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全一章
文梗:太陽落山之后
那一天,太陽如同往日一樣落山了。
第二天,它再也沒升起來。
一開始,社會的秩序還是如同往常的,每個國家都在安慰大眾,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日食罷了,太陽還在那里,只是無法將光播撒到地球上。
向晚在第一時間從超一線城市撤離,她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一個和附近城鎮(zhèn)相距四五公里的小山村。父母本來在這里將老家的房子重新裝修好,準備養(yǎng)老,沒想到到最后,一家人以這種方式重聚。
妹妹向夜剛畢業(yè),準備找一份工作,弟弟向陽還在上學,每周從市里坐車回來。
太陽不再升起的第一天,科學家們出現在電視機前,解釋這是一場日全食,太陽并沒有消失。不斷地有科普學者告訴大家,太陽沒有消失,只是我們不再能看到它。
“如果太陽消失,我們現在的溫度會驟降,沒有人類會幸存。”科學家們如是說。
人們繼續(xù)生活,工作。似乎一切都在繼續(xù),但平靜的水面下,潛藏著旋渦。
太陽不再升起的那天,正好是向晚辭職的第二天,24小時沒太陽后,她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買了一張回家的車票。
車上的人不多,但每個人都有一種迷茫,帶著某種絕望。
向晚登錄購物APP,發(fā)現很多罐頭的價格悄無聲息的上漲,她下單了一些,安慰自己,至少有備無患。
父母養(yǎng)老的房子是個小二層,院子水泥地下面有個蓄水池,是老人還在的時候就修建的,本來打算這塊夷為平地,但當時因為麻煩所以沒有,向晚忍不住慶幸。
罐頭成箱的送到鎮(zhèn)上的快遞點,向晚騎著電動車拉回來,放到了地窖里,告訴自己有備無患。
她分門別類的購買了一些緊急備用物資,比如消毒劑,過濾器。蠟燭,火柴,煤油燈。雖然現在電力系統(tǒng)還在維持穩(wěn)定,但不代表未來依舊會這樣。
一個月后,太仍然沒有升起。
一種絕望的情緒在整個世界蔓延。
各個國家開始準備戰(zhàn)略物資,啟動應急預案,討論糧食問題的解決方案,做好了長期沒有太陽出現的準備。新聞里已經開始放相應的科研項目推進成果。
新的基建方向開始建立,在糧食無法靠光合作用獲取后,在廣闊的平原上建立起了一座座廠房,推廣營養(yǎng)液栽培植物。號召青年及勞動力建設新農村。
大家心里明白,城市已經容納不了供養(yǎng)這么多人口了。最可怕的是,沒有太陽,人們賴以生存的整個生態(tài)都被打破了,前路究竟在何處,現在沒有人能說出來。
植物在成批的死亡,莊稼也是,向晚在騎自行車去市區(qū)的路上,能夠感受到那藏在無數窗戶內的人群蔓延著的絕望。一開始她去城里看情況,后來有一天回來的路上,她聽到前面發(fā)生了動靜,沒有湊近,聽到別人私語,“有人跳樓了!”
