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爽爽午夜影视窝窝看片,午夜亚洲www湿好大,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使劲快高潮了国语对白在线

文案
【警告。!】
此為本人閱讀作者有花在野的《我在廢土世界掃垃圾》后寫的心得感想,涉及劇透!
未看完《我在廢土世界掃垃圾》【正文全本】者請不要看!

(首發(fā)在《我在廢土世界掃垃圾》本文下,這里僅作為個人的紀念留存。)

內容標簽:
 


一句話簡介:心得感想

立意:看文要回應

  總點擊數(shù): 75   總書評數(shù):4 當前被收藏數(shù):40 文章積分:267,909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類型: 評論
  • 作品視角:
  • 所屬系列: 無從屬系列
  • 文章進度:完結
  • 全文字數(shù):29839字
  • 版權轉化: 尚未出版(聯(lián)系出版
  • 簽約狀態(tài): 未簽約
  • 作品榮譽: 尚無任何作品簡評
支持手機掃描二維碼閱讀
打開晉江App掃碼即可閱讀

《我在廢土世界掃垃圾》閱讀感想與思考紀錄

作者:3318290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為收藏文章分類

    閱讀感想與思考紀錄


      .
      不知不覺寫太長了(超過2萬字),不好意思佔到大家的版面OTZ
      想跳過的朋友可能需要直接一次性拉到頁底,造成困擾我很抱歉(鞠躬)
      .
      寫這篇的初衷是我想表達對作者的愛,謝謝作者寫了這個故事(抱住貼貼)
      .
      雖然我不知道究竟有誰會看我的叨叨,但還是說明一下,這篇主要是在記錄我閱讀時的思考和感受(大概是邊寫邊疑惑--思考--想通--記下來,是一個過程),我用這個方式幫助自己釐清思路,寫完就想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故事和角色的理解,大家或許會跟我有不同的想法,所以請隨便看看就好^^
      .
      ※本文全文繁體轉簡體,如有錯字請多包涵。
      .
      ===
      .
      其實我開始閱讀的時候沒有預想過這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最初我只把本文當作普通的未來科幻文在看的,沒想到看著看著我的精神值居然啪啪地往下掉,嚇得不行,然而實在太想知道后續(xù),最后我還是忍不住熬夜看了。
      .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篇文會讓我感到「掉精神值」,思考的結果是,這篇文的副本比很多以前我看過的都更貼近平常生活,因為趕不上車而崩潰、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很多情節(jié)是我在現(xiàn)實中也曾經(jīng)驗過的。雖然這是個虛構的故事,我卻能從中連結到現(xiàn)實。
      .
      作者非常會描寫角色內心,女主祝寧更是一個共情能力滿滿的人。
      例如海洋館的篇章,人魚和林曉風雖然是汙染物,可是透過祝寧的眼睛與理解,還有她們內心細膩的描述,我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這樣。所謂的「汙染物」是人性化的,所以我對他們感到憐惜,我對「汙染物」達成了理解與共情。
      .
      我甚至覺得……如果是我的話,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也是會壞掉的。這樣的代入感讓人感到害怕,因為我很清楚,變成汙染物簡直太容易了,「我」也是一個可能墮落成汙染物的存在,這不僅僅是堆砌一些噁心的元素就能帶來的毛骨悚然。
      .
      我喜歡祝寧的一點就是,她給人帶來的是一種生命力,是一種希望的概念。
      她給人安全感,是因為她能看到這些人的本質,她能與他們共情、理解他們痛苦的源頭,更能包容他們的軟弱、給予他們支持。那是純粹而赤誠的真心,也讓人感到安心。
      祝寧還有一股沖勁,比如面對不公平的規(guī)則,直接炸了,不對的東西先把它踢倒掀翻再說。這樣的祝寧非常有力量,像是光一樣明亮而閃耀。在故事中她能聚集這麼多好友是具有說服力的,因為她真的太好了。我打從心底希望能做她的朋友。
      .
      =
      .
      因為看到后記中作者似乎有些不安,我想跟妳說,這趟飛行完美落地了,謝謝妳讓我們有了這個美好的旅程。
      .
      我不追連載文,然而很多時候都很遺憾自己沒有參與到作者連載的過程。尤其看到作者后記時,我內心悄悄地對于追更的讀者們感到了一點羨慕嫉妒,所以我決定不論如何還是要發(fā)出一點聲音,我也想對作者表達愛,于是開始動筆寫這篇。
      .
      祝寧有很高的共情力,我相信作者一定也一樣。光是看文字就能讓人也擁有共感,我根本不敢想像作者在寫出這些文字時用了多少情感與心力才能寫出這些文字。作者一直說自己很糟糕,我們了解后一定會很失望。不會的,我不覺得是這樣,妳必定是一個擁有細緻洞察力、同時擁有著閃閃發(fā)光的靈魂的人,因為文章本身一定會反映出作者自己的一部分的。在后記中也說,妳不擅長在文章中掩飾自己,必須要投入人生的一部分才能寫下去。這一點讀者是能感受到的,我認為只有付出真心,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共鳴,不論妳想怎麼掩飾都沒辦法;蛟S不是很全面,但是身為讀者的我們是能看見一部分的妳的,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愛妳的。我們不一定需要完完全全地瞭解彼此,這不會影響我們看到妳的閃光點,它存在就是存在,跟缺點或其他東西彼此之間是不能相互抵消的。
      我認為作者是很溫柔、很強大的人,我很想抱抱妳,緊緊地抱抱妳。謝謝妳寫出這個故事。希望妳有個強大的心臟,希望妳自由。
      .
      =
      .
      以上大致上是我一刷時寫的。但一刷的時候看得太緊張,一直想趕快看到后面到底怎麼樣了,感覺看得不夠仔細,有很多地方其實并沒有想明白,于是想著等二刷理清楚思緒再說,之后的思考我寫在下面。
      .
      .
     。剑剑健尽尽浚剑剑
      .
      【※注意:以下有我對劇情發(fā)展的思考,如果沒有完整看完《我在廢土世界掃垃圾》的朋友可能會影響到閱讀體驗,請務必注意避讓,千萬別看!】
      .
      =
      .
      一刷的時候,我并沒有感覺這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故事。雖然刀子很多,但它有燦爛美好的時刻,即便眼淚唏哩嘩啦地掉個不停,可是我還是覺得,字裏行間的祝寧總是閃閃發(fā)光的,未來也是有希望的。
      這個想法現(xiàn)在也并沒有改變,然而我低估了看第二遍時會感受到的痛苦程度。
      雖然我這邊寫說我二刷了,但其實讀得仍有些粗糙,因為很多地方我都有點不忍細看,實在是閱讀過程中的情緒體驗有些超出我預期,如果有哪里讀得不夠仔細而犯了錯誤,請見諒。
      .
      大約是因為了解了整個故事的全貌,二刷時我看見了更多的「命運安排」,就是這一點讓我感受到了比一刷更加濃烈、強烈的情感,那更接近于鈍痛,是一種無力感,我只能眼睜睜看著命運的必然悄然降臨,我什麼都做不了,沒有比這個更糟糕的體驗了。
      .
      我甚至想,這是否就是「預知之眼」?原來擁有「預知之眼」是會痛苦的。
      我不知道霍文瑾怎麼能選擇只成為一個「觀測者」,看到未來將要發(fā)生的悲劇,究竟怎麼能夠無動于衷、什麼都不做呢?但實際上,霍懷瓔有對祝遙說過,擁有預知之眼的她其實是不能隨心所欲做任何事的,因為每個舉動都會影響到未來。所以,擁有預知之眼的初代祝寧,在百千次嘗試后,最終自愿走向終結,因為想要實現(xiàn)的愿望,不是身為預言者的她能夠達成的。
      我想,這大概就是擁有預知之眼的代價。擁有預知之眼的她們其實是被「所看見的未來」所綑綁的。如果未來早已注定,那麼這個「未來」也就不再有新的機會,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即便如此,劇中的她們仍然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不論徒勞與否,她們都盡己所能地努力過了,最終達到的結果也造就了現(xiàn)在的結局:霍文溪看不清未來,所以這個未來將擁有一切可能性,那就已經(jīng)足夠好了。
      .
      當初我一口氣看到最終卷,原本預期自己會很難過,然而一切塵埃落定,我卻意外地感到了平靜。就是因為,這個結局終究是美好的,畢竟,一切皆有可能,是有希望的,而希望是那樣的可貴。
      .
      =
      .
      【關于祝寧】
      .
      祝寧其實一直都沒有變。
      初代祝寧跟「祝寧」是一樣的,她們「倆」擁有相同的、在喪尸世界的過去。剛離開的喪尸世界對祝寧而言其實是絕望的,她當時沒能趕上拯救媽媽祝遙,只能親手將她了結。
      對她們來說,現(xiàn)在能夠「穿越」到廢土世界,是有點類似于額外的驚喜獎品那樣的東西,她們對此本來是無所求的。剛到新世界里的祝寧沒有媽媽、沒有錨點,能多活一天就是賺到,什麼時候死亡、世界是否毀滅對她們而言都沒有太大關系,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她們只想著賺點小錢,讓死亡或者末日來臨前過得好一點,最好能當個咸魚躺著就更好了,之前在喪尸世界已經(jīng)過得太累了。
      她們一開始都是一樣的。
      .
      后來她們在這個世界上也逐漸有了朋友,有了羈絆。
      初代祝寧說:『雖然這狗屁世界很糟糕,但我不想讓它滅亡,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蛔幰彩峭瑯印
      可是這不足以支撐祝寧用盡全力永不放棄地做這件事。
      所以祝寧會疑惑:為什麼在無數(shù)失敗嘗試后「自己」還想繼續(xù)拯救世界?
      初代祝寧跟她的分岔點在于--「預知之眼」。
      而問題的答案是--因為有祝遙存在。
      .
      得知這個答案的這一刻,祝寧才與初代祝寧同頻了。
      .
      祝寧在此之前對拯救世界是可有可無的,然而這一刻,她對活下去然后找到媽媽這件事產(chǎn)生了執(zhí)著。
      原本想躺著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但現(xiàn)在,媽媽還活著,如果世界將要毀滅,至少這次她可以救下媽媽,她可以彌補過去的遺憾。
      .
      =
      .
      我一直想著,祝遙為什麼一定要編造出「喪尸世界」這種設定?
      最有可能的是,她利用喪尸世界的殘酷背景讓祝寧提前適應這個更加絕望的廢土世界。
      .
      那麼,喪尸世界中「祝遙的死亡」是不是也是她刻意的安排的呢?
      殺死母親這件事是痛苦且沖擊的。沒有救到母親的遺憾,讓祝寧永遠都不會忘記媽媽,她會一直想要尋找到母親的身影……那個喪尸化的媽媽對她來說并不是真的媽媽,她們沒有好好告過別。
      于是,當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了一個活著的媽媽,祝寧會義無反顧地去尋找,為達到目的努力去做各種嘗試。這是否是祝遙計劃的一部分呢?
      就像劉瑜特別要在劉年年的眼前自殺,讓年年永遠都會記得她這個母親,并且不斷去追尋母親的影子一樣。祝寧也一直都在尋找祝遙的影子,當她失去記憶的時候,第一反應最不想忘記的也是祝遙。
      祝遙是構成祝寧的重要成分。
      .
      有一個細節(jié)也很妙。
      祝遙說:『我想要妳有一顆強大的心臟!
      最終祝寧發(fā)現(xiàn)了女巨人的「心臟」與自己的聯(lián)繫。
      而祝遙在記憶世界中,她不是研究員,而是「心臟專家」。
      這個設計是很可愛的,像是謎底早已寫在謎面上。
      .
