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在明教中擔任光明右使,與光明左使楊逍合稱“逍遙二仙”。金庸用了不同的手法烘托出他們的特色。寫楊逍,金庸強調他的冷傲自負和男子魅力;寫范遙,金庸強調的是智勇和毅力。
姓名:范遙 性別:男 職位:明教光明右使 稱號:逍遙二仙,苦頭陀逍遙二仙擅長:各家武功招數,劍法高超 特點:原本是英俊瀟灑的翩翩美男,為了明教大計自毀容貌 義兄:楊逍 喜歡的人:紫衫龍王黛綺絲 情敵:韓千葉 武功水平:與鶴筆翁,鹿仗客,楊逍功力相當 尊敬的人:趙敏,張無忌,陽頂天 鄙視的人:所謂名門正派的偽君子
[□本段]忠心耿耿,忍辱負重的硬漢
楊逍和范遙兩人都是著名的美男子,但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用了不同的手法烘托出他們的特色。寫楊逍,金庸強調他的冷傲自負和男子魅力;寫范遙,金庸強調的是智勇和毅力。 范遙一出場時是汝陽王手下一個相貌丑陋的啞巴“苦頭陀”,跟隨趙敏進行破壞中原武林的陰謀,他碰上楊逍及張無忌到萬安寺救人,張無忌到小崗上測試他的武功,證明值得他佩服,那才發(fā)聲透露本來身份,與舊友相認。 到了這時,范遙的英俊面目早已無存,他說出陽頂天失蹤,他懷疑是成昆勾結蒙古官府所做的手腳,眼見明教內部起了分裂,他便一心要深入蒙古人的巢穴查探。為了避免廬山真面目被成昆識破,竟然自毀容貌,用藥弄焦頭發(fā),再扮成啞巴,從西域混至汝陽王府之中,一耽近二十年。 能夠自毀容貌,必然是十分狠心,何況本來以英俊出名,更要忍心得不得了。扮啞巴、到西域賣武,由花刺子模國的蒙古王公薦入汝陽王府,都顯出他的機智,而在汝陽王府潛伏多年,更顯露他過人的毅力,換了別人,很可能早已沉不住氣而被揭穿。 當他知明教有滅教之禍,不惜自毀容貌,裝聾作啞,以苦頭陀之名投身元室,成為汝陽王親信。汝陽王愛女趙敏,自小隨范遙習武,二人情同師徒,直到遇教主張無忌才恢復身份。 跟范遙做朋友可能樂趣無窮,但做他的敵人肯定極不好過,因為這人除了武功高強,機智沉毅之外,還行事邪氣,絕不講仁義道德,為了達到掩護身份的目的,殺幾個明教兄弟也在所不計,至于殺人滅口、殺人嫁禍等等,就更不猶豫了。 他與楊逍的說話語氣亦是不同,楊逍冷傲,說話不容情,范遙更口沒遮攔,例如亂說滅絕師太是他情人、周芷若是他們私生女兒,雖然目的是為了騙鹿杖客給他解藥救人,一半動機也是在乘機損損滅絕師太,討她便宜,激她憤怒。滅絕師太自殺,主要原因是受了趙敏之辱,鞏固她必死之心的,則是范遙破壞她的聲名。 金庸寫善人也有壞處、壞人也有好處,每每過火,寫成好人是壞人。壞人才是好人,但范遙則恰到好處,令人覺得他又好又壞。
[□本段]舊版《倚天屠龍記》中韓千葉之死的疑案