后來就很少再去。
家里留著煤油燈,還有很多以前向晚買了沒有看的書,她留著煤油燈,每天依然用著電來看書。沒有白天,只有夜晚,對人的生物鐘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好在她有一塊機械表,表盤是深海一樣的顏色,夜光,能夠在夜晚讓人看到時間,這倒是幫了她大忙。
從學生時代一直都很忙碌,成為上進的人,到進入社會忙碌,向晚感覺自己像一臺機器,現在這臺機器停擺了,整個世界也進入了睡眠時候,她想,那就停下來吧,去做她一直想做得事情。
看書,就像明天會死去一樣。
對于黃金年代長大的人來說,太陽是會每天升起降落的,這就像給生命一個緩沖帶,讓人得以有一個短暫的喘息的機會,去整理自己。而現在,緩沖帶消失了。
向晚依然會上網,但不再消遣,她將很多東西打印了出來,瀏覽貼子的時候看到一個人發(fā)的消息:各國準備建設地下城,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寒潮,以及將能源進一步集中起來。
刷新了一下,貼子消失了。
要出現大停電了,向晚立即察覺到。
建立地下城會集中大量的能源,進行高效的分配,延伸人類的文明。沒有陽光,就沒有光合作用,先死去的是海洋中的生物。海水會酸化,動物死亡,腐爛會進一步讓海洋氧氣被消耗,直到成為一片海洋荒漠。
陸地也是如此,樹木無法將再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到最后也會消耗完養(yǎng)分死去。
那天,弟弟從學;貋,妹妹也回到家里,向晚詢問了大家的意見一家五口投票,弟弟妹妹選擇去地下城,媽媽問向晚,向晚說決定在地上生活。父親和母親決定留下來。
“我們已經老了,還是要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父母勸向晚未果,向晚的前三十年的人生都困在格子里,她不想自己以后還那么困著。
政策推行的很快,三天之后,新聞上就公布了這件事,并且開始抽調人手前往建設地下城,火車、高鐵、飛機、貨車都開足馬力運物資,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建設運動。
九座地下城,據稱可以容載六億人口。
還是有很多人安土重遷,并不愿意去地下生活。
向晚還是會看書,做飯,只是沒什么種類可選了,不過她技能點全,會磨面,會烙餅,維生素囤了很多瓶,吃完的那天再說吧。
電視上已經開始教人做東西了,科研人員已經在研發(fā)能夠不需要陽光就可以生長的植物。以及想辦法平衡住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網絡上將出生在太陽之前的孩子稱為黃金之子。那些在陽光下度過人生的日子,已經被叫做黃金時代。
城鎮(zhèn)已經空了大半,很多城市里的人前往地下城建設,留在農村里的很多老人還是不想離開家鄉(xiāng)。
工作人員將推廣的小冊子挨家挨戶的發(fā),一起發(fā)的還有一些種子,不需要陽光就可以活下去,在必要時候可以抵用。
在太陽下山的第三個月,限電開始了。
第一次停電前,向晚在看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看到那句“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飄著懶洋洋的云彩。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陽光中。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現在回想到陽光還在的時候,那的確稱得上是黃金時代,那些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甚至偶爾壓抑的時光,在如今看來都遙不可及,仿佛是上輩子的事。
一開始會有12個小時有電,12個小時停電,后來來電的時間變成了10小時,再后來變成了八小時,最后定額4小時。
于是向晚用那4個小時看書,給器件充電。
其他時候,她會提著煤油燈,登上房頂,躺著看星星。是的,星空還是那個星空,亙古不變。
網絡還在連通著千家萬戶,但明顯感覺到上網的人少了一大截。電力如今已經是稀缺資源,隨著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對化石能源燃燒的控制在進一步加劇。
在10月的時候,地下城建設宣告一段落,只有少量的圖片傳播,沒有視頻,人們對于信息的流通一無所知。
十月的時候,下雪了。
今天的天氣意外的冷,向晚連同父母一起將家里所有過冬御寒的衣物都拿出來,甚至還有當年父母結婚時候的婚被。
雪像是給大地做了個半永久的妝容。
