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看越劇也有十幾年了,若再不寫點什么,好像對不起她似的。
我看的第一部越劇是《五女拜壽》,自那以后,如醉如癡,每次遇到喜歡的段子,一邊急切切捧來錄音機,一邊拈筆鋪紙,進入記詞狀態(tài)。閑話少敘,且歸正題,要從誰說起呢。
一、茅威濤
看越劇的恐怕沒人不知道茅威濤,《五女拜壽》的鄒士龍,一句“姑娘啊”的叫板,叫得人心魂俱醉,
七分溫柔,三分靦腆,還有那羞羞澀澀的一笑,更勝萬語千言。
若說鄒士龍是儒雅溫文,《西廂記》里的張生則是倜儻風(fēng)流,一跳讓人莞爾,一跪讓人酸鼻,倚我病身兮,三尺瑤琴。怎不讓人顛倒思慕。
《陸游與唐琬》我看得較遲,幾年前無意間才遇到這張碟,好像有八十元,當(dāng)時不是不心疼的,但是還是買了。看過卻覺得不如想象的好,猶其是唱詞,除了“浪跡天涯三長載”那一段還好,有不少文理不順,句式長短好像也不適宜。
《寒情》、《孔乙已》、和新排的《藏》都沒有看過,因為生在北方,實在遺憾。
茅威濤大氣恢宏,清貴脫俗,得一雅字。
二、方雪雯
《五女拜壽》中方雪雯的戲份很重,鄒應(yīng)龍固然也好,但沒有《紅絲錯》里的張秋人給我的印象深刻,
尤其是催促二公差上堂那一場,妙趣橫生,令人噴飯。
遺憾,沒有看過《相思曲》和《南唐遺事》。
記得清溪映雪中,有篇文章寫道,我家方公子如何如何,只是不知,我家方公子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
方雪雯憨厚木訥,得一癡字。
三、吳鳳花
喜歡吳鳳花時,還不知她是名角,得過梅花獎。那天節(jié)目預(yù)報要演《南唐遺事》,所以眼巴巴等著,結(jié)
果換了另一出戲,當(dāng)然失望,因為是越劇,也就看了下去。然后,便被《吳王悲歌》打動了,以前在舞臺上沒見過這樣的夫差形象,如此多情,如此豁達,醉眼笑看女兒紅,何等旖旎,江山一夜化灰泥,何等悲涼。
《陸文龍》也好,最喜歡還是他和瓊芳沙場相見,那一段“你休怪文龍鐵石心腸,你休怪文龍恩斷義忘。”一遍一遍學(xué)唱,渾忘世事。我總覺得陳飛與吳鳳花配戲,像是吳的姐姐,倒是吳素英,看起來極般配。
《醉公主》是不喜歡的,《馬龍將軍》沒有看過。
吳鳳花多飾武將,英風(fēng)爽颯,得一俊字。
四、王君安
第一次看王君安的戲是《玉蜻蜓》,端地神采飛揚,風(fēng)流俊俏。一舉手,一投足,盡是申貴升的疏狂放
誕,玩世不恭,非湯武,薄周孔,一雙冷眼看盡炎涼,偏又熱情如火,率性任情,那這樣的男子,你若愛他,注定傷心,你若恨他,又恨不起來。
病死庵堂,卻是了局。魂靈兒只在那桃李樹間,便是死也有萬種風(fēng)情。我頂喜歡對唱中暗藏機鋒的那幾段,放生池,琉璃燈,數(shù)羅漢,觀音堂,貴升?元宰?十六年步步迷幻;蛟S是先入為主,后來再看肖雅《玉蜻蜓》,已沒有了這種震蕩的感覺。
《紅樓夢》也看過幾版徐派的,但我還是喜歡福建芳華王君安的尹派。詞是相同,聽入耳中卻不同。看徐派要看哭靈,看尹派,卻喜看前面,我愛那綠卷滿園美人蕉,我愛那花朵芬芳女兒棠,那園中一架彩虹通瀟湘,好與妹妹常來往。
后來又排了一個《宋弘傳奇》,沒看過。不過她也走了,李敏改小生,嗚呼,吾欲無言。(現(xiàn)在看,是王一敏替了王君安的位置)
王君安該得一秀字,秀氣奪人。
五、肖雅
我知道肖雅,實在很晚,偶爾開電視,看到《血緣恩仇》,一下子就怔住了,那聲音,唉唉唉三聲長嘆,
終于明白為什么人家要叫越劇為“靡靡之音”,聽罷,真要百練鋼化作繞指柔,酥到人的骨頭里去。我有伊的一盤磁帶,電視里只零星看過她的折子戲,常唱的便是盤妻盤妻那一折,梁玉書半喜半羞,緩提金鉤,這般夫婿,誰人不羨。
新排的《早春二月》、《狀元未了情》無緣得見。(《早春二月》后來看到了。)
肖雅的聲音,一聽便知,是該得一糯字吧。
插入書簽