死,遭遇不幸后又依賴于祈禱平息怨鬼作祟的事例,實在不勝枚舉」
「這可是傳承上千年不變的日本傳統(tǒng)哦」
「強者或多數(shù)派總會霸道地欺凌弱者,到后悔的時候又霸道地向弱者道歉,逼著弱者原諒自己。死者無法復生,心中的傷痕永遠無法磨滅。弱者所能做的,只有『永不原諒』。但就連這種事都很難做到,所以弱小十分可悲呢」
↑↑↑
最后這一段簡直就是揭了聲之形的皮。
至于《詛咒》最后三卷,簡直超越了輕小說的界限,達到了文學的水平。迫真社會現(xiàn)實,震撼力無以言表。只能強烈推薦大家去看,而且要一口氣看完不要停。
相信我,看完你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覺。
脊椎發(fā)涼汗毛根根炸起的感覺。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