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借用作者在專欄里的一句話作為此評的標(biāo)題。
某不對三觀做任何評論,也沒有那個資格,只是隨便吐槽一下對此文的感官。
作為民國文這樣冷僻的題材,寫好,真的很難,至少某認(rèn)識那么多作者中,鮮有人敢去寫民國文,只怕糟蹋了這個題材。而作者這篇文,的確是讓人驚喜的。此文文筆嫻熟老練,雖然作者對民國的歷史不算熟稔,卻也看得出來作者在這方面是下過苦功,肚中有貨的。
贊揚之詞不再贅述,基于某惡劣的性格,還是說說某看到的一些不足之處,作者勿怪。
某用“大時代的小人物”作為標(biāo)題,是因為某私以為這是這篇文最大的硬傷。
民國,那的確是一個“大”時代,國家興亡,時局混亂,風(fēng)雨飄搖,人心惶惶。大時代的小人物,作者想法很好,但是很遺憾,這個“大”時代,在作者的筆下,時代的特色沒有凸顯出來,而那個“大”字,此文沒有那種魄力和感染力。某素來習(xí)慣直言直語,作者勿怪。看到文下有人猜測作者是男子,某倒以為作者該是女子,女性的筆,總是顯得過于細(xì)膩而缺乏大局觀,缺乏指點江山的自信與魄力。如果作者真是女子,其實在女性作者中已是極好的了,但是在駕馭此類題材的時候,字里行間,還是缺少了激情和熱血,寫不出亂世的味道。一直覺得民國題材的文首先就是要夠味道,那種民國的味道,那種黑暗與光明交織的味道,那種迷茫和理想糾纏的味道,那種熱血沸騰和無奈頹敗斗爭的味道。某言辭匱乏,不知道如何表述,總覺得那種味道不應(yīng)該是一兩個特有名詞能支撐起來的,可能是一種情緒,一種能彌漫在字里行間的情緒。順便提一句,本文的戰(zhàn)爭場面完全沒有硝煙氣,好像在過家家一樣。
這個大時代作者沒有塑造出來,而“小”人物,作者也沒有寫好。先不去討論這個“小”字,光是人物的塑造,作者就沒有到位,太粗狂了。如果說在鋪陳時代背景的時候,作者是氣魄不夠,那么在寫人物時,是細(xì)膩不夠。文中的人物,好似一個個提線木偶,機(jī)械地按照作者給的劇本朗讀著臺詞,沒有靈魂,沒有思想。沒有一個人物能給某留下一定的印象。然后說這個“小”,小人物,被席卷在歷史潮流中的小人物,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身不由己,他們身上往往彌漫的是悲劇的色彩,其實本文中有不少符合這樣特色的小人物,比如那個得病死了的小戰(zhàn)士,再比如說依丹。其實某真的很想說,那個小戰(zhàn)士那段,雖然這個小戰(zhàn)士連名字都沒有,但是這段給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看到這里的時候某的心抽痛了一下。但是通觀全文,真的,這樣的悲劇色彩太輕太輕,輕到幾乎讓人感覺不到作者的立意。
最后某想說,此文欠缺的是對文章整體立意的把握,欠缺的是如何把人物和時代融合起來,欠缺的是如何讓劇情的設(shè)計人物的塑造背景的設(shè)置最終歸于統(tǒng)一。此文欠缺了情感,溶于文字的情感,太淡,所以熱血不足,悲愴不足,滄桑不足,柔情也不足。
胡言亂語到此,但愿不要打擊了作者,某偷偷說一聲,如果不是因為是篇不錯的文,某也不愿這樣長篇大論寫些東西,畢竟某人是懶到骨頭里的典型代表。
最后對此文在當(dāng)今河蟹的浪潮下依然頑強生存表示感概(文中口口不少,估計不是因為桃花的顏色~~),也對作者在文如此之冷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不懈,用心碼字表示欽佩。
某容上。
PS:某不覺得小人物沒有寫出來,是對人物身份選擇的誤差,即使是軍官,在那個時代,也還是個小人物。關(guān)鍵在于,既然定位是小人物,那么應(yīng)該著重去表現(xiàn)人物這方面的性質(zhì),比如一開始女GD的那件事,其實就很可一寫出點東西來。我覺得作者寫的時候,怎么樣安排情節(jié),怎么樣讓情節(jié)圍繞主旨展開,怎么樣渲染故事的情感色彩(不是指愛情故事,而是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等等問題上需要再琢磨一下。介紹某點的一篇文《竊明》,這個文前面寫得真爛,但是后面的戰(zhàn)爭場面,尤其是“大時代小人物”這個氣氛,把握地非常好。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