      還有一段祝寧跟祝遙的對話。
      祝遙說:『人的心臟本身就充滿美感。妳現(xiàn)在還活著,是因為妳的心臟還在努力跳動!
      祝寧問:『它不會累了想休息嗎?』
      祝遙當時想了很多,最后只哄小孩般地說:『人遠比妳想像的更加強大。』
      .
      第一卷的最終戰(zhàn),祝寧的心臟被摧毀后,心中所想是:『我完成了大家的期待,我能不能休息?』
      不能。
      當時她看見的幻象是祝遙的身影。
      她曾經(jīng)問她,心臟會不會累會不會想休息,真正的答案其實是--不能。
      因為她是「心臟」。
      祝寧確實變得很強大,然而這一切原來都是祝遙讓她走的,祝寧從來就沒有可以輕松躺平的時候。
      .
      『祝遙不曾問過一句妳是否愿意來的這個世界,妳是否愿意繼承我的事業(yè)。因為祝遙所給予的一切都是明碼標價,那不是無條件的愛!
      當祝寧明確認知到這一點的時候,祝遙的形象已不再是她記憶中那個母親了。
      .
      回到前面所說,為什麼要祝遙要安排祝寧殺死喪尸化的自己?
      .
      或許如同評論區(qū)其他讀者所說,這大概是一種「精神弒母」。
      祝寧在喪尸世界殺死了自己所愛的母親,那是她唯一承認的母親,如此一來,這個母親就能與現(xiàn)實中的祝遙分割開了,她們不再會是同一個人。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個發(fā)展也是符合祝遙所期望的,因為祝遙面對祝寧濃烈的情感時,實際上是想要退縮的。
      .
      當祝寧將祝遙與記憶中的母親切分,似乎就可以對自己說,自己不愛現(xiàn)實中的祝遙了,她可以不再在意那個所謂現(xiàn)實中的祝遙,祝遙也將不再是她追隨的目標。
      .
      祝寧說:『記憶是否真實并不重要。只要對我有利就是真,我覺得是真的那就是真的,所以記憶中愛我的祝遙是真的。我為何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活著!
      祝寧就是祝寧,在這一刻,她屬于她自己。
      .
      =
      .
      然而,即便祝寧在旅途的途中就已打破了心中對現(xiàn)實祝遙的虛幻期望,不再追尋母親的身影,她的旅程并沒有辦法停下來,因為她有了新的目標:殺死普羅米修斯為朋友報仇。
      不論這是否是被算計好的,祝寧都是主動、自愿地踏上這條復仇之路的。
      .
      祝寧總說自己沒什麼拯救世界的大夢想,然而實際上她內心還是有些幻想的。
      在失去記憶的那一段曾提到:『幼年時期的她總在幻想拯救世界!
      當然,這種幻想終究是幻想,就像每個人心中總是有個做英雄的夢,是不切實際的。
      可是祝寧確實一直都是有這種中二病的精神在的,拯救世界或許刻在她的內核里。
      .
      『她才不說自己要去報仇,她就要自己默默干,然后驚艷所有人。』
      『祝寧只是想為死去的隊友報仇,她只是想像傳統(tǒng)故事那樣殺死壞人,然后世界就被拯救了!
      會說出這種話的祝寧真的很可愛,也很幼稚。
      .
      祝寧一直表現(xiàn)得很成熟,可是不論在哪個世界,她也不過才十九歲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她在內心深處還是想要找媽媽也是很合理的,我自己這個年紀時,也有種找到媽媽就能解決一切,媽媽是無所不能的錯覺。
      .
      只是祝寧當初或許沒有想過,報仇不是她想停就能停下的,她也不知道走這一步的代價要付出的是什麼。
      .
      =
      .
      【祝寧與祝遙】
      .
      房盈死的時候想問自己的造物主:『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祝寧一直記得這件事,她愿意幫她問,因為她在房盈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她也想要問祝遙同樣的問題。
      .
      祝寧曾說:『實驗室的研究員不會理解,人類的情感根本無法被具象化。他們過分傲慢,以為自己是上帝,可以決定每個人的命運!
      .
      然而祝遙雖然看似極致冷靜,冷漠地安排著一切,卻并非真的是一個冷冰冰的、毫無感情的「造物主」。
      .
      我想,最初祝遙在參與阿爾法計畫時,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將成為一個「母親」的。
      作為實驗體「阿爾法之母」,與成為「母親」本質是不同的。
      她不是像劉瑜那樣,主動地、宿命般的,必需要成為一個母親。
      她設計祝寧的時候,充其量「它」只能算是一個「作品」。
      .
      這一點從她跟白澄的對話就可以看出來。
      白澄問:『妳該怎麼看待它?當成妳的寶貝孩子?』
      當時的祝遙堅定地說:『不,我們不能產(chǎn)生感情。』
      .
      到后來,祝遙會說:『祝寧是一個錯誤!
      .
      祝遙看到劉瑜生陸鳶的照片時,她知道劉瑜堅定地往自己的目標前進著。
      這讓她想到:原來那就是劉瑜滿懷著愛意與期待生下來的孩子。
      對比自己的處境,這一刻或許她才想到,祝寧其實也是在她所期待下誕生的「孩子」,她也是一個媽媽。
      .
      祝遙一直避免對實驗體產(chǎn)生感情,但是在這一刻她知道『想要得到愛,必須先去愛!
      所以,她為祝寧取名,賦予了她愛意。
      她成為了「母親」。
      .
      可是她并沒有真正準備好成為祝寧的母親,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
      祝遙創(chuàng)造祝寧的目的本身是不純粹的、是更遠大的,那是超越了小家的愛。
      即便她去愛了,她仍同時迴避著對祝寧產(chǎn)生更多的感情。
      因為愛祝寧與她的野心、與她長久以來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她必需要冷漠,必須要保持距離,一旦產(chǎn)生了更多感情,那麼就不能夠像是工具那樣用她了。一旦產(chǎn)生感情,那麼身為祝遙一直以來的理想又要怎麼辦?
      兩者是沖突的。達成理想的結果是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她是阿爾法系列之母,卻沒有資格成為祝寧的母親。』
      她愛祝寧,所以一切都成了「錯誤」。她后悔了。
      .
      之前看過一個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覺得也可以用這句標題字面意義來為她們註解。
      祝寧是被祝遙創(chuàng)造出來的,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擺弄「它」,讓它成為一個完美個作品,并為它安排好所有她希望它走的路,也早已預設好了它最終的死亡。然而當她為「它」取名為祝寧、向她付出愛的那一刻,祝遙可能才真正意識到,祝寧是獨立的個體。雖然是我「創(chuàng)造的」,但她不是我的所有物。
      然而,命運的齒輪轉動,早已停不下來了。
      .
      祝遙一次次練習射擊時,內心想的是什麼呢?是否從中了解了祝寧的一點點呢?
      .
      =
      .
      直到祝遙瀕死,祝寧才真正在這個故事中與祝遙「面對面」。
      .
      很可惜的是,祝寧與祝遙直到最后都沒有真正「對話」過。
      祝寧當時心里想的是:『祝遙拼死抱住齊老師,是為了守護老友的女兒,那才是被賦予愛出生的孩子!坏娴氖沁@樣嗎?
      祝寧嘴上說著不在乎,實際上她還是在乎的,要不然她不會這麼想。
      .
      瀕死的祝遙想到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是上帝,不應該給她自由嗎?』
      ——『如果可以,我想把自由還給妳!
      祝寧的一生都是被安排的,那是祝遙虧欠她的。
      最后一刻,祝遙想還她自由。
      可是祝寧早已身不由己。
      太晚了。
      .
      =
      .
      當時,祝遙拍開了祝寧的手,希望以人類的姿態(tài)自然死去。
      祝寧立刻理解了她的意圖,想到了她們在記憶世界的回憶。
      .
      我們不知道記憶世界中祝遙究竟以什麼方式投入的,又投入了多少。(註:寫到這的時番外9還沒出,想了想沒改。)
      然而就是這樣的小細節(jié),我認為她們之間是重合的,兩個祝遙不需要被區(qū)分。就像是我不會特別去區(qū)分初代祝寧、三號祝寧,她們都是「祝寧」。
      .
      我很希望在那一刻祝寧想到的是,愛她的母親是真實存在的,自己確實是被母親所愛的。
      然而那一段,祝寧體會到的卻是極致的孤獨。這讓我非常難過。
      .
      在最后,「給予自由」只是祝遙一廂情愿、自以為是的,愛祝寧的方式。
      如果那時候的祝遙能再陪祝寧久一點,兩個人之間能再多說一點話,就好了。
      祝寧再一次眼睜睜地失去了母親,什麼都不能做,對她而言實在太殘酷了。
      這時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悄悄慶幸,祝寧當時的人性正在被剝離,她或許能因此不用更深入地體會這種悲痛,但是我知道,我這種想法這是不對的。
      .
      普羅米修斯曾經(jīng)對祝寧說:『妳我是真正意義上的同類。』這句居然變成了讖語。
      普羅米修斯說:『我?guī)蛫吙朔楦腥觞c,讓妳成為更強大的人,妳不開心嗎?』
     。唬幉婚_心。她很恐懼,她很孤獨。
      .
      我還記得當初在水族館,祝寧是那樣反感普羅米修斯。
      這個發(fā)展不只我沒有想到,祝寧大概也沒有想過會有這一天。
      讀到這章時,我哭得淚流滿面,不只是為了祝遙的死,更是為了祝寧,我只想抱抱她。
      .
      =
      .
      楚清曾經(jīng)評價祝遙:『妳跟普羅米修斯很像。』
      楚清本意應該是稱贊意味的,但我讀起來只覺得諷刺。
      因為祝遙對普羅米修斯只有恨,她想殺死普羅米修斯。
     。≒S.題外話,我很喜歡楚清就這麼無聊地被祝遙殺下線,非常棒。)
      就這一點來說祝寧完全繼承了祝遙的意志,雖然理由不一樣,但她們都是為了替好友復仇,而想要殺死普羅米修斯的。
      她們不愧是母女。
      .
      =
      .
      祝寧對普羅米修斯說:『你好爹!弧耗阕屛蚁肫鹆宋野。』
      .
      這里讓我對祝遙產(chǎn)生了很多好奇。
      祝遙究竟是用什麼心情幫祝寧捏造這樣的「父親」的?
      為什麼要選這樣的親爹形象,她參考了誰?總不會真正參考了普羅米修斯吧?想到這里莫名感到很不適,找了一下當時祝寧對她爹的形容:『打著為她好的名義,踐踏她的感受,摧毀她所愛的,只要勝利就可以犧牲一切!
      沒想到,知曉一切后重新看到這個敘述,居然莫名的貼合現(xiàn)實中祝遙對祝寧的所作所為。雖然不想承認,但祝遙究其結果,其實是既當?shù)之攱,總覺得有點黑色幽默。
      .
      =
      .
      補充:
      之前寫這段的時候番外9還沒出來。現(xiàn)在看了番外9后覺得更虐了。
      我原本對祝遙創(chuàng)造記憶的細節(jié)很感興趣,看完了反而感到很后悔,因為知道這些細節(jié)只讓我感到更難過……互相愛著對方的兩人為什麼要受到這麼多的苦,而且最終她們居然也沒有對彼此坦承相認過,想到就心痛不已……嗚嗚嗚嗚嗚嗚……
      .
      =
      .
      【劉年年與劉瑜】
      .
      對我來說,劉年年這個角色是個驚喜。
      開頭作為一個可愛的「大小姐」形象登場的時候,我并沒有想過這個角色最終會擁有與祝寧幾乎同等的深度,也沒想過后續(xù)的劇情會是這樣的發(fā)展。
      我總有一種慣性思維,因為在讀過的許多其他作品中,這類型的角色要么是花瓶要么是炮灰,或許可能是反派。反正,沒有什么厚度。
      但在這部作品里面劉年年不是其中任何一種,她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意志。
      .
