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所謂情之一字傷人入骨啊,更傷人的卻是,還不知道情之所在,便已失去,失去之后卻恍然發(fā)覺。
不得不這里表白一下,十一絕對是通篇上下人物形象塑造最真實最可愛的一個,任凌王冷峻如山,湛王風(fēng)華如月,終究不是紅塵中人,離我們遠(其實此句是個人意見= =b)。十一有英姿爽朗,有嬉笑怒罵,有冷峻堅毅,有責(zé)任擔(dān)當(dāng),種種看似尋常的獨特品質(zhì)湊在一起,便融合成奇異的十一——他絕不是別人,不一定看到某個描寫,我們便知這是在寫他,但他卻仿若活生生地在我們身邊,也許描寫的詞匯中不是絕妙出彩的華章錦繡,但一筆一劃之間,便可令人勾畫他風(fēng)姿,描摹出一種令人心折的神采飛揚。他的心境他的魄力,他的胸襟他的隨性,都是一種極度引人的魅力,一舉一動之間神韻天成。我不得不說(掩面),全文之中活得最自在的是他,縱然有矛盾有抉擇有痛苦,他終究看得淡放得下卻也拿得起,更想說,自十一死后,文章陷入了一種缺乏神韻的死氣之中(TAT我真的在亂說,誰叫到后面沒有十一我看得不大仔細了……)
然而這般神采飛揚的人物,竟然死在這么突兀的一箭之下,令我想到魏晉南北朝那種年代,非是沒有英雄,而是英雄都死于意外,耽于小人之手。所以作為小說,十一的死有一半成功,一半不成功,成功的一半在于,虐得我們心旌動搖,內(nèi)牛滿面(XD),深刻了這個英姿勃發(fā)的男人于讀者心中的印象,不成功的一半?yún)s是,實在,實在,太過突!舢(dāng)真是歷史,那果然精彩之極,可惜卻是小說,當(dāng)頭棒喝,令人果然無法接受。我第一次看此書之時,看到后面九王皈依佛門之前他叫那聲“夜天澈”,我TMD第一反應(yīng)是十一他沒死!沒有人信他死了,沒有一點預(yù)示,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他非死不可。也許日后二王相爭,他會異常為難,但我相信若他知日后發(fā)生什么,寧可活著痛苦著選擇著,也不愿有這多余的一箭令太多人悲痛。
我不得不說,所謂天命是也。
然而其實……我起這個題目想說的是殷采倩(啊喂你確定么= =),不得不說,采倩一出場惹起了我的惡感,但發(fā)現(xiàn)她到了軍營,反而要贊一聲這姑娘當(dāng)真有氣魄。她和十一的相遇本是奇緣——前提是,若無十一戰(zhàn)死沙場。在這里不得不嘆作者的功力,每次看到采倩那幾句話,就哭一回,十一死后,每次她說話,還有十一他母親說話,都難過得不行。簡簡單單幾句話而已,連描寫都沒多少,卻偏偏催人淚下,是因為十一的死,所以才知道動了真情,字里行間看不出來,然而讀完整句,卻是別樣的悲愴。殷采倩經(jīng)此一役長大不少,但也許到此為止了,從后面的情節(jié)看她所作所為,也的確是我心中的那樣,陪著十一在北疆飲酒逐風(fēng),她的生命她的心就要在那一刻停止所謂的“成長”,她的青春她的愛在還沒開放的時候就已凋零,不知道是好是壞。但一朵含苞未放的花,已在北疆的凜冽和朝堂的陰森之中,就此萎縮。
我想這也好,殷姑娘不必再長大了,就算守著回憶,也是守著和某個人在一起,最真性情,最干凈,最凜冽灑脫的回憶,不必再回到繁花似錦下處處掩埋著腐骨的骯臟朝堂,到最后,她的生命也是最純凈,也是最驕傲的。浮云此去休回首,長伴青空風(fēng)雪中。
很久之前為十一的死寫了一首詞,放上來吧。
虞美人
若耶溪畔何曾改,當(dāng)日清風(fēng)在。
落花流水卻相逢,天上人間談笑此塵中。
山河誰鬩烽煙亂,誰祭英魂斷。
而今碧落隔黃泉,獨見清風(fēng)花月正纏綿。
并沒有寫出想象中的感覺,但……湊或了orz,就這樣吧,為了十一,為了殷采倩。
以上胡言亂語TAT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