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誰記當(dāng)年衣裳薄
誰記當(dāng)年衣裳薄——《再見二丁目》樂評
文/紫陌如殤
在一個陽光溢滿空氣的午后,端一杯清水。突然聽到一個單薄的女聲在唱道,滿天柏樹,突然沒有動搖。那一瞬,好像有什么東西掉在了水杯里。陽光照耀著,一閃一閃,像是誰的淚珠,晶瑩透亮。
然后查了歌詞,才知道歌名叫《再見二丁目》。林夕填詞。
低頭輕吟,林夕。
怪不得,歌詞會這么薄涼。
也只有林夕,才能把詞填得如此入骨入髓。
關(guān)于林夕,自然是聽說過的。樂壇才子。王菲御用詞人,大多的歌手因為他的詞而被人喜歡,如王菲,如楊千嬅。而林夕亦是在樂壇的各種頒獎盛典上獲得過無數(shù)獎項。
再沒有人,能有他如此見地,如此才華。
回到這首歌。
再見二丁目。這是林夕為黃耀明寫的很多歌曲中的一首,也是林夕的真實生活。
二丁目,日本的一條街道。
當(dāng)時林夕和黃耀明在日本。林夕在二丁目的一家唱片店里等黃耀明。可是苦等三小時,黃耀明始終未出現(xiàn)。
于是,就有了這首,再見二丁目。
我想,當(dāng)時,林夕一定是滿心期待滿心歡喜的等著黃耀明的出現(xiàn)。街上人來人往,突然店門打開,那一剎,仿佛什么聲音也沒有了,仿佛什么都靜止了。他急急的望過去,卻不是他要等的那個人。
他失望地低下頭,桌上的茶還冒著縷縷熱氣。茶香裊裊,茶葉舒展,他仿佛想到了他和他的第一次見面。
我猜想,那天,也有這么一杯熱茶的。他與他遇見,他看見愛情的模樣。于是那天,他已嘗不出茶的任何味道。于是,在以后的歲月里,每當(dāng)他喝茶的時候,總會想到他們的初見。
后來,他們熟識。他與他閑談,他為他寫歌。那應(yīng)該是林夕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像是陽光穿過樹葉灑下來的溫暖,安寧,且滿足。
“原來過得很快樂,只我一人未發(fā)覺。如能忘掉渴望,歲月長衣裳薄”。
楊千嬅青澀的聲音配以孤單的旋律。這一刻,只有記憶,永存。
有民謠傳入耳朵。聽到古老的歌謠,突然就很懷念當(dāng)時的快樂。
只是現(xiàn)在,窗外步履匆匆,只剩他,借著一杯熱茶,獨自緬懷。
可是,直到現(xiàn)在,才知道,當(dāng)時是最快樂的吧?墒钱(dāng)時一心只沉浸在快樂里,沒有分別過,沒有失去過,沒有傷痛過,不會知道,這快樂是這么不易。如果能忘記,如果能把這快樂一并忘記,是不是現(xiàn)在就不會這么心痛?
原來過得很快樂,只我一人未發(fā)覺。
聽起來,不禁讓人唏噓。
或許人總是這樣吧,得到的時候總是不能珍惜,失去之后,才覺珍貴,才汲汲營營地想去補救,可是,一切,卻都那么遲了。歲月的風(fēng),幽幽地吹著,吹透了薄涼的年華,吹薄了,當(dāng)年的白衣裳。
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這樣的心境,不只林夕,你我,都是有過的。
當(dāng)想念漫過肌膚,回憶就會如潮水般涌來,心跳聲提醒著他,他還愛他。曾經(jīng),他和他一起走過無數(shù)街巷,曾經(jīng),他和他交談。閉上眼睛,他就在腦海,不曾離去。
林夕的詞都會有一個特點。就是能把思念刻進骨髓,把漫天的思念用具體的形態(tài)去裝載,比如月亮,比如,熱茶。
當(dāng)思念無法取代,這一剎,只需要,一罐熱茶。
其實還有一大特點是,很多字句雖然很上口,但是確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一次采訪,林夕坦言,《催眠》中“第一口蛋糕的滋味”句,連王菲都不知道意思。
這樣的孤單,無法言說,亦讓人,不忍打擾。只是他的笑容里,又隱藏了多少苦澀?
詩經(jīng)里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到了什么,失去什么,恐怕只有林夕自己才知道。
林夕。
夢。
斜林夕照終成夢。
終于知道,他一直沉淪在夢里。一個,孤單的夢里,甘之如飴。
無論于什么角落,不假設(shè)你或會在旁,我也可暢游異國,放心吃喝。
不用假設(shè),無需他鄉(xiāng)異國,當(dāng)他不在你心里的時候,你依然會很快樂。
時光如水。終有一天,我們再也抵擋不住時間在歲月里留下的痕跡。
這樣的遭遇,我們誰也幸免不了。
太多的想念,終會被時間晾干。
歲月長,衣裳薄。
不知道,多年以后,當(dāng)林夕回首這段往事的時候,是會恨黃耀明給他的傷痛,還是會靜靜地看茶杯里的茶葉自由舒卷?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