      我覺得祝寧與劉年年兩人的安排真的很有意思。
      『她們一個來自神國,一個來自垃圾場。她們都有一個強大的母親,同為母親意志的延續(xù),是母親創(chuàng)造出的作品,也背負著母親(安排好)的命運向前!
      劉年年是成功的「希望」,祝寧是永遠的「殘次品」。
      她們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卻又無處不存在著對立的特性。
      .
      =
      .
      有一個小地方我覺得祝寧和年年也會有共鳴。
      那就是廖湘霖奔跑著抱住年年的那一刻:『我找到妳了!
      .
      當時劉年年很想哭:『原來廖湘霖只是在找她,對她沒有任何要求,沒有長篇說教,沒有指責,只要找到她本人就好了!
      .
      這一段的救贖感,很像是當年祝寧被楊舒華跟劉勝從垃圾場挖出來的時候。
      他們大喊著:『她活著!』
      .
      祝寧想:『她從未想過,自己的出現(xiàn)會成為一部分人的希望。她從未想過,她什麼都不做,就能帶給人力量。她從未想過,這些人根本不管祝寧到底是不是強大,他們只要自己活著。只要她活著。他們拯救了她。』
      .
      這兩段看了都讓我很想哭,是我非常喜歡的段落。
      可惜老楊楊舒華的故事只有隻言片語,其實我對她的故事感到非常好奇,她與劉勝的母子關系又是什麼樣的呢?希望她在送走祝寧后有好好的。(感覺應該是個刀,我既想知道又不想知道,心臟受不了……哭)
      .
      =
      .
      裴書問:『如果年年最終決定承擔自己的命運,怎麼辦?』
      祝寧當時說:『我覺得她很厲害。犧牲自己給他人幸福,太過高尚,也太過無趣!
      最終年年選擇的了復仇,并認為拯救朋友比拯救世界重要。
      這一點祝寧跟年年理念也是相同的。
      .
      可惜同樣的選擇下,劉年年得到了想要已久的自由,而祝寧即便也只是想要為了朋友復仇,命運卻引導她成為了那個「高尚、無趣」的存在,這是最難過的地方。
      .
      祝寧曾對年年說:『需要我去解救妳嗎,小公主?』
      到最后,劉年年對祝寧說:『我想去救妳!
      祝寧拯救了她,所以她也想拯救祝寧。
      .
      劉年年在那一刻……或者更早之前,她為母親復仇的時候,她的身份已經(jīng)轉變了,她不再是等著人拯救的公主了。
      雖然那時對祝寧來說,太遲了。
      .
      =
      .
      我對劉瑜的觀感是很複雜的。我對她似乎比對祝遙有著更苛刻的審視。
      .
      前面寫過,劉瑜在劉年年的眼前自殺,這讓年年永遠忘不了她。
      祝寧曾想過:『劉瑜完全可以保護女兒讓她不會留下心理陰影,但是她沒有!
      于是,劉年年看到過最恐懼的就是母親的自殺身亡。
      就我個的想法而言,不論劉瑜說自己多愛女兒,她在女兒前自殺,對于女兒造成的傷痛是沒有辦法磨滅的。
      然而,這卻好像是劉瑜計劃的一部分。
      劉瑜用這種方式給年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讓年年嚮往去接觸汙染物,或是去牆外找媽媽的足跡。
      .
      我一開始想,劉瑜沒有讓齊老師在女兒「成熟之前」接近她,這大概是一種保護,是為了讓女兒的快樂更長一點。
      .
      裴書說:『不要把她想得太天真,她比妳想像的更複雜!
      大約就是因為裴書認識劉瑜,他知道這些「大小姐」以美好表象示人,其實卻是利用自己無害的外表達到她們更深層的所求。
      雖然是這樣說的,裴書也承認:『年年像是一個珍稀動物。他不希望看到她殞落!
      年年最終還是被養(yǎng)成了一個看似不諳世事的大小姐。至少,年年沒有經(jīng)歷過太多殘酷的東西,比如對牆外的人來說司空見慣的、朋友和伙伴的死亡。
      .
      劉瑜在自己的畫作中放入烏托邦的路引,為的是有朝一日,年年或許會踏上她曾走過的道路,然后看見自己留給她的禮物,那展翅的鳥兒。
      .
      祝寧看到了劉瑜留給年年的鳥兒,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回憶」,是母親用藏寶圖送她禮物的快樂,所以她一直是羨慕年年的。她覺得,那是一個母親給女兒的美好禮物,母親想讓女兒快樂。
      .
      我初看到此時,感受跟祝寧不一樣,我覺得很不舒服。
      因為我們都看見了,祝寧她們一路走來,犧牲了多少個白澄才走到這一步。
      如果劉瑜想要讓自己的女兒看到留給她的這份禮物,卻又讓年年獨自成長為一個天真的大小姐,年年若真的選擇了出牆,又該如何面對?
      這將是一份殘酷的禮物。
      .
      =
      .
      比起母親輩的「強大」「算計」「冷漠」,祝寧跟年年其實都是情感更細緻的孩子。
      .
      兩人看待友誼,也是同樣純粹又直接的。
      .
      祝寧當初發(fā)現(xiàn)年年是被「安排」好給她認識的時候,她是有點抗拒的心理在的。然而最終,年年沒有選擇殺死她、年年沒有背叛她,所以對祝寧而言這是她欠年年的人情。她會為此對年年真誠,用真心與她交往。所以她會為了年年,而想要多找到一些關于劉瑜的訊息,這或許是一種投射,因為祝寧也想要尋找自己的媽媽的影子。
      .
      類似的情境。當陸堯對年年說:『妳可以繼續(xù)跟她交朋友了』的時候,年年的反應是:『陸堯毀了自己心中對祝寧純粹的友誼。這才是懲罰。』
      .
      祝寧與年年在不同的情境下有著相似的共振,她們都抗拒友情被隨意玷汙,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她們能成為知己。
      .
      在年年短短的人生中,其實也沒有幾個能算是朋友的存在,她所處的位置讓她一直是孤獨的。
      所以當祝寧出現(xiàn)時,年年非常珍惜。
      祝寧與裴書大概是年年僅有的「例外」。
      但實際上他們兩人都是被「篩選」過的,他們之間的羈絆并不是偶然。
      被年年認可的老師又或者朋友的裴書,對劉瑜來說或許不過也是一隻「狗」而已。
      .
      就算命運出現(xiàn)分岔,最終若是由年年有機會跟著裴書踏上這段尋找烏托邦的路,裴書不論如何也都是要被犧牲的,他的命運早已注定。
      這樣艱難的旅程、經(jīng)歷一切磨難、甚至可能犧牲許多朋友與伙伴的情況下,最終到達的地方
     。幸粋母親留給她的愛的畫作。
      年年如果是用這種方式看到的,對此究竟會怎麼想呢?
      這樣的「愛」究竟要擁有多麼強大的心臟才能承受得起呢?
      .
      我不否認劉瑜畫下那幅圖畫時心中或許是充滿愛的。
      可是說到底,它的本質是殘酷的,是我沒有辦法理解的。
      .
      一開始,我只覺得劉瑜做的事情,反映出她對年年有著超乎尋常的掌控欲,這種操控甚至并不比祝遙對祝寧的少。
      不過隨著劇情繼續(xù)推進,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看法是錯的。
      .
      有問題的不是劉瑜,而是普羅米修斯。
      劉瑜原本預想中的未來跟前面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不同的。
      .
      普羅米修斯讓劉瑜回到「正確的人生」軌道,為的就是讓年年誕生并且在未來成為新人類之母。
      .
      祝寧曾評價道:『面對人類偉大的未來,必須剝削女人的子宮了,連塊遮羞布都不拉一下,就歌頌她們是救世主了!贿@種成為「救世主」的方式未免太可悲了。
      .
     。ㄟ@個論點現(xiàn)在其實就有了,我曾經(jīng)跟友人有對話,她說她不論如何要生個孩子,就是因為她覺得如果大家都不生,那麼人類怎麼延續(xù)呢?對此我只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真的很偉大。我大概率不會成為一個母親,我也不愿意用這種理由去生孩子。如果哪天孩子長大,難道也要對她說這種冠冕堂皇的話讓她也生孩子?要不然邏輯不通啊。可是這句話一旦對自己孩子說出來,不奇怪嗎?好像生她下來就是為了讓她生孩子一樣,那不是很可悲嗎?)
      .
      一個原本強大、獨立、意志堅定、有著遠大抱負的女性,怎能忍受自己經(jīng)年累月下只有且只能被看作是生育機器的價值呢?
      .
      我原以為劉瑜最后是瘋了。光是想到她被迫「履行職責」的過程,我就感到噁心。
      我想著,大概只有瘋了,才能解釋為什麼她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離開年年。
      .
      但她會帶著年年開車想前往牆外,對年年說:『年年,要走出去看看!
      她必須要保持理智才能像這樣明確地告誡:『年年,不要變得跟我一樣。』
      .
      事實上,成為新人類之母,是劉瑜的「教母」齊老師期望劉瑜與年年走的路。
      .
      這才是為什麼劉瑜必定要支開齊老師,不讓她在年年還未成熟前接近她的理由。
      劉瑜大概是怕年年被齊老師描繪的「美好未來」給蒙蔽了,她不想讓齊老師影響女兒的想法。
      裴書說得沒錯,劉年年的外表與個性或許真的是她的保護色。因為只有劉年年看起來足夠天真,齊老師才能夠對她放心,讓年年「一個人」在他們制定好的范圍里怎麼「胡鬧」都沒關系。
      .
      劉瑜并沒有真的瘋。
      劉瑜對年年這個孩子是偏愛的,因為只有年年這個「女兒」將會繼承她的一切,不論好壞。
      她只有極度冷靜才能將一切佈置地那麼完美,算計地渾然天成。
      .
      她帶著年年出去玩,讓年年有了一些冒險的快樂回憶。
      她對裴書下了種子,讓裴書出牆,并且最后還會回到年年身邊引導她。
      她給齊老師下達了禁令,讓年年成長的過程不被扭曲或束縛。
      .
      最后,她用自己死亡的「震撼教育」,讓年年永遠忘不了自己這個「被生育逼發(fā)瘋的母親」。
      她成功了。
      .
      劉年年想:『除了自已以外,沒有人在乎她的本名叫劉瑜。唯有劉年年記得她,除了對母親的懷念,更是因為劉瑜的未來即是她的未來!
      .
      劉年年也是聰明的。
      莊臨死前發(fā)送的訊息:齊老師--『兇手』。
      精準地讓年年從普羅米修斯給出片面又扭曲的訊息中,迅速理解了母親留下的線索。
      于是劉年年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也實行了為母親的復仇。
      .
      =
      .
      雖然如此,我對于劉瑜在年年面前自殺這件事的作法還是很久無法釋懷。
      .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不論如何,愛并不是傷害與控制別人的理由。
      祝遙或者是劉瑜,她們雖然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們做的事情卻同樣對女兒傷害巨大,我還是無法茍同。有些事情不對就是不對的。
      .
      祝遙對她們母女的關系的看法或許是對的。
      .
      祝遙說:『一旦生育,母親的能力就會被孩子蠶食,直到死亡。到時她會怎麼看待自己的孩子呢?她們會成為全世界最複雜的母女,會有愛,但應當也會有恨。必須有恨才能說得通。已經(jīng)得到又失去才是最殘忍的!唬ㄗ_b知道,得到又失去才是最殘忍的,卻仍這麼對祝寧做了。)
      .
      很難說最后劉瑜看著年年自殺,是否也有那麼一點點扭曲的心里存在?
