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這篇讀后感要認真寫,不能語無倫次,當然可能還是無倫次,呵呵.
《春辭》作者是個男的,這是我后來才知道的,我一直以為混跡于晉江的大部分都是女人——女讀者與女作者,不過我不奇怪,雖然看到的是片段不是全本,已經(jīng)感覺到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戀愛言情小說,這是一個關(guān)于男性成長心路的文,是一個中學男生成長成一個復(fù)雜男人的故事。
不八封了,言歸正傳。
《有一個良辰佳日》和《月亮白玉蘭》都是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章節(jié),更是通篇優(yōu)美章節(jié)的佼佼者。
一、轉(zhuǎn)換自然
從行為描述到心理描寫、心中想像,行文流暢自然圓滑,無一句廢話,無一點匠氣,這肯定非一日這功。
二、伏線與暗示
這其中翹楚當然是《紅樓夢》,但本文也可略見其風,隨處可見鋪墊,暗示,伏線。如:“有一個良辰佳日……”蝴蝶夫人巧巧桑站在聚光燈下,渾身哆嗦地唱道。她的聲音明亮如春日陽光,卻飽含辛酸。對于不開心的人來說,或許美麗時光都會變成奈何天!编牛@是非常清晰而又貼切的暗示,暗合接下來即將在這個美麗的春天發(fā)生一場累人的、辛酸的、出人預(yù)料而又影響深遠的分手事件。再如“迎春已開到尾聲,他還是帶著她去找當時采摘的那一叢,他記得就在圖書館旁邊。但是他們撲空了。雖然上個春天他還來看過,卻有整整一年不再留心,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被連根掘走!庇夯ㄊ沁@二人開始戀愛的信物,有標志意義,但男主人公因忙于自已前途等等,整整一年不再留心,不留心花其實也是講不留心人了。一年間,他未察覺已出了問題。再接下來講“后來鰲拜被抄家,連石舫也成了謀反罪證”,有講女主人公對他有成見想分手,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意。
三、表達手法的先進性與曲折性。
這是這兩章最大的亮點。
如果你想表達悲傷,你會怎么寫?痛哭流涕?言行過激?淚流滿面?這些作者都沒用,因為那是一時之痛,他想表達的是一種曠日持久的,綿延深遠的,而來的時候又不知不覺,不是很尖銳的——這樣一種鈍痛。他成功了,他表達的這種痛,仿佛一根堅韌的絲線,纏上瞬間還沒有明確意識到,但延伸得很長很遠,絲絲縷縷地纏著他,日后稍微一觸及到、一帶到就能勒疼。看看作者是怎么寫出的吧:
“那或許因為沒碰到合適的,”她諷刺說。他不吭聲。湖邊暖風薰人,他就像喝了酒一樣懶洋洋的,很希望躺在長椅上酣睡一場,只覺得此外做什么都是辜負陽春天氣。張阿毛不知道巫鳳凰在想什么,他自己又覺得是在做夢,如同化蝶的莊子。臨時引發(fā)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一只蝴蝶想飛過這一片水面,大概需要多久?它會覺得此刻的時間過得是快是慢?”
我看完感覺是男主人公暈了,大腦處于迷糊狀態(tài),這可能是人處在巨大壓力下的一種應(yīng)急自我保護狀態(tài),我想起以前我小時候,89年預(yù)備考外校時做的一些數(shù)學題,那樣的突擊對我太難了,但壓力又很大,因為全校就我一個女生名額,這個名額還不知多少人要搶,在正式考前校內(nèi)模擬考時,我知道要考好才有說服力,但是拿到以后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會(后來才知道那是要小學生掌握中學的東西),我在考場就開始不受控制地幻想不相干的東西,開始想昏昏欲睡了。
文中男主人公就是這樣,他在回避,他希望什么都沒發(fā)生,他希望他人不在現(xiàn)場。——這些都在反襯他正遭受壓力和痛苦,正感到迷茫。
通過寫他的思維不在狀態(tài)來表現(xiàn)男主人公遭受的打擊,這是表達手法的先進性。
同時,作者在其間大量穿插描寫了各種春光美景,這就是表達手法的曲折性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花”,“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在我國古詩長河中,這種用繁華爛漫的美景襯托心中悲涼的作法比比皆是,隨手可得。這就是所謂“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钡y能可貴的是作者并不是在化用這些經(jīng)典句子,而是在不著痕跡地化用這些手法,來營造這類意境,這就更高一層了。
如“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張阿毛想起《牡丹亭》里的一些句子,再看身邊,果然是如花美眷!