舊版《倚天屠龍記》中有一段關于銀葉先生鮮為人知的謀殺案,兇手作案動機卑劣無恥,不可告人,手段陰險毒辣,令人發(fā)指?上Ы鹩瓜壬冀K未將該兇手繩之以法,而死者則冤沉海底。 這起謀殺案的受害者是紫衫龍王黛綺絲的丈夫韓千葉,死因是中毒。究竟誰是兇手,殺人動機如何? “蝶谷醫(yī)仙”胡青牛關于該兇手特征的描述:“我問起下毒之人,知是蒙古人手下一個西域啞巴頭陀所為!痹搩词衷谏矸萆虾屯庑紊希寂c范遙極其吻合,而且范遙顯然又具備謀殺韓千葉的最直接動機。 范遙愛慕黛綺絲良久,曾央陽教主夫人為其做媒,但黛綺絲卻寧死不從(雖然黛綺絲此舉亦事出有因,但在不明底細的范遙看來,黛綺絲顯然對他絕情之極矣)。而更不可忍受的是,黛綺絲居然一見鐘情的愛上了一個毛頭小伙子韓千葉,為了跟他雙宿雙飛竟不惜叛教而出。這一切自然早已足夠讓范遙對韓千葉萌生殺機了。 令人費解的是“兩位中毒的情形不同”:黛綺絲“中毒不深,可憑本身內力自療”;而韓千葉所中的毒卻是“無藥可治”(請注意,這是“蝶谷醫(yī)仙”胡青牛所說的“無藥可治”)。 若是普通仇家,則很少有對兩人施以如此判若云泥般的區(qū)別對待這種可能。合理的解釋是下毒者只是想對黛綺絲略施薄懲,而對韓千葉則務求趕盡殺絕。范遙對黛綺絲是舊情未了,銀葉先生則是他的情敵。 當范遙在大都初遇小昭時,“(轉身出店,經過小昭身邊時,)突然一怔,臉上神色驚愕異常,似乎突然見到甚么可怕之極的鬼魅一般,失聲叫道:“你……你……”可以想象到范遙見到小昭時的害怕,并且是“似乎突然見到甚么可怕之極的鬼魅一般”的害怕! 當然,范遙害怕的并不是小昭,而是面貌與她酷似的黛綺絲。但范遙為什么會害怕黛綺絲呢?如果僅僅是因為當年對她有所愛慕和遭到拒絕,那么再次不期而遇時,應該不勝唏噓感慨才對,斷斷不該有害怕這種表情的出現。由此可見,范遙正是那個以“啞巴頭陀”的身份害死韓千葉的兇手,所以才會對黛綺絲“如見鬼魅”般的害怕。 至此,我們再反觀范遙以前的種種可疑形跡,不難發(fā)現范遙“俊貌玉面甘毀傷”之舉雖幾可直追“漆身吞炭”的豫讓,但所謂追查成昆顛覆明教的陰謀云云,純屬冠冕堂皇的理由。他潛伏王府多年,也沒見他查出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陰謀,充其量不過是適逢其會的搬動了少林寺中的幾尊佛像而已,但也實屬舉手之勞,順水人情。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乃成昆一手策劃,也沒見范遙來通風報信。他為混進王府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怎會連這種關乎明教生死存亡的大事也不追查清楚?可見其毀容的真實用心實不在此。 事實上,范遙毀容的真正目的在于追查黛綺絲和韓千葉的下落,并伺機加以陷害,這完全是一種“既然我得不到,也不能讓你得到”的小人心態(tài)。韓千葉夫婦雖亦喬裝改扮,但畢竟沒范遙做得那么絕,多半在聲音等方面被范遙識破了真實身份,而在有心算無心下遭了他的毒手?梢詳嘌,范遙毒死韓千葉,絕非偶然沖動下的泄憤行為,而是一次深思熟慮,蓄謀已久的謀殺行動。 而更狡猾的是,范遙早為自己留了后路。他在剛投入張無忌麾下時,故意聲稱自己為取信汝陽王曾親手格斃過本教的三位香主,見張無忌臉上有“不豫之色”便當場斷指明誓,并以死相脅,給張無忌留下了一個“此人說得出做得到”的鮮明印象。擠兌得這位“年輕識淺”的新教主不得不說出“你再殘害自身,那便是說我無德無能,不配當此教主大任。你再自刺一劍,我便自刺兩劍”之類的言語。 