      這是我糾結的點,所以在看的過程中,我對劉瑜的評價大概在腦海里轉了九彎十八拐,一直在她到底愛不愛年年的疑惑中徬徨不定。
      我曾想,我對劉瑜是不是過于苛刻了,我并沒有用同等嚴厲的標準去質疑祝遙對待祝寧的方式,祝遙實際上對祝寧做了更糟糕的事,我反而總是想向祝寧證明,祝遙其實是愛她的,但比起祝遙來說,劉瑜是一個更明確地、曾對女兒表達過濃烈愛意的母親角色。
      后來我覺得,有這種差異大概是因為,祝寧一直以來只能確認記憶中的母親愛她,卻不知道現(xiàn)實中的祝遙也是愛她的,可是劉年年卻明確表明過自己有感受到劉瑜的愛。劉瑜留下來的種種痕跡、與廖湘霖的友誼、燈塔的畫作,都表明了她對女兒的期許,希望她能走得比自己更遠,像鳥兒一樣能自由展翅。所以,劉年年能肯定地說:『媽媽很愛我!
      .
      但我也在思考,母愛是必須要有的嗎?一個母親必須天然要愛自己的孩子嗎?
      .
      如果單純只以「人」的角度來看祝遙與劉瑜,她們的野心與作為似乎都是很正常的追求。然而,當她們有了「母親」的身份時,她們似乎就必定需要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做二選一的選擇題(這里的孩子并不需要特指是女兒或兒子)。此時,如果母親最后選擇的是自己,好像她們就自私了、對孩子不夠有愛了,于是,這讓母親或許又會開始感到自責、感到痛苦與掙扎。
      .
      裴書曾說:『幻想其他人大公無私的前提一定是自私!
      我們總是歌頌著母愛的偉大,卻忽視了她們身為「人」自身的追求與尊嚴。
      人們稱頌母愛的時候,是否其實是為了達到某種自私的目的?潛臺詞是否其實是在「提醒」母親應該要無私奉獻?
      .
      在這個故事里面,父親這個角色是被隱藏起來的。在陸家,那個躺在床上的東西并不是真正的「父親」。這個故事真正代表「父親」的是普羅米修斯,是神國的制度。
      .
      對普羅米修斯或者陸堯之流來說(或許還要加一個林曉風的爸爸),他們的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一種「吉祥物」,她們不需要有個性、也不需要有理想抱負,只要漂漂亮亮待在那邊,擁有完美的「元件」和完善的「功能」,聽話又溫順地讓他們隨意擺弄,然后按照他們的意思完成他們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
      她們?yōu)榇烁杏X到痛苦?不重要。
      她們對此有反對意見?不重要。
      .
      在他們眼中她們沒有屬于「人」的尊嚴。
      .
      明明只有依靠女性生育才能產(chǎn)生下一代,男性獨自在神國其實根本沒有未來,可是女性在他們的眼中仍只配作為生育機器,沒有尊嚴可言。
      把這一段單獨拎出來看,都不知道誰才是更可悲的那一方。
      .
     。}外話,寫到這里我忽然聯(lián)想起吉永史的漫畫《大奧》,它的宣傳語是「男女逆轉」,主角構成是「女將軍X男后宮」。但實際上讀下來,漫畫中的世界觀明明已經(jīng)是以女性為社會的主要構成了,可是女主們貴為將軍(最高統(tǒng)治層),其廣納后宮的目的卻也只是為了能讓她們能「不斷地生孩子」。究其原因還是制度出了問題。《大奧》這部作品基調以言情為主,可是女性群像相當細膩(女將軍一代代生育、傳承,因此有多個女主,是結合史實而虛構的歷史故事),內容有些地方可能讀起來會感到不適,可是也讓人能藉此思考。我個人非常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在此推薦的單純是漫畫,我沒有看過電視劇版本。)
      .
      劉瑜與劉年年的困境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擁有子宮的她們永遠會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
      劉年年必須要是女性,必須要是「女兒」。因為只有身為女性,年年才會跟母親劉瑜處于同樣強勢權力下的地位關系,這個故事的悲劇性與延續(xù)性才能成立。
      .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女性是一種處境。」
      .
      年年看著劉瑜,她明確地知道自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母親」。
      所以很自然地,年年總是會想方設法地去了解媽媽的過去、去試著理解媽媽的心情。因為母親的未來即是她的未來。
      .
      劉瑜看似對年年有著各種安排與操控,實際上其實都是為了給年年爭取更開闊的視野,因為只有讓年年看見更寬廣的世界、了解世界的真相,年年才能知道究竟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選擇的,也因此她才能真正「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未來。
      .
      如果年年沒有離開神國、熱衷「探險」,如果她沒有遇見祝寧,如果她只受限于神國那被框架好的小小世界,當人們告訴她這樣的選擇才是最好的,她當然只能相信了。
      可是這個世界如此寬廣,什麼東西才是最好的?如果沒有親眼所見、親身感悟,怎麼可能知道哪一種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
      所以教育是很重要的,開拓眼界是很重要的。
      .
      我曾經(jīng)也問過媽媽:「為何當初妳會想要結婚生小孩?」
      她說:「因為當時很傻啊。」
      .
      對我們的母親或長輩來說,結婚生子就是很正常的人生進程。她們不像我們現(xiàn)在一樣,能每天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訊息。世界原來這麼寬廣,有這麼多不同的想法,有這麼多種多樣人生的活法。我們因為看到了,我們知道有些事情并非理所當然的。
      重男輕女之類的概念也是一樣的,對有些人而言,那或許就是真理,那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的經(jīng)驗都是這麼告訴他們的,對他們而言那就是達成「幸!沟谋匾獥l件,他們是否因此幸福并不重要,因為他們已經(jīng)被這種經(jīng)驗與想法困住了、定型了、刻進骨髓里面了,這時要他們改變是很困難的,讓他們看到原來世界上還有其他選擇也是不可置信的。
      .
      但是現(xiàn)在,未來是可以選擇的。
      我們接觸到的訊息構成了更寬闊的世界,我們對人生可以有更多的想像,我們會思考究竟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也可以盡可能憑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自己想要的未來。
      如果決定要結婚生孩子,那必定是充滿愛的,是我們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主動希望能擁有的未來,那樣也很好。
      相應的,我們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不想做的事情。
      希望我們都能如劉年年一樣,都擁有選擇的自由。
      .
      感謝作者寫出了劉瑜與年年母女,也謝謝妳分享妳跟母親的故事。我真的很想抱抱妳。
      .
      =
      .
      【關于林曉風】
      .
      可愛的曉風是我在本文中最心疼的孩子。
      .
      曉風最初登場是在水族館。
      水族館可以說是這本書最開始擊中我的一個副本。在這個副本之前我只將本文當作常規(guī)的無限流在看,直到看到水族館,才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曉風的故事線。
      .
      水族館的章節(jié)其實是分為前后兩篇,看了前篇的「人魚」才能更好地理解「曉風」。
      人魚是為了被觀賞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種。
      曉風的身體里也有著人魚的基因。
      .
      前面寫劉年年時也有提到,「曉風」這個存在對她的父親來說其實根本不重要,她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她可以是任何別的什麼東西,他不一定要曉風,只要能夠漂亮并且能賺到錢就行了。
      但是曉風是「人」,她有自己的自我意識,也明確地認知到,父親根本看不見她「本人」,他不需要她有個性,他要的只是一個任人擺弄的洋娃娃,曉風的爸爸不需要曉風明事理。
      所以曉風才會覺得,自己是好像「透明」的。
      .
      這點來說,同樣是創(chuàng)造任自己擺弄的「工具」,祝遙雖然一樣忽視了自己孩子的意志與意愿,希望她按照自己規(guī)劃的路走,她卻從一開始就設定了祝寧必定要有獨立的人格。這跟曉風爸爸的教育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祝遙跟白澄的對話中說:『它必須擁有記憶,擁有獨立的人格,同時符合人類定義的善良。』
      雖然現(xiàn)實中的祝遙或許是個不合格的母親,可是在記憶世界中,她確實給了祝寧愛,賦予了祝寧獨一無二的個性。
      .
      =
      .
      媽媽蘇青青曾對曉風說:『要不我們逃走吧?』
      作為家政人造人的蘇青青違背了自己基因底層邏輯,想要帶著曉風逃離「丈夫」。
      但是當時的曉風太小、太天真了,所以她對媽媽說:『也許等我紅了、賺錢了,就能改變了!
      可惜蘇青青沒有等到那一天。
      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事實上,即便曉風紅了、賺到錢,我們都可以預測到,她的爸爸是不會放過她的,到了那個時候只會有更多、更強的壓迫。
      因為她的爸爸是不可能改變的。
      世界上沒有人能改變另一個人。每個人最多能改變的大概只有自己的想法。
      更悲觀一點來講,如果曉風真的用這種方式賺到了錢,她是否會在她父親扭曲的邏輯中改變?那個時候她們是否還有勇氣逃離,又或者還會不會想逃離?
      .
      「自由」這個詞彙在本文中似乎一直反復地出現(xiàn)。
      每個人都嚮往著自由。
      蘇青青嚮往著逃離丈夫掌控的自由,曉風也希望自己能有做自己的自由。
      在危難發(fā)生的時候,蘇青青對曉風說:『快跑!』
      當祝寧對曉風說:『保持理智』的時候,曉風想到的就是媽媽的這句『快跑!』
      最終,曉風得到了「自由」。
      那是以父親與媽媽蘇青青的死亡作為代價換來的。
      同時,那也是蘇青青對曉風的祝愿,她希望女兒能逃掉,她希望女兒活下來。
      .
      水族館事件發(fā)生時,祝寧還無法確定自己腦中的記憶是否為真,她對自己和祝遙是否「存在」感到了懷疑和困惑。
      .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祝寧在「看見」曉風后會對她心軟,她能想像曉風是為什麼而崩潰。所以她會想把她帶回家,會跟她分享自己和母親的故事。
      .
      祝寧告訴曉風:『妳可以依賴我,可以答應加入我、也可以拒絕我,妳想什麼時候回答、怎麼回答都可以!
      某種程度上,祝寧在此時接替了蘇青青,承擔了此時曉風所需要的、類似于「母親」的角色。
      她陪伴曉風,給了她足夠的自由。
      .
      曉風說:『她在祝寧身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好像天地寬闊,她可以隨意飛!
      .
      她可以有想法,可以有喜好,她可以擁有「自我」了。
      這一刻,曉風不再是「透明」了。
      她可以屬于她自己。
      .
      =
      .
      當然曉風不是只有祝寧而已。
      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總是越牽扯越深的。
      .
      宋知章、白澄、裴書,他們都成了曉風的老師、是她的長輩、是她的朋友。
      對他們來說,曉風也是特別的,她才十歲,是個真正的小孩。
      所以在牆外,白澄跟裴書的默契是,一定要保護曉風,曉風一定要是最后才死的。
      他們遞給她刀,那是屬于出牆者的傳承儀式。
      我想,不管在什麼時候,孩子總是象徵著未來與希望。
      .
      曉風是幸運也是不幸的。
      幸運的是有這麼多人愛她。不幸的是,這些愛她的人一個個都以死亡的方式離她而去。
      她見證祝寧失去同伴而痛苦的同時,其實也經(jīng)歷了一樣的悲痛。
      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失去的體驗是更加殘忍的。
      曉風被迫長大了。
      .
      =
      .
      裴書說:『如果曉風想被看見,她會被看見的!
      我設想了很多可能性,大多是一些比較美好的畫面。就是沒想到最終呈現(xiàn)的卻是那樣痛苦。
      .
      曉風與祝寧成為了彼此的錨點。
      .
      對曉風來說,她是自愿成為祝寧錨點的。
      祝寧在這一路的陪伴之下,對她而言已經(jīng)變得太過重要了。
      是祝寧將她從水族館拯救出來的,也是祝寧讓她有了做自己的勇氣。
      .
