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十年深秋
天啟五年十二月,隆冬,大雪三日,蒼山湖中人鳥聲俱絕。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亭中有一華服公子,狐裘錦衣,坐于亭心,面前一把焦尾桐木琴,專心撫琴,琴聲清寂。
一曲終了,忽聽得一聲喟嘆:“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只見一弱冠男子,倚檻而立,眉似遠(yuǎn)山,目若點漆。
男子俯首:“失禮了。在下子音,山野村夫。適才聞先生曲中寂寥之意,情不自已,驚擾先生雅興!
“你可聽出曲中寂寥?”
“...曠世孤寂!
華服公子起身:“在下大理寺卿,伯琴。先生也來湖心亭賞雪與否?”
“在下為賞曲而來!
伯琴了然一笑,信手一曲,洋洋灑灑。子音撫掌:“湯湯乎若流水!
伯琴手指輕轉(zhuǎn),琴音寬厚。子音曰:“浩浩乎若高山!
伯琴大喜:“某撫琴多年,未有善聞如先生者!
遂相交,情愈厚。
又年,子音游于市。見人群聚集,朝廷發(fā)文:“大理寺卿伯琴,玩忽職守,誣陷忠良。上命入獄,不日貶謫塞北。”
平民皆唾棄,謂伯琴不理政事,無所作為,致使撫遠(yuǎn)將軍蒙冤被殺。
子音不以為意,散家財,探獄。
伯琴于獄中,陰冷潮濕,衣衫單薄,血痕透裳。
“伯琴。”子音輕喚,將所帶斗篷穿過欄桿,批于伯琴背上:“此間陰冷,莫要感染風(fēng)寒。”
伯琴聞言,眼中驚異一閃而過,喉頭輕動,仍舊緊抿唇角。
“你何時啟程?”
“三日后!辈俨挥X,手指握緊衣角,指尖泛白。半晌,躊躇開口:“我已聲名狼藉,你…又何苦,來受我牽累!
“你何曾牽累過我?”
“你不怪我,身居高位,不曾作為?”
“我知道你,哀莫大于心死!
伯琴猛然抬頭,一雙明目緊盯子音良久,眸中光芒閃爍:“我亦憎惡自己無能。撫遠(yuǎn)將軍以莫須有之罪下獄,我四處奔走籌謀,不敵世家大族暗中茍合,謀害忠良。尚書之子知法犯法,草菅人命,我欲秉公執(zhí)法,卻敗于官官相護(hù),終難回天改命?婆e舞弊,我一力上表述情,誰料層層攔截,陳情奏表難以上達(dá)天聽…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奸佞當(dāng)?shù),吾實不愿同流…?br> 子音頷首:“舉世皆濁,凡塵皆醉,我知你悵然寂寥,無所適從!
“你不問我,何不棄官歸隱,同你一般,遁入山水,不問世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世人皆謂你愛慕名利,我知你是不忍。歸隱之道,并不艱難,更可搏得一世清名。只是你若棄官,大理寺卿一職必然旁落入世家大族之手,屆時,朝野上下必然愈加傾覆。你放不下黎民蒼生,寧愿頂著罵名,也不忍離去!
伯琴會心一笑,眼神清明:“知音難求,吾此生得君一人,足矣。”
“聞君此言,生亦何憂,死亦何懼!
伯琴黯然:“可憐從此相隔天涯,望君,保重!
子音笑而未答。
時已入秋,伯琴帶一騎輕從,北上出關(guān)。路遇一黑衫男子坐于馬上,懷抱焦尾。
“子音?!”伯琴催馬至男子身旁,子音莞爾:“我本是四海為家之人,早就想去領(lǐng)略塞北風(fēng)光!
伯琴目光落于焦尾之上:“它…”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焦尾如今終于物歸原主。”
伯琴接過焦尾,細(xì)細(xì)摩挲:“只有你在,它才有意義。我們走吧!
脈脈斜暉里,兩個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大雪滿朔北,胡笛又蒼涼。你說邊塞的笛茄與你的琴聲想和,會否別有一番滋味?”
塞北氣候惡寒,風(fēng)物惡劣。伯琴任一閑職,無事便為子音撫琴,生活清苦,卻也怡然自得。
春秋五度,子音在初春時節(jié)病倒。塞北苦寒的氣候早已侵襲子音本就單薄的身體,一病如山倒。伯琴遍尋醫(yī)士,怎料江湖郎中學(xué)藝不精,子音的病一日日加重,到春末竟頻頻咳血,臥床不起。
伯琴心急如焚,無奈地處邊塞,偏僻至極,名醫(yī)難尋,藥材稀薄。伯琴竭力照料,日夜不離,子音仍舊日漸消瘦。
屋漏偏逢連夜雨。時年,關(guān)中大旱,自冬至夏,滴水未降。時至九月,旱災(zāi)接連饑荒,民不聊生,餓殍遍地。朝廷補給遲遲未至,斷水三日。子音一言未發(fā),伯琴暗自驚心,思及子音身體定難承受缺水之難。心一橫,拿起匕首劃破手腕,用碗接了一碗血,之后包好傷處,用衣袖遮蓋。
把碗端到子音床頭,喚醒子音。
子音只覺一股腥味,眉頭微蹙,氣息奄奄:“這是何物…”
“是鹿血。今早侍從進(jìn)山,獵得一公鹿。如今關(guān)中干旱,只先以此代水!
子音端詳伯琴蒼白的臉色,明白入秋以來,饑荒蔓延,莫說公鹿,便是樹皮枯草都難尋。子音并未戳破伯琴的誑語,略一點頭,將碗中鮮血盡數(shù)飲下。放下碗,費力直起身體。
“伯琴,可否為我再彈一曲?”
“自然。子音想聽何曲?”
“你我初遇之時,你彈的那曲,高山流水。”
伯琴不語,取來焦尾,揮手弄弦,裊裊樂聲似水流般涌出。
第一波音折如江南流水,纏綿悱惻,絲絲入扣,八百里楊柳春風(fēng)。
第二波音折如浩瀚山脈,云霧繚繞,壯懷激烈,八千里山高路遠(yuǎn)。
第三波音折如…如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一聲裂帛,魂兮,歸來!
深秋,姍姍來遲的雨水化作滿天飛雪飄滿蒼穹。點蒼山上多了一座新墳。
伯琴披著那件已經(jīng)破舊的斗篷,盤坐在墓碑旁,膝上放著焦尾。
北風(fēng)夾雜雪花染白了他的青絲。
伯琴靜靜撫摩琴弦,然后慢慢將所有琴弦握在手里,用力一扯,琴弦盡斷。
伯琴把焦尾埋在子音身旁。
子音已逝,伯琴終生不復(fù)彈琴。
天啟十九年春,新帝登基,改年號為永定。伯琴受詔返京,歸京途中楊柳千里,時人稱奇。
伯琴歸京,上授內(nèi)閣學(xué)士,直帝闕。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jié),帝大宴群臣。
宴酣,帝謂伯琴:“素聞愛卿善琴,何不獻(xiàn)曲一首,以助興!
伯琴笑曰:“塞北十年,琴技盡失!
帝撫幾嘆息。
知是年少物華長
音絕灞陵楊柳傷
難覓人間知音者
求去千里不還鄉(xiāng)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