家里燒起了煤球,還是以前老人在的時候留在角落里的,還有一些木柴,本來在修繕房子的時候打算扔出去,現在想想,還好沒扔。
又一次來電,預告了一周后,將有大范圍持續(xù)性降雪,最低溫度會到零下二十度。
“還從來沒有這么冷過呢。”父親抽著煙說。
他年輕時候不抽煙,老了后生意困難時,抽煙變得很兇。自從太陽消失后,反而是幾乎戒煙了,想抽的時候,就拿一根放在鼻翼,嗅一嗅。
家里盤算了一下還是要去砍一些木柴。一家人騎著三輪車上山。
村子仿佛已經死了。到村尾的時候,父親去敲了敲門,發(fā)現沒有人應聲,他推開門,吱呀一聲,像是生銹了很久。
老人躺在院子里,尸體已經被咬的不成樣子了。
母親趴一旁干嘔,父親嘆了口氣,去屋子里拿了一床被子,給老人蓋上,退出來,將門帶上。
伐木有些辛苦,好在最后還是有些收獲的,將院子一個角落堆滿了。
就在三天的伐木結束后,第二天八點,向晚做完飯后,發(fā)現母親沒有出來吃飯。
母親生病了。
家里沒找到消炎藥和退燒藥,父親騎著自行車出發(fā),決定前往市里去找藥。
24小時后,父親還是沒回來。
母親的燒還是沒有退。
向晚決定自己去市里一趟。
母親拉住了她的手,示意她不要去冒險,誰也不知道外邊發(fā)生了什么。
“我會回來的。”向晚拉著母親的手,感受到那份不同尋常的熱度,“等我回來,一定要等我回來。”說到后邊她有點動感情了。冰封的心感覺到了痛苦。
家里的車子只剩下電動三輪車,但不知道剩下多少電。
向晚騎著車前往記憶中的城市,她在家里待的時間太久,很少鍛煉,也基本不出門,本來村落當初就因為城鎮(zhèn)化已蕭條不少,現在大約也只剩下向晚他們幾戶。
其他幾戶人家有些在建設地下城的時候已經抽空了青壯年,剩下的只是老人。
向晚給母親留下純凈水,觸手可及的地方還有一些壓縮餅干,一些罐頭,她在祈禱自己能夠順利地回來。
世界真安靜啊,就像從來如此。進化中的人類度過了四百萬余年的喧鬧的時光,在追逐中,在機械的轟鳴中,在車風馳電掣的行駛中,在無處不在的電磁波和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中,一路到此時此刻空蕩蕩城市只剩下一個人的孤寂。向晚騎著三輪車前往城里,她計劃著拿一些消炎藥,退燒藥,以及一些治療敗血癥的藥物,如果還有一些激素藥物提升血小板含量,那真的再好不過。在十七八世紀,這些病癥還會壓垮那些在海上航行的船員,在現代化的世界不成問題,但在這樣一個黑暗的世界,這些就已經足夠人的生活瓦解,退回到原始部落。
甚至比原始部落更落后,更野蠻,更絕望,因為碳平衡徹底失敗了,因為出現了幾十億年的光芒收回了威力,使得幾十億年進化而來的光合作用已經完全淪為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向晚感覺到自己仿佛在一個龐大的尸體上生活,自己能夠存活多久,取決于這個尸體的物質什么時候會毒死自己。在幾十億年前,氧氣還是一種毒氣,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處置則死。過了幾十億年后,其中一部分的生物活了下來,剩下的已經隨著歷史長河,泯滅于無。
城市空蕩蕩的,好在從前的記憶還在,醫(yī)院和診所像是被□□過,支離破碎。向晚拿著手電筒繼續(xù),終于還是在角落里翻到一些消炎藥,以及維生素C。
這里離圖書館很近,向晚從里面搬離了一些書,騎著三輪車回家。
她感覺到有些呼吸困難,冷冽的空氣打在臉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數量升高,氧氣的成分已經在降低,二氧化碳似乎有一種令人沉醉的魔力,讓人仿佛醉酒了一樣,神志不清。
好在還是回家了,家里沒有亂,給媽媽喂了消炎藥和退燒藥,她逐漸恢復平穩(wěn)。
向晚將媽媽的被子又加了一層,鼻翼間有一種仿佛薄荷般清新的辣味,火燒火燎的,她躺在媽媽身旁。
媽媽的聲音很虛弱。
“小碗,我要是走了,只剩下你一個人,你怎么辦啊……”
向晚從背后抱住媽媽。
其實在太陽落山之前,向晚就已經打定主意辭職,因為母親生病已兩年,她為了支付醫(yī)藥費一直在堅持不懈的上班賺錢,加上每次都因為一些外界因素,無法回家,也是到一個臨界點,她放棄一切回來,陪伴母親。
然后就到了這至暗時刻。
也許真的就是為了這一刻吧。
“媽媽,多陪我一段時間吧!毕蛲淼难蹨I沾濕了被褥。
母女在三十年的人生偶爾交心,卻因為忙碌始終沒有辦法做到陪伴。終于,在這至暗時刻,她們得以在安靜中聽到呼吸,溝通,交流。
“你小的時候,一直都很努力,我那時候一直很擔心你弄壞身體。后來你去了好大學,拿了好工作,我就放心了。只是你一直不肯結婚……”
“我這一生已經足夠了!毕蛲碚f,“媽,人生有很多選擇,就像我沒有選擇去地下城一樣,我選擇這種生活,我會為它付出代價,但這是我選擇的生活!