      同樣對祝寧來說,她來到廢土世界,總共認識的就這麼幾個人而已。
      曉風到最后,居然已是陪伴她身邊最久的人了。
      .
      曾經(jīng)祝寧對曉風說:『保持理智!
      此時曉風跟當時的她位置對調了,祝寧才是需要依賴別人的一方。
      『我還活著哦!我在這里!』
      只有曉風還活著,才能讓祝寧仍保持理智。
      所以曉風主動地想要被看見,只有自己活著,成為祝寧的依靠,自己才不會被拋下。
      .
      =
      .
      祝寧進入極北之地前,曉風曾對她說:『不去報仇了行嗎?』
      曉風想到了在滑雪場大笑的祝寧,沒心沒肺、幼稚的祝寧。
      那時的祝寧說:『如果真的會死,我希望自己死之前痛痛快快玩過!
      .
      曉風說:『妳死了,我怎麼辦?妳有點不負責任啊!
      『沒有人希望祝寧為他們報仇,死掉的人就死了,活下來的人好好生活不行嗎?』
      .
      祝寧的回應是:『對不起。』
      『回憶是假的,母親是假的,但朋友是真的,她無法放棄復仇!
      .
      如果祝寧當時精神或者身體稍微好一點,她是否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呢?
      我認為對祝寧而言,如果可以她并不想死,她肯定想活到最后一刻。
      初代祝寧可是曾說過:『我要活的比世界長』呢。
      .
      然而,祝寧的身體在那時已瀕臨崩壞,不論她如何選擇,她都沒有辦法活太久了。
      .
      她曾對王秦茜說:『保持憤怒。如果注定要死,那就燃燒結束后再死。』
      所以,祝寧自己也是這麼做的。
      .
      祝寧并未對曉風坦承這一點,只說:『我希望妳活著,妳不能死!
      這時的祝寧是殘酷的。
      祝寧想起了祝遙,祝遙也沒有給自己孩子太多陪伴,祝遙也是這樣帶她長大的。
      在這一刻祝寧身上也有了祝遙(母親)的影子。
      .
      相對的,曉風也不再只想要當祝寧的「孩子」。
      『林曉風很有野心,她要成為祝寧下一個目標。她要像劉瑜學習,學會在人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她要學習祝遙,給祝寧寫一條嶄新的程序!
      .
      前面有寫,我覺得祝寧其實擔任了類似曉風母親一般的角色。
      曉風在這一段說:『妳有點不負責任!
      曉風對祝寧用了「責任」兩個字。祝寧當時想到的也是自己母親跟自己的關系。
      她們之間在血緣上未構成母女,可是在精神連結上卻勝似母女。
      但這在本文中似乎是另一種更健康、更平等的母女關系。
      祝寧可以「自私」地只考慮自己的復仇。
      曉風能對此表達自己的不認同,可是她也不會強求祝寧必須要聽她的。
      .
      當祝寧透過白澄叫著『寶貝!』時,曉風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
      她們愛著彼此,也尊重彼此的選擇,更希望對方能幸福。
      .
      =
      .
      祝寧曾說:『希望曉風離開自己也能活得好!
      .
      然而,曾給予曉風自由的祝寧,最終卻成了「束縛」曉風的人。說成是束縛可能有點負面,可是這是我看見曉風的結局的感受。
      祝寧讓曉風獨自一人(或許再加上劉年年)等待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來的奇蹟降臨。
      我一直覺得,對祝寧而言現(xiàn)在的局面并非終點,所以不需為她太悲傷?墒侨绻磿燥L,這個結局仍舊是缺憾的。
      .
      番外讓這一點更加突出,曉風甚至只上了裴書推薦的老師的「網(wǎng)課」。
      這應該不會是祝寧會認為的「曉風活得很好」的模樣吧?
      .
      于是,曉風成了我這篇文中最意難平的角色。
      我希望曉風不要忘記祝寧,但更希望曉風能夠放下祝寧,走出去看看,痛痛快快享受屬于自己的人生。她應該更愛自己一點,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啊。
      .
      不過,這也只是我個人的一廂情愿罷了,我覺得這樣對她好,但是曉風不一定會這麼想。唯一的安慰是,現(xiàn)在她還有劉年年跟她一起等待了。
      為此,我衷心希望,祝寧有一天或許能帶著白澄一起,真的能回來看看。
      .
      =
      .
      【關于裴書】
      .
      最初我對裴書的印象只是劉年年的附庸,后來他居然一躍加入了主角團,卻也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祝寧曾敏銳地察覺到她與裴書之間的相似感:『裴書好像好像無法融入這個地方。他們有相同的氣質。他們是同類!
      裴書之所以會有這種疏離感,是因為他曾進入過極北之地。
      .
      裴書對極北之地的描述是:『極北之地剝奪了我的存在!
      .
      『人憑藉什麼來確定自己真的存在?』
      『大概是借助他人!
      『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告訴你答案(因為我們擁有五感)!
      『極北之地剝奪了他的所有感知,自我存在被否認,裴書徹底陷入了虛無。』
      .
      實際上,我對于「極北之地」的描述曾產(chǎn)生過很強烈的疑惑。
      我想了很久,我不知道如果自己也失去了一切感官,是否也會因為感覺不到自己而想要乾脆去尋求死亡。
      這個問題困擾我很長一段時間,從一刷的時候就在想這個問題了。
      現(xiàn)在我忽然想明白了!
      極北之地所謂的剝奪,或許可以理解成「植物人的狀態(tài)」。
      一個植物人,他的靈魂或許還在身體里面,可是他們的五感是不起作用的,他的靈魂或許還活躍,他卻沒辦法有反應,他被困在自己的身體里面動不了,雖然活著卻好像是死了。在這種或許「生不如死」的狀態(tài)下,他們可能是會想要尋求死亡的,死亡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更輕松的解脫。
      .
      然而,前面我一直將極北之地的恐怖之處歸咎于它剝奪五感這件事情上,直到當祝寧真正踏入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搞錯重點了。
      極北之地真正可怕的地方其實在于它會讓人產(chǎn)生「無法控制的悲傷」。
      .
      極北之地大約是對憂鬱癥大腦的隱喻。讓人失去感官只不過是一種前置,它用這種方式先將你的靈魂與軀殼分開,再讓你的靈魂陷入無法抑止的悲傷與絕望,引領進入這里的靈魂決定自己身體的死亡。
      .
      我喜歡作者的醫(yī)生說的:『靈魂沒有權利決定身體是否死亡,身體也沒有權利去決定靈魂的死亡。』謝謝妳的分享。
      .
      寫到這里,忽然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事情,不知為何之前我沒想起來。
      有段時期我也是狀況很差,同樣出現(xiàn)了閱讀障礙,明明看得懂每個字連起來卻無法明白是什麼意思,導致無法考試,惡性循環(huán)讓狀況更差。更可怕的是,我發(fā)現(xiàn)自己站不起來。我一方面感到壓抑不住的痛苦,另一方面我的理智告訴我:「我的身體沒問題,我可以站起來!」但是我的身體就是動不了,不論怎麼嘗試都站不起來。就算站起來了也很快會跌倒。
      那段時期離現(xiàn)在的我超過十多年了,當時年紀還很小,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有點忘記那時的感受了,不過我覺得自己大概能試著用當時的經(jīng)驗去理解這個段落。
      .
      裴書崩潰的時候,祝寧壓制住他想自殺的沖動,沒有安慰也沒有詢問,只是靜靜地陪伴:『不需要說出來,你該休息了!
      『祝寧無條件接納,沒有同情,沒有嘲笑,也沒把它當回事!
      我覺得這一段祝寧真的超級好,以前的我也曾經(jīng)只是想要這樣的陪伴,這樣就很好了。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所以看到這一段,我感到很安心很治癒。
      .
      =
      .
      裴書去了極北之地卻存活下來,是他的隊長易靈鶴為他偷來的「自由」。
      .
      裴書一直對「只有自己活下來」這件事感到強烈的罪惡感。
      他覺得是因為自己自私才存活的。
      但實際上,易靈鶴真的對他說了『走吧!』
      她希望裴書能去過自己的人生,她給了裴書自由。
      于是裴書「自由」了。
      .
      然而他所得到的「自由」,其實跟最終祝遙給祝寧的「自由」是很相似的,都是表面寫著「自由」,實際卻在身上綁了個巨大的鎖鏈,上頭大約還有個箭頭寫著「終點往這兒走」。
      裴書從認識劉瑜開始,身上就已經(jīng)被設計好結局了,他自始自終都是個被設定好的「狗」,無法單憑他的意志逃脫「宿命」。
      .
      不過,易靈鶴所說的自由,應該是一種美好的祝愿。
      雖然裴書無時不刻仍處在內心的煎熬痛苦之中,但我想,易靈鶴她確實讓裴書過上了一段不那麼波瀾壯闊、只是每天陪陪大小姐、打打毛線、或許稱得上是無聊的平淡時光。我想裴書回憶起這段時間的時候會是微笑的,那就是值得的,是吧?
      .
      =
      .
      雖然知道這點,裴書死的時候的我還是很難受。
      .
      裴書是溫柔的,他不想讓祝寧傷心,他沒有留下什麼遺言,只是說了『汪!
      我對這一聲汪的個人解讀是,那是對祝寧的「愛」,我說的這個愛無關乎男女的情愛,就是單純的……善意。
      曾經(jīng)他的團隊只有他自己活了下來,現(xiàn)在他的死亡已成定局,祝寧將成為被留下來的那一個。
      她會像他當初一樣活下來,可能會像他一樣感到罪惡感。
      她曾經(jīng)想趕他走,就是因為他想死,F(xiàn)在他真的要死了,她肯定會難過。
      祝寧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次了二號員工宋知章的死了。
      有什麼方法讓她現(xiàn)在好過一點呢?
     。和簟!
      這是一個聽起來像玩笑的應允。
      在最終這一刻,裴書不再沉浸于過去團隊的陰影,他認可了祝寧是他的新隊長,是他的伙伴或許也是損友,是家人。
      .
      =
      .
      同樣作為男配角,宋知章的死沒有像裴書死一樣讓我感到那麼悲傷。
      宋知章的死我是直到祝寧回到尊貴女王店才有實感(作者后記提到這是特別設計的,這確實成功讓我感受到了)。它讓我想起的是《悲慘世界》的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這首歌。
      可是裴書不一樣。
      大概因為宋知章勵志當一個有秘密的男人,但裴書對我們來說是赤-裸的(笑)
      .
      話說回來,宋知章仍然是個有魅力的角色,或者說,作者筆下的男性角色都很不錯,我個人覺得這篇文能有綠葉點綴挺好的,畢竟現(xiàn)實世界本來就是有女也有男,只有每種類型的角色都有才能建構出有層次的世界嘛。除了宋知章裴書他倆,李念川、程莫非、山貓(完全不記得他本名是啥)、莊臨,每個人都超可愛,我只能說不愧是女性作者才能寫出女性眼中完美的男性(?)作者太太 Good Job。ㄘQ拇指)
      .
      =
      .
      【霍文溪、霍瑾生、霍懷瓔】
      .
      同樣作為母女延續(xù)的組合,霍文溪與母親霍懷瓔,或許還得加上上一輩的霍瑾生,她們的篇幅相對而言是較少的。
      .
      我對霍文溪最初的印象是這一段:
      『霍文溪無法理解,人在長大過程中,為什麼會有一刻醒悟,覺得自己之前的信仰天真,從此轉換了角色,做著自己不恥的虧心事;粑南荒芾斫,所以她做不到,給她無數(shù)次來選,她依然會走向這條路。』
      .
