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應諾來給暖暖寫一篇長評:)呵呵,算是讀后感吧,不敢稱評:P
話應該從頭說起,不過這最后一章令我感慨頗多,不如放在開頭來講。
和他學一套必得雙人同使才能施展威力的劍法,從此之外不學其他,阿單是不是從一開始就埋下了這樣小小的心思,把自己和他牢牢綁在一起,不留后路,今生今世,再也不讓彼此分開了呢?
之前說過暖暖的武俠越寫越有大家風范,也見過其他讀者評道暖暖的故事頗有小金庸的味道。昨天還覺得阿單像郭襄,今天看她對明濤的表白,就又想起了楊不悔對殷梨亭。愛一個人,能夠不計較他的過往——越是清白深刻就越是難以忘情的過往,這是怎樣的智慧和心胸!大多數(shù)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阿單做到了,阿單感動我了。
及至明濤求婚,阿單的反應,多么落落大方,妙語如珠,會引出人會心的微笑來。到了結(jié)尾,阿雙的出現(xiàn),一如當年葉蔚青音婚禮上的阿單,命運生生不息、輪回圓轉(zhuǎn)的感覺刻骨銘心,也給了人無限的遐想余地。這個結(jié)尾,太精彩!
這是番外的結(jié)尾,同樣精彩的是正文的結(jié)局。陸紅蓮那段心理描寫,自第一次看見,就一直縈繞在我心頭,不能忘記。陸紅蓮是有點過于敏感的女子,所以當初才會不肯多做一份努力去保住同葉蔚之間的感情。這種敏感或許也可以詮釋為一種完美主義的表現(xiàn),眼里揉不得沙子,出現(xiàn)了一點點問題就寧愿把它全盤毀掉,否則堅持下去,也覺得是有了瑕疵。至于這種完美主義的基礎(chǔ),也許就是她后來所說的這種信念吧:我不相信這樣廣大的世間,便沒有這樣一個人。這種信念當是從一開始就在她骨子里的,只是年少時心氣浮躁,未必體悟得到,到后來歷盡劫難,憩于佛門,前塵落盡,清華之思才得以慢慢浮現(xiàn)。
看暖暖的文,一直都看得出來,暖暖的心里,總是充滿了美好的希望、陽光的期盼、善良的解讀、以及堅定的信心,陸紅蓮的這些想法,必是暖暖想要傳達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所以讀暖暖的文,收獲的不僅僅是故事,還有博大的人生智慧。
最開始從《春水暖》來到這里,就感嘆過,這篇文手法更加純熟,比起更偏近于散文詩體的《春水暖》來,更有純粹的小說感覺。當然,不同風格的文章,無所謂高下之分,只是在紛繁蕪雜的網(wǎng)絡(luò)文學當中,散文詩體未免容易淪于曲高和寡。
《寫下愛的江湖》中的男女主角,在長久而復雜的經(jīng)歷當中,不斷成長,并且慢慢展現(xiàn)出他們豐富可敬的內(nèi)心世界。作為男主角,葉蔚是很成功的。他是一個性情中人,愛恨都很激烈,父親聲名的壓力,也會給他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困惑。然而早年同陸紅蓮之間的往昔,在給他留下傷痛的同時,也給他培養(yǎng)起了一份厚重的理性,使得他再遇見青音之后,雖然情動如潮,卻始終拿捏著恰到好處的分寸。當然,好的分寸未必永遠都會帶來好的效果。分寸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隱瞞和退縮,這就自然而然地給兩人之間帶來了波折,給我們帶來了引人入勝的戲劇效果:)
然而葉蔚的理性,卻是能令青音徹底傾心的必需。青音是奇女子,她不嬌矜優(yōu)柔,遇人遇事不光是用感情,同時更用頭腦,去得出自己的判斷,去小心翼翼地揀取一條能夠真正通往幸福的路。如果葉蔚一味沖動莽撞,青音或許也會被他吸引,最終卻還是會被自己的理智及時制止,倆人未必走得到一起。
從一開始青音的出現(xiàn),就帶著一點點陸紅蓮的影子,而關(guān)于陸紅蓮的往事,就這樣穿插橫亙在故事當中,吸引著讀者一步一步往下探尋。這是很好的寫作手法,既是一條隱線,也是有效的伏筆。
最后從我個人的角度,給暖暖兩條小小的建議,權(quán)作參考:一是武俠小說往往很難避免人物眾多這個特點?唇鹩剐≌f的時候,常常見他在某人每次出場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地點出他的身份前事。很多時候,因為看得很認真,每個人都記得很清楚,就覺得金老先生寫得羅嗦。其實仔細想想,這樣還是很有必要的。人物多了,特別是網(wǎng)絡(luò)小說,讀者很少一口氣看下來的,多看了幾天之后,恐怕就忘了這個人是誰,所以經(jīng)常重新點明一下每個人(主要是非主角)的身份,會幫助讀者記憶。
二是。暖暖的文筆非常美!不過如果總是很美的文筆寫下來,或有堆砌之嫌,看的人也容易有疲累感,看久了,許多精彩佳句反而會被淹沒,不能凸現(xiàn)出來。所以繁復華麗的描寫抒情夾雜在較為平實的講述當中,應該會達到更好的效果。這一點,在《夏意的愛》里面,暖暖就做得很好了:)
此文僅為讀后感,說得不好的地方,請暖暖一笑而過~~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