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我是軍旗黨,不能讓他倆有個美滿結局,這里口頭占個便宜也是好的。
相對杜思雨,正月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女人。同樣都是愛,杜思雨的愛像沙漏一樣在時間里逐漸流失,而正月,即使慘遭背叛,仍未能改變。
正月不是我最喜歡的女主,卻是最感動我的女子。自始至終,她行走在這人世間,眼里便是滿滿的鳳璘,滿滿的愛。她舍不得他孤獨,她愿意吃盡苦頭只為成為他眼中“舉世無雙”的女子,她連在他的欺騙利用之后都可以選擇成全。古往今來,有幾個女人能夠為愛犧牲到這種地步?
為什么說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因為它包容了一切,承擔了一切,也原諒了一切。它不會因為受了傷害而消失,它一直在那里。因為最無私,所以最偉大。正月這種被傷了之后還能繼續(xù)愛的感情或許確實很難讓人理解認同,可是在難以理解的背后,是不是也會承認,這就是深愛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堅持呢?哪怕都覺得她很傻氣,哪怕正月自己也不愿面對,她還愛鳳璘卻是一個事實。
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正月蠢,覺得正月拗,覺得她對鳳璘是一種無謂的執(zhí)念。可是當她中了穿心的那一箭,才發(fā)現,她對鳳璘,真的是一種深情,明知他的野心,還要去成全。愛之深,于是恨之切。愛他愛到心死成灰,在那一箭之后連恨都不能只想要逃開,如何不是情到極致的一種表現?這樣的愛,說放下,還可能嗎?
佛家說,施比受更快樂。成全是愛情里的美德。鳳璘和杜思雨之所以活得不如正月和軍旗瀟灑,是因為他們渴望擁有多過成全。鳳璘不是一個會愛的男人,在她肯愛他的時候不給擁抱,在她想要離開的時候又不給自由。他小時候的可憐是環(huán)境造成的,長大后的可憐卻是自己找來的。既然一把野心,為得到皇位犧牲心愛的人也在所不惜,那么得到后又為什么孤獨苦嘆仿若被拋棄?為了讓正月回來,對軍旗許以權勢的做法簡直讓人鄙夷,這到底能證明什么?證明男人都是一樣的?證明每個男人在面對那樣的抉擇的時候都會選江山而不選她?一個人犯錯不要緊,誰沒有犯錯的時候呢?但是犯錯不肯承認還要拙劣地掩蓋,那就只能鄙視了。
軍旗的境況或許與他相似,可是軍旗與他不同。就算他可以為權勢地位放棄正月,可是他沒有處心積慮地主動拿正月的命去換。相處的時日那么久,他隨時都可以用正月做要挾做交易,可是直到鳳璘找來,他都像個港灣靜靜地給正月依靠。
他會接受鳳璘的條件,是因為知道正月不愛他。如果正月能像愛鳳璘那樣愛軍旗,那么,萬傾城郭,也不一定能換來他的放棄。
不是沒有想過正月最后能和軍旗在一起,可是愛這種東西倘若能夠由心選擇,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無奈和傷感?
夫妻二字,即使拆開,仍舊斷骨連筋,夫有妻才成為夫,妻有夫才成為妻。挫折與苦難是為了讓真心相愛的人靠得更緊,走得更遠。一個為了對方甘愿放棄生命,另外一個在最后終究不舍,冒著危險將愛人保全。這基調本就注定正月和鳳璘要在一起。即使三年五載的,正月不能原諒他,那么十年呢,二十年呢……恩怨總有放下的一天,尤其還是情愛的恩怨。如果正月真的跟軍旗過了,當歲月流逝青春不再,許多年以后,各自拖家?guī)Э,乍然相逢,是不是也會這樣想:如果當時能放下,我們現在又將如何……
只是那時候,怨恨淡化,相愛的機遇也已消失,徒留一場惆悵罷了。
時間是最好的開導者,許多情緒,或許最初是難以消化的,但是放在歲月的后面,會發(fā)現,一切原本就該淡然。
呃。。。再來說說之之的這個受盡詬病的結局吧。雖然之前有些文也被批評說結局倉促,但是我一直覺得都挺好,唯有這一篇,我覺得真是虎頭蛇尾了。
故事大綱之之提過,那時候光聽故事梗概,覺得《結緣》會是一篇比《殤璃》還要虐的文,雖然她一直說這是一個HE,但是在一開坑的時候,還是怯于去追。
按照這個故事的設定,鳳璘的性格開文的時候比較好,冷漠,孤傲,是一個滿腹心事的人。直到和正月在一起,就逐漸在改變,似乎強勢偏又軟弱,似乎寡意偏又多情,讓我怎么也喜歡不起來。
當然,作者有她的結局設定,每個人物每個情節(jié)都是為最終的那場戲做鋪墊,她需要他們發(fā)生這些改變,也需要他們去做那些事,才能順利的讓所有人走到她想要的終點。
拋磚的太多,我就不給之之繼續(xù)增加負擔了,大約說一說,希望之之寫文越來越好。
不管怎樣,有情人終成眷屬,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事。正月若能愛上軍旗,我會覺得驚喜,她仍舊愛鳳璘,也同樣給予祝福。
最后祝愿和我一樣喜歡看文的姐妹,愛情美滿,婚姻幸福。
Ps:再一次重申,我是軍旗黨啊軍旗黨。。。。。。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