      霍文溪是理想主義者。
      她后來的處事方式一直都是按照這個邏輯走的。
      她認同祝寧所選擇的路是正確的,她選擇相信祝寧,那麼她會永遠是祝寧的后盾。這就是她為人處世的方式。
      .
      她的太婆霍瑾生不認同她要走的道路,但其實霍瑾生將她教得很好。
      雖然霍瑾生看起來是支持神國的一方,她卻從未真正阻止自己的孩子做想做的事情,她放霍懷瓔出牆做學者,她也對霍文溪說:『妳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
      .
      前面我有寫過,我覺得擁有預知之眼的人擁有的自由是被限制的,她們無法隨心所欲的去做任何事情。
      莊臨死的時候,霍瑾生說:『妳的直覺救了妳。這是妳的異能付出的代價!
      從這句話中我讀到的訊息是,霍瑾生必定曾經(jīng)也經(jīng)歷過這一切。她們窺得天機,最終也被其限制;翳昙o已經(jīng)如此老邁,她不可能再如霍文溪一般「天真」,還認為自己的力量能改變一切,所以她選擇成為冷漠的「觀測者」。
      我很喜歡霍瑾生最后還是給了霍文溪自由。她靜靜地幫霍文溪盤頭,只沉默地告訴她:『事已至此,祝妳順利。』所以我對她討厭不起來。
      對霍文溪來說,霍瑾生雖然是她的太婆,卻也承擔著母親的角色,這還是一條母系傳承的線。
      .
      =
      .
      霍文溪應該是整篇文中最負重前行的角色。
      .
      如果她沒有預言的天賦,她沒有辦法達到現(xiàn)在的高度。
      然而她能讓我們看到現(xiàn)在的結局,絕不僅僅是因為她會預言而已。
      .
      霍文溪的統(tǒng)籌能力,她的心智堅韌,她的擔當與魄力,都是非常美好的特質。
      可是霍文溪并不會因為她趨近完美的領導形象,讓人感覺她距離我們很遙遠,至少在房間很亂這點上我能與她有所共鳴(笑)
      .
      她得到莊臨、還有黃宗麗等調查小組全部人的愛戴與信任,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他們的上司而已。
      霍文溪記得他們每一人的名字與喜好。
      她也會因此有脆弱的一面。
      .
      霍文溪并非一個沒有缺點的人,她也有可能犯錯,只是她作為理想主義者,她總是會努力地朝自己認定的目標前行,她對已經(jīng)答應的事情從不食言。
      所以祝寧愿意將自己託付給她。這是祝寧的直覺。
      最終霍文溪也履行自己的承諾,接下了所有的重擔。
      .
      但其實,霍文溪與祝寧的關系一開始也是有拉扯的,兩人并非是一見面就親如姐妹,她們之間的關系是逐漸遞進的。我覺得這篇文最棒的地方也是在這里。
      .
      一直到最后,霍瑾生說:『妳的小戰(zhàn)士,她的眼睛來自懷瓔!
      .
      雖然文溪的母親霍懷瓔在文中戲份不多,但是我們可以從祝遙的回憶中瞥見她那自信且幽默講述著自己研究成果的身影……我們雖無緣見得更多,但卻能相信,霍懷瓔必定是個風趣又極富有人格魅力的女性。
      .
      其實我很好奇在霍懷瓔的眼中看到的未來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她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毅然決然地接受自己死亡的終局,然后將自己的眼睛託付給祝遙?她有像初代祝寧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嘗試過各種可能性嗎?她需要有多麼強大的內心與勇氣呢?
      .
      霍懷瓔的身影最終是跟文溪、跟祝寧重合了。
      透過霍懷瓔的眼睛,預知之眼串連起了霍文溪還有她的「姐妹」祝寧。
      所以知曉真相的這一刻,霍文溪不再害怕,她相信母親、相信祝寧。
      .
      這篇文最重要的三對母女,霍文溪與母親霍懷瓔的互動或許最淺,最后卻是由霍文溪一個人接住了她們所有人的接力棒,帶著這份傳承繼續(xù)前行。
      .
      結局中,祝寧、莊臨、調查小組組員的肉身或許都已離去,但祝寧與她最后的談話,很明確地說了:『新世界是所有人一起開創(chuàng)的。』
      .
      霍文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段路不會只有她一個人,她還會有新的羈絆,而過去的朋友們也將以另一種形式陪伴她。她不會寂寞的,我是這麼相信的。
      .
      =
      .
      【蘇何】
      .
      前面引用了霍文溪的一段話,雖然當時文溪沒有明說,但她口中的那個「無法理解的人」,應該就是蘇何。
      霍文溪認為蘇何的背叛是很無法理解的。
      .
      實際上看了蘇何過去的章節(jié)后,我認為,在蘇何的邏輯中,這麼做很合理。
      因為蘇何打從一開始就是被製造出來的「兵器」。
      她第一次收到要執(zhí)行的命令就是「毀滅看到的一切」,不論男女老幼。
      .
      蘇何不像祝寧,曾在祝遙編織的夢境中還快樂成長過,一個五歲就被送去執(zhí)行行刑命令的刀,怎麼能說她壞呢?我認為她從頭到尾都很忠實地貫徹了「毀滅」這個命令。
      .
      這個故事中,所有的角色幾乎都是有傳承的,女兒繼承母親,伙伴繼承遺志。
      可是蘇何沒有。她與人的連結幾乎是空白的。
      我很難感受到她的人性。
      文中提到:『他們給她做人性測試,每一次都通過了!
      我卻覺得,題庫中有答案的,她就完全不會出錯,因為她知道所有「正確」的答案,那些測試對她而言是無效的,對我來說她更像是跟普羅米修斯差不多的智能體。
      .
      唯一讓蘇何感到困惑的是,她的行刑對象曾對她乞求:『求妳殺了我!
      對蘇何來說,這句話沒有出現(xiàn)在可檢索的答案中,因為這個請求不合邏輯:『為什麼人類會想要主動求死呢?』
      這句話讓蘇何對死亡感到了「好奇」。
      .
      而且,那個人說出「求死」這句話的語境其實是很奇怪的。
      一個在行刑場等待行刑的人,為什麼會主動哭著對行刑者說「殺了我」?
      他本來就注定要死了,他為何需要多此一舉說出這句話?
      .
      后來黃本霞找到蘇何,告訴她了所謂的「真相」,邀請她成為復蘇會的一員。
      黃本霞說:『是世界自取滅亡的!
      對蘇何而言,這就相當于當初那個對她求死的人是一樣的。
      她自詡為毀滅者,但以前的目標對蘇何來說已經(jīng)太小了,毀滅世界這件事聽起來多麼崇高啊。毀滅一切是她的工作,她很自豪,那是她存在的意義。
      既然世界也想要毀滅,那麼蘇何就繼續(xù)履行她的職責。
      .
      祝寧跟蘇何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她們都是被創(chuàng)造來「拯救」或者「毀滅」世界的「工具」。
      所以當蘇何發(fā)現(xiàn)了祝寧的存在,她會想要正視祝寧,因為祝寧對她來說,跟她一樣是「特別的存在」,在此之前的其他人都不配跟她有相同的位置。
      所以她會觀察祝寧,思考「祝寧是怎麼想的,她會怎麼選擇?」
      .
      結局中,身為「新世界」的祝寧,沒有「賜予」蘇何死亡。
      同樣身為一個「工具」,蘇何將祝寧看作是對手,祝寧卻對她『豪不在意。』
      祝寧更在意的是被蘇何當成鎧甲的宋知章,祝寧更在意的是霍文溪。
      蘇何可能永遠想不明白,為什麼同樣身為「工具」,祝寧卻跟她完全不同。
      .
      蘇何的觀點是:『一切終將毀滅,那麼由我先一步毀滅!
      蘇何是認同救世主這個概念的,所以她認為,必定要有一個人或存在去做這件事。
      祝寧不同,她說:『如果不改變制度,出現(xiàn)幾個救世主都毫無意義!
      祝寧從「無法逃離的公司」這個副本就已經(jīng)開始實踐這個理念了。
      .
      祝寧跟蘇何的人生觀、生死觀完全不同。
      .
      『所有人都會死,沒有什麼是永恆。』
      然而--『人不是為了死亡而死亡,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
      祝寧曾被人拯救過。
      楊舒華跟劉勝將她從垃圾場挖出來時,只因她活著就歡欣鼓舞。
      『她被摧毀過,但她可以重新站起來!
      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
      蘇何與她相反,她并不敬畏生命。
      『她想毀滅世界,如不然,那麼她希望自己毀滅!
      那個求死的人給予蘇何的信息其實還有一個層面:死亡是值得渴求的結局。
      當蘇何真正要死的時候她感到顫慄,她也會想像死亡會是什麼感覺。
      對她來說死亡將是一個很美好的歸宿,是從宿命中解脫,是自由。
      死亡并不對所有人而言都是懲罰。
      所以祝寧偏不給她她想要的結局;粑南彩恰
      .
      新世界中,蘇何不再擁有毀滅的力量。
      世界或許終將毀滅,但是霍文溪物化蘇何,讓她成為「保險絲」。
      新世界中的每一個人想到蘇何,或許都會更努力一點讓世界不要變壞。
      蘇何將成為所有人努力活下去,并且延續(xù)世界的理由,這跟蘇何的存在意義--「毀滅」--完全背道而馳。
      能想到這一點真的很厲害。
      .
      =
      .
      雖然上面我寫了這麼多,但后來我仔細想了一下,又覺得想為蘇何平反,她真的不能算是一個壞人。
      會這麼想的理由是,蘇何是在了解世界真相后才決定毀滅一切的。
      這代表她完全不認同神國想讓某個女性「生育」來創(chuàng)造未來的想法。
      這很容易理解,蘇何也是女性啊。
      只有剝削女性的尊嚴才能換取的未來有什麼值得的呢?乾脆全部毀滅重新來過算了。
      所以如果不是祝寧出現(xiàn),我覺得支持蘇何的選擇是能被理解的。
      這樣看來,蘇何有人格魅力吸引戚雪柳將她視作偶像,好像也是很合理的(笑)
      .
      =
      .
      【祝寧與獵豹隊】
      .
      祝寧在放走徐萌的汙染孢子前曾自問:『徐萌如果能跟自己說話又會說什麼,讓她不要報仇,讓她好好活著?』
      我卻認為,以徐萌來說,她到死都要幫程莫非報仇,這樣的徐萌沒有立場會勸祝寧「放下」,因為她自己都做不到這一點,
      .
      我甚至想,祝寧那麼執(zhí)著想要報仇,是否就是受到了徐萌影響呢?
      .
      =
      .
      徐萌這個角色,跟當初霍文溪一樣,在最開始其實是跟祝寧之間有些拉扯與博弈的。
      我覺得她之所以最后份量會變得這麼重要,主要還是因為她是祝寧的「隊長」。
      她帶領祝寧執(zhí)行第一個任務,那時候徐萌表現(xiàn)地甚至有些冷漠,但是她一直有承擔著自己的責任,這也是為什麼祝寧愿意交付信任。
      徐萌在程莫非死后,對外其實是封閉的,她的內心只能裝得下獵豹隊的成員們,復仇更是佔據(jù)了她的心心念念。此時的她應該是很難對任何人敞開心扉的,即便是面對獵豹隊的原有成員也是如此。
      但祝寧是一個非常直覺且赤誠的人。當她認定一個人是好人的時候,她便豪不猶豫地交付真心,被信任的人是能感覺到的。如果祝寧不是那麼一股腦地對她交付信任,她們之間是不可能這麼快產(chǎn)生羈絆的。
      祝寧這種待人處事的方式,在廢土世界似乎是一個很稀少而珍貴的東西,所以祝寧每一次的主動,最終都能得到對等的正面回應。
      .