“我不是想責備你,我想說,你是我的驕傲……一直都是……”母親有一種如釋重負地笑,“你會照顧好自己的……我一直都這么相信……”
從少年期開始。她們很難得有這樣長時間的相處,通常不是在急著奔赴這里,就急著奔赴那里,因而行色匆匆。
母親是開明又很典型的婦女,為兒女操勞,付出一生,從這付出中得到滿足。
過了一段時間,母親還是去世了。
她的癥狀在醫(yī)療條件尚好的時候都無法痊愈,在這樣的時代,只是在忍耐痛苦走下去,多陪子女一程。在最后時,因為曾經使用激素藥物過度,她的骨頭泛疼,徹夜徹夜的睡不著,翻來覆去,又暗自忍耐。
向晚將她埋葬在院子的樹下。
樹已經死了,只剩下枯枝敗葉。
向晚的生活變得更簡單,她大部分時間在睡覺,像一只冬眠的動物,少部分時間清醒著,睜著眼睛看夜空,看繁星滿天,回憶曾經的時光。再有閑情逸致的時候,她會點燃煤油燈,去翻一本詩集,人類的輝煌和才情凝聚在這碎片中。
那一天終于還是到來了。
向晚呼吸困難,她感覺到自己出現了幻覺,她拿著詩集踉蹌著走出去,走到樹下,走向了樹下,那棵巨大的樹已經死亡,只是仍然在那里佇立著。她躺下,將詩集枕在腦后勺,想象著太陽還存在的時候,那種溫暖著,洋溢著的快樂,那些時候她還在為錢奔波,為生計擔憂,在格子間鎖著,隔絕著太陽。她后悔那些時候自己并沒有去街上走走,曬曬太陽,感受到清風和光照在身上那一種輕微的壓力,那是一種幸福的壓力。
她像是沿著時光逆流奔跑,回到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山間撒野,麥子熟了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那是一種成熟的味道,豐收,甘甜,回味無窮。
夜空仍然布滿星辰。
在人生的最后,她想到那首《夏日黃昏的墓園》:
“……
死者正安眠在他們的石墓里,
并且慢慢腐蝕;從那蛆蟲的床
發(fā)出了似有似無的一聲輕顫,
在黑暗中,環(huán)繞著一切生命波蕩;
那肅穆的音波逐漸變?yōu)殡鼥V,
沒入了幽夜和寂靜的天空。
呵,美化了死亡,平靜、莊嚴,
有如這靜謐的夜,毫不可怖;
在這兒,像在墓園游戲的兒童,
我好奇地想到:死亡必是瞞住
甜蜜的故事不使人知道,不然
也必有最美的夢和它相伴。”
在腐爛的甜蜜中,她感受到自己最后的那一口氣呼出去,整個身體從奮斗的狀態(tài)平息下來,重新歸于平整。她松弛下來,在眼皮最后完全隔絕于最后的夜空中,她恍惚看到了白晝。
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蛟S,它永遠不會再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