再如“他回過神來,細致地看她。柳煙中有了她的容光,春光也覺黯淡!
春光暖暖,柳絲如煙,身邊如花美眷,這樣的日子適合慵懶睡覺,方不負這似水流年——男主人公也說了,出來時同學都在睡懶覺,出來后他想在校園長椅上睡一場——周圍一切都很好,美景美人天氣,唯獨事兒不好,她要談分手——這叫什么事兒啊。但她猜忌,他也冷漠,不會低聲下氣懇求,——無所謂,讓這根感情線斷了吧,我已作過挽留了,“啪”一聲斷了。
但從此后遺癥的絲線纏上了,他還不知道,從下一章《月亮和白玉蘭》開始,就表現(xiàn)出來了。
這種景象迷離,含義深邈的風格總讓人想起李商隱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大膽妄解一下這首詩與這篇小說尤其是我提到的這兩章的關(guān)系:
男主人公總是迷迷糊糊,陷入幻想,對應(yīng)第一句。第二句:杜宇號望帝,死后化為杜鵑,每年暮春三月啼鳴求偶,口中流血,聲哀情苦。雖是空靈虛幻的人魂化鳥,但詩人寫夢迷,寫冤禽,所要表達的,仍然是朦朧的內(nèi)心世界的悲戚與怨憤,這就正對了,文中已提到了男主人公想著自已變成化蝶的莊子,并由此想到飛過眼前的這片湖水要多長時間,接著,講到男主人公張阿毛對女主人公評價的氣苦——“”理由呢”他皺著眉,有些氣惱和委屈!钡蛐愿窕蚱渌N種原因所限,他又欲求之而不得,有苦說不出——望帝春心托杜鵑了。
到了下一章《月亮和白玉蘭》,詩中第三句的意境就出來了。
“(前面指來信中文字)甚至在樹枝上和著月光一起紛紛揚揚地四處飄灑……張阿毛揉了揉眼睛——不是幻覺,月光里果然有什么東西在下墜(現(xiàn)在是花瓣了)。但卻不是紛紛揚揚的,而是零落的、緩慢的。那是他第一次看見玉蘭凋謝。以前看了幾個春天,他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什么時候凋零,那些花朵似乎一夜之間就消失了,只有余香殘留在空氣里。沒想到在這個夜晚,他發(fā)現(xiàn)了玉蘭的秘密。天上是一輪滿月,很安靜地貼在藍黑色的底子上,年輕、光潔、蒼白。天幕很低,樹枝很高,那些從樹梢飄零的花瓣在月光中透明如同液體,似乎直接從月亮的臉上滴落下來!
我相信這不是我的錯覺,這一大段籠罩的都是第三句“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意境。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說過了,作者是化用高手,他沒有直接化用句子,他化用的是氛圍。剽香竊玉,他剽竊的不是香囊玉石本身,他偷到手是香的氣味,玉的光華——這能有什么辦法,如果這篇小說打磨了八年我也信了。
四,優(yōu)美的文辭
我不想多說,俯仰間皆是,“而且他能感覺到花香的濃淡也在隨著微風的來去而變化!薄疤幪幎际窃鹿,那些光彩照人的花朵很容易就被人當成月光在樹枝上的反光”
真是言簡義駭,用最簡潔的話貼切地表達感受,表現(xiàn)細節(jié),沒有華麗的詞藻,說出來的話又讓人感到合情合理,如同身臨其境,很干凈很優(yōu)美。
我說得太多,絮絮叨叨地寫評,可能給人一種長長狗尾繼貂的感覺,就此打住。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