      『在之前徐萌不信世上有救世主,看到祝寧之后她信了。』
      『她的死法已經(jīng)遠超預期,因為有祝寧在。』
      .
      獵豹隊彼此之間早已約定好,如果將變成汙染物,要親手殺死對方,讓對方保持人類的尊嚴死去。所以最后徐萌讓祝寧為她解脫,也代表著她心中早已認可了祝寧是獵豹隊的一份子。
      .
      祝寧并沒有事先知道這是獵豹隊成員之間的承諾。
      但殺死隊友保存對方尊嚴對祝寧來說從喪尸世界以來就很熟悉了,可是這種事不論做幾次都不會習慣的。
      .
      更何況,這居然是被早已算計好的環(huán)節(jié)。
      只因為祝寧需要這個能力,所以徐萌必須死。
      這讓祝寧怎麼能夠不恨。
      為什麼祝寧一定要報仇?因為如果不去報仇,她是說服不了自己的。
      .
      對徐萌而言,在祝寧的擁抱里死去是一個很好的終場謝幕。
      可是對祝寧來說,她沒有辦法就這樣把這件事拋于腦后。
      生死之間,活下來的那個人總是痛苦的。
      所以她死命保留了徐萌的汙染孢子。
      那或許是一種提醒。
      .
      直到祝寧在烏托邦底下見到了汙染孢子的海洋。
      她才放走了「徐萌」。
      .
      報仇其實是一件私人的事情。
      「我為了誰而報仇」的重點不是那個「誰」而是主語的「我」。
      所以祝寧放「徐萌」自由,讓徐萌安息,因為復仇這件事并不需要徐萌參與。
      .
      =
      .
      我覺得獵豹隊的貓貓們都很棒。
      我喜歡他們不避諱談論死亡時的模樣。
      祝寧原本很迴避談論到徐萌的死亡,然而在他們插科打渾影響下,讓祝寧久違地感到了輕松。
     。▽α耍覀冎两癫恢乐x家祖的貓名是什麼?我好好奇!抓心撓肝。。
      .
      大橘說:『我們一口氣買了六塊挨著的墓地,一人一塊,以后掛個牌子,獵豹之家!
      祝寧想:『一排排的,好像大家睡大通鋪!
      .
      這讓我想到了當初宋知章還在時,祝寧、曉風、沉星橋和葉飛,大家排排睡『一家人整整齊齊躺著』的樣子。
      我猜祝寧一定也想到了。所以后來她會給沉星橋和葉飛發(fā)照片。
      『我很好,希望你們也好!
      .
      死亡在獵豹隊的談話中不再是死氣沉沉的樣子,他們將之轉化成了別的東西,連謝家祖守陵園的工作好像也變得浪漫了起來。我最喜歡的番外也是大橘和謝家祖跑去陵園挖墳的段落,雖然我絕對不會做這種事,可是看著他們干我居然感到很治癒。
      .
      我真的很喜歡『相親相愛獵豹隊』。
      .
      后來祝寧與裴書、曉風、還有新挖出來的白澄一起看日出、拍照片的那一段,也好浪漫、好美麗,是我最喜歡的片段之一。那是本文難得平靜又美好的時光,現(xiàn)在想起來卻總讓我想流淚。
      .
      『站謝信號塔,他們分散在各地,都共享同一片世界,在網(wǎng)絡上相聚!
      這一段我覺得也特別好,在現(xiàn)實中也是一樣的。有時候覺得,現(xiàn)實中雖然也有好友,但卻似乎總是很難遇見真正與我同頻的人。但是在網(wǎng)絡上,我總是能看見有趣的靈魂與和我有許多共鳴的同類。那一刻我覺得,世界真的很美好,雖然空間將我們分隔,但我們仍在網(wǎng)上相聚,我們不是獨自一人,真好啊。同樣的,感謝網(wǎng)絡,讓我能認識作者、看到這篇文,實在是讓人感到很幸運的一件事。
      .
      =
      .
      【白澄】
      .
      要說本文最讓我意難平的角色是曉風,那白澄就是我不想再多想的悲劇性人物。
      幸好番外中胃里的塑料袋讓我稍微感到了一點點安慰。
      .
      人化為物,物化為人。
      『當人太痛苦,所以想成為塑料。因為想成為塑料,所以白澄誕生了!
      .
      祝寧曾說在白澄的身上看見『慈悲』。祝寧的直覺是對的。
      .
      最初以為白澄只是在尋找自己的起源,卻沒想到她像是最后一塊拼圖,將整個世界觀完整了。這本書里每一個角色的出場都是有緣由的。
      .
      雖然以汙染世界的塑料為原材,白澄的誕生卻是徹頭徹尾的善意,她期盼世界能夠變好,原因只不過是希望這樣能夠拯救那個想要變成塑料的「白澄」。
      白澄從誕生開始就是為了想拯救,她想用一己之力改變世界。
      .
      然而,成為救世主后又失去記憶的她,卻因人們紀錄的缺失而被忘卻、被當成消耗品。
      她被自己想拯救的對象「人類」當成了一次性的「工具」。
      .
      這是塑料袋的命運,也是白澄的悲劇性質。
      .
      『所有生物中,只有人會物化人!
      .
      因為可以循環(huán)往復,所以丟掉也不可惜。
      因為可以無限復活,所以不必被珍惜。
      .
      『人類遺忘歷史,所以把錯誤的歷史重複了一遍又一遍!
      .
      白澄跟生活在103區(qū)、卻被當成神國的汙染孢子原料的人,概念是相互呼應的。
      神國讓下等公民自然繁衍,再創(chuàng)造了各式各樣的人造人。他們利用自己所制定的非人制度對這些「下等人」壓榨,他們就能變成汙染孢子為神國提供能源,于是能源可以再生了,多麼方便又「環(huán)!拱?可以再生的東西當然就不必珍惜,于是「下等人」悲劇的命運就這麼容易地、輕描淡寫地決定了,還一代又一代地持續(xù)不斷地上演著。
      .
      =
      .
      祝寧的記憶模式來自于白澄,那是祝遙突發(fā)起想的一個「意外」,卻也誤打誤撞讓兩代救世主之間有了另一種更深的連結。
      .
      然而,「不死者」這種身份太具迷惑性。
      明明祝寧不想再失去任何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被迫接受朋友的死亡。
      白澄尤為最。一次不夠還可以兩次三次無數(shù)次。
      .
      白澄每一次將「自己」從墳墓里挖出來是什麼感覺呢?
      她對待每一個自己都是那麼地珍惜,因為每一個白澄都是她,卻也都不是她。
      每一個白澄都是獨一無二的,死了就是死了。
      這種設定實在太壞了,嗚嗚嗚嗚嗚。
      .
      我二刷都不敢多關注白澄,深怕自己對每一個白澄產(chǎn)生更多的感情,太痛了。
      .
      雖然已經(jīng)提過很多次,但我還是好喜歡作者描寫人物彼此之間不斷試探到熟悉的遞進過程。
      林曉風就從一開始的害怕白澄,到后來對她產(chǎn)生依賴,會主動地想把新的白澄挖出來陪伴她。
      這種寫法讓我覺得她們之間的羈絆很真實。
      .
      =
      .
      【關于結局】
      .
      我很喜歡看其他讀者們的評論與想法,有天我不知在哪里看到了有人說:「祝寧死了,這篇故事是BE。」這讓我思考,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這是悲劇,而我卻認為這是好結局?有時候我只是下意識的這麼覺得,但是要讓我說出為什麼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其實前面我已經(jīng)寫過幾次這個議題了,可是總是感到有哪里不足,因為我確實因為角色們的死亡感到悲傷,也會覺得曉風的結局讓我意難平。這些種種看下來,若我堅持說這個結局是美好的,似乎有點強顏歡笑、強詞奪理的意味。
      .
      關于死亡這個課題真的很難,我面對的幾次死亡都曾讓我傷心很久很久。它需要用時間來療癒,但疤痕也許會一直存在在那里,時不時還是會發(fā)癢,抓破還要再重新結一次痂。每一次我覺得自己想開了,過一段時間可能又重新陷回去。午夜夢迴想到的時候總覺得好像缺失了一塊什麼而感到痛苦。這大概是一個需要不斷重複轉化心境的修行。
      .
      我前面有提到,我在讀到極北之地、剝奪人五感的部分產(chǎn)生了很大困惑。我在過程中甚至因此想到了《心經(jīng)》中的「無眼耳鼻舌身意」這一句(※實際上這句不能用字面來解讀,跟小說內容貨不對板,請不要被我誤導。)
      在此之前我雖會念心經(jīng),其實卻是不知其意的,但那一刻我想突然知道《心經(jīng)》這句到底是什麼意思?我產(chǎn)生了許多的疑惑?傊,我在看小說的中途,突發(fā)奇想去找了關于心經(jīng)的書來看,感謝這本小說讓我有了增長智慧的緣分(笑)
      .
      我看的是《一行禪師講心經(jīng)》這一本。很神奇的是,它意外地符合我的需求。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一些跟小說中關聯(lián)的東西,它幫助我梳理了我對小說中感到糾結的部分,讓我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層的思考,也讓我釋然,所以想要特別寫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ā貏e說明,在這里提到這本書并非在宣揚迷信。我一直很喜歡閱讀一行禪師的書,他的書將佛法寫得很平易近人,更多的是告訴我們如何用佛法的觀念來思考與面對人生(更接近哲學實踐的范疇)。然而這本我查了一下好像沒出簡體本,要不然真的很推薦大家閱讀。)
      .
      以下節(jié)錄《一行禪師講心經(jīng)》(作者:一行禪師/譯者:士嚴法師, 江涵芠, 張秀惠/橡樹林出版)其中觸動了我的段落跟大家分享。因篇幅有限,我抄錄時有做段落刪減改動,但文字基本上是不變的。
      .
      〖人們聽到「空」這個字時,通常會感到惶恐,因爲他們傾向于將「空」等同于「無」、「不存在」。
      「空」并不意味著不存在。
      心經(jīng)說五蘊皆空,其實是說它們不獨立存在。
      .
      當我們看到一張紙,深觀它,我們可以看到紙之中的陽光。如果沒有陽光,就不會有森林。沒有陽光,一切都無法生長,包括我們。
      一切--時間、空間、大地、雨水、泥土里的礦物、陽光、云朵、河流,甚至我們的心識--都在這張紙里。
      有這張紙,是因為有其他萬物。
      你無法獨自存在,而必須與萬物相互依存。
      .
      我們不能執(zhí)著于空性是永恆不變這個想法。
      空是無常,它會變化。
      如果沒有無常,我們怎會長大呢?
      無常是一切生命所必須。
      說我們是空,即是說我們活著,能夠吸氣呼氣。
      .
      你以為自己出生之前不存在,屬于「無」的領域,你只是在「生」這一點才開始存在。你相信你在這條線上前行,過著自己的生活,你一直是同一個人,直至你去到線上的另一點「死」。你相信,當你到達「死」這一點時,你就不再存在,你從「有」回到「無」的領域。事實是,如果某些東西已經(jīng)存在,那麼這些東西根本不用「出生」。如果你不是已經(jīng)存在,怎會突然變成存在,從無變成有?
      .
      事實上,你在母親受孕之前已經(jīng)存在。組成你的一半元素已在你母親之內,另一半元素在你父親之內。若是再往前推,你會看到自己也存在于你的祖父母、曾祖父母以及他們的父母及祖父母之內。你會看到自己沒有一刻不存在。母親生你之時,并非你出生的那一天,而只是你以這個形相顯現(xiàn)的一天。你一直在那里。沒有生,有的只是延續(xù)。
      .