很明顯,范遙此舉的目的可概括如下:首先是萬萬不能讓黛綺絲得知他的真實身份,一旦被她識破身份,黛綺絲武功不及他范遙,也不足為慮,明教中的老兄弟們當年大半都不太贊同黛綺絲嫁與韓千葉,所以要是黛綺絲來向他尋仇,雖不見得大家會幫范遙,但至少也沒有多少人會站在黛綺絲一邊。殊為可慮者,倒是這位頗具“正義感”的新教主,因此須得先用話將他擠兌住,讓張無忌賭咒發(fā)誓般的聲明不再追究他以往的過失。這樣即便日后黛綺絲重歸明教,張無忌也不能再追究他昔日毒死韓千葉的罪行了。 可見范遙心機之深鷙、行事之歹毒,比及成昆恐怕也不相上下,屬于真正的大奸大惡之輩。 金先生最后并不揭穿其險惡用心,是因為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黛綺絲母女去了波斯,在情理上已不具備揭露范遙罪行的可能性,大概也是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奸人實在太多,作者不忍再多添一筆,以免給人造成一種到處都是“奸人當道”的印象。 需要說明的是,原著二版中給韓千葉下毒的人為啞巴頭陀,這才招致了范遙的嫌疑,新修的第三版中已將下毒之人改為西域番僧,范遙的嫌疑被洗清了。 金老是將明教中人當作正面人物來塑造的,觀明教中人行事雖有乖張偏激之處,但基本上都是鐵骨錚錚、豪氣干云的熱血漢子,范遙如果因男女私情便下毒謀害韓千葉,顯然有悖正面人物的形象。
金庸的陪襯角色——范遙
楊逍、范遙合稱“逍遙二仙”,兩人都是著名的美男子,但在《倚天屠龍記》
中,金庸用了不同的手法烘托出他們的特色。寫揚逍,金庸強調他的冷傲自負和男
子魅力;寫范遙,金庸強調的是智勇和毅力。
范遙一出場時是汝陽王手下一個相貌丑陋的啞巴“苦頭陀”,跟隨趙敏進行破
壞中原武林的陰謀,他碰上楊逍及張無忌到萬安寺救人,張無忌到小崗上測試他的
武功,證明值得他佩服,那才發(fā)聲透露本來身分,與舊友相認。
到了這時,范遙的英俊面目早已無存,他說出陽頂天失蹤,他懷疑是成昆勾結
蒙古官府所做的手腳,眼見明教內部起了分裂,他便一心要深入蒙古人的巢穴查探
。為了避免廬山真面目被成昆識破,竟然自毀容貌用醫(yī)藥弄焦頭發(fā),再扮成啞巴,
從西域混至汝陽王府之中,一耽近二十年。
能夠自毀容貌,必然是十分狠心,何況本來以英俊出名,更要忍心得不得了。
扮啞巴、到西域賣武,由花刺子模國的蒙古王公薦入汝陽王府,都顯出他的機智,
而在汝陽王府潛伏多年,更顯露他過人的毅力,換了別人,很可能早已沉不住氣而
被揭穿。
跟范遙做朋友可能樂趣無窮,但做他的敵人肯定極不好過,因為這人除了武功
高強,機智沉毅之外,還行事邪氣,絕不講仁義道德,為了達到掩護身分的目的,
殺幾個明教兄弟也在所不計,至于殺人滅口、殺人嫁禍等等,就更不猶豫了。
他與楊逍的說話語氣亦是不同,楊逍冷傲,說話不容情,范遙更口沒遮攔,例
如亂說滅絕師太是他情人、周芷若是他們私生女兒,雖然目的是為了騙鹿杖客給他
解藥救人,一半動機也是在乘機損損滅絕師太,討她便宜,激她憤怒。滅絕師太自
殺,主要原因是受了趙敏之辱,鞏固她必死之心的,則是范遙破壞她的聲名。
金庸寫善人也有壞處、壞人也有好處,每每過火,寫成好人是壞人。壞人才是
好人,但范遙則恰到好處,令人覺得他又好又壞。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