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我想她回來
我在年幼時失去她,在十年后找到她。
她面容破損,心志仍堅。沒有我,她依然自如地活著。
“……在心不在形!
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不是我對她來說重要,而是她對我來說很重要。
所以,永不言棄的找尋,是我死守的心念。
不愿意放手的,一直都是我!
可,就算與她相見、相認(rèn)、相許,她還是死在了我期盼已久、那盟約可履的大婚中。
苦苦索求,真心剖白,得她相許,滿心歡喜。卻不知一切歡樂盛極而衰,盡數(shù)化作猝不及防的心神具裂!
我想,我不是為了幼時不可訴與他人的別離,而是為了她于我心中種下的“因”。那“因”隨我骨血生長,讓我解脫桎梏,同我經(jīng)脈糾纏,支撐住了我的脊梁……
十年不曾見,她卻已長進(jìn)了我的骨肉里。
造就了今時今日、得以自在自處的我。
沒有傷口,卻如心裂。她的死,亦會帶走一個半我。
父親言說,因我固執(zhí),讓她蹤跡暴露,葬送了她。
是我,害了她。
對啊,是我啊。
若不是我,她縱使生活困頓,她依然可以好好活著,不帶一絲自怨自艾地努力活著。
有沒有我,她都能自如地活著。
她向來堅韌自洽,無論身在繁華還是困苦都是有主意的,不曾愧對活著的每一天。
我想她回來。
我自顧自地走向她,卻將她永遠(yuǎn)送離我身邊。
對與錯。
自難辨。
唯有求真,是我最后能為她做的事。
與權(quán)貴結(jié)盟,交換利益。我得到了名正言順回來查案的機會。
人人都?xì)g喜我重回舊地,只我神思混雜混沌不清。
那一刻恍惚間,總會想起她平靜的拒絕和退卻,令我心中冰涼與痛苦來回撕扯。
我知道,我是為了私心。
只因她說,總有一天會來個好官。
我不知這是否是虛假的踐諾,卻也明白,若是找不到真相,我的苦悶無解、愧疚無解……半我無歸。
后來,那個對我窮追不舍到近乎窮兇極惡的女人,突然變了性情。竟然能忍耐著一切留了下來,壓著自己的性子做事。
我不信,一個人可以在短短幾日就變了性情。
可那個人,總讓我莫名看見那個像是長進(jìn)我骨血的人。
那個人似乎懂仵作之法,似乎求真務(wù)實。
……我總覺得我看見了她,可又覺得不是她。
那個人,不再像曾經(jīng)那樣歇斯底里嬌縱蠻橫,卻也不像她沉穩(wěn)沉靜……就像是瘋狂與苦難之外開出的明艷花朵,有著得見陽光雨露的率性快樂,一顰一笑有著不諳世事的活潑。
“那個人”,有著不同尋常的樂天與正義感。她會借勢、會做事、會思考……有著初出茅廬的勇氣與稚嫩。
那個女人雖有些魔怔瘋狀,卻是友人之妹,我答應(yīng)過要護著。
可她不對勁。猶如性情大變。
“那個人”既不是那個女人也不是她,就像磚縫瓦礫中突然冒出的美麗小花,披著那個女人的外貌,揣度著、模仿著、假扮著……另一個她。
我順?biāo)浦,由著“那個人”靠近,看著她模仿,陪著她搭戲……我要看她的目的。
“那個人”尋找真相或許是用心的,極度地認(rèn)真負(fù)責(zé)。
可……
說著她說過的話,做著她做過的事,露出她曾經(jīng)的神態(tài)……
我就覺得,死去的心又一次被踩碎……
明明知道不是她,卻又奢望靠近,祈求駐留。
我真正的她,究竟在哪里?
親吻似乎都無法順理成章,我只有不看不聽不想,才能欺騙自己。
她喜愛真相,我亦是。
唯有知她生死所在,才能叫我得以氣平心安。
“那個人”不是原本的那女個人,我明白了,我發(fā)現(xiàn)了。
“那個人”無法純粹地惡,也無法純粹地真……仿佛不知道哪里飛來的傀儡,努力提著自己的線,強迫自己變成另兩個人。
可惜,她手法笨拙,手藝不行。
破綻百出。
她應(yīng)當(dāng)知道,我終究不會放過她。
只等塵埃落定、水落石出之時。
我得到真相,替她復(fù)仇,替她家族沉冤昭雪。
我也知道,探尋真相的路上,“那個人”愛上了我。
于她,我是浮萍般的救命稻草。
于我,她是自我欺騙的毒藥。
“我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法醫(yī)學(xué)生,也要學(xué)習(xí)尸體勘驗……我讀過你們的故事……對不起,我欺騙了你模仿了她,我不是她……”
原來如此。
難怪啊……
友人之妹,于我身畔消亡世間,終負(fù)所托。
以死謝罪,死不足惜。
我死的那一刻,隱秘的背叛,仿佛終于可以不用承受。
也終是,不必再虛以逶迤,惺惺作態(tài)。
我知道,昔日庭院,樓閣之下,從我抱住她尸身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失去了她。
有時騙著自己,刻意忽略,卻已經(jīng)更加篤定——
她回不來了。
永遠(yuǎn)。
也許,我一直在等。
等桃花妖灼之烈散去,我隨那落花繽紛共同成泥。
總想著,隨她,同葬一處。
只是,擁抱憐惜了另一人,即使做戲,也是不配。
我替她完成了真相,我也得到了真相。
沒有歸處,死在桃花外,就是我的宿命終結(jié)。
愛是懦弱。
我不該靠近。
惟愿,她與桃花眠,不復(fù)此生難。
插入書簽
大概就是看了電視劇和各種剪輯后,聽著黃齡的《繁華夢》寫了另一個結(jié)局。
好像從一開始潘樾就不該去找楊采薇,可他如果不去,楊采薇就算沒有屈打成招,也有極大可能性被打死結(jié)案。
……
不糾對錯,只余心念。
……
大概一千個世界里,他們會有一千個不同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