      更深入地觀照,我看到過去世的我也是一朵云。這并非詩意,而是科學。
      我正如這張紙,不只前世是云朵,現(xiàn)在仍然是朵云。我由地、水、火、風組成。我所飲用的清水曾經(jīng)是一朵云。我所享用的食物會經(jīng)是陽光、雨水、土地。就在這一刻,我是云朵、河流、空氣;因此我知道我過去也會是云朵、河流、空氣。
      這并非是否相信的問題,這是地球上生命的歷史。
      字宙萬物皆如此,包括你和我。我們無有生死。
      我不能看輕這個身體,它并非只是我所有。
      我不能低估這個身體,它是我所有祖先的身體。
      在這個身體里可以找到宇宙生命的一切奇蹟。
      你能在手中看到許多世代的祖先。你的祖先不只活在過去,也活在未來。
      .
      當我們在母親的子宮里,我們也通過臍帶與母親連結在一起。我們的所有養(yǎng)份都通過臍帶獲得。母親為我們呼吸、爲我們進食、爲我們喝水,爲我們做一切。然后有一天,這條臍帶被剪斷了,我們開始認爲母親與我們是分開的個體。然而事實是,母親一如既佳地滋養(yǎng)著我們,她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里。我們繼續(xù)接收來自母親的滋養(yǎng),以及她的痛苦與煩惱。這些一直影響著我們,就像我們在母親的子宮時那樣。那條臍帶仍在,不是只到我們十八歲,而是存在于我們一生!
      .
      讀到這里時,我又想到了故事中的對話。
      .
      霍懷瓔說:『假設一切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命名毫無意義。』
      裴書也說:『你們?yōu)槭颤N要執(zhí)著于給人分類?』
      .
      白澄說:『我們就是你們,就像微塑料已經(jīng)進入所有人的身體里,所有人也都已經(jīng)攜帶了汙染因子。你們還是我們,根本沒有區(qū)別,我們是同類。』
      .
      如果用上面所講的空的概念,可以將這個故事的世界觀更加浪漫地解讀。
      .
      祝寧說:『所有人都會死,沒有什麼東西永恆!
      她也說,『毀滅不是終點,死亡也不是!
      .
      世界是一個女巨人的想像是浪漫的。
      每一個人終將會死去,但這沒有什麼好怕的,因為死亡不是終點。
      我們可以是世界,世界也是我們。
      我的身上有你的延續(xù),我們就是你們。
      當死亡不再是一種終結與恐懼,這個故事就不再是悲劇。
      .
      =
      .
      白澄說:『當人類在毀滅世界的時候,世界也在毀滅人類!
      同樣的,當我們努力拯救世界,也在拯救自己。
      .
      這一段《一行禪師講心經(jīng)》也有類似的,我再摘抄一段。
      .
      〖我們許多人都在掩蓋心中的恐懼,害怕直面內心。絕望、憤怒、恐懼將使我們恐慌。如果我們繼續(xù)這樣的生活方式,充滿貪婪、憤怒、妄想,將會加速文明社會的終結。我們之中許多人都已意識到,但因爲感到恐懼而不知該如何做;我們感到無力,不知所措。我們的恐懼會摧毀我們。
      .
      從大自然和宇宙的角度來說,沒有擔憂和焦慮,因爲萬物的本性不增不減。在地球的整個歷史中,文明社會遭到破壞,是因爲人類不懂得彼此和諧共處,不懂得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我們現(xiàn)今的文明社會,正走在同樣的自我破壞過程中。如果我們繼續(xù)目前的生活方式,維持這樣的生產(chǎn)和消費模式,毫無疑問,我們的文明會遭到破壞。但大地母親會恢復、療癒和重建平衡,她會造就另一個文明,儘管那可能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對于大地母親,不增亦不減。她以不同尺度看待時間與空間,而不以人類為中心。
      我們害怕死亡,因爲我們以爲死后會回歸塵土,再沒有我們這個人,那即是「減」。我們也害怕這個文明社會會死去,因爲我們相信一旦它被毀滅,也同樣地會回歸塵土,許多從前神圣的、美好的將會逝去,也即是比以前「減」了。但這并不真確。一粒微塵含藏整個宇宙。
      如果我們能夠接受事實,我們就有機會超越恐懼。
      .
      你必須先救助自己才能拯救地球。就像坐在飛機上,我們得先戴上氧氣罩才能去幫助別人。一旦我們克服了自己心中的恐懼,就能幫助別人做到。
      當我們學習照顧自己的色、受、想、行、識,便是在照顧大地母親!
      .
      =
      .
      祝寧給霍文溪的指示是:
      『活下去,哪怕知道前路是死亡也要活下去。』
      『我對人類抱有期待。』
      『新世界是所有人一起開創(chuàng)的!
      .
      我喜歡這幾句話。看到這樣的結局其實我更多想到的是現(xiàn)實,它讓我覺得現(xiàn)實中的未來也是會更好的。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取決于現(xiàn)在,而現(xiàn)在掌握在我們手中。已經(jīng)完成的故事無法改變,至少在現(xiàn)實世界中我們還能主動去改變些什麼,也許我們能更愛自己,更愛我們腳下的土地,世界或許也將因為我們變得更好,那就再好不過了。
      不論結果如何,活著都是一種希望,未來充滿可能性。
      再次謝謝作者寫了這樣的結局。
      .
      =
      .
      其實執(zhí)著于「空有」與「生死」,都是很二元論的東西,就像是非黑白,好像必定要選擇其中一方放棄另一方。
      二元論理解起來很AI,因為AI的算法中只有0跟1。
      普羅米修斯就是代表。它給人類分類,雖然分了6種,其實底層邏輯只有「對它有用的人」跟「對它無用的人」罷了。
      它曾給祝寧講「電車難題」,究竟是救一個人還是救五個人?這個問題對人類來說應該是灰色的、沒有正確答案,不過在它眼中仍是一個二擇一的選擇題。
      .
      實際上,普羅米修斯作為文中明顯的「反派」,我雖然很討厭它,卻不得不說,它確實是依照自己運行的邏輯在「拯救世界」的。
      我們無法認同他們的方法,卻也不能鐵口直斷地說他們是個從頭到腳的「壞人」,他們并非一個很平面化扁平的人物。
      就像前面我提到的蘇何也是一樣的,從她的角度而言看事情她也沒有什麼大錯。
      故事中有所謂的真神派與惡魔派,在惡魔派眼里,祝寧也是所謂的「惡魔」。
      如果我們光是憑心情,只因立場不同就將跟自己不同意見的人一竿子打死,這樣是不對的,我們需要避免自己也陷入二元論的陷阱,這是我對自己的提醒。
      .
      下面繼續(xù)引用《一行禪師講心經(jīng)》的段落,我覺得無論如何還是想分享一下。
      .
      〖「有」是偏于一邊(邊見),「無」是偏于另一邊。
      「有與無」的概念彼此對立,爲此我們掙扎于辯論是有還是無。
      我們必須超越有與無。
      .
      我們知道,使用通俗用語如「東」和「西」很方便。
      但只因爲有東,才有西。西含藏東,東含藏西。如果移去西,就不再有東,東和西并不獨立存在。如果你認爲「東是東,西是西,故而兩者永遠不相遇」,即是說你沒有看到東與西相即的本性。它們不用相遇,因爲它們就在彼此之中,南與北亦然。
      .
      無相的意思并非「沒有」相,它是指我們不執(zhí)著于事物的表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生與滅的概念,總是與有和無的概念一起。抱怨是「有」帶來苦,是傳統(tǒng)演繹的缺點。如果沒有「無」,又怎會有「有」?
      「有」這一支,我們應理解爲「有」與「無」。
      事實上,我們并非因「有」而受苦,讓我們受苦的是執(zhí)著于有與無的概念。
      .
      我們被自己關于善惡的想法囚禁著。我們只想要善,希望移除所有惡。
      但這只是因爲我們忘了善由非善的元素組成。假設我們手握一枝漂亮的樹枝,一旦我們開始分別這端是左,那端是右,就有問題了。我們可能會說我只想要左,我們想把實相破開,企圖擲掉其中一半。然而一旦我們這樣做,剩下的一端又變成了新的右邊--因爲一旦有左,就會有右。
      善惡亦然。你不可能只有善,你無法把惡完全清除。
      感恩有惡,才得以有善,反之亦然。
      如果演話劇,你扮演英雄的角色,那麼你得有一個對手,英雄才成其爲英雄!
      .
      只強調正義,卻沒有不公的黑暗面,那麼正義毫無意義。
      所以文章的反派是必要的,他們是有存在意義的。男性角色與立場、與女性角色和立場也同樣都具有存在意義。
      .
      這里其實還有一個關于佛陀跟魔王的故事,很有意思,我也節(jié)錄一段在下面。
      .
      〖魔王說:「日子很難過,我厭倦了做魔王。你知道嗎?做魔王真不容易。你說話時,要說得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無論你做什麼事,都得狡猾,要看起來邪惡。我真的厭倦了這樣。」
      佛陀說:「你以爲做佛陀很有趣嗎?你不知道我的弟子是如何待我的。我未說過的話,他們說是我說的。
      他們建造宏偉的寺院,把我的造像放在佛壇上,讓人們供奉香蕉、橘子、米飯,但這一切都是爲了他們自己。他們把我包裝起來,把我的教導變成商品。魔王,如果你真的知道做佛陀是怎麼一回事,你一定不會想要當佛陀!
      .
      我們已經(jīng)爲「惡」這個問題掙扎了許久。惡是怎麼形成的?這似乎不易理解。但是在不二的光芒下,理解這一點并不難:一旦有了「善」這個概念,就會有「惡」這個概念。佛陀需要魔王才能展現(xiàn)自己,反之亦然!
      .
      以上是我的閱讀筆記摘錄。
      .
      總之,我就這麼「巧合」地因為掃垃圾而讀的這本書,正好里面有這些內容,讓我莫名地感受到了某種連結、也透過它想通一些事,它讓我對兩者都能有了更好的理解,這難道不是緣分嗎?分享這些觀點并不是在給大家說教,也不是代表只有這樣想才是所謂「正確」,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作者說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解讀,那麼這是我對這篇故事的議題發(fā)散思考后找的參考資料,我自己看了后很高興,這些文字輔助了我,讓我能夠不再被一些概念困住、不再為死亡感到那麼難受,于是我也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很遺憾我的摘錄是有限的,很擔心有斷章取義之嫌,如果有機會還是希望大家能去閱讀原書。)
      .
      其實還有很多讓我有感的小配角我沒有寫到,但寫到這里字數(shù)似乎已經(jīng)爆表了。
      最后想說的是,我真的很喜歡這篇故事!尤其是作者塑造了這麼多形象飽滿、且充滿人格魅力的女性角色,每個女孩子都像是閃閃發(fā)光的寶石,她們在這部作品中很自然地活躍于每一個崗位,她們充滿各種可能性,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下仍散發(fā)著頑強的生命力,她們讓我嚮往,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她們的一份子。
      .
      再次表白作者,真的很喜歡妳創(chuàng)造的世界,謝謝妳寫了這個故事,也謝謝妳跟我們分享妳的故事和妳的想法。妳的筆名有花在野的意象好美,希望妳有個強大的心臟,希望妳能健康又快樂,祝妳自由。
      .
      也謝謝所有讀完我這篇的朋友,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快樂自由地活每一天。
      .
    插入書簽 
    note 作者有話說
    第1章 閱讀感想與思考紀錄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該作者現(xiàn)在暫無推文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支持手機掃描二維碼閱讀
    wap閱讀點擊:https://m.jjwxc.net/book2/9150476/0
    打開晉江App掃碼即可閱讀
    關閉廣告
    ↑返回頂部
    作 者 推 文
     
    昵稱: 評論主題:


    打分: 發(fā)布負分評論消耗的月石并不會給作者。

    作者加精評論



    本文相關話題
      以上顯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條評論,要看本章所有評論,請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