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戰(zhàn)爭。戰(zhàn)爭是什么?戰(zhàn)爭是我雄心壯志實現(xiàn)的途徑,是我完成宏圖大志避無可避的道路。
我的頭和四肢被繩子捆住,纏在五匹馬的馬身上。人聲嘈嘈,厭惡、仇恨、譏諷、幸災(zāi)樂禍、麻木不仁……沒有同情,沒有感激,沒有悲傷……我親自開辟了無人之境,最后死在了自己的路上。
馬正在往外踱步,感受著絲絲縷縷的刺痛,我想到了兩個故人,公子虔和公孫賈。我把刑罰的力量在我的手中發(fā)揮到了極致。我竟然敢將太子的兩位老師處以劓黥之刑,但我又如何敢把百姓視若草芥。霸道便要戰(zhàn)爭,想我變法二十余年,只求明秦法,尚武德,一統(tǒng)六國。多少百姓死于酷刑,我并非不知。多少貴族怨恨我,我并非不明。趙良勸我辭官納地,他說“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但得道必得如此。
五匹馬已走得四散,我的身軀被向外拉扯,痛感漸漸強烈了起來。如今我受車裂之刑,亦不過以身殉道。
有得必有失。道者偉大,或祭以信仰,或祭以性命。廢井田、開阡陌,廢分封、行縣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獎軍功、明秦法,懲偷盜。我教百姓戰(zhàn),殺敵首便能得田畝;我教百姓愚,不讀詩書、不從商;我教百姓信法、莫信我,于是我是罪魁禍首,我是千古罪人,我讓血流成河,我讓手足相殘。我沒有得信,便只能讓道得命。時至今日,我若能再見秦惠王,也必將告訴他,這條路是這個時代,唯一的路。
他的父親,和我選了同樣的路。只是君王與我,我自愿做那只贖罪的羊。
我不敢說我對公子虔、公孫賈問心無愧,我也懼死,提防眾人的報復(fù)。所以我出入必配護衛(wèi),謀反之罪降下,更即刻逃亡。但一切皆有定數(shù)。過去二十余年,公孫痤勸魏王殺我,我未死;大大小小不可勝數(shù)的刺殺,我未死;眾臣子的彈劾針對,我仍步步高升,F(xiàn)今魏國不愿收留我,是我從前趕盡殺絕的報應(yīng);今日,是我必死之日。但我不會后悔,無論我曾直接或間接殺害了數(shù)萬百姓,無論我因太子犯法懲處了公子虔和公孫賈,無論我侵犯了多少貴族的利益,因為在二十余年前的那一晚,這一切已經(jīng)注定了結(jié)局。
鬼谷子教我道,道又何必法古。那一晚,秦孝公決定了秦今后的路,我也決定了我要走的路。我變成了秦孝公集權(quán)的武器,變成了大一統(tǒng)的刀。
耳邊的聲音漸漸飄遠,意識朦朧間,我想起了我意氣風(fēng)發(fā)的日子,那時候秦孝公站在我的身后,我站在秦孝公的身前,替他向那些泥古不化的頑臣發(fā)難、詰問,我舌戰(zhàn)群儒,把他們說得啞口無言。雖然只是變法前的小小序章,如今回憶來,我卻仍微微笑著。
我能理解他們,卻不能認同他們,甚至為了鏟除異己,我又殺害了許多人,F(xiàn)在他們的血已經(jīng)在我的眼前浮現(xiàn),我流盡的血,也許大都是他們的血。
我感到劇烈的疼痛,視線幾乎無法集中,湛藍的天空漸漸變成了血色,我頗為艱難地集中精神,繼續(xù)回憶我的往事。
即便如此,我的心里仍有些遺憾。我死之后不久,六國必將統(tǒng)一,奸佞小臣除之不盡,我殺害的忠臣卻不能再為大秦盡忠。他們的名字和面孔若有若無地在我面前出現(xiàn),在我身居高位之時,他們攀附我,贈我財寶;如今引頸觀看我的死刑,滿臉嘲意。我平靜地想,無非是我不自量力,只將君主作靠山,不謀他路,自絕生路……諸如此類的話。但那又怎樣,我所求的大道,理解的那個人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容不下這座山還有一個我,即便我永遠不會謀反。
秦惠王坐在高臺,從上而下睥睨著我的死刑。他們都說,秦惠王恨我,因為我得罪了公子虔和公孫賈,這是對太子的殺雞儆猴。但我看得分明,他的眼里沒有仇恨。在他及王之時,甚至未及之時,恐怕就已經(jīng)明白了他的父親和我的計謀。他需要殺我,平貴族之怒。但他又有些怕我,因為眾人皆知商鞅變法,而不知秦孝公變法、不知秦惠王,我是一個威脅,但是可以鏟除。這是一石二鳥。
我曾立木為信,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三丈高木,布告五十兩金搬至集市北門。輕罪不可姑息,唯有重罰還能教導(dǎo)百姓不生罪名——這個規(guī)矩終究還是應(yīng)在了我的身上。
鞭子狠狠地抽打在馬身上,馬狂奔了起來。在那一瞬間,來自□□的撕裂與絞痛感讓我的意識被迫抽離了皮囊,我看見了自己四分五裂、血流不止的斷肢殘骸。
變法,一場完美的變法,總是從不完美開始的。我,就是這個開辟者。
我最后的意識在說,不過,一個人離家久了,就會忘記自己的姓,我始終記得,我姓衛(wèi),我叫衛(wèi)鞅。
商是我的榮譽,但從不是我唯一的驕傲。待天下一統(tǒng),唯愿有圣人教化太平。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